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顧驁無奈苦笑,點點頭:“我明白了。” 他只是不知道這些歷史細節,前世不關心。 看樣子,這一點暫時是沒辦法解決的了。外國人可以拍中國題材拿獎,但前提還是動手的是外國人。 事實上,歷史上的《末代皇帝》本來是能夠以“民族風格”拿到最佳原創配樂的獎項的,然而如今因為歷史的改變和提前,這個獎項很有可能丟掉,只不過顧驁不知道——歷史上,該片的BGM由某蘇姓滯留德國公費研究生,以及曰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作曲,所以最后才拿到了奧斯卡。 而如果在80年代,你指望一個純中國人創作拿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顧驁卻讓這部片子提前了3年拍出來,這就意味著“第一批恢復高考后、大學畢業出國留學的藝術生,還沒來得及讀研畢業后進入留外大學教授崗位”。所以,《末代皇帝》的作曲幾乎是主要由坂本龍一完成的了。 美國人發獎也是很功利的,才不會為了一個曰本人的面子,就胡亂覺得一部中國背景的電影“民族味醇正”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公費留學生讀完書后滯留不歸,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著實一言難盡。 只能說,國家急需的理工科技術人才,那確實應該能多弄幾個回來就多弄幾個。而對于強國沒什么幫助的文科生、藝術生,留點在外面也是有利用價值的,至少可以文化交流上刷個存在感。 你一個德國大學的留校教授、還是因為仰慕西方而違規留下的,西方人就會覺得內心很有優越感,你稍微作曲做出點成績來,就有可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而只要這人良心未泯暫時還沒放棄中國的籍入德國籍,那怎么也算是“讓中國音樂人拿了一次奧斯卡”,也算是國家榮譽了。(辛虧德國的籍也不好拿,人家比較注重血統。) 顧驁這輩子是學國際關系的,勉強也算是個文科生了吧,倒是著實在哪里都能為國做貢獻,不用拘泥場合了。 “凡是能夠提名的,都要爭取拿下。演員類的獎項,就算再沒希望,至少報個男配角吧——把那個演莊士敦的白人演員報上去。是否提名成功再說了。” 顧驁對于目前的現狀,最終如此拍板定調,隨后他話鋒一轉,反問哈維,“另外,這幾周里,有什么非需要我親自做不可的事兒么?還是你能全權代勞?” 哈維倒也敢使喚老板,當下點撥道:“如果您有時間的話,我建議您多在評審團成員們容易出現的場合,舉辦一些文化交流會、酒宴。不要聊電影,那是違規的,只要展示出如今中國的開放程度,就好了。” 顧驁略一思忖,已經知道哈維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確實,這兩年國內忽左忽右的,雖然要開放,但也整頓了一些。而在特殊時刻為了暫時穩住洋人的情緒,把“那些都過去了,現在咱又放得很開了”這個信號盡量傳達給那些評審團的老古板,就會對評獎非常有幫助。 這也是顧驁唯一能做、并且做得專業的。真要是跟評審團的人聊電影藝術,顧驁才不是哈維的水平呢。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