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七娘并不與五娘在一起,而是帶著姚裴站在紫府的宮墻上,遠遠眺望著雙方的亂戰。
雖是一墻之隔,但墻內墻外沒有太大區別。
墻內是大掌教親軍和黑衣人的激戰,墻外是靈官們同室操戈。
七娘背負雙手,行走在宮墻上,對于這些激戰視若無睹,完全置身事外。
姚裴跟在七娘的身后,忍不住問道:“七娘,地師要求我們協助姚散攻入金闕,我們就這么看著嗎?”
七娘淡淡道:“現在還不是時候,算一算時間,姚令和秦權殊還沒分出勝負,最好等到他們兩個兩敗俱傷,我們再出手,那才是剛剛好。”
姚裴又問道:“天師和國師呢?”
七娘頭也不回道:“一輩子的老對手,一時半刻之間且分不出勝負。”
姚裴不再說話,也跟著七娘望向戰場。
此時地師和皇帝已經打出了真火。
這兩人都是有野心勃勃之輩,一個想要千秋萬代,一個想要將皇帝和大掌教全都收入囊中,如何能不賣力?天師和國師都要遜色二人,畢竟后者更多是為了門戶私計,而不是自己做大掌教,他們還是要正常飛升的。
此時皇帝已經運使三件仙物,除了“太阿劍”和“趕山鞭”之外,又多了“傳國璽”。
只見皇帝頭頂高懸一方印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九龍,各自吐出一道金色氣息,化作龍形垂落下來,匯聚入皇帝體內。
歷代帝王皆以得“傳國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千余年,忽隱忽現,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驅逐金帳時,已經杳無音信。
其實“傳國璽”一直在儒門手中。
儒門一向講究忠君之道,得了“傳國璽”卻秘而不宣,直到儒門與道門大戰,才不得不拿了出來。儒門戰敗之后,“素王”歸于道門大掌教,“傳國璽”歸于大玄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