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太石學區各學校大力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孩子們用文字、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記錄著他們的童心,表達了他們的情感,透過那一張張精美的作品,我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好學、樂學、愛學的身影。大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有效落實“雙減”的情況下,確保教育教學提質增效,太石鎮學區以課堂為陣地踐行課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開展課堂教學觀摩研討,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創建,開展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努力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全力向40分鐘課堂教學要質量。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
學校課后服務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把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德育發展、學業成就、實踐活動、身心健康有機融合,聚焦健康體質提升,開設了籃球、武術、跳繩等課程;聚焦藝術素養提升,開設了小歌手、美術、舞蹈、電子琴課程;聚焦于文化素養提升,開設了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繪畫課程,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后服務中體驗快樂,收獲成長。
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盡情展示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其中,既有上下求索、刨根問底的科學探求,又有貫穿中西、鑒古思今的人文精神。
同學們靈巧的小手制作出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表達安全時刻記在心中,展示法制、禁毒、傳統文化等多項內容,彰顯著孩子們淳樸的童心。
學生們用紙張、樹葉、果殼、廢舊物等常見又易得的制作材料,用小手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畫一畫,就會奇跡般地變成漂亮的藝術作品。
寒假期間恰逢北京冬奧盛會,同學們和父母一起制作冬奧會吉祥物,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助力加油!表達“相約看冬奧,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期盼,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書籍是我們的朋友,通過閱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在閱讀中鍛煉了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堅持每天讀書,讓同學們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收獲人生智慧,看看孩子們的讀書筆記寫得多認真!
開展學生喜歡的體育鍛煉。各學校根據學校實際,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人人參與、班級參與的體育活動,展現學生風彩,發揮團隊優勢,學生們在運動中快樂,在運動中成長。
運動強健體魄
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通過一件件作品展示了出來,啟示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更加重視作業的多元化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雙減”落到實處,實現提質增效目標。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為落實“雙減”精神,解決當前存在的作業量較大、形式較單一,實踐性、開放性和趣味性不足等問題,學校在快樂理念的引領下,積極構建起了“樂動課程”體系。在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梯度聯動實施過程中,作業作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跟“樂動課程”緊密對接:基礎性作業實現學生的基礎發展,拓展性作業助推學生素養提升,個性化作業輔助學生多元發展,使學生在多元作業的積極導向下,增進有益的學習體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融洽的師生關系,共建和諧的家校樂園。
開學初,學校教務處組織語數英三科教師開展了“優化作業管理,落實減負體質”主題研修活動,制定了《康巴什區第四小學作業管理辦法》,出臺了《語數英學科作業實施細則》。同時利用每周的主題教研時間,各備課組都要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情,確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再依據課時目標制定作業目標,根據作業目標設計作業初稿。作業初稿在“一課多磨”集備中接受實踐的檢驗后,通過刪、增、改三步修改后,最終定稿。語數英各科任教師每天上課后的第一時間都會將精選的各類型作業及時布置,由班主任總體把控班級作業總量,對作業量過多科目有權說“不”,學生實行“晚上9點不作業”制。構建起校級、年級組(學科組)、班級三級作業統籌管理機制,把作業優化管理作為學校減負提質的一項重要舉措來落實。
一、基礎類作業,優智而學
學校的基礎作業,整體考慮課前、課中、課后作業的關聯性、系統性,將作業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升,優化了智育發展。預學單—助學單—固學單是學校語數英基礎作業的主線。預學單在課前預習時用,起到了摸學情的作用。助學單的使命是課中攻難點。課后,則用固學單在學以致用中,練習鞏固重點,形成基本技能。
二、拓展類作業,優質而學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基于課程標準,凸顯素養導向,以拓展作業的形式助推學生素養的提升。
(一)主題式拓展作業縱向遞進,有序提升素養
主題式拓展作業是根據學科內部各學段間的序列性和認知的邏輯性,參照各學段標準而設計的作業。從學科知識、方法、思想、價值的層面整體提升,改變了“唯智”的學習觀,避免了“題海戰術”的學習方式。
以語文的核心素養為指向,著眼于小學階段的整體育人目標,學校以閱讀為抓手,打通課內外聯系,每天20分鐘的晨誦微課程中,將200多首古詩詞、12本國學經典、100篇(段)經典小古文,分級分層推進;利用午讀時間以統編版教材快樂讀書吧推薦內容為主,分年段、分學期深度推進,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家庭閱讀以學校泛讀書目推薦為主,各班按小組選定閱讀書目,每周小組共讀一本,用思維導圖梳理,用閱讀課交流。實現由課內到課外的拓展延伸,完成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等的培養。
數學單元知識梳理、數學文化、好題推薦、錯題小報、鐘表我來畫,導游我來做等特色作業也是課內知識的有效延伸;七巧板、珠心算、數獨、數學折紙、數學剪紙等也是學校數學思維課程——指尖上智慧的有效補充,這些作業都將知識之諧、方法之美、探究之樂、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等教育價值,有機融為一體。
重積累學表達是設置《happy英語》主題作業的出發點。讀英語繪本、開發英語戲劇、課前“逗趣英語”演講分三個學段落實英語表達素養。
“我是勞動小能手”主題作業包括家務勞動作業和社區勞動作業兩個板塊。家務勞動作業,依據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感恩家人”“走進廚房”“收納整理”“漱洗達人”“垃圾分類”五大方面入手,注重勞動意識的啟蒙,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學習基本的居家勞動技能,養成講衛生、勞動的良好生活習慣,懂得體悟父母的辛勞,感恩家人的辛勤付出。社區勞動作業與紅領巾志愿者創城實踐活動課程緊密聯系,激勵少先隊員為助力鄂爾多斯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項目式拓展作業橫向融合,多元發展能力
