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清清奉上的這本玉冊,基本上記載了五仙門祖師對萬仙來朝圖的理解。 首先就是開篇那段話,五仙門祖師全部以旸國文字復寫了一遍。 現在的齊國文字,就是吸收了旸國文字而來,因而姜望閱讀起來并不吃力。 這些旸國文字本身,也符合旸國覆滅時,一日赴海兩千三,海上諸宗建立的歷史。佐證了這的確是五仙門祖師的手筆。 姜望仔細對比過后,發現五仙門祖師與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大體相同,唯有兩處差異。 其一,是開篇第一句“萬物有靈,人即萬物靈長。” 五仙門祖師寫的是“人即萬物靈源。” 一靈“長”,一靈“源”。 前者有秀出群倫之意,偏向于“最好的”。 后者有萬物根本的味道,偏向于“最初的”。 孰對孰錯不好說,姜望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但也覺得五仙門祖師的判斷很有道理。 此外第二處不同,是那一句“一身上下,脈絡筋肉,皆朝本宗。” 五仙門祖師寫的是“皆朝我宗。” 一者是“本”,一者是“我”。 這兩個字倒是很相近,不過也有一些差異。 前者強調的是“核心”,后者強調的是“自我”。 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五仙門祖師的理解中,姜望也的確有了一些新的收獲。靈感在碰撞之下,展露更多光輝。對萬仙來朝圖有了更多理解。 閱讀五仙門歷代宗主長老的心得,本質上是一種修行的驗證。 這本玉冊上最有價值的部分,卻是關于萬仙來朝圖上那四尊最具神韻的仙人虛影。 那四尊仙人虛影,早前的神韻肯定更完滿。因為玉冊上記載了非常多關于這四尊仙人虛影的思考,相較于其它無人問津的仙人虛影,顯然是它們更有思考的余地。 其中最突出的,是代表耳朵位置的那尊仙人虛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