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明末之虎》
第(1/3)頁
寧遠城,北門。
站在北門一箭開外,被一眾清軍護衛(wèi)簇擁著的清軍使者,寧完我與高鴻中二人,臉上皆是洋洋得意之態(tài)。
迎著熙暖的春風,寧完我心情相當不錯。他捋著胡須,對高鴻中感嘆說道:“鴻中,還是太后與攝政王看得準啊!他們料定,在流寇攻占京城之后,那吳三桂與祖大樂等人,駐守邊城,兵微將寡,必是惶惶不可終日。我軍若能趁此機會南下攻擊,必可大有收獲。于今看來,寧遠城頭旗幟散亂,兵士雜亂,吳三桂這廝真的全無防備,倒是生生讓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太后與攝政王之見,何其高瞻遠矚矣。”
“實甫說得是。”高鴻中亦是滿臉感慨:“想來太后與攝政王,原本打算,是與那流寇共同夾擊山海關與寧遠城的。但形勢變化,流寇未能抓緊時間北上,白白坐失良機,那這寧遠孤城,當然還是由我大清獨吞更為合適。所以攝政王命英親王阿濟格,緊急從大清各地抽調(diào)近十萬兵馬,前來攻打?qū)庍h與山海關,實是頗有遠見之明矣。“
他頓了下,繼續(xù)冷笑著說道:”現(xiàn)在,吳三桂部兵馬,南逃之路已被我軍徹底截斷,已成甕中之鱉,再無逃走的可能。他們兵微將寡,外無援兵,已是陷入死地。這般絕境之下,吳三桂這廝,就是想不與我軍談判,想不投降我軍而去另尋他途,又豈可得乎?再說了,象他這般勢利自謀之輩,還能舍去性命,去與那明朝崇禎皇帝同殉不成?”
“正是如此。”寧完我哈哈一笑,接過話來:“寧某敢料定,吳三桂必定會頂不住我大清的壓力,前來投降。那么只要吳三桂一降,那我軍在拿下寧遠之后,當可長驅(qū)直入,直取山海關。山海關總兵祖大樂,兵力更是稀少,若見到寧遠已降,這山海關雖是天下第一雄關,但其再無憑依,只怕亦是驚惶無狀,只有投降我軍一條路可走了。”
寧完我說完,兩人皆是縱聲大笑。
這時,寧遠城那高高吊起的吊橋,忽地吱吱嘎嘎地放下,城門亦微微打開一條縫,一名文士模樣的人,一臉憂色地從城門中走了出來。
“哼,說曹操,曹操到,這不,寧遠城中派人出來了。”高鴻中一臉揶揄的微笑。
果然不出他所料,這名文士快步來到寧完我與高鴻中面前,拱手說道:“二位,在下乃是吳將軍慕僚方光琛,我家吳大人已同意二位入城敘談,就請隨我入城吧。”
聽得方光琛這番話,寧完我與高鴻中二人又忍不住得意地,互相對視了一眼。
哼,吳三桂這廝,果然是抗不住壓力了,算這小子識時務!
二人隨方光琛入城,一路穿街過巷,來到了吳三桂官邸。進入客廳后,見到了正呆坐上頭的吳三桂。
見吳三桂這幅魂不守舍的可憐模樣,二人心下俱是更加得意。看茶入坐后,各人互報姓名,方光琛了胡即退出房中,廳內(nèi)只留吳三桂寧完我高鴻中三人。
寧完我輕呷一口,放下茶杯,徑入正題。“吳將軍,我軍此來,非為他事,乃是心憂明朝內(nèi)亂,恐其波及我大清,才不得不調(diào)派兵員,統(tǒng)軍南下,從而固守邊疆,防止動亂,以保國土寧靖也。”
寧完我這番虛偽至極的話,吳三桂聽了,自是冷笑連連。
“寧完我,你這番話,說得未免太過虛偽。”吳三桂冷笑道:“本伯看來,你們所謂保衛(wèi)邊境,護土安民,不過僅是一個幌子罷了,真實的目的,無非是想趁我大明無主,利用這般混亂局面,來圖我大明之土地城池。“
”非也,非也。“高鴻中急急插話過來:”吳將軍你這番話語,著實誤會了我大清太后及攝政王一片心意了。“
”哦,哪里誤會了?你倒是給本伯說說。“吳三桂斜了他一眼。
高鴻中干笑一聲,他輕呷一口茶水,便繼續(xù)說道:”吳將軍,你與我大清,也算是交手多年的對手了,彼此之間的情況,都是十分清楚。我大清太后及攝政王,對吳將軍在京城陷落,皇帝淪亡的境況下,依然駐守邊城,力保孤忠,乃是十分欽敬,深為將軍忠義之心所感動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陆良县|
沁水县|
定襄县|
襄汾县|
乐清市|
南漳县|
济南市|
顺昌县|
汶上县|
龙泉市|
莲花县|
德昌县|
繁昌县|
阿合奇县|
北碚区|
呼伦贝尔市|
凤台县|
阳东县|
壤塘县|
万全县|
昆山市|
洞口县|
万州区|
孟津县|
昌都县|
台南市|
徐水县|
北票市|
横峰县|
西华县|
万年县|
东至县|
万盛区|
东乡县|
威远县|
酒泉市|
大城县|
游戏|
海口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