項目化拓展作業以真實的情境設置和富有意義的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現實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實現多元發展。
學校的四季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節日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研學課程的作業,都以多學科整合的項目化形式推進。比如,本學期的節日課程以國慶節為契機,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量身定做國慶假期綜合實踐項目化作業清單,一二年級是我和國旗合影和傳承紅色基因,三四年級是愛我家鄉鄂爾多斯,五六年級是文化中國行和自然中國景,學生通過這樣的體驗式學習,涵養家國情懷,塑造良好品德,培養責任意識。
三、個性化作業,有致而學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兩千年前就踐行的教育理論。學校在作業設計上,給每位有專長、有興致的孩子開拓一片屬于他或者他們的天空。
為有硬筆書法特長的學生辦一次書法展;為愛讀書的學生設計專場的讀書節活動;為對科技感興趣的孩子舉辦科技節活動;為喜愛音樂等藝術類的孩子舉辦藝術節等活動。個性化的作業,使得學習從傳統的普及化,書面化,單一化,走向了興趣化、立體化,多樣化,實現育人為本的學習方式。
學校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架構多元作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有意義的智力或技能活動,通過多元作業與多彩生活的鏈接實現知識的內化和經驗的升華,而師生也以多元作業為交往的載體,實現雙向的互通和關系的優化。“多元作業”下的“多元協同”,實現了作業由“量”向“質”的飛躍,用作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作業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使孩子們真正感知到學習本身的意義、提高自主學習內化的能力,實現學校全面育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教育評價改革和“雙減”工作部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遼三小學教育集團對考試管理進行了改革,開發了“等級+特長+評語”這一嶄新的考試管理形式。
創情境全覆蓋實行等級評價
立足素養發展,學校致力于實現1-6年級情境化非紙筆測評全覆蓋。每個年級根據學科特點、學生情況,充分挖掘校園環境,凸顯學科整合,打破學科壁壘,拓展知識面,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1、低年之“樂學嘉年華”
以一二年級為例,期末全科素質測評方式即“樂學嘉年華”,上個學期的主題是“叢林大冒險”。
活動教室裝扮成了茂密的叢林,有“奇異果樹”“翻山越嶺”“小河垂釣”“叢林才藝大比拼”“叢林紀念品商店”等,神奇夢幻。同學們裝扮成老虎、獅子、猴子、小兔、獵豹等森林動物,歡快地穿梭于各個樂園。老師們也戴上了可愛的頭飾,作為森林中的一員,陪伴學生們快樂成長。“森林小動物”們要綜合運用半年學到的各學科知識,大家爭先恐后、你追我趕、團結合作起探究,拼圖、尋寶、跳躍、轉盤、釣魚、找朋友……玩中學,做中探,每人集齊“積分”印章,才算闖關成功,獲得期末素養評價。
這樣的嘉年華以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知識闖關中鞏固所學提升能力、加強合作增進友誼、體驗快樂展現自信的新穎、活潑、多樣的形式,實現學校“思維活、能力強、品格優、身心健、潛力大”的育人目標。
2、中高年之“和合才子計劃”
學校建構了“好身體、高情商、優學力”的“和合才子計劃”,推出了“一單”“一袋”“五表”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立足五育融合,從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養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維度設計新的期末報告單,輔以道德與法治、體育、美術、音樂、勞動等五門學科的分項等級評價表和學生成長檔案袋,旨在構建全面立體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這套綜合素質評價設計與《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核心要義高度契合,倡導從“育分”到“育人”,立足為黨育人,著眼立德樹人,統一育人認識,強化價值認同。
打造“特長之星”完善過程評價
學校樹立了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和科學的教育評價觀,綜合考慮學生學科考試成績與其他表現,特別是“特長”教育,給足學生發展特長的空間,科學全面評價學生。
在課后服務第二時段中,學校開設了活動課程,而且增設自選活動課程,以便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
學校在這樣的課程和表演中,加強了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實踐性評價,采用了課堂展示、班級推廣、活動展出、自我提升等方式,開展學生特長提升情況的即時性評價。再如,各種活動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小匯報會;每學期舉行一次特長表演等活動,致力于特長培養的階段性評價,都是在打造學校“特長之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展層級評語,打破評價單一性
(1)學生自我評價。
要求學生既寫優點,也寫缺點,并寫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寫完后直接交給老師,不與同學見面。
(2)小組評議。
在小組評議中,要求大家只找同學的優點,不找缺點。這樣,既增強了團結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態。小組評完后,由小組長把評議結果交給老師。
(3)任課教師評價。
有關任課老師向班主任提供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情況。
(4)班主任評價。
班主任與有關老師共同研究每個學生的評語。在評語中,多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點燃起孩子們的希望之火,或許這是他們走向成功的起點。
學校從學生發展角度著手,建立了考試日常監管制度,不簡單將考試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同時,學校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家長和學生正確看待考試結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4
南平市建陽區在抓好學生減負的同時,堅持學校主陣地和課堂主渠道作用,以打造高效課堂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一是抓好教學管理。細化日常教學常規管理,將其納入校長創業競賽考評內容,督促校長親自抓教學常規管理,并帶頭備課、上課、巡課,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推動教學各環節落實落細落深。
二是強化教研支撐。立足校本教研,將“雙減”要求落實到日常教研中,發揮教研組作用,針對性地開展集體備課,努力向課堂要質量。以主題的方式推進片際教研,做到一片一主題,一研一思考,此外,強化區級教研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通過加強日常指導、開展全區專題研討、舉辦課改開放周等活動,傳遞“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理念。
