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晌午大家只是簡單休息一會,稍后就繼續干活。 為制糖準備了一千口大土鍋,這是昨日連夜燒制成的。 每座土窯可以一次同時燒十口大土鍋。 五座土窯。 每輪就是五十口大土鍋同時制糖。 一千口土鍋,一鍋一用,周而復始也能持續二十輪。 每鍋初次熬制也要個把時辰,加上原材料充沛,只要人力能跟得上,也就意味著可以不停歇的干活。 另外一處黏土堆積處,不斷的澆水拉著牛踩踏攪拌。 這些黏土要充分的拌勻,才能充分發揮出其粘性,因為需求量大,更是從旁邊河道那邊更是不斷的挖掘,運送過來。 另外一邊在各家玉米地里,忙著砍玉米的農戶,也一批批的把玉米桿送過來。 鄉下人還是很樸實的,規定砍多少就砍多少,絕對沒有私藏,故意少交的意思。 等到了傍晚的時候。 趙婉兒她們又開始做飯,畢竟二百五十多人的飯,只是米面的消耗就是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用的鍋都有十幾口。 有專門洗菜,摘菜的。 還有和面蒸饅頭的,下面條的,還有專門炒菜的。 趙婉兒給方柔安排了一個最簡單的工作,就是洗菜,不用擔心弄臟了衣裙。 加上方柔在內也就六個女子,要做兩百五十多人的飯菜,忙的團團轉,不比掏力氣的漢子,干的少。 許元勝和許老三等老人頻頻去土窯內部,只要每次初次熬好一鍋糖料,再送到后面去發酵糖化的時候,他們都會過去看看。 現在一鍋用的玉米桿,足有上千根玉米桿,玉米桿不值幾文錢但熬制后就是十斤紅糖,那就價值不菲了,馬虎不得。 不過看他們臉露喜色的樣子,就知道一切很是順利。 看著許元勝滿臉是汗的出來。 在炒菜的趙婉兒不時頻頻打量土窯那邊,一看到許元勝出來,就是趕緊去一旁冰塊里砸開的窟窿眼里,把冰鎮的果子汁拿出來。 惹的旁邊的一些婦人頻頻打趣。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那不是兄長,是相公呢。” “我對俺家那口子,可沒有這么上心。” “婉兒妹子一直眼瞅著土窯那邊,只是這一會兒的功夫就看了幾十次了。” “許家大哥,總算是出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