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天的項目討論會議,很快結束了。 顧驁對新一代家用卡帶游戲機的設計要求,在此沒什么可贅述的,說多了也是水。 一言以蔽之,項目論證會議結束后,顧驁最終確認要的是一款CPU改用摩托羅拉68000系簡化版的家用機,就取名叫PLAY-COMPUTER。比歷史上任天堂用MOS6502的FC肯定性能要牛逼一些,未來的畫面和音效表現力也強一點。 代價則是售價可能會比任天堂的貴——另一個時空,任天堂的山內溥可是狠狠壓榨了橫井軍平和上村雅之一軟一硬兩大研發干將的潛力,以便宜為核心競爭力,把FC的美國市場初始出貨價壓到了100美元。 相比之下,顧驁用了摩托羅拉的68000簡化版、還強化了內存和獨立音頻芯片,那么即使機器本身不賺錢,在美國市場出貨的最低經銷價也要130美元以上。 不過,顧驁還是覺得自己有競爭力的——因為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任天堂的FC紅白機83年做出來后,第一年并沒有很快殺入美國市場,而是要現在曰本國內擴張驗證一下,確保市場壓力測試沒問題、調整優化出一個“外貿版本”,然后才賣給“美國爸爸”用。 千萬別覺得意外:80年代的曰本人,也是跟21世紀的中國人一樣,外貿版貨物的質量會特別好一點。美版就是比早期日版扎實流暢,相當于是拿曰本國內腦殘粉當了一波小白鼠。 這就導致FC殺入美國市場已經是84年了,再慢慢等雅達利大崩潰后的市場信心逐步恢復,任天堂正式開始大規模占領市場,已經趕上了“廣場協議”后日元的升值狂潮。 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在三四年內翻了一倍,第一年就上漲30%——這就相當于,任天堂一開始設計定位時,作價100美元一臺的游戲機,到85年之后在美國市場上實際售價一下子提升到了120美元。(因為任天堂是在曰本國內生產的,絕大部分成本都用日元計價,廣場協議后日元匯率一漲,除了從美國進口的CPU成本相當于沒變,其他成本都漲了30%,日貨的出口競爭力一下子就下降了。) 因此,顧驁知道,這些價格是美國消費者普遍能接受的。 即使本時空任天堂依然跟風,顧驁也不屑于跟對方打價格戰,而是期望用一個本來就扎扎實實130美元成本的機器,在性能上明顯超越FC。(經銷商對外的零售價可能達到150美元,最后的20塊是經銷商和門店的利潤。電子消費品行業一般都是留這么點利潤。) 他的生產環節放在更精益和低成本的中國,那些方面有更多的錢可以省下來留給物料成本。 技術指標和技術路線,就算是這么確認了。 項目會議最終環節、最吸引大家關注和提振人心的,是股權激勵計劃。 為了勸說大家“放棄眼前好賺的錢、容易到手的利益”,改為公司長遠考慮,顧驁累計分配下去了5%的技術股和3%的營銷股,允許各主要貢獻骨干,按照比例出資認購。 股權價格是很低廉的,基本上屬于良心價的內部原始股,大伙兒只要肯把之前收到的項目獎金交出來,就能認購足所允許認購的份額。當然也有個別抱著現錢舍不得撒手的,選擇了沒有足額認購——這些人將來肯定都是要后悔的。 當然,顧驁給的股票都是期權形式的認購,上市之前不能隨便退出變現。想變現只能按原收購價加上點股息、由現有其他股東回購,不能賣給外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