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明末之虎》


    第(2/3)頁

    接著,在小樽上岸后,全體百姓便由軍兵帶領,一路折向東北而行,來到了初步建成的東升城。

    望著面前這座周長八里,四下皆有護城河環流而過,模樣完全有如內地一座大縣城一般的東升城,劉大柱竟恍然有種又回到了中華內地的錯覺。

    在蝦夷總管吳亮的安排下,全體流民暫時居住于東升城內的簡易木板房中,隨后便分發戶籍腰牌,并以每家40畝的規格,以抽簽的方式,分授了十勝平原附近的荒地。

    劉大柱一家,在這次抽簽分地中,運氣很好,所授的土地緊領著札幌河支流,一片平曠,極便耕種。而且這土壤黑得發亮,極為肥沃,更讓劉大柱一家人歡喜不已。

    當然,為了安置這些新移民,李嘯與吳亮等官員,已提前作好了許多準備工作。象各類生產物料,諸如麥種、農具等物皆為從山東運來,而耕牛則是就近從松前藩購買,總共約買了近500頭,以每五戶人家一頭,分別發放。

    這些耕牛,每頭值價4兩銀子,李嘯以同樣價值的鐵器或呢絨,與松前藩進行交換,結果皆大歡喜。

    因為鐵器與呢絨等物,在日本的售價極高,故李嘯可以用少得多的物品,來抵換這500頭耕牛。而對于松前藩藩主松前慶廣來說,他在得到了大批的鐵器與呢絨后,又可以再加價賣給屬下的百姓臣民,這買賣做得實在是太劃算了。

    在蝦夷島這樣的苦寒之地生活,頗為不易。基本上一年之中,只能在短暫的無霜期里種一次春小麥,約在農歷八月中旬時收獲,其余的時間,因為天氣過于寒冷,都難于栽種作物。所以,這批移民現在到來,要抓緊時間開墾荒地,建造居所,爭取在農歷八月底開始下雪之時,完成這些準備工作,然后才能在明年開春后,播種春小麥。

    考慮到這些移民的生活條件,將比臺灣要艱苦得多。李嘯特意規定,移民們所需的麥種、農具、耕牛,全部為免費發放。而從現在到明年此時,這整整一年的時間中,皆由李嘯按供銀錢,以每戶人家1兩銀子為標準,進行分放,以確保這首批到來的移民,吃飽穿暖,生活無憂。

    而這些移民,他們新組建的村落,也與山東農村一樣,每十戶人家,設一名里長,由年長且品德端正者擔任,平時由里長負責保管耕牛,分發農具種子,以及協調這十戶人家之間的日常沖突,傳達上官命令,督促納稅等事項。同時,再從這些里長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選出一名村長。而這些村長里長,皆屬于東升城民政司的半官方性質的管理人員。現在暫時直屬民政司管轄,待日后,整個蝦夷島劃分鄉鎮后,再由當地鄉鎮的民政所監管。

    接著,蝦夷總管吳亮,對這些移民下達規定,告訴他們,從明年開始,總共三年的時間里,皆免除一切糧稅,直到三年期滿后,才以每畝土地征收一斗小麥為基準,一年收一次,并永為定例,再不更改。

    吳亮的諭令,讓一眾移民極為歡喜。

    這些沒受過任何教育的百姓,心下卻也立刻算計得清楚,在這蝦夷上種麥,雖然一年只能種一季,但土壤肥沃,麥子產量絕會很高,一畝地至少能產一石麥子。這樣一來,一年可以收獲40石麥子,而每年卻只需交糧稅4石麥子,可余下36石麥子自已食用或轉賣,并且還有整整三年的免稅時間,這樣的條件,實在是太優惠了。

    原來對于來蝦夷島定居,頗為畏懼的移民們,現在均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劉大柱一家人,此時更是充滿了干勁,他們在這授予自已的40畝荒地中,辛勤拓荒,清理翻耕土地,同時開始抓緊時間,利用李嘯免費提供的建筑物料,營造自已的房屋,讓一家人得以正式在這塊遙遠而陌生的土地上定居下來。

    八月底時,在第一場大雪下起的前兩天,劉大柱一家的新居正式建成,此時,40畝土地也早已開發完畢。

    在新居落成的一天,全家人歡歡喜喜擺酒慶祝,溫暖的爐火,映紅了每一張笑臉,每個人眼中都是滿滿的期盼與欣悅。劉大柱一家人,都從心中感覺到,似乎在這一刻,這個自已以前連名字都沒聽過的蝦夷島,與自已開始真正的血脈相連了。

    而在移民的全部定居下來后,劉大柱一日在東升城中采買貨品之時,看到有官員在招收工人,不禁大為好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陆川县| 甘南县| 遂溪县| 志丹县| 花垣县| 香河县| 青阳县| 榆林市| 贵南县| 成安县| 佛学| 武平县| 烟台市| 长沙县| 信宜市| 临清市| 台湾省| 延吉市| 西林县| 贵港市| 巫溪县| 稻城县| 大埔县| 枣强县| 介休市| 福泉市| 九寨沟县| 肇源县| 米泉市| 泽库县| 德州市| 颍上县| 吉隆县| 常山县| 宁南县| 尚义县| 桐柏县| 前郭尔| 景泰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