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約翰.錢伯斯及其他王安系的傳統骨干,并不知道顧驁在背后,幫他們暫時擋掉了一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質疑。 也不知道將來面臨的跨公司輪崗安排。 這些至少都是一兩年之后才發生的事兒,沒必要現在就挑明了。 第二天一早,顧驁如期親臨王安公司總部,召集了王安電腦的技術和項目負責人們,聽取項目進度、以及對重要的第一方軟件開發工作,作一些安排。 約翰.錢伯斯目前代理著總裁的工作,所以要負責召集會議。 而顧驁是初次來參會,所以連人都還認不全。 不過錢伯斯都在每個人的座位前豎了名牌,上面還標著職位,倒也省去了直接面對面介紹的尷尬。 顧驁面前,還細致地放了一份人員資料,所有人的資歷都寫在上面,顧驁一目了然。 王安公司原先的t、以及硬件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名叫安德里亞.薩根,是個典型的白人技術型官員。 這位薩根博士畢業于斯坦福,所以是公司另一聯合創始人卡寧漢的校友王安的合伙人卡寧漢,就是斯坦福畢業的。 當年王安電腦剛轉型做整機、面臨上市的時候,卡寧漢回母校托關系找微電子方面的設計人才,有關院系的導師就給他推薦了這位弟,那已經是1967年的事兒了。所以這位安德里亞.薩根也算是讀研畢業后在王安一直工作了整整20年,如今大約45~50歲年紀。 而王安電腦原先的軟件研發部負責人是個美籍華人,名叫李威奇。可能是因為漢人在編程方面并不落后白人吧;相比于硬件,軟件更容易靠努力拼出來。他比安德里亞稍微年輕七八歲的樣子,剛剛四十出頭。 這個年齡結構也是很符合80年代末美國電腦公司的特征的。 因為基本上60年代早期以前,世上很少有100%純偏軟培養程序員的。 那時候需要經常使用匯編語言甚至早期機器語言,大多數開發人員都是軟硬都懂一些。 70年代初開始,入行的程序員才逐步以純軟件為主。畢竟語言都是72、73年前后才發明出來。 顧驁跟兩人都稍微談心了幾句,鼓舞一下士氣,然后對安德里亞.薩根交代道: “目前你們的硬件配置方案,大部分都可以,但也要做好隨時調整的心理準備。這一次的項目,我們的研發任務是應用導向型地,跟以往的研發都不一樣,王安時代的節奏,不適合現在。”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薩根很直來直去地按照美式溝通方式追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