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好辦的和難辦的-《盛唐挽歌》
第(2/3)頁
武力和兵權,韜略和用兵之法,乃至管理一方,打理后勤的能力,才是未來生存所必須的,這才是他努力的方向。
至于為什么一定要等王忠嗣來了再去河西,那還不是因為吐蕃人太兇了,方重勇害怕自己到了邊鎮無人看顧,被吐蕃人沖一波就寄了。
安全第一,保命要緊。
……
就在方重勇每天上午跟著崔乾佑學兵法,下午去賀知章那邊“練字”,日子過得平淡又無聊的時候,大唐中樞居然無風起波瀾!
戶部侍郎兼轉運使鄭叔清,被外派到洛陽公干后,檢查了含嘉倉的儲糧情況。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含嘉倉的庫存大約少了八成!其空置率,可謂是自建倉以來的新低!估計就比剛剛落成那天強一點點!
這幾年,朝野都在贊頌裴耀卿漕運有功,各地府庫充盈。沒想到,作為武周時期“天下第一倉”的含嘉倉,居然空了大半!
簡直駭人聽聞!
李林甫寫了一份詳細的疏奏,向李隆基陳述了洛陽作為糧草轉運之地,糧食存量竟然遠未達標的事實。
李隆基看了這份疏奏,大發雷霆,一怒之下,將之前承辦糧食轉運的諸多官員全部撤職查辦!
結果,立馬就有朝臣上書,說含嘉倉空置的原因并不在此,希望李隆基能收回成命。
政務上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沒有那么多是非對錯,只存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已。
從某個角度看,那些人也不是純粹無理取鬧,他們說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裴耀卿改革漕運,采用“分段式”運輸,三年往長安運了700多萬石糧食,成績不可謂不耀眼。
但是,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其兩面性的。有得必有失,乃是常態。
漕運改革,是以犧牲汴口到洛陽段的漕運為代價的。它對大唐漕運的布局,乃至國家經濟中心的布局,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只是此時絕大多數人并未看到這一點罷了。
這樣的例子之前便有。
當初從北周滅北齊,到尉遲迥相州起兵反隋。當政者都看到了鄴城對于凝聚河北人心的恐怖威力,于是改了漳河水道,使黃河漕運路線不再通過鄴城。
自三國開始興盛了數百年的鄴城,就此沒落。失去漕運的鄴城,也就失去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
而自裴耀卿漕運改革后,因為漕運路線改道,洛陽不再是必經之路,因此愿意前往洛陽的漕船就日漸稀少。
三年時間,汴口到洛陽這一段的漕運,幾乎減少了80%!
運量從最高峰時的百萬石,到現在的不足二十萬石。
裴耀卿漕運改革的核心,除了分段漕運外,另一點就是以汴口為轉運的核心,放棄從前漕運以洛陽為轉運核心的戰略。
漕船都不往洛陽走,含嘉倉只出不入,糧食庫存減少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在朝堂各類歌功頌德的聲音之下,這個重大轉變的影響,顯而易見的被有意忽略和淡化了。
這項漕運改革,是官府在汴河與黃河的交叉點上置河陰縣(今河南河陰縣東)及河陰倉,在河清縣(河南孟縣西南五十里)置柏崖倉,在黃河北岸三門之東置集津倉,三門之西置三門倉(一作鹽倉)。
這項改革直接導致了日后以汴梁為核心的漕運經濟崛起,奠定了五代十國的基本經濟格局,其影響之深遠,除了“過來人”的方重勇外,無人看得透徹。
而采取分段運輸的方法給長安運糧,水運條件合適,那就運輸;水運條件不合適(如枯水期),那就不運。
其改革思路是革命性的。
這項改革實施效果不能說不好,但有個核心問題是這樣的高強度運糧,是不可持續的。
運輸量是大了,然而運輸成本,卻沒有本質性的下降,這些運費絕大部分還要商賈來買單。這是定都長安,所必須付出的經濟代價。
事實上,縱觀全唐,也就只有這幾年,輸送長安的糧秣達到了一年運200萬石以上。
從河北來的糧秣,都是來自“永濟渠六州”,而江淮來的糧秣,因為河道路線太長,經常有漕船堵塞傾覆,導致運糧成本極高。裴耀卿的漕運改革,對運河北糧的影響很大,對于運江淮糧的影響卻不那么大。
運費高,就肯定得有人買單,要么是朝廷,要么是商人。
朝廷不肯出錢,民間就不干了,誰家的財帛也不是浪水打來的。
再有,如今江淮的糧草已經轉運到河陰倉了,如果要轉運到洛陽,那么就必須再多走一段冤枉路,而這些糧草是無法從洛陽轉運到長安的。
所以現在江淮的商人已經不想再從江淮和江南運糧到洛陽了,因為運費太高無利可圖。而朝廷現在使用的模式,又是采取“招標”的方式運糧,官府直接控制的漕船并不占優勢。
也就是說,商人將糧秣運到了洛陽以后,官府統一采買,再給運費補貼。
根據李林甫派人實際調研,每一石江淮的糧食運到洛陽,平均運費就超過了50文錢。對應的運費補貼,卻又低的可憐。
運費成本太高,而朝廷給的運費太低,導致商人們都不愿意從江淮運糧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含嘉倉空了大半,并不是轉運的官員不肯努力,而是有很多客觀條件限制,讓他們有本事無力施展。
糧食運不利索,不光是運的問題,而是朝廷的整體機制,不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浦东新区|
安多县|
漳浦县|
志丹县|
阿拉善左旗|
鄂温|
什邡市|
肇州县|
蒲江县|
寿阳县|
廉江市|
鄂托克旗|
得荣县|
东港市|
上高县|
广南县|
昔阳县|
潢川县|
雅安市|
开远市|
固始县|
天台县|
东阳市|
平湖市|
即墨市|
寻乌县|
乳山市|
肥东县|
枣强县|
元阳县|
丽水市|
翁牛特旗|
江孜县|
博爱县|
磐石市|
佛坪县|
义乌市|
台州市|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