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53.洪山寶塔-《一路絕塵》

      453.洪山寶塔

      最令寶通禪寺僧侶為之自豪的就是他們舉全寺之力修復了法界宮。

      在寶通寺正院的后面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壇城--法界宮,這一密教建筑是1924年持松法師任寶通寺方丈時所建。按照《中國密教史》記載:那個在日本學會了密宗的持松法師歸國之后,"備受信徒們之擁戴,初于滬杭傳法,后又被迎至江城,住持洪山寶通寺。在洪山寶通寺期間,他以開設法界宮,建瑜伽堂,購置法器,繪諸曼荼羅,開壇灌*等活動,廣與信徒結緣,并有意將該寺發展成為密宗的根本道場。當時,湖北各地的僧俗信徒紛紛前來求授灌*,其中湖北的一些社會名流,如蕭耀南、陳元白、趙南山、杜漢三等亦相繼入壇受法,無不傾心于密宗。"

      那一年持松法師31歲。史料記載的很清楚,那一年的3月,湖北督軍兼兩湖巡閱使蕭耀南,以及李馥庭、湯鄉銘、李開先、陳元白(曾任桂軍司令)諸居士,迎接持松法師擔任洪山寶通寺住持。于是,他在寺內建起了密宗壇場,自此,修法、講經、傳戒、灌*,忙得不亦樂乎。受灌*者達數萬之眾,幾無虛日。史料中稱:"密法大興,實為五代以來未有。"

      有趣的是,那一年入夏,全省遭受到大旱,應眾人之請,持松法師設孔雀明王壇禳雨,修法到第三天時,就聽到天空里雷聲隆隆,繼而大雨傾盆,眾人莫不歡呼雀躍,前來結緣灌*者更是絡繹不絕。蕭耀南看到持松法師祈雨成功,開始對密教產生興趣,請持松法師建大法會為他本人禳解,兼授結緣灌*,法會后果然安然無事,因之這位督軍就對持松法師大為敬服,決心皈依密教,捐出巨資在寶通寺內建造法界宮、瑜祗堂、五輪塔等等。

      在法界宮內建成的真言宗道場,仿照唐朝密宗金剛部的"五曼荼羅"形式建造,殿內設木質密宗壇城,雕刻鏤空,十分別致。屋面覆以黃琉璃瓦,并以五亭結*,借以表示東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為鏤空大屋脊,飛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雙層蓮瓣,殿前階下為三孔拱橋,橋外雙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別致。沒有誰見過如此**宏華的密壇,尤其是金、胎兩界曼荼羅繪像,色彩斑斕絢麗,繪有十方三世諸圣千持師尊佛象,看上去蔚為壯觀,攝人魂魄。

      在江城期間,佛教泰*太虛法師曾專門邀請持師去武昌佛學院開壇傳密;那位直系軍閥首領、兩湖巡閱使吳佩孚特地派副官到寶通寺邀請持松法師前去他當時所在的岳州的軍艦上給他講解《金剛經》大意。位于珞珈山的江城大學校長陳叔蘊也曾經邀請持松法師到該校進行演講,法師就以《緣經》為題,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結合密教六大緣起的原則,闡述了宇宙萬有實質問題,并詳為解析,因而頗得師生們的信服。

      1925年秋,因赴日本出席東亞佛教大會,持松法師離開江城東渡。1927年春回到國內時,寶通寺以及法界宮已經在炮擊中被完全毀壞,密法壇場已無法恢復,他只好應其他居士所請前去申城,此后一段時間里,持松法師還是不斷應邀到全國各地講經、傳戒、修法、灌*,極一時之盛。不過寶通寺在整整等了八十年以后,法界宮才在全寺之力下得以被修復,不過那個大殿已經改叫海島羅漢堂了,密宗也只在藏人居住的地區存在了。

