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我們的課程是在不斷的變化著的。從計算機課走到了信息技術課,從編程教學到應用的教學??。現在的信息技術到了非常的時期。因為,有許多人認為這門學科將來能否存在下去都成問題。尤其在于,歐、美、日本等都沒有專門設立這樣一門課程,對于中國還有必要嗎。這樣的問題從國外的參考到理論的推導都有許多。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充分反思這些年的成功與教訓將是否對于發展會有更多的利處。如何我們能夠充分討論好信息技術課的意義是否會對將來有更多的利處。
1、反思: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應當是什么。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語文課不會消亡。我們天天在說中國話,那么我們需要學語文嗎。為什么數學課不會消亡。尤其是中學的數學課為什么不會消亡。在實際生活中有幾個人在利用函數計算出買東西需要多少錢。有幾個人會用平面幾何推導出居室面積中哪個墻角不太直。馬上有人會向我說:語文與數學當然應當存在了,它們的意義并不在于會說中國話,會算出大白菜幾塊錢一斤?許多搞教育的人都可以想象,如果語文課僅僅是教會學生認識漢字,會說中國話的話,搞好雙基,語文課到了小學六年級就已經能夠完成絕大多數任務了;如果數學課僅僅是能夠學會計算買菜的錢數,中學就不必有這門課程了,在教育中這兩門課程也應當會有存在的危機。
可是沒有!這兩門學科絕對不會、也不應當消亡。因為這兩門重要學科中除了認字、算數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
那么我在想:信息技術課僅僅教會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能與技巧或者編程,就可以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嗎。
而在現在的教學中體現最多與的好象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對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方法與策略的培養少了些。對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少了些。對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的培養少了些。
如果無法強調在本課中中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方法與策略的培養、不加強對其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應用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加強學生使用計算機學具自主學習方法、策略的培養,其他的學科一定會取代信息技術課的。
2、我們是僅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而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嗎。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教育中是僅為了語言與文字的應用而在普教中開設語文課嗎。是僅為了數字與計算的應用而在普教開設數學課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還要有高中的高難度數學問題。為什么還要在語文課中講古文。那是一種今天根本極少用到的內容。
信息技術學科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普教中,是僅為了編程開設程序設計課嗎。我們是僅為的計算機應用而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這門學科,尤其是中學的這門學科消失的時間會不會不太遠了。因為,許多教學內容象Windows98、Word200甚至Windows XP在將來的應用會落后、消亡。信息技術課除了技術的應用以外,還有沒有更加深層的東西了嗎。
我在PowerPoint教學中發現學生們對藝術字特別感興趣。一節課后,看到許多學生的作品中,只有設計好的藝術字標題。見不到完成的多媒體作品了。我們再回顧類似的問題比比皆是。在進行網絡部分的教學中,也發現到了學生們學會了上網,對網絡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充分的瀏覽,迷失在互聯網這個信息的海洋中。“被信息的海洋淹死了”而忘記了自己學習的目的;在畫圖課中就對翻轉與變形感興趣,卻得不到比原來更好的作品;在字處理教學中就對剪貼畫感興趣,卻忘記了學習任務的本身。
那么,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是應當在對學生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應用中的方法與策略。使學生們明確什么是手段、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目的、如何利用手段與工具達到自己的目標。
計算機的應用固然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的重要任務。而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使用工具完成任務或者作品的策略,是不是也應當或者將要是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3、信息技術課中,技術更重要還是信息更重要。
其實,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回答,當然是信息更重要了。技術是為學生獲取和傳輸信息、處理和分析信息、應用信息的而服務的。
那么在這個基礎上反思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我們的教學內容、我們的教材中相關于技術方面的內容多,還是相關于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應用部分的多。可以說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教材、教學內容中絕大多數的內容是在介紹:如何使用字處理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網絡的各部分技巧、如何使用圖形與圖像處理軟件的?而不是利用字處理軟件、多媒體軟件、網絡軟件?完成作文中無法完成的圖文作文、完成音樂與圖文配合等等。而不是在信息的海洋如何更好的搜尋到需要的信息、如何利用軟件將信息加工成為我們的各種成果。
可惜,信息技術課現在還在糾纏于如何教好學生的技術這個層次,而不是學生使用如何的方法與策略用好技術上。我想,是不是到了深化我們學科的教學內容、對我們的教材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4、能不能從教育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課。
在學校中,尤其我接觸最多的小學教學中,就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例如,寫研究論文。這項在美國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從對別人文章的復制、粘貼開始,最終到加工、反思這些別人的理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與成果。而在中國的教學中究竟屬于哪門學科呢。我曾經問過語文老師。百分之百地在說,這種從“抄”開始的“文章”絕對不是語文課的內容,應當是自然學科的事情。也問過許多自然學科的教師。也是百分之百地在說,“寫文章”這件事絕對不是自然學科的任務,而是語文學科應當培養的。我不禁迷惑起來。這種研究型的論文究竟哪一門學科的內容呢。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生能夠完成研究論文,而我們的學科本位觀點卻不能完善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的發展能不能少一些學科本位論,多從教育的角度考慮一下自己的發展呢。
