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境,九江州管轄地,九江縣。 驚蟄過后,南風吹起,春雷震,桃花盛,農家便也開始田間農忙起來了。 清晨,萬籟俱寂,東邊的地平線泛起一絲絲亮光,浸潤著淺藍色的天幕,新的一天從遠方漸漸地移了過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 農家深處,一處黃土小屋里,傳來一陣陣咿呀咿呀的讀書聲從里面?zhèn)鱽恚曇粲兄偻氂械那辶痢? 聽得來往農人心里敞亮,枯槁的身軀爆發(fā)出一股干勁,或背或扛或拿著農具,穩(wěn)步入稻田。 看著眼前不多,但聲音卻是很齊的孩子們,陳子嬰有一種淡淡的滿足感,哪怕只是這份私塾先生只是暫時,也哪怕明知道這份工作是一文錢都沒有的。 在大時代都是混亂黑暗的時候,大多數(shù)讀書人都沒有機會接受太過高深的教育,他們或許看完論語之后連一本孟子都找不到。 所以教師的最低標準很簡單,說白了,能教人識字就行,陳子嬰目前就是這樣的,他教一幫孩子搖頭晃腦的讀,興之所至,會對文中的意思做一番最基本的講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要求學生背誦或是默寫一段,這就是考試,考不出來的,打手板。 論語其實相當簡單,他固然沒辦法將論語背一遍或是說出某一句大概在什么地方,但如果只要求會讀以及做出簡單解釋,那就真是再容易不過的一件事情,任何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現(xiàn)代人花點時間或許都能給《論語》做一番似是而非的解釋,當然,是用白話文。 不過陳子嬰還是覺得自己是有所不同的,至少在前任的記憶里,那可真的是論語百遍,道理萬千。 偶爾遇到這群孩子無法理解的道理時,陳子嬰就會重復這一篇的內容,然后從旁征博,引隨口亂侃說點實事,或穿插一些同理小故事,也算是給這幫孩子放松一下。 天地君親師,課堂上老師就有一股惟師惟上的感覺。特別是對眼下的這幫孩子,他們珍惜讀書的機會,不調皮不中二。即便出點小事,你把孩子屁股打腫,人家也覺得理所當然的,簡直是老師的天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