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來即使是少數有產業變現可能性的細分專項,但因為這是國家計劃,所以未來出了可以形成專利的東西,顧驁也拿不走啊——其他參與項目的人,都是國家隊的科研院所,拿國家劃撥預算的,他們做出來的成果當然應該歸國家。 這種產權不明晰的東西,顧驁能不花成本拉人一把,他是肯拉的。如果國家隊需要買他的東西、或者把產出成果跟他“產學研一體轉化”,他也是愿意的。 自己打主力還拿不到獨占的事情,就免了吧。 不是他不愛國,而是錢再多也燒不起,八六三計劃頭5年就要燒100億人民幣經費呢,往后每個五年都只會幾倍幾倍地更貴。 雖然顧驁目前的全部現金流都榨干了兌換成人民幣,確實能湊出100億。可這些投入都是無法快速變現的,燒光了之后怎么辦? 在跟某些人的討論到達白熱化階段的時候,顧驁不時拋出幾句金句:“科研是把金錢轉化為知識的過程,產業創新是把知識重新轉化為更多的金錢的過程。我們不能把這兩個東西混為一談。 前一類要有前一類的解決邏輯,要交給國家。后一類要有后一類的解決邏輯,要交給產業界。而不是國家隊親自上陣、最后做的事情卻是逆向山寨——這用不著國家隊的科研院所,也用不著浪費國帑,產業界本身就有動力自發去做。” …… 顧驁這么說,當然也是會得罪人的。 某些大牛院士倒也不是跟他過不去,或者有私心,只是腦子暫時沒轉過來——畢竟這些大牛院士沒接觸過資本注意國家是怎么分清基礎科研和產業創新的,而在國內,原先這個問題并不重要。 大家都覺得,國企投錢和國家科研院所投錢,不是一回事么?反正都是國家的。 所以,就有些大牛在顧驁的老領導面前吐槽他了。 “你們部出去的那個小顧同志,也太不顧全大局了!is這種高科技的、對整個制造系統進行計算機集成的項目,怎么能指望大型國企和民間企業來主導?工業自動化進程的東西,就該科研院所主導! 我看這小顧同志思想已經退化到資本買-辦的程度了!這些東西怎么能不由國家全局掌握呢!” 顧驁的某些老領導也只能局部說和,否定某些對顧驁的激進定義: “誒,話不能這么說——我看了小顧同志的說法,也是有外國實踐經驗作為作證的嘛。美國人定《星球大戰》計劃的時候,李根總統不也把這部分排除在外了,就指望英特爾、ib和德州儀器、通用電氣自己去做。” “我們的企業怎么跟那四家美國公司比?不集中優勢資源能行么?難不成光指望他的香積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