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征調-《明末之虎》
第(1/3)頁
“那李嘯搞什么名堂,在單縣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大建城堡,他難道真有這般好心,愿意自個兒大掏銀子,僅僅是為了給那李懋芳拱衛魯西?”
劉澤清在自家客廳里,一手捧一小碗新鮮的人茸,一手揉著昨夜用力過度的腰部,滿臉疑惑地對軍師李化鯨說道。
“大人,以在下觀之,這純粹是騙人的鬼話罷了!李嘯這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絕沒這般好心去幫那李懋芳擦屁股。在下敢料定,此人定是另有所圖,方這般行事。只不過,現在我等難以探知罷了。”李化鯨面容陰狠,冷哼一聲說道。
“李嘯這廝,本將現在是越來越看不透他了。”劉澤清長嘆一聲,放下人茸,恨恨而道:“只是此人不死,我軍的恥辱便難于洗刷,本將心頭之恨亦是難消啊。”
“大人,莫要心急,我軍上次已然失手,徒為他人取笑。若要再致李嘯于死地,我等還需耐心等待機會。務必要慎重行事,設計周全,方能讓那李嘯無路可逃,乖乖授首!”
李化鯨咬牙切齒的話語,讓劉澤清臉色稍顯輕松。
他點點頭道:“好吧,就如軍師所言,且先讓他得意兩天,到時必叫他知我劉某手段!”
時間很快就到了農歷六月下旬。
六月中旬時,由五省總督陳奇瑜指揮的圍剿流寇戰斗,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李自成、張獻忠等約十萬流寇在奪取平利、旬陽后,自“闖王渡”渡過黃洋河,繼續向安康老城進發,由于流寇意見不一,耽誤戰機,明朝官軍已在牛蹄嶺和狗脊關部下重兵,流寇為避其鋒芒,轉由毛壩迂回進攻安康老城。陳奇瑜識破其企圖,派出大股明軍重兵馳援。見安康老城難克,流寇遂由毛壩退入車廂峽。
這次撤退,堪稱流寇起事以來的最大敗招。
車廂峽位于陜西省安康市安康城區18公里的縣河鄉關埡子(狗脊關)一帶,峽長20公里,寬僅數丈。《安康縣志》中記載,“車廂峽四山峻立,中亙四十里,易入難出,兵家稱為死地是矣。峽谷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行人至此,過坎坷石道,望一線云天,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
李自成,張獻忠等部流寇,因此陷于絕境,被官軍團團包圍,再難逃脫。陳奇瑜指揮大明官軍,屆高臨下,壘石塞路,從山上投石襲擊,或擲以炬火焚燒。流寇被困峽內,無所得食,加之長途奔波,又餓又乏。偏偏這時又連續天降大雨,連綿20天未晴,山洪暴發,峽水大漲,兵士“弓矢盡脫”,馬乏草料,死亡過半,形勢十分危急。
肆虐數年的流寇,終于在此刻進入了低潮期。
只不過,勉力支撐的大明王朝,還未來得及稍喘口氣,一個更為驚人的消息又傳了過來。
韃酋皇太極,要親自征伐明朝了!
崇禎七年五月底,皇太極征召蒙古諸部,調集滿洲八旗,連同一部分漢軍部隊,分左翼與右翼兩部,組成共有五六萬人的大軍,由他親自率領,陣勢浩大向西而行。
而在后金國內,只留下貝勒濟爾哈朗留守盛京,貝勒杜度守海州,戶部承政圖爾格等渡過遼河,在彰武臺一帶沿河駐防。
其實,皇太極雖外對外宣稱,此次出兵是去征伐明朝,但他的真實意圖,卻是要對已是垂死掙扎的蒙古插汗部林丹汗,進行最后的沉重一擊。
聲東擊西,皇太極耍了個小花招。
趁你病,要你命,躊躇滿志的皇太極,相信自已這次率軍親征,一定會把已于去年亡命青海的林丹汗逼入絕境。
皇太極這次出手非常狠辣,后金軍進襲速度極快,插漢部猝不及防,林丹汗的兩翼大總官塔什海、虎魯克寨桑,皆迅速投降后金。不久后,巴達西寨桑等5個頭目臺吉也率千余戶向皇太極投降。
后金大軍一路捷報高奏,而部眾離散,缺食少糧甚至到了殺人易食的插漢部,根本無力作出有效的抵抗。
聽聞后金大軍即將進逼青海的消息傳來,此時正患有天花臥床不起的林丹汗,仰天大叫三聲,吐血而亡。
這位叱咤草原,縱橫塞北,蒙古左右翼六萬戶之共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第35代直系傳人,一生以統一蒙古諸部為已任的末代蒙古大汗,就這樣悲涼地結束了自已波瀾起伏的一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南华县|
康保县|
松潘县|
上思县|
广饶县|
中江县|
新密市|
恭城|
衡东县|
庆安县|
长白|
黔江区|
青海省|
正阳县|
普格县|
友谊县|
吉木萨尔县|
泰来县|
简阳市|
繁昌县|
和顺县|
瑞金市|
凤山县|
杂多县|
卓资县|
泌阳县|
沁阳市|
霍山县|
石城县|
芦溪县|
蓬安县|
南召县|
鹤岗市|
教育|
静海县|
洮南市|
龙井市|
旅游|
平乐县|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