三是突出以賽促進。秋季開學初,建陽區制定印發了《關于開展“雙減”背景下2021建陽區小學青年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活動的通知》,部署開展高效課堂競賽活動。該項競賽前后歷時三個月,緊扣“課堂主陣地”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有效引導青年教師緊跟“雙減”政策要求、努力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學水平。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雙減”背景下,XX市第三小學以“課程·課堂·課業”的融合為核心,助力政策落地,助推學校質量提升。
聚足“課程”,指向“學什么”。在課程體系方面,突出“走讀、基地、研學”等實踐類課程育人價值,形成“學科課程體系化”“社團課程精品化”“特色課程品牌化(校本型)”和“德育課程系列化”的基本框架。關注跨學科內容適當整合,統籌綜合實踐、學科實踐、勞動教育、德育活動、體育鍛煉、藝術素養培育等方面,努力實現課程設置從常態拓展走向結構優化。
聚力“課堂”,指向“怎么學”。在課堂變革方面,構建“整體設計”理念下的“以生為本,以標為綱,以學為主、以教為方”的“精準學教”課堂形態,探索大概念、大單元、大情境和大任務的教與學,突出基礎、主干和核心課程內容,深度踐行“小組合作,當堂訓練”課堂變革新樣態,努力將教材變成學材,教案變成學案,進而將課堂由講堂翻轉成學堂。
聚焦“課業”,指向“學得怎么樣”。在課業優化方面,研制“分級分段分項”課業設計與實施意見,基于教育局減負背景下“優化課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課題的申報下。加強對作業的來源、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輔導等全過程管理,重點研究學段作業、學年作業、學期作業、單元作業、章節作業、課時作業以及課內臨時動態作業等,除了常規書面作業外,努力設計聽說題、活動題、合作題、開放題、操作題、跨學科及綜合實踐等類型的作業,以發展學生真實問題解決能力。
深入研究“學”,積極推進“樂學課堂”。我們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精準研發“樂學課堂”(即“樂閱讀、樂背誦、樂表達、樂運動”),促學生學的快樂,學的扎實。
一、以四“有”為基調,構建“學習新模式”
堅持“樂學為先,順學而導”的原則,緊盯四“有”做功課,一是心中有書——盯教材及課標。二是目中有人——盯學情和問題。三是手中有法——盯最適合、最靈活的教法、學法。四是腦中有時——科學合理安排時間,追求增效最大化。推進“課堂教學新模式”,一節35分鐘的課,20分鐘用于新授,15分鐘進行學練結合。要求精講精練,當堂完成作業并進行面批面改,做到堂堂清。以此倒逼著教師必須更加深入地研讀課標、教材,更加精心地從學情出發設計教學、設計作業,精講優練,真正讓教研為孩子們的“樂學”服務。此模式運行以來,教師們講的少了,學生學的輕松,孩子們基本做到課堂作業限時完成,剛需作業不出課堂,減負增效得到較好落實。
二、以“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為抓手,夯實學生關鍵素養與學習習慣
(一)課前——讀讀說說來預習。預習對低段孩子掌握知識、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極具價值。孩子向家長匯報學習收獲:說說今天的學校、路上的見聞感受,在講述中鍛煉表達,愛上表達。
(二)課中——專心致志進課堂。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我校課堂提質增效的四個關鍵點:
(三)課后——快快樂樂揚個性。充分發揮課后服務的優勢,開設社團活動,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組織趣味體育等多樣活動,引導學生樂于運動,全面發展。
三、積極構建“評”,研制五育融合式綜合素質評估體系
“雙減”政策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那么如何評價學生?如何考核低年級教師?成為學校管理層思考研究的重要問題。經過與低年級教師充分的座談調研,修訂和完善,形成了《XX市第三小學低年級綜合素質評估體系》。評估標準包含品德發展、運動健康、藝術發展、勞動實踐和文化素養五個維度,涉及13個關鍵指標,分過程評估和現場評估兩部分。以“樂考嘉年華”的趣味形式進行。學生現場抽題,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等級評估。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6
“雙減”背景下,如何順應學生在校時間延長、活動種類增多、資源形態多樣等現狀?如何統整課內課后教學活動、聚合校內校外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江南中學作出了有力回答——
“雙減”以來,無錫市江南中學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建構全新課表,落實“學足學好”——
“大課表”開啟“新格局”
9月,新生入學適應課程;10月,“秋之韻”主題校園文化活動、體育類活動課程、思維拓展課程;11月,藝術類綜合素養提升課程;12月,學科拓展課程……翻開無錫市江南中學七年級學生上半學期課后服務規劃表,各類滿足學生學業需求與個性發展的主題課程豐富多彩,幫助學生完成從“適應”到“熟悉”,再到“自我選擇與自我發展”的銜接過渡。
“小課表”里有“大格局”。為順應“雙減”政策落地后學生在校時間延長、活動種類增多、資源形態多樣等現狀,江南中學統整課內課后教學活動,聚合校內校外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建構一張以課內課程為主干、以課后課程為拓展,線下云端相結合,各類課程功能互補的“大課表”,為落實“學足學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打開了新格局。
跨科融合,提升素養
國家課程是培養學生基礎學力和核心素養的基本保障。作為該校“大課表”的主干和基礎,為了確保開齊、開足、開好相關課程,努力做好“雙減”背景下課堂提質增效的“加法”,江南中學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要陣地、以科學實踐為主要抓手、以跨科融合為主要突破”的自然科學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跨科融合課程,怎么跨,如何融?課堂上,生物組教師蔡國豐由觀察雞蛋結構入手,引出“生命”主題,在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生命力量的強大,獲得勇于克服困難的人生啟示;化學組教師王睿從“如何清洗沾了污漬的餐布”導入,以人體膽汁消化油脂的生物學原理解釋化學中的乳化作用,幫助學生構建乳化的微觀模型,并引出乳濁液的概念;物理組教師李滌把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融合在“能源開發與利用”知識模塊,利用化學知識找到能源轉換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利用生物知識構建碳循環模型……
通過真實任務和情境,學生們將學科學習與生活世界聯系起來。“這種融合模式打破了傳統學科壁壘和界限,能夠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更高效地學好國家課程。”該校教務處副主任王睿表示,跨科融合教學也對教師群體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課程跨學科重構,江南中學這張“大課表”還融入濃濃的“思政味”。以“入學儀式”“青春奠基儀式”“畢業典禮”等儀式課程為縱軸,以橫跨四季的校園活動課程為橫軸,該校針對每個年級都安排符合特定成長發展階段的課程:有意義的初一經驗,有個性的初二履歷,有挑戰的初三生活,像這樣賦予不同深度與梯度課程目標的“青春成長課程”,伴隨每個學生走過初中的“拔節孕穗期”。
課內+課后,有機融入
江南中學校長周宏燕告訴記者,學校積極探索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將其有機融入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系統,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
一杯美味的汽水是如何制作的?自制肥皂、潤唇膏需要哪些原材料?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有趣的化學小實驗都是該校初一年級學生的課后服務課程內容,通過動手制作,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在江南中學課后服務課程里,化學作為一門初三開設的學科,并不是高年級學生才有所涉獵。“初一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也不可能將初三的學科知識提前教學,所以我們專門開設了‘化學與生活’校本課程,提前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高薛琴告訴記者,針對化學學科,每個年級都開設了相對應的校本課程:初二,“化學與社會”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調研考察;初三,“化學與STEM”引導學生進行數字化實驗初探,了解前沿科技類知識。“這樣的課程安排有效克服了課后服務與課堂教學的游離現象,對國家課程進行了有力補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提高了學生對于國家課程的接受度。”