      寶通禪寺之所以聞名遐邇,除了本身是皇家寺院、規模宏大和那個精彩絕倫的法界宮以外,就是因為那座位于武昌洪山的南坡、寶通寺的東北面的洪山寶塔。

      通常寺廟和寶塔建在一起,這很正常,寶塔常常建在寺廟的西面,取佛祖西來之意,這也很正常。而寶通寺和洪山寶塔卻一反常規,是塔在東寺在西。造成這一違反常規的現象,是因為寶通寺在歷史上屢毀屢建、原址不夠用而不得不逐步西移的緣故。就這一點來說,就是舉世罕見。而且古稱靈濟塔,后稱寶通塔,明改洪山塔也是三易其名,實為少見。

      洪山寶塔相傳為唐朝貞觀中尉遲恭監造,但無資料可考。顯存的寶塔建于元代,是為紀念開山祖師靈濟慈忍大師所建,故稱靈濟塔。建塔共花了11年時間。塔身為磚石砌成,仿木結構,八面七級,身高十三丈三尺,基寬十一丈二尺,*高一丈三尺。之后寶塔隨寺改名為寶通塔。因坐落在洪山,后人又稱洪山寶塔。

      據《寶通寺塔碑記》記載:"清咸豐年間,羅忠節、李忠武等駐軍山上,撤去塔*,漸就傾圯。同治十二年重修,翌年告成,遂復舊觀。"原來的建筑每層外圍均有木質飛檐和護欄,塔下周圍為磚木結構的圍廊,每層八角飛檐上墜以風鈴,設計之精巧,工程之浩大,實為鄂中第一。在這一次大規模的重修中,為了長久保留,將原木質飛檐改為石據,易木欄為鐵欄,塔下的圍廊改為八方石階。塔*照原樣增高了五尺,且用文筆峰式鑄銅一萬三千斤結*,以求永固。

      那是一次永垂青史的重修,其后在清朝光緒年間、民國時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先后數次對洪山寶塔進行了多次維修,都是在同治大修和不改變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塔高45.6米,層層拔高,塔*高出洪山主峰,雖是磚石建筑,但仿木結構極為成功。1923年出版的《武昌要覽》極力推崇洪山寶塔"可眺遠"。

      寶塔就在寶通寺的后方、洪山的中部,一塔兀立、高接云天,綠樹掩映、塔呈赭紅,近處瞻仰、光彩照人。清人胡祖毅曾經有一首《寺塔題壁》為證:"野闊濃蔭綠滿畔,無邊風景傍招提。城連山色武昌近,鳥渡江煙夏口低。芳草老依靈塔立,游人身共白云齊。欲教天半留名勝,醉倚斜陽自在題。"

      沿著塔基圓門內的石階盤旋而上,必須手腳并用,方可氣喘吁吁的直達*層,有"數峰天外塔上塔"之譽。登塔遠眺,兩山對峙,二水分流,三鎮英姿盡收眼底。東湖似鏡,長江若練;武鋼高爐,噴吐紅云,九峰層巒,堆青疊翠;長江大橋飛架龜山蛇山之間,江漢關的鐘樓矗立,黃鶴樓的黃鶴翱翔,鱗次相比的現代建筑,一望無際。洪山公園、烈士陵墓,還有那煙波浩翰的長江,真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洪山寶塔在塔外壁尚嵌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的塔記8方。塔身由下而上,逐層內收,威武*拔,勢欲遏云,十里之外,均能看到。故有"數峰天外洪山塔"的贊詩。塔后的山峰上,有洪山八景中的棲霞、云肩等摩崖石刻;塔下有華嚴洞、華嚴亭等名勝,都為壯麗的寶塔增添景色。后山多古樹,相傳是岳飛在該地駐軍時植過松樹,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間在原地重植松樹,長成后仍稱"岳松",現尚存八株,可謂古木參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渝中区| 大宁县| 方正县| 闽清县| 鲜城| 五台县| 股票| 碌曲县| 平昌县| 宁波市| 馆陶县| 镇原县| 宁夏| 望江县| 宝清县| 浪卡子县| 万宁市| 崇州市| 阜城县| 许昌市| 株洲市| 东兴市| 哈密市| 于都县| 桦川县| 绥阳县| 曲沃县| 准格尔旗| 丰都县| 湾仔区| 阿勒泰市| 大港区| 拜泉县| 珲春市| 贵溪市| 甘南县| 金湖县| 响水县| 屏东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