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天色漸漸黑了。 旁邊生起了篝火,規(guī)劃的一千畝玉米地,共計上等田五百畝,中等田三百畝,下等田的兩百畝,已經(jīng)砍了約乎一半。 每戶只是分個兩畝地的樣子,大人孩子都可以干的活,速度還是很快的。 若不是天黑了,怕是連夜就能給干完了。 縱然如此,也足夠明日使用了。 等吃過晚飯之后,砍好的玉米桿全部泡水沖洗,然后砍成一截一截的,被帶入進土窯內(nèi)部,繼續(xù)連夜熬制。 大部分人到了天黑,就沒活兒干了,就先回家休息,明兒天一亮再趕過來。 另外黏土也全部攪拌均勻,揉土塑形到位。 等個一夜的時間,第二天就可以收攏成堆,上面蓋上一些麻布防止水分蒸發(fā),需要用多少取多少就行。 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辛苦的,更是喜悅的。 許元勝在臨走之前,沒有讓他們空手而回,特意讓大牛換來了銀錢。 按照事先講好的,兩百人每人每日二十文,進入土窯的五十人是每人每日百文,此刻土窯里的人還要在夜里繼續(xù)忙著熬制玉米桿。 吃飯的時候,都只能留在土窯周邊,那是一個熱。 他們的付出,大家伙也看在眼里,多出八十文,都很是認可。 這個時代的人還是很純樸的,在他們眼里,那些人干的活最累最熱,更需要一定的技術,就應該多拿工錢。 另外就是每戶玉米地的銀錢,上等田每畝二兩銀子,中等田每畝一兩銀子,下等田是每畝五百文。 有些給過了,有些沒給的,也都一一補足。 “謝謝許家大哥?!? “謝謝。” “多謝許家大哥?!? …… 一個個村民可謂是滿載而歸,心里完全不用擔心秋糧征稅后沒飯吃了。 幾乎每家每戶都攤上了一兩畝的玉米地。 而且玉米棒,許元勝沒有要,留給了他們。 按照衙門發(fā)布的告示,今年只需五成秋糧稅的份額,提前摘下來的玉米棒雖然有些減產(chǎn),但也完全足夠繳納秋糧稅,還能有不少結余。 等這些人離開之后。 許元勝又和許老三等人商量了一下,土窯里的五十人兩邊倒的工作休息,另外差役分為兩隊,日夜防守。 等安排妥當之后,就讓人先送許老三等人先回去,這一天年輕人都快扛不住,這些老人也疲了。 人漸漸都離開了。 稍后,許元勝特意去了一趟臨時搭建的灶房那邊,她們正在洗刷碗筷等。 “今日辛苦你們了。” “每人五十文?!? “如果明日來的話,還是這個數(shù)。” 許元勝笑著道,給她們五十文,一方面是她們做兩百多人的飯菜也確實很辛苦,另一方面更多的照顧有困難的人。 他從來不打算一碗水端平,絕對的公平時間長了,也難免會被抱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