“學科拓展課程”是“大課表”最豐富的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課外的有力載體。為了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個性化、選擇性的教育需求,該校開設涵蓋“人文素養類”“藝術陶冶類”“科學技能類”“體育特長類”4大門類62門課程,全力打造豐富多彩、高質高效、健康有趣的課后課程,讓孩子們盡享課后服務的“豐盛套餐”。“學校還聘請了專業老師和志愿者來給我們上課。”初二年級學生陳艾平說,“課后服務不僅讓我們學到了文化知識,還讓我們的校內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因時而變,動態生成
早在2019年,江南中學就啟動線上教學的探索。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了給學生提供更為精準的、個性的課后輔導服務,該校積極利用“錫慧在線”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組織骨干教師錄制省、市級課程500多節,開發“江南云校”,免費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和互動交流答疑的課后輔導服務。疫情發生之后,“云上課程”更成為學生居家學習效果的有力保障。
采訪中記者發現,江南中學這張“大課表”并非一成不變,它還會依據學情變化、疫情防控形勢等因素,不斷進行動態調整,適時推出適應學生當下現狀與特點的課程內容。
孩子升入初中會面臨哪些新情況?家長們該做哪些準備?2021年暑假期間,該校組織骨干教師面向全體初一新生開設小升初線上銜接課程,43名不同學科青年教師第一時間對學生作業進行認真批改并及時反饋,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新學段的學習與生活。該校青年教師杭毅成說:“從每天的作業批改中,我都能看出學生們的點滴成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青年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充足準備。”
“大課表”實施后,學校在教學樣態上發生了改變:教育教學資源統籌能力和課程領導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對教學、學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積極探索與嘗試融合學科、改革作業、激發學生內動力等方式方法;學生對課程的認同度提高,踴躍參與學科拓展課程的在線選課,“熱門”課程往往不到1分鐘即被“搶訂一空”。
更為重要的是,“大課表”使學校的教育生態得到優化。學校重構了“雙減”時代教育教學的資源觀、時空觀,知識學習不再限于單一學科,而是不同學科的融合創生;育人主體不再限于教師,而是家校社的多元聯動。“我們要最大范圍調動社會資源,為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將教育時空從課上、校內延伸到課后、校外,延伸到學生終身成長,塑造江南學生獨有的青春模樣。”周宏燕說。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7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不一樣的自己”,為了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按照學校的整體要求,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讓孩子們在減負增效中快樂成長。
一、規定時間,適當獎勵
堅持“今日事今日畢,當堂作業絕不拖拉”的理念,讓孩子們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做到字跡工整,正確的,給予適當的獎勵。這項獎勵會讓孩子們自己提一些小要求,比如:我要當一天的值日班長,我可以坐一下老師的位置……這樣的獎勵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也是孩子們內心里特別想得到的。久而久之,孩子們完成作業的速度加快了,完成的質量也提高了。
二、開放閱讀,愛上讀書
為了培養孩子們愛讀書的好習慣,我們在班級里設立了“向日葵讀書吧”,孩子們可以把自己家里喜歡的書帶到學校放到讀書吧,平時由選舉出的“朗讀大王”負責管理。同時鼓勵孩子們做好讀書筆記,組織“講你了解的書中人物故事比賽”、“一分鐘讀書演講比賽”等讀書比賽活動,通過這些方式使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讀書。
三、藝術熏陶,培養興趣
我經常組織學生學習適合他們的手勢舞蹈,學習累了就跟孩子們跳上一段,班級里隨時能聽到歌聲和笑聲。空閑時間,我還教孩子們仿照課文里的內容寫詩,并鼓勵他們:“你們太棒了,真是一個小詩人,將來的你們也一定會成為真正的詩人。”有了這樣的鼓勵,孩子們就特別想寫、愛寫,都想成為老師眼里的小詩人。有時候,我突發奇想:來吧,我們來演一演課本劇吧!孩子們跑過來,圍在我身邊。我們就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跟孩子們上演一場足以讓孩子們捧腹大笑的課本劇。這些做法用藝術感染力熏陶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熱愛學習,更熱愛生活。
四、家校結合,保駕護航
三年級,正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記得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雙減”政策背景之下,孩子將踏上一條全新的賽道。父母必須要與時俱進。基于此,我會與家長積極分享“雙減”政策,讓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并支持學校和班級的工作。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把健康的身體、自由的時間、快樂的體驗交給孩子,讓孩子們的身心都能夠健康愉快地發展。在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中,實現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8
XX區XX中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要求,統籌謀劃,全面部署,以全面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為抓手,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新學期以來,XX區XX中學充分挖掘校內資源,本著“學生自愿、自主申報、內容多元、積極服務”的原則,開發了體育鍛煉、閱讀輔導、德育成長、特長發展等多元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實現了文化學習與興趣培養有機結合。
一、陽光體育強體魄
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結合中考體育項目開展田徑訓練、集體跑操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釋放一天的學習壓力,有效促進身體負能量清零,做到勞逸結合。
二、特長發展顯風采
為發揮學生特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學校開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活動,學生們在此活動中積極參與、展現當代中學生的風采,各展所長。學校書法社的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
三、學科輔導促提升
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幫助家庭解決看護難題,積極回應社會訴求,提升老百姓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學校精心開展了學科類課后服務,有效緩解了家長輔導難的問題。落實“雙減”不遺力,作業減量不減質。
