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葛亮給關羽的兒子關麟出了三道考題。 這件事兒劉備是知道的。 乃至于劉備也很期望,這位被孔明考教的關麟關云旗,能一鳴驚人,得到孔明的青睞,收為關門弟子。 至于,孔明的考題,其實劉備也挺好奇的,但礙于身份,卻又不便細問。 此刻的諸葛亮,將關麟那第一封答卷從懷中取出,緩緩展開,呈送給劉備。 劉備接過后,讀了一遍,他下意識的感覺與諸葛亮第一次看時一般無二。 簡直是敷衍、胡鬧之作。 劉備不由得搖了搖頭。 孔明的考卷都敢如此回答,看來…他是沒有這個福分,成為孔明的弟子了。 可…很快。 劉備就晃過神兒來了,誠如諸葛亮剎那間的恍然一般,劉備也驚問道。 “他如何事先知曉,那襄樊的敵將曹仁即將遇刺暈厥?” 同樣的一個問題傳出。 劉備的臉上填得了幾許驚訝。 諸葛亮淡淡的淺笑,慢慢的閉上眼睛,連帶著緩緩講述出他的推測。 “能提前知道曹仁遇刺的,敢斷言蜀中局勢,曹操南征之危機本就不存在的,依我之間,只有布下此局者。” “而聽威公講,因為這條答案,關家父子幾乎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云長固然是為此子好,可從另一個角度看,云旗如此堅持己見,又豈會沒有原因?” 劉備露出了巨大的驚訝,他反問:“孔明的意思是,那布局刺殺曹仁的‘黃老邪’便是云長的四子關麟關云旗?” 說到最后,劉備的嗓音都在發顫。 他無法想象,讓他劉備,讓孔明,讓整個蜀中寢食難安的困局,最終…最終是被十五歲的關云旗給解決的。 “我亦只是推測。” 諸葛亮睜開雙眸時,眼睛里已只有寧和,他平靜的望著劉備,聲音平穩卻又十足的堅定。 “事關云長父子,有些事亮不好妄自菲薄…或許‘黃老邪’的身份,云長是知道的!只是出于保護的目的,他并沒有將這個身份昭然。倒是威公此行江陵,似乎頗為收獲,云旗究竟是不是黃老邪?若要探尋真相,或許從威公的話中,必能揣測真假。” “楊儀何在?”如今已是深夜,可劉備卻異乎尋常的精神,他忍不住即刻就要傳楊儀來此問話。 還是諸葛亮打斷道:“威公星夜兼程趕來成都,讓他睡個好覺吧,若是主公好奇,不妨我派人取來云旗的另外兩封答卷…我與主公亦可品評一番,先睹為快…” 諸葛亮本是隨口一說。 哪曾想,劉備一下子來精神了,“是龍是蟲一驗便知!只是不知道孔明這后兩封考的是什么?” “無外乎是如今蜀中的難題罷了。”諸葛亮如實說,“第二道考的是益州不少商賈囤積居奇,物價暴漲…第三道考的是益州初定,有限的田畝如何分配!” 這題目不說還好… 一說之下,劉備可太有興趣了。 諸葛亮感覺到劉備暗暗的在他胳膊上推了一把,諸葛亮立刻就反應過來,“主公稍候,我派人去取!” “不用費事。”劉備提議道:“我與孔明一道回府即可!” 說到這兒,劉備似乎注意到了天色,“誒呀,倒是不曾想這夜竟是這么深了。” 這話的言外之意。 ——『今晚秉燭夜游可好?』 諸葛亮豈會看不出劉備的聲音,當即笑道: “不妨事,昔日隆中時,能與主公暢談天下時局,由日及夜,由夜及日,一宿度過渾然不知,那時的感覺讓人迷醉啊!” 聽諸葛亮這么說。 “哈哈哈…”劉備大笑,“原來不止是我一人懷念那時草廬時縱橫時局的暢快…今夜正巧,趁著此關云旗的答卷,我與孔明再于那榻上暢談一夜,或許明日一早,蜀中困局就統統迎刃而解…” “——主公請。” “——孔明也請。” … … 夜半時分… ——“得…” 馬蹄急踏,馬兒的鼻中打出一個響鼻,噴出一口白氣,發出老長的嘶鳴。 緊隨而至的是一陣清脆的馬蹄聲遙遙傳出。 但見十余匹馬在夜間呼嘯而來,從道上疾馳而過,揚起漫天的灰塵,片刻間化為一隊漸行漸遠的黑影,消失在官道的盡頭。 這是廖化的騎隊,騎隊中還包括一位十五歲的少年,正是瑯琊少年諸葛恪。 他們正午時就出發,如今就快到港口了。 走過這一段耗人心神的陸路,走水路速度也會快很多。 后世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可不是一句空話。 倒是…廖化。 一邊騎著馬,一邊不住的把目光望向身側縱馬奔馳的諸葛恪… 儼然,這位關四公子新封為“他的人”的年輕少年,此刻眸子如電,精氣神兒十足,哪有半分疲倦的樣子。 廖化忍不住輕呼口氣。 他想不通,關四公子那與父親針鋒相對的話,這位名喚“諸葛恪”的瑯琊少年是以怎樣的勇氣,義無反顧的接下了任務。 要知道,他面對的是關公啊! 關公的盛怒,四公子扛得住,這位瑯琊少年,扛得住么? 心念于此… 廖化的眉宇愈添低垂,不免…生出了許多對這諸葛恪的擔憂。 不過很快,這股情緒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駕——” 隨著廖化朝馬屁股上又響亮的抽了一記鞭子。 身下坐騎昂起首來,發出一陣高亢的嘶鳴… 隨即揚起馬鞭,狂奔的速度又加快了許多,身后激起一片飛揚的塵土,伴隨著雷聲般的馬蹄,這支騎隊照例——疾馳向北! 唯獨諸葛恪的心頭,也隨著這疾馳奔行的速率,愈發的火熱起來。 ——『這是云旗公子第一次交代的任務。』 ——『務必勸關公放棄進攻襄樊,改攻江夏以北!』 究竟是為什么,關麟會這般部署,會預言進攻襄樊十死無生,諸葛恪不知道! 可他知道的是,他必須更接近整個事件,或許才能夠獲取答案! … … 晨曦微明。 一張碩大的輿圖擺放在關家軍的軍營大帳,關羽與周倉、關平、關銀屏、關興、關索齊聚于此。 輿圖上著重標記著幾個紅點。 一條荊江將襄陽與樊城分割,襄陽城與樊城上均畫出了圓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