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畢竟眼下才1991年,顧驁的工廠還要頂著百分之十幾的報廢率開工生產(chǎn),還有其他磨合工藝過程中的整改損耗,這些都要算到售價里去。 液晶這玩意兒的成本和售價,慣例都是每隔幾年跳水一個臺階的。 比如后世零幾年的時候,那些20幾寸的電腦顯示器,怎么也要三四千??墒堑搅?0年代,尤其是15以后,都跌到了一千多快。連32寸的都才勉強兩千出頭,那還是三星這樣的國際大牌。 液晶這玩意兒,每五年跌掉原價的三成,算是行規(guī)了。 同理逆推回來,后世05/06年那陣子,14寸筆記型電腦的液晶屏,按名牌硬貨算,大約2000多塊,倒退十五年,就得除以0.7的三次方。 顧驁這邊把工廠、設備、財務……全部成本攤銷掉,光保本就得一塊筆記本屏幕賣1000多美元。 加上毛利和雜七雜八渠道費,整合到整機里,大約要140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要1萬2。 看著這個價錢,顧驁自己都不得不感慨:筆記型電腦這個新玩意兒,第一次大規(guī)模在地球上商用,那是賣得真特么貴。 能在1992年買得起筆記本的人,土豪程度也就略遜于88年買得起大哥大的。 一塊屏就一萬多人民幣,整機到國內(nèi)售價可能要三萬五以上。 在美國也要4000~5000美元。 相比之下,三四年前上市的wps臺式機和蘋果公司的mac-ii,分別售價才1980和2400美元,現(xiàn)在就算其他硬體隨著摩爾定律的時代步伐等速升級,價格也差不多。說明92年的行情,一臺筆記本基本上能買兩臺半臺式機了。 任何新事物剛出現(xiàn)的時候,總是特別昂貴的嘛,要當小白鼠嘗鮮,就要付出錢包燃燒的代價。 準備到這一步,王安和天鯤新一代產(chǎn)品上市之前的硬體需求,基本上是穩(wěn)了。 后續(xù)顧驁準備在軟體生態(tài)方面再抓一抓,盡量增加點籌碼。 這也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讓他整個人一陣輕鬆,可以放空一下思想。 下班時分,眼看其他人都走了,他看了看表,又看了看日曆,這才注意到今天的日子。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就算再晚再遲鈍看到《真實謊言》,想不計代價求合作的話,也該找上門來了。既然還沒來,那就是在待價而沽,行,那就明年1月份再來找吧,哥不等你了?!? 顧驁內(nèi)心自行吐槽了幾句。 他知道,現(xiàn)在還沒來的話,后面兩個月也不會來了。至少是要等到今年圣誕節(jié)的講話、和明年元旦的國情諮文之后,看準形勢才會來。 既然如此,顧驁不如全心全意做好自己,擺出一副真心操心生意的姿態(tài),顯得自己完全不急。 這不用演,因為顧驁本來就是全心全意在操心王安和天鯤的生意,他真的不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