多元活動課程和精心課后服務,增強了學生體魄,豐富了學生精神生活,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緩解了家庭焦慮。我校在探索推進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9
以勞樹德、以勞啟智、以勞潤心,勞動改變世界,勞動同樣成就孩子。為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切實貫徹落實“雙減”意見,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共同推動勞動教育創新發展,勞動教育成為了學校工作的“新寵”。縣一小充分挖掘在地資源,創建了二十四節氣勞動實踐科普基地,利用勞動基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真正做到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為了讓勞動實踐教育順利開展,學校從勞動課程、師資、場地、設施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
一、盤活學校資源,建設勞動基地
學校在大門入口西側平整了大片土地,整齊劃分,埋設了澆水管道,提供勞作所需要的工具和作物肥料,滿足勞動實踐教育的課程需求,為師生提供勞動、交流、共享知識和資源的場所。
二、教育理念更新,模范教師先行
這片菜地最初的開拓者是擁有20多年教齡、曾獲評省級綜合實踐學科帶頭人的王和山老師。在他的嘗試和堅持下,雜草隱去了身影,綠色和紅色相互映襯,昔日無人踏足的地方,慢慢吸引了許多好奇的目光。王和山老師帶領著學生利用課后服務的時間在這片土地上勞作,這樣的課堂是快樂的,放學時學生一身泥污但開懷大笑的樣子就是最好的肯定。于是像“借三顆菜”“總有一些本領是適合我的”這樣有趣動人的教育故事就在這里發生著。
三、課后時間保障,教育勞動共生
“種菜”活動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師生們的歡迎,原先開墾出來的菜地已經不夠種了。有了學生的肯定,便有了家長的支持,在熱心家長的義務幫助下,校園西側的一整塊菜地都被開墾了出來,老師和學生忙碌的身影成了這片紅土地上亮眼的風景。課后服務時,老師帶領學生們除草、翻地、澆水、種菜,讓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過于集中在智育領域的教學資源,通過勞動實踐教育的優化組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童年的幸福、勞動的真諦,實現對學生全面而又兼顧個性發展的教育,培養“五育并舉”的時代新人。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對于課余時間,鼓勵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保護好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
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對于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教育部門要征集、開發豐富優質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以及優質學校網絡平臺,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傳推廣使用力度,引導學生用好免費線上優質教育資源。
對于教育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并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并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積極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
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開學季,家長朋友們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于“雙減”政策。減負不代表減輕肩上的責任,作為家長,我們永遠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面對“雙減”,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應該如何適應新變化,做有擔當的好父母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熏陶。減輕學業負擔,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于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其次,我們要做到不減質量。雙減,減去了作業的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回歸課堂,但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各有所長,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難免出現行為和成績上的差異。作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長要更專注于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爬坡,更要家長和學校的“雙向奔赴”。
第三,我們要做到不減成長。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評價人生的方式絕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能夠跑完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沒有了課外培訓,我們更該利用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劃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優秀的父母,不在于為孩子報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第四,我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營養師——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量。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需要離不開食物、水、陽光和空氣,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長,同樣需要充足的養分。心理成長包括認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當孩子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讓他愿意敞開心扉,放心傾訴?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及時發現,給予他精神的力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及時安慰、鼓勵?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解讀他的心理密碼,關懷他內心的溫度?要知道,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第五,我們要做好學習引領師——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父母不是監督師,不是糾錯師,而是引領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為層面,讓孩子真正行動的方式永遠是言傳身教,當父母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不斷成長,孩子自然能從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個成長型家長,讓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拔節的榜樣行動,影響孩子,改變孩子,成就孩子吧!
