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9章-《逐王》


    第(1/3)頁

    新編史一案,在一個尋常的早朝上始生波浪。

    昭武帝看了蔡中繁的奏章,常年沉溺享樂、疏于朝政的他,勃然大怒,當堂質問王生聲。

    從蔡中繁的奏章送達內閣,已經過去了三日,這看似平靜的三日,其實不知經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

    京外官員所上奏的折子,需逐級送遞,進京后先入內閣,由閣臣票擬出意見,一同呈達御前,勤勉之主當每日批復奏章,通常要充分考慮票擬的內容。同時,設司禮監秉筆太監五名,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經由皇帝或秉筆太監批復后的奏章,最后,還要交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做最后的批紅,方可生效、執行。從內閣至司禮監,奏章的命運其實只由皇帝一人定奪,可當人主如昭武帝般惰怠,幾乎不怎么看奏章時,司禮監掌印太監作為二十四衙門第一宦官,則必然坐擁主理朝政的大權,也正因為此,多年來彈劾謝忠仁的奏章多半石沉大海。

    因此,這封矛頭直指王生聲的疏奏,能夠被昭武帝看見,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驚心動魄的細節。

    而燕思空一開始策劃此事,就有信心將事態擴大,因為蔡中繁曾經是吏部功考司主事,經他之手提拔的官員遍布朝野,盡管他現在失勢了,但名望尚在,何況閹黨廣播仇怨,有如此好時機對付他們,自然一呼百應。

    這封疏奏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筆誤有意無意尚且不論,新編史已經印制千冊,發往各地及海外邦國,昭武、武昭這般顛倒錯漏,極為諷刺,必遭天下人恥笑。

    聽說早朝之上,王生聲和霍禮臉色青白,跪地告罪、辯解,昭武帝許是考慮到倆人均是閣臣,雖然極為不滿,但未當庭問罪,而是下令徹查此事,追回所有已發出的史卷,重新審核。

    早朝之后,翰林院所有官員均被禁足于文淵閣內。大部分人不明所以,議論紛紛,只有燕思空和沈鶴軒端坐于案牘之前,神情肅穆,一言不發。

    昭武帝尚未動用三法司,而是先派了于吉來調查那一章主筆何人,審核何人,很輕易便查出了劉釗林、燕思空和沈鶴軒三人,還有另一名叫林粵的小文書,作為那一卷的資料收集人,也被牽扯了進來。

    四人暫未被下獄,只是那一日,輪番接受了盤問,將事情徹底縷兩個清楚。

    劉釗林被分配到這段年份,林粵協助其研讀史料,劉釗林主筆,燕思空復核,沈鶴軒三核,霍禮總審,王生聲主持,此案所需負責之人已清晰明了,可究竟該受何種責罰,才是這件事的關鍵。

    不難想象,此時謝忠仁等正在為王生聲求情,而對立一派必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良機,畢竟王生聲為人謹慎,多年來首次露出了尾巴。

    燕思空雖然一手造就了今日的局面,但事態的發展,他無法參與,甚至無法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只能聽憑發落,此時他跟其他人一樣忐忑難安,卻非害怕,而是事情不由自己掌控時的焦慮。

    于吉將其他翰林均放走了,只留下了涉案的幾人。

    顏子廉客氣道:“于公公,這幾人要如何發落?總不能一直將他們留在文淵閣里。”

    于吉笑了笑:“顏閣老,陛下一是派我來查,二是未將他們下獄,便是留了余地,陛下也未明示,放歸家中總不合適,不如就暫時羈押在此吧。”

    “這……”顏子廉頓了頓,轉而道,“于公公,可否讓我親自審一審他們?”

    于吉微微皺了皺眉,似乎一時拿不好主意。

    這于吉是司禮監提督太監,御前太監第一人,主管皇帝的衣食起居,和宮中所有禮儀事務,雖然不如謝忠仁那般獨攬政權,但因為深受皇帝信賴,連謝忠仁也不敢得罪他,他不參與黨派斗爭,極難籠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高密市| 平山县| 巴青县| 台安县| 睢宁县| 安庆市| 泗阳县| 舟山市| 涞水县| 绍兴市| 运城市| 革吉县| 东兴市| 晋州市| 贵定县| 武夷山市| 常熟市| 江陵县| 奇台县| 东平县| 石嘴山市| 宁陵县| 平遥县| 鹰潭市| 普定县| 临漳县| 平远县| 苗栗县| 五华县| 丰都县| 泽普县| 株洲市| 丹寨县| 上林县| 灵丘县| 海城市| 香港| 淳安县| 公主岭市|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