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會洺府西南方向與紹康府接壤,西北方向相鄰大鄴府,北方是臨武府,東邊是奉隸府,南面是錦安府。 在夏國將之納入版圖前,曾經這里也是四戰之地。。 雖則如今承平多年,對戰凈有所輕忽,會洺人骨子里的血性卻還在。 鴻固城突然陷落,戰爭資源遭齊軍劫掠一空…無論是飛鷹傳信、還是玉臺青驄巡游,乃至于鴻固城城衛軍的現身說法,都一再地佐證了這消息。確然有一支齊軍,不知怎么偷過了呼陽關,進入夏國腹地… 整個會洺府,瞬間風起云涌! 夏國畢竟曾有霸主之基業,一朝衰落,其勢未絕。在會洺府,雖有“會洺精兵,皆在呼陽”之說,但其余各大城域城衛軍,也依然保有相當程度的武力。 會洺府一十七城,除已經失陷的鴻固城、以及很有可能被齊軍作為下一個目標的【云邇城】外,其余十五城皆緊急調動兵馬出城,齊撲會洺、紹康交界,在最短的時間了,封鎖了鴻固、云邇兩城之間的所有空間。 而會洺諸城之所以能夠多有如此迅速的反應,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干脆利落地完成調度封鎖…乃是因為大夏宣平侯樊敖,已經及時抽身,親至會洺! 卻說樊敖其人,乃是正兒八經的法家門徒,三刑宮出身。 曾經作為刑人宮弟子,負荊仗劍,行游天下,學有所成,歸仕于夏。 樊敖卻認為,繞到夏軍后方的小股齊軍,絕不會在臨武府南部過多逗留。在動搖了臨武防線、初步達成戰略目標之后,臨武后方,才是更危險的所在! 其中,平林府緊臨祥佑府,亦在同央城防線之后,絕非小股齊軍能夠撼動。 呼陽關守將觸說的本事,他是深知的,自問哪怕是自己親領大軍,也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破關,更別說流竄中的這一小支齊軍了…因而會洺府亦是安穩之地。 他擔心的是奉隸! 奉隸府同樣與臨武府相鄰,且奉隸是邊郡,旁邊是錦安…錦安府駐扎著防備梁國的邊軍! 一旦錦安府后方受襲,叫梁軍覷得機會,本來只是威懾牽制的梁國人,說不得也要妄動心思! 樊敖只身過境,迅速趕往奉隸。要平危于未起之時,解厄于未發之機但奉隸二十四城,竟無任何風吹草動。 他甚至不惜以靈識鋪地,親自洞察了幾個關鍵之處,也沒有找到齊軍入境的痕跡。 此時安國侯在錫明城與敵接戰的消息傳來,對手卻是直接從臨武北部穿來的重玄遵!以此觀之,那一支在臨武府后方攪風攪雨的齊軍,像是重玄遵的布局 —一—如此倒也說得通。 重玄遵這等年少成名的天驕人物,自也該有匹配其天賦的野望。 選擇錫明城作為他在齊夏戰事里的揚名之戰,亦是合乎邏輯的選擇。 只是… 樊敖心中隱有不安。 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漏算了什么。 直到在趕往錫明城、準備聯手安國侯撲滅重玄遵的路上,得到了會洺府異動的消息! 此時他才知道自己錯判的是哪一點。 那一支在夏國后方攪風攪雨的齊軍,與重玄遵并非統屬,而是互相合作的關系!其領軍者有獨立之意志,超卓的戰場視野,每一步都踩在讓人難受的點上,是絕不會比重玄遵遜色的軍事天才!甚至于,這個人才是主導戰事節奏的那一個! 而且,這樣一支齊軍,到底是怎么進的會洺府? 是如何突破的呼陽關? 觸說是死是降? 種種糟糕的局面,都因為這一個變化,而有了切實的可能,這令樊敖脊生冷汗。 戰場上訊息萬變,消息又不能及時連通。 他只能根據現有的情報,做針對最壞局面的預案。 他立即撤身回返,以國侯之尊、以神臨之修為,不計損耗,只身疾飛會洺。 第一時間傳信會洺府諸城,放出飛鷹、游騎,緊急調動各城兵馬,使兩部一結,三軍一應,勾連軍陣,鎖關封路,迅速扎成了一個巨大的口袋,把鴻固城至紹康府中間,鎮國軍那般精兵急行軍三日內的路程空間,全部封鎖。 務求在腹心之地的這處瘡口潰爛前,將其剜去可他掃蕩多處,捕捉到的全是被四處驅趕的鴻固城城衛軍,連一個齊軍的影子都沒見著,仿佛那不是一支三千人的軍伍,而只是三兩個入會洺刺探軍情的超凡修士,此刻已經飛天遁地了一般。 便真是遁地……那種大規模軍陣道術的波動,也不該逃得過尋元犬的捕捉才對。 問題出在哪里?! “看到那只鷹了嗎?”伏在山坳間,重玄勝身上摞了一堆草,以為遮掩,瞇起眼睛望向遠空。 那里有一只瘦而兇的蒼鷹,正于長空疾行。 姜望淡瞥了一眼:“我去宰了?” “不能殺。”重玄勝語氣隨意地道:“殺了我們的行蹤就暴露了。” 遠距離通訊手段的隔絕,是一種作用于規則層面的干擾。各國手段不同,但在本質上殊途同歸。于齊國方,是由阮泅在星力的基礎上完成。于夏國,是虞禮陽借用了國勢的力量。 常規狀態下,超凡手段層出不窮,哪有盡途?針對于術,只能是防此失彼。 以這只帶有妖獸血脈的飛鷹為例,精通馭獸的修士,要附視野于它身上,實在不是什么難事。 若無干擾,一名實力足夠的修士,鋪開數百只飛鷹,足夠將視野覆蓋戰場。 但是在戰爭狀態下,遠距離通訊的規則被斬斷,超凡修士以飛鷹為眼的結果, 是根本得不到遠距離的視野。 因而在真正的戰爭中,飛鷹只能起到最原始的傳書功能,而馭獸院專門培育出來的飛獸,固然是專使于傳訊,飛得又快又高,但超凡強者想要截殺,也實在簡單。 不過被殺死這件事,本身也是一種信息的傳遞。尤其對此時的會洺府夏軍來說,一只飛鷹的消失,可以迅速幫助他們鎖定目標區域。 兩人說話間,又有幾只飛鷹在頭頂掠過。 “它們好像并不亂。”姜望皺眉。 “是的,我釋放鴻固城全部傳信飛獸、謊傳軍情制造的混亂,很快就被壓制了。”重玄勝不緊不慢地道:“夏軍有大人物過來了,正在重建會洺府秩序。” “要干擾一下嗎?”姜望問。 重玄勝嗤笑一聲:“我們都要走了,關我們屁事?“ “行軍!”他躍出了山坳。 得勝營士卒,一個個從藏身處跳將出來,很快結成隊伍,跟在重玄勝姜望身后一直奔新節城。 自古以來,行軍是一個大問題。 愈是急行軍,愈考驗兵員素質、將領能力。 掌兵越多,越難把控大軍速度。 直到昔年腸國兵馬大元帥,有“兵仙”之稱的楊鎮,獨創“萬軍相益陣”,才算是從根源上降低了大軍行軍的難度。 這軍陣名字聽起來并不威風。 其效果描述出來好像也很稀松—一不過是能把大軍行進之中,散逸的血氣、 兵煞,全部都利用起來,以之加持行軍速度、維護士卒體魄、補充精力損耗。 但此后天下兵家行軍,無論是布以何陣,師出何門,皆以萬軍相益陣為根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