最后,我們要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導師——給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一個人的成長,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引,就無法認清生命的方向,更談不上切實思考和行動。當孩子沒有目標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方向引導,幫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將個人的學習成長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內生動力。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質和孩子能力的雙重比拼。讓我們做一個有擔當的家長,和在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們成就更美的明天!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說起來慚愧,雖然“雙減”工作已經宣傳了很久,但是說實話,直到前不久,我才弄明白雙減都減什么。直到今天,認真研讀了學校下發的關于我校實施雙減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兩遍之后,我才搞清楚雙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個人覺得我校的方案已經安排的非常詳細,從目標到原則,從內容到要求,都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比如,學生每晚作業總量不超過90分鐘,比如課后服務時間為40分鐘等等。想來想去,我只能夠從本學科本年級組出發,結合課內課外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關于減少學生作業負擔
1、教師精心備課,提高課堂效率,爭取課上能完成的絕不留到課下。
以前我們都會把口語100的跟讀作業布置在課下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負責第二天檢查,這至少要10分鐘時間,以后可以把跟讀模仿發音任務課上完成。大部分老師課上教授完新單詞,就把背誦單詞留作家庭作業,第二天聽寫,現在可以當堂背誦當堂聽寫。這樣,課下在家10分鐘才能記住的單詞,課上5分鐘就可以搞定。
2、精簡作業形式,分層布置作業。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必須動筆寫單詞才能記得住單詞短語,于是便會要求每晚“三英一漢”“五英三漢”等。其實,可以不限制學生到底用什么方式,怎樣去做,只要完成學習任務即可。善于動筆的寫多少遍無所謂,不需要動筆的可能一個字都不寫也能聽寫滿分。比如,對話背誦,創設新對話這類作用都可以在課上完成,遠比課下花費的時間少。分層布置作業,可以有效保持孩子們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方案》中提到,作業可以細分為必做、鼓勵做和選做三層。執行這個措施的關鍵是老師的檢查反饋也要分層,如果檢查時還是統一要求,知行不一,最后就是形同虛設。
3、堅決做到親批親改,不再給家長留作業。
我們很多英語老師想著提高作業質量,在聽寫檢測前會要求家長提前聽寫簽字。這個從這學期起必須避免。
4、作業形式多樣,嚴格把控作業總量。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聽說讀寫相輔相成,但每晚作業形式最多兩種,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
二、關于減少校外培訓負擔
學校設計課后服務每晚40分鐘對作業進行集體或者個體輔導,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即便是在非課后服務時間,只要學生有需求,只要不被看成增加學生負擔,我們初一年級組每一個英語老師都會盡心盡力,毫無怨言。從教師層面,關于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這一減,我們也只能做到這里。
實施“雙減”工作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好事,如果在執行過程中真的落到實處,真的做到家校統一,共同抵擋住升學壓力,都能千方百計向課堂要質量,而不是靠課下給學生加壓,那教育將迎來一片蔚藍的天。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xx小學繆華良校長的講座令我感受頗多。繆校長在介紹鳳凰小學的“校本化實踐的三項行動中”中提到“有所不為,做好五個‘無’”。“雙減”下的作業設計確實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沙龍交流中,各位教育專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別是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與落實的探討,為作業優化設計提供了思路、闡明了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軍老師總結了八個字:“精選、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練,醍醐灌頂。如何擊破這八個字,如何落實這八個字,我想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式:
一、主題式作業,實現學科整合
主題式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這類作業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融通學科,使語文外延得以充分展開,構建大語文。如學習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出來,并用簡短文字說明,或根據內容制作小燕子。美術課上老師進行評價,講解,修改作品,實現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實踐式作業,實現知識內化
實踐式作業的設置要激發學內化課本知識的作業,學會把語言內化為技能。如學習了《守株待兔》一課,可以組織學生把它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訓練了學生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挑戰。
三、分層式作業,實現各取所需
作業的設置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增加學生對作業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置基礎性作業(側重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訓練的習題),能力性作業(側重于段落、篇章和習作等練習題),拓展性作業(側重于讀寫結合,內容拓展性習題),三種作業自助餐供學生選擇,使不同學力的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有所獲。
四、趣味式作業,實現學而不厭
單調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并會心生厭倦。因此作業的設置也應貫徹愉快教學原則,增強趣味性。如在學習了“田”、“地”“雪”字之后,布置學生猜謎語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形象地記憶生字,一石二鳥。
思想引領行動,行動踐行思想,聚焦“雙減”,深化課改,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賦能。
7月24日中央發布了雙減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執行。雙減又稱“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目標:
1、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并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的高度。
2、減輕家庭教育負擔。
3、將教育回歸到學校。
4、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
并規定,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于學生作業量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減負”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我1994年參加工作,學校已經開始倡導“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理念。但二十多年過去了,“減負”效果如何?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感受到“減負”已經衍化為比較大的社會問題。尤其能感受到很多家長的焦慮,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不惜重金讓孩子搶跑;會讓自己的孩子的課外時間淹沒在各種興趣班、學習班中,學生們被迫疲于奔命,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所以,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熱議。