是不是我們的學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學科。有著自己根本的任務,深化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有著廣闊的外延,與許多學科相結合。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正如美國學者比爾的“三層塔教學法”中講到的一樣。最終將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系起來。信息技術學科在這種聯系中重點體現出本學科的方法、手段與策略。
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上說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工具,學會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在與各學科結合的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的方法與利用工具完成自己成果與任務的策略。
5、信息技術課現在的“大”模塊化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
信息技術學科的模塊很好的解決了以前關于信息技術課教學設備與教學時間的問題。但是現在還符不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發展的要求呢。從成人認知的角度來看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呢。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都知道從小學一年級學生到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不僅不一樣,還會有著巨大的差異。僅從小學說,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中年級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轉變,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基本形成。那么,原來在大部分教材中為了照顧到教學設備而定的模塊化教材是不是合適。僅從畫圖軟件的教材來看,從易到難希望在一個年級里完成是不是就不合適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有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映。例如有的老師在問,某部分的某部分內容如何處理。在這個中、低年級,學生實在是太難理解;放到高年級課時上怎么安排。在文字處理、多媒體、圖形處理等各個模塊中都存在著這個問題。
的確是這樣。現在的“大模塊”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做了一些試驗。將教材中的字處理、多媒體、網絡等大模塊按照難度將其分解成一部分一部分的“小”模塊,即將教學內容單元化。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程度在每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小模塊進行組裝。例如,我們學校的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有:認識Win98(操作系統初步)、使用寫字板(文字處理初步)、畫圖軟件的使用(圖像處理第二部分)、用IE瀏覽器看漫畫(網絡初步);而六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則是:用Word寫研究論文(字處理綜合應2)、用PowerPoint做研究演示報告(多媒體綜合應用2)我們做網頁(網頁制作軟件基本)。這種實驗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解決設備、教學時間、學生差異的問題。
我們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建設能不能以“小模塊化”形式出現。如果能夠設計出一種學生每年齡段信息素養的標準,是不是會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我想,如果信息技術學科能夠更好的協調使中、小學更好的配合起來,減少重復、無意義的教學;能夠深化本學科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在于教學學生使用工具,還能夠教會學生其中的方法策略;不僅僅在于本身的工具性還有更廣闊的外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技巧,還有更深刻的道理;不僅僅符合設備的需要,還符合學生認知的需要;不僅僅從學科本位看發展,還要從教育看學科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學會計算機這種工具而開設信息技術課。我們的明天是不是會更好。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中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后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么,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么,一堂課就結束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制作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現在他們終于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后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抵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六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電腦基礎好,掌握快的同學先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帶著興趣,自覺學習。
小學生學習一般都憑借興趣,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因為特別是男孩子很喜歡玩游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會問老師,到底用那個指頭來擊鍵。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二、任務驅動,加深記憶。
現行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每章每節的教學內容,也沒有設置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任務,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任務驅動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這樣不僅重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識,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更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11-2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6-1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4-27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5-3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優秀11-04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熱】11-18
【推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18
【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18
小學信息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07
【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