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易勝鋒躍升生命本質的過程夏然而止。 天地之間的共額,像是一曲未終而弦斷的余音,裊裊而散去了。 未免有些遺憾。 魏光耀在領軍疾沖的過程中,忽覺寒涼。 抬眼看去一今夜的岷西走廊重回冬日,月光星光下,是滿天飛雪。。 明明才過了除夕。 本該是萬物發生的時節啊。 飛雪自然在靠近兵煞之前就已經消解,可他的心,已經無可避免地走向霜天。 觸憫是怎么死的,他沒有看見。 當他帶著準備多時的大軍,結成兵陣靠近的時候,只看到異獸的尸體、傀僵的碎片,以及寂滅在半空的易勝鋒。 目光在地上梭巡了一陣,才看到永遠不能再動彈的觸憫。 從接到令旗訊號,到迅速組織兵陣、化合兵煞趕來,他已經盡可能地快。 可本應該速戰速決新殺姜望的人,被姜望速戰速決了… 戰死者并非無名之輩,乃是大夏之觸憫! 可是死得無聲無息,一點動靜都沒有。 南斗殿易勝鋒的動靜倒是煊赫,那樣恐怖的殺氣,完全不似外樓層次的爆發,幾乎打破了他的想象空間可也愈發凸顯出姜望這一劍的強大。 他此前從未見過姜望,只是聽聞其名,而這一眼之后,再無可能忘掉了。 使天象變,四季改,一劍而叫霜冬至! 這是什么樣的劍? 怎能不叫人心膽俱寒! 觸憫亦死,易勝鋒亦死。夏方還有什么? 還有周雄周大人…… 還有大軍…… 峨西此地,還有我魏光耀,還有五萬夏國大軍! 獨臂的魏光耀怒嘯起來:“為觸將軍報仇!” 他不是太寅,不能夠輕易統御萬人的軍陣。所以他雖然領兩萬大軍,隨他混同兵煞的,也只是七千人的兵陣罷了。 其余一萬三千人,則是分成七千人和六千人的兩部,緊隨其后,方便他隨時補充兵陣力量,讓他可以不計士卒體力,毫無顧忌的消耗, 顧永和徐燦則是將手下萬軍分成兩個五千人方陣,同樣一部結成兵陣,凝聚兵煞,一部作為后續補充。 最后一支萬人大軍,則遵照觸憫生前的命令,在九子環山陣發動時,就已經開始在四周的高山上架弩設防—本是為徹底鎖死齊軍退路,屠盡這一支齊人有生力量。 能夠輕松掌控兵陣的,都是難得的人才。 不是觸憫他們愚蠢,不懂得利用兵力優勢,而是礙于有限的能力,現在已經是在最大程度上使用了大軍… 唯一的神臨修士周雄,是正統儒門弟子,還修得一手精彩的法家秘術,但于兵家一道,其實也平平, 并不足以統合五萬大軍。他本身就一直是鎮守在長洛府,很少參與戰爭,魔下也只有一支人數不多的精銳兵馬,這一次并未帶過來。 恰是因為這種種現實層面的原因,他們才制定了“先斬敵將,后破敵軍”的穩妥方略。 結合敵我雙方情報,本應萬無一失。 只可惜事與愿違,第一步就沒能成功! 姜青羊避周雄,殺觸憫,斬易勝鋒,生生殺出一條路來。 叫魏光耀又恨又忌, 漫天飛雪中,易勝鋒寂滅的軀殼在墜落,紅了眼睛的夏軍將士在沖鋒,三團兵煞之云,一者如虎,一者如長槍,一者似刀鋒…… 姜望都不看。 他沒有沉醉在強大的感受里,而是第一時間踏空而轉,疾沖閻頗與周雄的戰場! 在整個眠西戰場里,夏軍還是占據兵力與大陣的優勢。 而在閻頗抵住周雄,觸憫、易勝鋒接連戰死之后,齊軍擁有了高層戰力的優勢。可以說這點優勢,是姜望靠一柄長劍殺出來的。 他雖然不通兵法,但是懂得如何去贏得戰斗, 若能幫助閣頗迅速解決周雄,以兩個遠超敵將的自由武力配合重玄勝,擊破夏軍,不過彈指之功! 他選擇先讓重玄勝獨自引軍迎敵,當然是出于一種信任。 重玄勝也并沒有讓他失望。 三萬余齊軍竟然像一朵開在霜天里的花,正極富層次地綻開。 在用兵能力上,他與眼前這些夏軍將領,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唯一能夠和他較量的觸憫,也已經因為一次錯誤的決定,強命于姜望劍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