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數學教學中,更不能把目光聚焦于數學分數上,要把數學的`教育教學納入學生的生命成長中,讓數學學習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養分,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我始終在找尋著“減負”與“增效”的交點,堅信轉變施教者的教育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減負”與“增效”是有交點的。
轉變教育觀念才是“減負增效”的根本之道
減負、增效看起來是矛盾對立的,有人認為“減負”和“增效”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點。仔細推敲,減什么負?增什么效?所述的對象是有區別的。在我看來,減負減的應該是不必要的壓力焦慮,減的是過多的重復操練,而增效增的應該是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它們并不是完全矛盾對立的。“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是我校“輕負擔、高質量”的根本,也是我的追求。從數學學習的角度看,數學學習需要適量的練習鞏固,但一味通過“題海”來獲得感悟,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數學教師,從教學內容的精選開始,就要確立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承載的思維價值,從而達到“舉一明三,聞一以知十”的教學信念。課堂上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滿足于點狀習題的解答,而要設法挖掘教學內容承載的更多教育的功能,多幾個追問,從而拓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建立學生立場才是“減負增效”的必要保障
建立學生立場就是要經常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我最需要什么?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某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更要讓他們知道是怎么想到的。有了學生立場,教師在每次備課之前就要多去調查摸底,備課之時,就會多去想學生需要什么,才會精選學習內容、精備每一堂課甚至每個教學環節,從而避免機械重復的操練,把重心放到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上,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拐杖,真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力和數學素養的提升。
改善教學行為才是“減負增效”的落實途徑
“減負增效”要落實,改善教學行為是關鍵。拿數學教學來說,如果不講究方法,很容易走入題海戰的誤區。如何讓學生擺脫在題海中掙扎?我認為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遞進性教學,啟迪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比如增加幾個追問:學習或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已經有了哪些經驗和基礎?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路徑方法是什么?還有哪些不同的解決路徑和方法?如果數據或內容上做一些類似的替換,又能變出哪些似是而非的問題等等。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擅長的形象化思考逐漸向抽象化轉換。比如通過解決書上或簡單的問題,把重心落在規律或方法的發現上,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會總結提煉,逐漸形成回顧、總結、提煉的意識和習慣,我認為這樣的習慣遠比解答幾道題更為重要。通過變式的訓練,給學生強大的思維沖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觀察、比較、分析、策略使用等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甚至“逼”著學生“另辟蹊徑”,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發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我認為這個學習過程的價值遠遠大于找到答案本身。另外,數學學習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習得遷移類推的能力,既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真切體驗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成功和喜悅,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在探究中舍得花時間而沒有焦慮和壓力。
總之,我認為一線數學教師要從數學學習材料中挖掘豐富的教學內涵和教育的價值。只要從多層面、多角度進行不同的思考,就能得到非常豐富的思維成果,從而由點到面、由表及里,把握知識育人的真諦,這就是我認為的“減負”與“增效”的交點!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家長學習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心得體會對于廣大家長來說,最近最勁爆的消息恐怕就是“雙減”出臺。
國家這么大的手筆,別說違規大機構,就連很多正在觀望的小機構或個人,都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狽不堪。本就如風中殘燭一般的教培機構,奄奄一息中又迎來了更大的打擊——本土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正在上暑期補習班或興趣班的孩子們,瞬間按了暫停鍵,一下子賦閑在家。
就我而言,我,還有我很多同學、朋友,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都是學習的受益者。我不會,更不可能允許我的孩子輕易放棄學業。所以我經常會查看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有哪里學的不好,我會先自己給他查漏補缺,如果我實在講不好,也會考慮給孩子報班補課。我始終貫徹的是“補課”重在“補”,而不是提前“學”。現在“雙減”政策一落地,同樣也堵住了我給孩子查漏補缺的路。
這一周我一直在尋找科學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買書、找網上的文章……現在不用我說,大家都意識到“雙減”帶來了一些無法抵抗,卻必須面對的現狀:比如孩子的學習更多的依賴在校時間,課堂效率顯得極為重要;
再比如孩子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自覺性和自學能力的強弱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事實上,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成績好壞的根源其實在于“學習能力”。現在,我們更加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量的增加相比能力的提升是很虛幻的,甚至是很緩慢的,但它的影響確實長期的。
“雙減政策”的實施其實就是給所有在孩子學習道路上越走越歪的家長們下了一劑猛藥。是繼續往前,一條道走到黑。
還是及時止損,摒棄錯誤的方法,重新找回科學正確之路?家長們,拼認知的時候到了。不要說取消校外補習以后有錢人都給孩子請一對一家教,沒錢人的孩子就沒機會上學。在目前國家政策之下,是幾乎所有的普通家庭孩子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此刻,我認為我們家長要做的,必須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使孩子的自我強大起來,才能應變這個世界。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一、在思想上我們要正確認識雙減和家庭教育的關系及每個階段的主要培養目標。
不要以為學校都給減輕學業負擔了,是不是孩子在家里就不需要再額外學什么了,我個人認為雖然實行雙減政策,但中高考制度并沒有減掉。孩子回家到睡覺前有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那這段時間沒有了作業任務讓孩子做什么,多大的孩子他畢竟是個孩子,他也許看不了那么深遠,但作為家長你心中得為孩子做長遠的規劃。具體點兒說:對于小學生,我個人認為不一定要在成績上非得答多高的分數,但在小學階段一定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反過來講,孩子如果有了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的學習成績往往也不可能差;初中、高中在小學培養好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最好買帶詳細解析的練習冊,讓孩子自己做完后對答案,找出錯題再看解析盡量自己研究,實在研究不明白再去問老師。鼓勵孩子聽網課和查資料,不要一有什么不會的內容就找老師補課,讓孩子依靠老師的講解學習,那樣他到大學就玩不轉了,大學聽課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靠孩子自學,上網搜和圖書館里查資料,所以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自學能力。
