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華殿。 殿外寒風呼嘯。 殿內,愁云慘淡。 今天,崇禎召集內閣輔臣、六部九卿,商議國事。 如今的大明,可謂是多事之秋。 建奴大軍還在關內,戰事一時還難以結束。 拖欠軍餉已經有三年,各鎮總兵要餉的奏章沒斷過。 陜西大旱,民變不絕。 杭、嘉、紹三府海嘯,溺數萬人。 打仗需要銀子,平亂需要銀子,賑災更需要銀子。 崇禎和大臣們,都是焦頭爛額。 君臣從午后開始,一直商議到太陽落山。 大臣們一個個又累又餓。 而文華殿中,又沒有地暖,也沒有生爐子。 這些平日里養尊處優的朝堂重臣,全都被凍得嘴臉烏青。 可皇帝陛下,卻沒有要結束的意思。 當臣子的,自然只能咬牙堅持著。 站在一旁的隨堂太監王承恩,暗中搓了搓手,心中不住感嘆。 “為了封賞云仙長,陛下也真是費盡了心思啊!” “不過云仙長關系到大明存亡,以及陛下的生死,怎么封賞他都不為過!” 直到掌燈時分。 崇禎似乎這時才感到又冷又餓。 于是把王承恩一通厲聲訓斥,斥責他伺候不周。 王承恩唯唯諾諾,連忙安排太監搬來暖爐,讓人去御膳房準備晚膳。 很快,就有太監搬來三個煤爐子,清冷的文華殿里,終于有了幾許暖意。 “咦,這爐子,有些名堂!” 禮部左侍郎徐光啟心細如發,立即發現了端倪。 他仔細打量了爐子一會兒,忍不住一聲驚呼。 眾人這才注意到三個爐子。 崇禎朝王承恩,使了個眼色。 王承恩會意,上前向眾人一番介紹。 “這煤爐既能取暖,又能做飯。” “煤爐中燒的不是尋常的煤塊,而是蜂窩煤。” “不僅爐火旺盛,耐燒力強,還能燃燒通透,因此煤煙少,不會煤氣中毒,并且干凈衛生。” 眾臣一陣嘖嘖稱奇。 “陛下,這小小煤爐,卻是關系到社稷民生。若是將這煤爐推廣,必定可以造福百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