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代寡婦改嫁,還是非常普遍的,至少在北宋年間確實如此。 王安石的次子王旁,由于精神分裂癥,經常動手打老婆,甚至揚言要殺妻殺子。 老王是咋處理的? 他先讓兒媳離婚,再收兒媳為義女,以嫁女兒的方式,把兒媳給改嫁出去。 這放在明清兩代,是絕對不可能的。 宰相的兒媳哪能離婚?更別提還要改嫁! “俺家是小門小戶,朱相公也還未置房,”嚴大婆建議道,“俺看就不用大操大辦了,先合合生辰八字,再挑個黃道吉日,買兩只鴨子下聘就行。二娘雖雙親健在,但俺作為姑母,也該陪嫁些東西,便陪嫁幾畝薄地吧。拜堂那天,請些村鄰坐幾桌,大家做個見證便成。” “一切有勞老夫人操辦。”朱國祥并未拒絕陪嫁田產。 彼此心照不宣,他接受了田產,就得負責把祺哥兒養大。 隔了幾日,正逢白市頭趕集。 沈有容和孩子留在家中,為交夏糧而辛苦織絹。 嚴大婆則帶著生辰八字,前往集鎮找八字先生——朱銘只會算卦,且他手里沒有黃歷,便選個吉日也選不出。 父子倆也跟去,一是買鴨子下聘,二是買些日用物件。 出門之后,嚴大婆邊走邊說:“俺幫朱相公問了,村里的木匠、泥匠,已被老白員外請去,過些日子他們才得空。” “老白員外家也要建屋?”朱國祥問。 嚴大婆說:“要建村學,地都選好了,就在白家大宅旁邊。俺原本打算,讓祺哥兒去縣里讀小學,現在卻想留在村里更方便。” 朱國祥有些郁悶:“那我建房子的事情,又得往后面拖了。” “建屋壘墻,好多人都會,就是做家具須請木匠。”嚴大婆道。 村里的匠人,其實也是農民,他們只在農閑時接活。 木材也是個問題,父子倆雖然買了山林,但砍下木頭之后得陰干,直接用生木打的家具會開裂。 “朱相公吃飯了沒?” 沒走多遠就遇到村民,打招呼都是對準朱國祥,接著再向朱銘和嚴大婆點頭。 朱國祥微笑道:“趕集回來再吃。” “俺先干活去了。”村民說了兩句便走開。 一路都是如此,仿佛朱國祥成了戶主,能夠代表朱銘和婆媳倆。 沈娘子改嫁的事情,估計已經傳出去了,多半是老白員外故意傳的。 來到白市頭,嚴大婆徑直去棺材店。 沒別的意思,鎮上就一個八字先生,便是那棺材店的店主。 父子倆卻去了米鋪。 朱銘笑著朝米鋪伙計喊:“你家大白米怎賣的?” “喲,是兩位朱先生來了。”伙計咧嘴笑道。 集鎮位于上白村和下白村中間,鎮上許多店鋪,都是兩位白員外開的。 上白村的事,早就傳到了鎮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