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大氣,終于讓張仲謀動容。 顧驁的長線投資的長線程度,已經跟很多國家的主QUAN基金一樣長了,那魄力,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一般投資人誰敢說5年內不管你怎么折騰,啥指標都不看你。 張仲謀:“好,那就把這條‘允許以初始估值5000萬美金的、占公司10%的這部分創始團隊股權,作為內部借款抵押’,寫到談判備忘錄里面。” 邁過了這道坎之后,張仲謀跟顧驁的合作意向,至少已經有五六成了,“創始團隊掌握的投票權要超過30%”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確保顧驁直接控制部分的投票權不超過50%”,這個難點要是也解決了,估計合作成功率能再上升到八成以上。 畢竟歷史上的灣灣行發基那么強勢,而且沒有人跟他們搶,他們也沒法從張仲謀手上拿到51%,如今的顧驁自然也拿不到,張仲謀就是那種別人如果拿了51%,那他寧可不做,不創這個業的人。以他德州儀器近30年的資歷、近十年的常務副總裁,他也有這個資本叫板。 所幸這個問題其實比前一個要好解決一點,顧驁認清形勢后,自然是給出了很多很有誠意的做法。 第一個是拆分代理人。 比如,顧驁提出讓同一圈子內的韓婷、郭臺名等富商,也都作為小股東加入進來,同時未來的公司要擴大董事會規模,確保韓婷和郭臺名的人也至少有一個董事席位。 根據相關法律,很多國家的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是3~13人的。 如果只有3人的話,那么那些30%以下股權的小股東,肯定就沒有代言人了,董事會里的董事總人數越多,集中投票的門檻就越低。 顧驁承諾未來將按照13人的頂格人數設立董事會、把這一條寫進發起協議和章程里。 這樣算下來,哪怕只有7%~8%股權的小股東,只要使用集中投票,好歹也能確保13人董事里有一個你的代言人。 不過,以韓婷目前的財力,真能拿出來投資的,估計也就幾千萬美元,如果再多,就要抵押漢樂電子的工廠、設備了。(漢樂電子也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沒法直接簡便地抵押股權,只能抵押固定資產和技術) 至于郭臺名,那就更弱雞了。 張仲謀估計,韓婷和郭臺名的資本加起來,最多也就在未來的13席董事會里,占到2個人。 其中韓婷的實力是1人多一點,郭臺名的實力連1個完整的人都占不到,還要指望韓婷那邊溢出的幾張票勻給他,才能勉強有1席。 張仲謀更不能保證,韓婷會不會站在顧驁那邊——聽說那個女強人,原先跟顧驁也有師生關系,怎么看都有同謀的可能性。 “還有別的確保雙方誠意互信的措施么?”張仲謀不滿足地追問。 顧驁只好再設計。 雙方最后磋商之后,又加入了兩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