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遙望敵陣中同樣一馬當先的夏國大將龍礁。 于是松弦! 一箭射敵陣! 以天地為弓、以地平線為弦、以十萬逐風軍所聚之兵煞為箭的這一擊,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天和地,視線所及的一切,好像都已經撕破了! 此箭所貫之處,即萬事萬物湮滅之處。 人們仿佛看到一個巨大的、恐怖的空洞,將經行的一切全部吞噬,縱貫了整個江陰平原,落向那磅礴如海的鎮國軍軍陣中! 箭明明經行在空中,可僅僅是絞動的氣流,就已經在地上帶出一道巨大的溝壑。 這豎直的溝壑本身,又像是一支箭!一支貫穿大地、分割了江陰平原的箭! 逐風戰箭,殺傷無匹,誰能一當?! “我好像知道了當年的復國首勛摧城侯,為什么能夠十箭摧雄城!” 仍在漣江東岸的秋殺軍隊伍里,重玄勝忍不住驚嘆。 又激動了拍了姜望一下:“望哥兒!你可得要把鳳堯姐姐抓緊了!” 見得旁邊的十四看過來,他又嘿嘿地笑:“姓姜的越長越有點樣子了,讓他替咱家去聯姻!” 姜望完全沒辦法理會這胖子的打趣。 因為此刻他的心神,已經完全地沉浸在這一箭里。 他與李龍川不止一次地切磋過,他也見識過李鳳堯的華麗箭技。 但他不曾意想,世間竟有如此之箭。可以如此磅礴,如此宏大! 他已經能夠感受視線的重量,此刻他只覺得他的視線也已經被這一箭無限吞噬。他不得不開啟乾陽赤瞳,方能“拔”回自己的視線! 何其可怕的一箭,穿行在夏國的疆土中。 帶來破滅一切的意志,和摧毀所有抵抗的決心。 而后姜望看到,在那遙遠的鎮國軍軍陣上空,升起來一只三足兩耳的青銅巨鼎。 軍人的血氣是薪火,鼎中的煞氣是軍威。 巨鼎表面的浮雕,印入姜望赤光流轉的眼眸中。 他看到—— 高山崩塌,有人只手前撐。 河岸潰堤,有人躍下截流。 大軍壓境,有人單騎沖鋒…… 他看到—— 那撐山的沒能撐住山。 那截流的被洪涌卷走。 那沖鋒的淹沒在萬軍中…… 可是山河依然在! 山河依然有人來!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這只青銅巨鼎,一瞬間綻放出讓人難以想象的偉大光輝。無數人的努力和奮戰,鐫刻成不能夠被時光消磨的榮譽。 巋然立在天地之間,仿佛鎮壓了一切! 此鼎上負九天,下鎮九幽,承繼萬民,護佑山河。 此乃當年夏襄帝親自創造的兵陣殺法,名為“山河”。在道術飛速革新、每一天都有大量道術淘汰的當代,仍然位在軍陣殺法頂級之列! 問將士何以鎮國? 以血肉!以生死! 此鼎一落,山河穩固。 此軍如在,不使國亡! 龍礁縱馬,他所率領的十萬鎮國軍縱馬。 龍礁沖鋒,所有的鎮國軍將士都在沖鋒。 意志在燃燒,旌旗在飄揚。 他們的勇氣和血氣,源源不斷地注入青銅巨鼎中。令它具體出每一個細微的銘文,感應天地之跡,如成實質! 在豐饒的江陰平原上,兩支天下強軍,聚集兵陣之力的一擊終于正面相遇。 貫穿所有的箭,終于撞上了鎮壓一切的鼎。 那種巨大的沖擊,無法用目力來容納,無法以語言來形容! 那種浩大和磅礴,讓所有的旁觀者都顯出了渺小。 鐺! 天地之間,悲歌徹響。 宏大的聲音覆蓋了一切。 兵煞與兵煞糾纏,決死的意志相撞—— 一霎即消散。 青銅巨鼎和天地雄箭,都已經消失了。 仍在奔騰而前的逐風軍軍潮,涌過這異國他鄉的土地,永遠地留下了一些戰士。他們氣血殆盡、力竭而死。 再不能夠有什么動作了,只能等待不久之后,被后面跟上來的友軍將士沉默收殮—— 或許不能說是收殮。 在大戰未徹底定格之前,最多只能是被挪到一邊,以短暫地清掃出戰場環境。 與逐風軍軍陣相對的、背倚同央城沖鋒的大夏鎮國軍軍陣中,烏泱泱地倒下了一大片!但那缺口立即又被后面的騎軍填補! 沖鋒還在繼續。 雙方的沖鋒都還在繼續! 無論是李正言還是龍礁,無論是逐風軍還是鎮國軍,都沒有半點退縮的意思。 旌旗還是一樣飄揚,戰馬還是一樣踏蹄。 “其疾如風”的李正言,今日展現了他少有表現的勇烈。 將旗搖動之間,逐風軍本陣大潮涌動。 在如此狂暴的沖鋒之中,竟還順利地完成分流,分出了十個秩序分明的萬人軍。如波峰、似涌潮,前后綿延,兵勢相接,真世之精銳也! 第一軍李正言。 其次李鳳堯。 再次李龍川。 如此相接。 父繼女,姐繼弟。 主將繼次將。 公侯之家,繼以伯子。 伯子之后,繼以平民! 將長劍掛在了鳥翅環,取我的大鐵槍來,在那得勝鉤上! 抬起鐵槍疾縱馬。 直往前沖。 往前沖! 這是毫無花巧的、最后的沖鋒。 這是無邊平原上,注定要以死傷來描述的對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