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本衛淵還覺得,衛如意因這事,定是要來尋自己問個情況。
畢竟,堂堂榜眼去做縣令,而且還是偏遠地區的縣令,擱在哪朝哪代,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然而,從始至終,衛如意一直待在盛家照顧衛恕意,沒有絲毫來找衛淵的意思。
而且,聽說是衛淵做出的安排以后,衛如意還特別叮囑昌哥兒,一定要好好干,不要給衛淵丟臉。
衛淵知道以后,內心大為觸動,到底還是親姐弟,信任二字擺在這里,一切都無需多言。
到了四月份左右,明蘭的婚事就進入到了緊急的準備工作當中。
原本,這件事需要讓盛家出面,與衛淵關系不大。
但衛淵一直將明蘭視為親生女兒一樣看待。
是以,衛淵直接代替盛家,開始操持明蘭婚事需準備的一切。
不僅如此,他還專門為此事寫了劄子請官家趙曦命禮部來操持。
總之,明蘭的婚事,已經是除了皇家子女成婚外的天花板了,比徐長志結婚時陣仗還要大。
此大概到了五月中旬左右,距離婚事還有大半個月,這段期間,衛淵與張桂芬只要無事就會來盛家。
暮蒼齋里。
衛淵、衛恕意、衛如意姐弟三人,正圍坐在石桌前閑聊。
在他們眼前,不時有禮部或是侯府的人,搬著一些婚禮所需的用品。
見狀,衛恕意嘆道:“這也太鋪張浪費了,你為明丫頭的婚事驚擾天子,是不是太過了?”
衛淵搖頭道:“不過分,那寧遠侯府怎么說也是侯府,要是不將明丫頭風風光光嫁出去,只怕旁人覺得,咱們還是高攀了寧遠侯府。”
要不是沒有衛淵,明蘭嫁給顧廷燁,豈不就是高攀?
“我還通知了顧廷燁那廝,成婚當天,要說明丫頭乃下嫁,待他們成婚之后,我讓桂芬帶著明丫頭去趟宮里拜見太后,給明丫頭請個誥命。”
隨著衛淵話音剛落,站在他們身后的明蘭頓時瞪大了雙眼,顯得不可思議道:
“我?誥命?”
就連衛恕意也覺得不可,“明丫頭才多大?怎能得誥命?不妥,此事,晚兩年再說吧。”
衛淵笑道:“不過是個誥命而已,無妨。”
頓了頓,又看向明蘭,“你表弟昌哥兒剛到任上,怕是沒法子來參加你的婚禮了。”
提起這事,衛如意不說,身為大姐的衛恕意總是要問一問的,
“昌哥兒好歹也是個榜眼,按理說應去翰林院修書才是,長柏成為進士的時候,都去翰林院了。”
衛淵道:“大姐,這事您就別問了,總之,昌哥兒乃是我親外甥,我還能害了他不成?”
這時,衛如意開口詢問道:“自昌哥兒成為榜眼之后,京中許多人家都來說親,你看,要不要在京城里給昌哥兒挑門婚事?”
衛淵道:“這件事不急,待昌哥兒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政績,調到京城以后再議吧。”
稍后,盛竑將衛淵請到正堂,詢問了他,待女兒成婚時,邀請那些人前來赴宴,衛淵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盛竑乃是文官,朝中也有一眾同僚。
屆時,他不知衛淵要請哪些人來,需要斟酌一番。
衛淵道:“你無需過問我這邊,我請的那些人,都會去寧遠侯府赴宴。”
聽到這里,盛竑松了口氣的同時,心底也有些失落。
衛淵認識的人里,大部分都是代州新貴子弟,是朝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其中,有很多人都未婚配,而盛家,還有兩個女兒未曾出嫁
要是都嫁給新貴子弟,盛家怎么弱呢?
——
講武堂早在春闈結束之后就開設了。
由徐長志與楊懷仁擔任第一期司業。
參加代州講武堂的第一期學員,也是衛淵勢力的中流砥柱。
當中包括了江巡、姜隨云、馮行、向云初、趙雄州、韓廣、種誼、種診等一十三將。
這一十三將,也被后世人稱之為‘講武十三將’,畢竟是講武堂第一期學員,代表著講武堂的里子。
而這十三人,都與衛淵關系密切。
原定是九月份畢業,之后就調配到雁門一帶,待來年北伐時,隨衛淵出征。
待他們畢業的時候,衛淵還要親去給他們頒發結業勛章。
這個勛章,是衛淵想出來的主意,經過尚書省完善,最終弄了一套勛章體系出來。
但凡參與過北伐戰役的武將,都被授予‘衛國勛章’。
趙曦又專門為衛淵設計了一枚勛章,叫做‘柱石勛章’。
勛章體系的完善,代表著朝廷對拋頭顱灑熱血的武將的重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