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江東的情況家族勢力比之荊州甚至還要嚴重,若不是孫堅名望夠高,眼下這會兒估計就要壓不住了。 楊銳的視線還觸及不到孫家的內(nèi)部,而這日在天亮之后他也被蔡瑁再次傳遞來的“善意”轉(zhuǎn)移了大部分注意力。 蔡瑁果然是在突圍而出的人群之中逃生了出來,與其共同逃出生天的還有劉琮以及蔡夫人,這會兒他們正處于襄陽城西南的編縣境內(nèi)。 而此前他們路過想要進入編縣縣城,卻是被城內(nèi)守軍給拒絕了,說是這會兒還沒有得到漢室圣旨,不知道該遵從誰,雖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但是話中的意思很明確,不敢是劉琦還是劉琮前來,他們暫時都不會開城門。 這一遭遇讓蔡瑁、劉琮慌張也再次意識到了東海王的重要性,慌張是因為行蹤已經(jīng)暴露了出來,以他們此時所帶那點兵馬,是難以做到自保的。 而對東海王的重新認識,讓蔡瑁也在第一時間再次派出了使者前往武勝關(guān),希望能夠投降過來,從而保全自身。 蔡瑁算是徹底認清楚了,東海王雖然自始至終沒有出面多少,更沒有直接參與襄陽城之戰(zhàn),但是最終獲利最大的就是他,逆推一下后,事實更是讓蔡瑁十分驚恐。 為此蔡瑁甚至直接架空劉琮改變了逃亡路線,直接就奔著武勝關(guān)方向而去了,并沒有如劉琮所想的去往長沙郡。 編縣縣城的遭遇也給蔡瑁提了個醒,這會兒劉琦已經(jīng)自領(lǐng)荊州牧,雖然不一定有多少勢力支持,但是也不一定有多少勢力會支持劉琮這一邊。 即使蔡瑁自認跟隨劉表如此長時間,荊州之內(nèi)人脈比之劉琦應(yīng)該還是占著一些優(yōu)勢的,但是他已經(jīng)完全不愿意再冒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