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明末之虎》


    第(3/3)頁

    原來,在東升城初步建好之后,李嘯便規劃立刻開始開發,位于東升城東面,有三百里遠的石釧一帶的巨大煤礦,因為冬季馬上來臨,李嘯需要開采足夠的煤塊,來保證軍民生活取暖。

    而隨著煤場的建立,在煤場附近的一塊平曠土地上,諸如磚廠、木材加工廠,采石場,水泥廠,石灰廠等基礎工業,也紛紛建立起來。

    這些工廠成立后,自然開始大批招收工人,籌備生產。而興建這些工廠,其功用除了是為了保證軍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外,還有一個李嘯特別看重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在蝦夷島如此漫長寒冷的冬季里,如果那些成年勞力長期無事可做,天天貓冬窩縮在家里,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人力浪費。如果能把多余的勞動力,安排到工廠中做活的話,一來可讓這些勞動力產生更大的價值,為猛虎軍創造效益。二來可以他們得到更多的收入,從而補貼家用,讓家庭生活更加寬裕。

    按李嘯的意見,吳亮參考臺灣工廠的標準,給各個工廠安排的薪資標準十分豐厚,廠長之類的總負責人,李嘯慷慨地給了他們每月8兩的薪資,下面分部負責的工匠頭目,則是每人4兩,而各名普通干活的工人,都是每人每月1.5兩銀子,哪怕最低層的學徒工,也有每月0.5兩銀子的收入,并且包吃包住。

    劉大柱回家后,立即向家人告訴這個消息,一家人經商議后,便決定,讓大柱二柱兄弟倆,明天去廠子里應聘做工,多掙點錢補貼家用,家里只留下老娘、妻子陳氏,以及還未成年的三柱和丫兒守家便可。

    第二天,劉大柱進了煤礦做洗煤工,之所以來煤礦,是因為劉大柱考慮到明年開春后便要回家種地,而煤礦招收大批臨時工,他便選擇到煤礦干活,以方便隨時辭工。

    而他的弟弟劉二柱,則進了水泥廠,從學徒工干起,并與工廠簽了長約。與一心想著在家里種地的大哥不同,二柱在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要學好技術,以后也能當個工匠頭目,自已出人頭地的人生理想,便算是實現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這個平凡的劉氏家族,已與其他的漢族移民們一樣,有如一顆來自中華的種子,在蝦夷這塊荒涼偏遠的土地,生根,發芽,抽枝,長葉,也許終有一天,它將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在漢族移民們終于在蝦夷安穩定居之際,那些位于蝦夷島密林深處的蝦夷土著,在李嘯一系列威逼利誘的條件下,與猛虎軍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按李嘯之計策,猛虎軍對這些蝦夷土著,實施打撫相結之策。大部分蝦夷部落接受李嘯的貿易條件,派人到李嘯開擺在東升城外的榷場中,售賣獸皮,野味,牛角,玉石等物,然后來換李嘯軍出產的海鹽,呢絨,鐵器、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

    當然,也有極少數蝦夷部落,對猛虎軍報以敵視的態度,他們三五成群,偷盜財貨,搶掠牲畜,甚至出手傷人,給猛虎軍帶來了不少麻煩。

    對于這些怙惡不悛的蝦夷部落,李嘯的政策是,他們既然選擇了與猛虎軍為敵,那就皆殺無赦,所捕獲的蝦夷人,頭顱盡皆砍下,于各山林邊緣處,筑成京觀,以威嚇復有敢來犯者,以戒效尤。

    李嘯的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僅僅在兩個月后,來猛虎軍地盤偷襲的蝦夷人已不復可見,而來與李嘯軍做買賣的蝦夷人卻越來越多。更讓李嘯欣喜不已的是,在今年九月底,竟有一個蝦夷人部落,因在部落戰爭中落敗,為避免被相仇的部落殺盡,竟領著全部落剩余的三百余人,請求內附。

    聽到這個部落前來內附投靠,李嘯撫掌大笑。

    “好,歸化島上的蝦夷人,就從這個部落開始。”李嘯目光炯炯地說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濉溪县| 札达县| 庆元县| 扎鲁特旗| 兴和县| 集安市| 平安县| 沈丘县| 张北县| 铜山县| 缙云县| 全南县| 原阳县| 商洛市| 乌拉特后旗| 南岸区| 宝兴县| 永胜县| 阿坝县| 阳新县| 余干县| 无为县| 青铜峡市| 崇明县| 台安县| 保亭| 车险| 汕头市| 舒兰市| 辉南县| 泾源县| 德庆县| 江都市| 滦南县| 巴南区| 宣化县| 普格县| 新宁县| 铁岭市|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