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明末之虎》
第(1/3)頁
有了2萬名心氣高漲的工匠的共同努力,還有那近三千名日本勞工的緊密協助,東升城建造得極快,竟在兩個月后,整個東升城便已基本建好。
諸如護城壕,甕城、城門,城樓、角樓,炮位、女墻、雉堞之類外城建筑,皆已全部修建齊全。而在內城之中,里面的官署,以及軍營、倉庫、青石街巷等建筑,均已建造完成。
李嘯看到這座在蝦夷島上建好的嶄新城池,心下極為歡喜。他隨即下令,另行嘉賞一眾工匠,連那些日本勞工也分賜了禮物,以表揚他們為東升城修建,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在東升城修建快完成之時,象諸如民政司、農牧司、商業司、工業司、錢糧司,安全司、監撫司等各種行政機構,亦紛紛成立,開始進行運作。
而在此時,另有從濟州島運來的首批漢族移民,約2萬人,也順利抵達小樽港,成為蝦夷島的最先一批拓荒者。
這些移民中,有來自山西的移民劉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陳氏,以及兩個弟弟二柱,三柱,還有最小的妹妹丫兒。
劉一柱一家,本是山西沁水人,這些年,因為流寇肆虐晉地,原本在鄉下種田為生劉大柱的一家人,無以活命,后逃入曲沃縣城中,投靠親戚度日,雖然備受白眼與冷落,但總算得以活命,一家人了無希望地苦捱著。
原本以為,躲入縣城的一家人,可以在這亂世中茍全性命,但令劉大柱萬萬沒想到的是,竟有身為大明官軍的白廣恩部,以剿匪為由,強行闖入縣城之中,***擄掠,無惡不作,復將整個沁水縣城中3萬余名百姓押為俘虜,隨后便把他們全部賣給了另一部官軍。
劉大柱對官軍擄民為匪,并強賣為奴的無恥殘暴做法,可謂憤恨之極。只不是,現在他們一家人性命,皆在這部買下他們的官軍手中攥著,劉大柱雖時時想過逃跑,但考慮到全家的性命安危,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只不過,這部官軍對待他們的態度卻還不錯,雖然立刻將這一縣百姓押往山東,卻也是一路多加照顧,未曾短了衣糧,而且這些百姓俘虜,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醫官安排救治。
亂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劉大柱一家人,見這部官軍對百姓們提供衣食還這般客氣,故這一路行來,心中的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并且,他在心下,悄悄地開始對這支軍隊的主將李嘯,有種發生內心的感激。
在來到山東登州城后,劉大柱才驚訝發現,整個登州城外,已有極多從全國各地運來的流民百姓。而這些流民,在到達登州后,便開始打亂秩序,雜然相處,以二十戶為一組的方式,進行重新編排。在編排完畢后,這些流民便被統一運到濟州島,在這里,再每家每戶分別抽簽,看看是去蝦夷,還是去臺灣。
劉大柱了解到,在自已這批流民到來之前,基本上全部的流民都是安排去了臺灣,而從他們這一批開始,因為猛虎軍的李大人新得了蝦夷一地,而要從這批流民中,抽簽決定前去的人員。
于是,劉大柱抽中了前往蝦夷定居的簽條,隨后全家人,便成為了前往蝦夷島定居的首批移民中的一戶。
說實話,劉大柱對于這個蝦夷島,完全沒有任何概念,這些原本在中國內陸生活的百姓,對于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島上生活,從心里有種抗拒與畏懼。
只不過,軍令在前,劉大柱縱然滿心不愿,卻也只得硬著頭皮,帶著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蝦夷島的猛虎軍水師船只。
盛夏時節,乘著浩蕩南風的船隊,船隊一路北行,在經過了十六天后,終于到了目地地小樽港。
坐船坐得昏頭腦漲的一家人,終于見到了久違的陸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著簡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來后,見到滿目的針葉森林與青青草地,呼吸著帶著松葉清香的清新空氣,全體移民百姓,皆有種莫名的新鮮與好奇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色达县|
玉屏|
黄陵县|
台北市|
威远县|
嘉善县|
任丘市|
仁寿县|
平山县|
郁南县|
聂拉木县|
沈阳市|
汽车|
灌云县|
宜黄县|
德庆县|
抚宁县|
广东省|
旬阳县|
长海县|
和林格尔县|
麻江县|
和政县|
隆林|
韩城市|
枣强县|
兴宁市|
南丰县|
华安县|
宁津县|
泰和县|
通辽市|
健康|
临泽县|
鲁甸县|
自治县|
金乡县|
象山县|
运城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