二、家里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氛圍。
家居環境要衛生整潔、可以適當地養一些綠植,既可以凈化空氣又可以美化環境,孩子學習累了看看對眼睛還好。把書房利用好,書架上放一些針對自己孩子需要高品質的課外讀物,然后父母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進入家門后女人就明確自己的身份是一個妻子和母親,同樣男人也該明確自己的身份是丈夫和爸爸,父母要和諧快樂的相處,讓孩子感覺父母是相親相愛的,并且父母都愛他,在關愛和家庭和睦中長大的孩子一般不容易產生逆反。
然后,還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濃濃的學習氛圍,孩子學習時父母在家盡量不要看電視和玩兒手機,應該陪孩子一起看書學習,孩子學累了給孩子拿點奶喝或切點水果吃,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而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努力,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告訴孩子你好好學習去吧,然后家長看電視的看電視、玩手機的玩手機,言傳不如身教,你讓孩子學習你家長也得學,你不讓孩子玩手機那你家長就決不能玩,家長要以身作則。
三、要學會尊重和欣賞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多交流思想。
不要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再好再優秀和你一點關系都沒有,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地進行表揚和肯定,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是流水線生產的千篇一律的,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
孩子做錯事兒時,家長不要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批評,先冷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如果在說的過程中他就意識到自己錯哪了那最好,如果沒有意識到,這時候家長再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耐心點兒,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也不要罵孩子,氣頭上給孩子隨意貼標簽,像你怎么這么笨呢、你傻呀這樣的話千萬別說,孩子再小他都是有自尊心的,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
還有要抽時間與孩子多交流,不要以家長的身份與孩子交流,應該像一位朋友那樣和孩子平等的交談,聊聊孩子學校和班級里的事兒、孩子喜歡的名人、孩子喜歡聽哪個老師的課、孩子的好朋友們等等……當孩子無意說到他在學校犯的錯誤的時候,家長不要馬上變臉指責,聽他講完然后再心平氣和順便說一句,咱以后注意點兒別犯這樣的錯誤了,然后你根據孩子的講述判斷錯誤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一起指正,如果孩子一提到學校里做錯的事,你馬上就批評指責,那孩子以后啥也不和你說了,到時候你想問人家都不告訴你,就是你先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尊重和欣賞他的,他才愿意與你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你注意發現問題,然后再用合適的方法幫助他改正,如果你作為家長做錯了、誤解孩子了,你一定要正式地像孩子道歉,平時生活中允許孩子和你開玩笑,晚上睡前和孩子互道一句晚安,不要小瞧這一句晚安,你們每晚互道晚安是一種很暖心的交流。
四、家長要跟老師勤溝通。
孩子每天十了個小時在學校里度過,家長不能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就算完成任務了,你得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那就得通過老師,你的任務是管理你自己家的一個孩子,老師得管理幾十個孩子,所以家長要主動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勤溝通,發現孩子不好的苗頭馬上要想辦法制止住,還有你鼓勵孩子一句孩子學習都挺有動力,要是老師在合適的時候及時鼓勵一下,那效果就更好了,所以說,家長要與老師保持聯系,教育孩子要家長和老師一起配合。
五、家長要多讀書和學習。
家長一定要多讀書和學習,除了多讀一些跟教育孩子相關的書籍,還要廣泛大量的閱讀;有機會多向把孩子教育得比較優秀的家長取經,爭取讓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還有多聽新聞了解國家的形勢,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也許會談到國家大事,不要讓孩子覺得爸媽什么也不知道,在他面前要讓他覺得我的父母知道的真多,這方面讓他信服你,在涉及學習方面的事兒,你說他時他才會更聽你的。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8
“要想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老師就得先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我聽了《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課后的感悟。
昨天,湖南第一師范王健平教授上《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給我們分享葉瀾一段比較經典的話:“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專業,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現你是誰,學生也在判斷你是誰,學生對你有敬意或者瞧不起你,反抗或喜歡,都不是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而是因為你的全部人格。”這段話觸及了我的思想靈魂。我想,老師在學生的面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言出必行,和他們平等相處,做學生信任的人。在平常的教學中,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罰分明,讓優生沒有優越感,后進生也不會覺得自卑。還比如:平時你想讓學主動告訴你他的去向,那你也多多主動告訴他們關于你的去向,潛移默化,慢慢地大家都做到出必告反必面。這樣就避免家長或老師找不到學生,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尤其是“雙減”講求角色轉變背景下,老師就是要做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者,做學生知識再發現的引路人,做學生知識構建的資源供給者,做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者,做以學為本的反思者。“雙減”,減的是學生的負擔,從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來看,同時增加的是師的專業本領,提師的專業本領,也對師提出了更的要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當“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當“因材施教、與時俱進”,當”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
讓我們珍惜這次培訓機遇,認真汲取營養,不負殷殷囑托,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9篇)09-21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精選8篇)09-29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01-22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1-15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6篇)03-24
雙減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作業心得體會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