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美合資經營快餐業,不僅使中國人民嘗到了美式烤雞,也促進了中美兩國的友誼與合作。對于中美雙方目前在經濟領域方面的合作現狀,我感到非常滿意……” 大使的講話,總是充滿官腔的,所以顧驁也不能期待更多。 因為溫斯頓.洛德前世上新聞連播那次也是這么說的,現在無非是后綴部分微調了一下。 不過好在他說的是英語,所以圍觀的吃瓜群眾也聽不懂。他們只知道一個美國大人物在臺上洋洋灑灑臉上笑嘻嘻,就暗暗叫好,內心澎湃。 現場雖然有翻譯,是外交部派來的,但那是為后續關起門來的新聞發布會準備的,并不是負責翻譯給現場的吃瓜群眾聽。而且那種翻譯腔翻出來的措辭就更加四平八穩了,把美式的略微俏皮輕松都給翻沒了。 所以,嚴格來說,溫斯頓.洛德那番話真的用中文表達,應該沒那么官腔。只是顧驁習慣了外交部措辭,所以自己腦補的時候也跟著翻譯腔變成了上文表述的那種樣子。 溫斯頓.洛德之后,是基辛格。 認識他的人就多得多了,畢竟基辛格在《人人日報》頭版照片上露臉的次數太多了,還有幾十萬錢塘人十幾年前就夾道歡迎時見過他。 所以聽他講話時的呼聲自然更高。 基辛格因為沒有包袱,講話的基調也更放松一些、而且有針對性: “……美國政府認為,這是促進中美民間互相了解、增加互信的重要嘗試。美方歡迎中方積極了解美國人民的生活方式,更好的消弭歷史積淀的誤會……” “咔嚓咔嚓”,新華社和《人人日報》的記者們鎂光燈閃動,把每一刻都記錄下來。 央視新聞連播攝制組的人,就一直開著機,不在乎膠卷,全程錄制,沒什么可操作的。 半個小時的典禮節目終于結束了,店門準點大開,人流洶涌而入。 吃瓜群眾們顯然還是對炸雞更感興趣。 …… 柳建紅穿著由紅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襯衣組成的工作服,站在肯塔基炸雞的柜臺前,不知所措地看著同事打開大門后,洶涌而入的人群。 嗯,她有一個比較土氣的名字,但這也是年代感嘛,60末70初都是被這么取名字的。 如果她能晚生二十年,玩過僵尸類生化游戲的話,肯定會有一股浣熊市的即視感。 排隊的第一個顧客也有些不知所措,被人流推著自然而然走到柜臺前,眼神似乎在尋找菜單。 柳建紅連忙側身讓出半個身位,抬手用手掌指了一下背后的標價牌燈箱:“這位同志想吃什么請看這里,人比較多請快點點餐,非常抱歉”。 她的動作都是剛剛培訓了半個月的,店長以及美國來的“人力資源管理”都強調過,給顧客指示時絕對不能用一根手指指著,而要用手掌擺出請的姿勢指示。 她的語速和語氣也很謙卑,但臺詞著實不那么好。 不過,這種略微不倫不類的服務,卻讓顧客更加緊張了。 誰也沒點過啊,誰知道要吃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