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人對著名單,就分歧比較明顯的幾十項,每一項用幾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兩三個小時就很快過去了。 葉紈忍不住打了哈欠:“那你覺得下一步工作方式該咋整?” 顧驁很有建設性地指出:“明天就現狀打個報告,找劉院長申請一下:我們先把每個技術對應責任的國內設計院、研究所找到,然后當面登門拜訪,或者打電話,咨詢這些技術的潛在用途,讓專業人士評估、我們只負責啟發他們。當然了,我們的最終動機和真實目的,不能告訴基層技術專家們,所以我們要總結一套提問的話術。”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能不能偽裝成其他用途,偽裝后會不會穿幫,應該由各個對口研究所的人參考。 而目前派來的兩個可靠的工程院院士,他們的目的只是提供權威的人士意見,負責告訴顧驁和葉紈,誰在該領域的國內最專業。 相當于是一個人力資源的索引。 沒辦法,國家性的科研追趕計劃,討論起來就是這么繁復,一層層的科技樹嵌套,導致上層節點的科學家或許都不懂具體問題,只懂遇到哪些問題該找哪些人。 “這樣吧,如果一個研究所涉及到的技術只有3項以下,我們就打電話搞定。如果超過3項的大所,我們分頭坐飛機出差跑吧。”葉紈想了想后,如是細化建議。 顧驁點點頭,不容置疑地分工:“我來寫面向技術負責人的提問話術清單,你寫給校長的匯報。” “成交。” 兩人又埋頭奮筆疾書,又是三個小時倏忽而過,一直自習到后半夜。 …… “這個建議不錯,非常扎實,也有建設性和可行性,一看就是踏踏實實的。小顧這份咨詢話術總結得也不錯,你們都可以參照執行。” 次日上午,劉校長瀏覽了一番葉紈那篇長長的報告,頻頻點頭。 “給你們兩天時間,找陸院士和唐院士一起,把責任清單和院所具體責任人列出來吧。然后,凡是涉及到的設計院所在的國內城市,你們隨便飛。 手續和經費會有有關部門幫你們一站解決的。你們就分頭行動,月底之前我要看到所有的掩護用采購名目。” “好的,校長。”顧驁一口答應。 他突然覺得這種高屋建瓴的統籌工作,也挺有成就感的,雖然沒有表面的浮華。 然后就是三天的梳理,乃至十天的出訪。 按照跟唐院士、陸院士討論出來的名單,一共整理了4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而且名單并非求全,而是在每個品類里都只挑一兩家拜訪。 比如航空工業雖然西沈蜀XXX有好多家拳頭單位,但就找了個這衷的西提供咨詢就夠了。這也是兼顧距離和技術血統(不好找只熟悉蘇系技術的沈系)。 海軍,冶金,石化,電子……各個領域都只找熟悉美日德法等西方技術現狀的頭部研究所。 考慮到直轄和省城級別的城市,往往會有多個研究所,因此顧驁好歹統籌了一條還算輕松的路線,在10天里只飛了10座省城級別以上的城市。 機票摞起來都比課本厚了。 不過成果也是豐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