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光啟目光閃爍,顯得十分興奮。 有資格到這里的大臣,都是大明最頂尖的人物,都是老油條了,他們瞬時就明白了崇禎的用意。 讓大臣們受凍,原來是為了推廣這煤爐。 而這事情,既不會傷害到他們分毫的利益,還能為他們博得好名聲。 于是,他們紛紛向崇禎進言,立即在京城內推廣這種煤爐。 崇禎順勢讓工部、戶部,立即著手辦理。 禮部尚書溫體仁趁機大拍馬屁:“陛下圣明,有了這種煤爐,讓無數百姓受惠。大明有如此圣君,乃萬民之福!” 其他大臣反應過來,阿諛之詞,不絕于耳。 崇禎擺擺手,道出真實用意:“造福百姓的,是那造出煤爐之人。此人功在社稷,應當重獎!” 徐光啟躬身一拜:“陛下圣明,對于這種有功之人,朝廷的確應該不吝賞賜!” 很多大臣都眉頭大皺。 原來,他們還是想錯了。 陛下這么費心的搞這么一出,不僅僅只是為了推廣煤爐。 主要是為了重獎造煤爐的人。 這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因為,就算煤爐的用處再大,那制作煤爐的,也不過是個低賤的匠人。 賞賜一些銀子也就是了。 值得皇帝陛下這么費心? 那人到底是誰,會被陛下如此看重? 眾人都在等崇禎的下文。 誰知,他卻不再多說一句。 等了一會兒。 在大臣們的期盼中,太監們送上晚膳。 每人一個托盤,盤中放著一碗黃亮亮的玉米粥。 還有一盤蒸紅薯,一盤煮土豆。 大臣們面面相覷。 這就是陛下所謂的晚膳? 這是些什么鬼? 徐光啟又是一聲驚呼:“這是……玉米、土豆和番薯!” 崇禎十分意外:“徐愛卿認得這三樣作物?” “啟奏陛下,臣不僅認得,還在自家的田莊里,試種了不少。” “臣本打算,等明年再試種一批,總結出詳盡的耕作之法,再奏請陛下,向全國推廣!” “想不到陛下竟然已經得到了這三樣作物!” 徐光啟激動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 崇禎欣喜不已,看徐光啟的眼神,如同發現了一件奇寶。 誰說咱大明的官員,都是尸位素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