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2章 貧富差距-《新書》


    第(3/3)頁

    百余石,那樊筑一件衣服都值這個錢吧!

    這點糧自是杯水車薪,賑濟出現了巨大的缺口,就在饑民們餓得拔樹皮,準備流亡時,各家豪右似乎良心發現,紛紛派人帶著糧食游走在受災貧民中,表示愿意將糧食借給他們。

    第五倫明白了:“那糧食,是高利賒貸吧?!?

    “沒錯,借一還二,甚至還三!”

    景丹道:“朝廷當時正在北伐匈奴,南擊句町,西平羌亂,邊境駐扎了二十萬人,關中糧價奇高。郡大尹已經盡力周旋,但救濟糧秣遲遲不到,災民們為了不餓死,只能借了諸家糧食。”

    “大水已將田畝家園沖毀,以邛成侯為首,各家又不愿合力出人出錢,將河道歸于原位,因害怕河道再改會波及他們田地。大尹上奏朝中,卻敵不過邛成侯家有人脈,只能維持現狀,至今郡北仍不時有水患。”

    “于是失了家園田地,又身負借貸的百姓,就只能與各家豪右簽了契約,做了佃農賓客?!?

    當然不是奴婢,這是繞開了王田私屬令,沒有產生買賣,卻能變相地吞并人口。畢竟邛成侯和蕭氏的地太過廣袤,動輒幾百上千頃,而佃農作為消耗品,每年可不得累死十幾個,必須不斷補充?;剡^頭災民和郡尹還得感謝這些豪右的“義舉“!

    難怪他們不肯出賑濟糧,原來是打算發國難財啊。

    而那些年老或瘦弱有病的農夫,無人收留,就只能在殘破的家園茍延殘喘。第五倫遠遠能看到有人影在邛成侯家已經秋收過的地里挪動,彎腰拾取著什么。

    她們是拾穗人,因為家里糧食不足,為免饑餓,帶著孩子來地里找點收割時不慎遺落的粟穗充饑。運氣好的話,一整天能拾取一頓的口糧。

    但才一會,就遭到了守田的大奴放狗驅趕,一個身材矮小似是孩子的身影摔倒在地,被惡犬撲上去兇猛撕咬,看得第五倫不由捏緊了拳頭,直欲去踹走惡犬,可惜隔著太遠。

    好在那孩子最終還是站了起來,只是一瘸一拐回去,也不知能不能活下來。

    第五倫目睹了這一幕,再回首看看邛成侯府的奢華,亭臺高閣崛起于院墻之中,不由觸目驚心。

    真像啊,高樓大廈與貧民窟相鄰,這邊窮奢極欲,那邊垂死掙扎。

    古人云,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這次他算是切身體會到了。

    兼并與擴大自家財富是豪右本能,連第五氏都想這樣。但他覺得,做人,還是要留一點良知和底線的。為富不仁,要不得!

    “伯魚可知,為何我去了第五里后,頗覺驚異么?”

    景丹說道:“這世上,很難找到與你家一般有仁德的閭右之家了,義倉居然不收利息,還愿借耕牛鐵器給貧民,佃農的田租也不高,實屬罕見?!?

    慚愧,第五倫的初衷,其實是為了收買人心。只是在那場秋社后,隨著他進一步融入這個時代,融入身邊的人,這些事做著做著,連他自己也當了真。

    畢竟,他這一世是地主家的傻孫子,是剝削階級。

    可前世,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他們這一代人很幸運,生活在充滿希望的年代,耳濡目染了一些事,三觀基本固定了下來。書本上學的歷史,那些振奮人心、激情澎湃的口號,潛移默化印在了靈魂深處。以至于做事說話時是現實主義者,骨子里卻是理想主義。

    景丹還在那感慨:“若諸家都愿像你家一般,分糧減息,以里仁為美,善待百姓,何愁本郡不治?何愁天下不安?”

    聽到這,第五倫下意識脫口而出:“若是不愿,就得讓他們愿意!”

    ……

    ps:求推薦票。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天长市| 固始县| 衡水市| 旅游| 石林| 应用必备| 玉屏| 三穗县| 册亨县| 徐闻县| 七台河市| 望都县| 元谋县| 凤翔县| 抚州市| 比如县| 建平县| 南雄市| 资中县| 榆中县| 临泉县| 炉霍县| 斗六市| 称多县| 天津市| 仁布县| 扎兰屯市| 泸水县| 宁晋县| 阿巴嘎旗| 三门县| 左权县| 大城县| 枣强县| 林芝县| 长沙市| 西宁市| 蓝山县| 前郭尔|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