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借助直觀的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北師大版的教材在認識圖形這一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采用的是“先體后形”的策略,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有先整體后具體的特點,因此我們團隊在進行備課時也是力求從學生的視野來設計這節課。比如在流程的安排上,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對物體的外部觀察和感知對一些物體進行分類,然后再具體觀察每一類物體的形狀并找尋特點;由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有非常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我們也是力圖從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實際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整節課基本順利實施了我們團隊對這節課的想法,并大膽的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雖然有諸多問題,但對一年級學生來講已屬不易,并且在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歸納能力也做出一些嘗試和努力,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在教學的最后,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但是,在整節課的`調控組織方面,我們還都需要繼續學習和努力;在學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其中,我們將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使學生適應并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另外,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困難,我們設計的作業拓展性不夠,但是如果對長方體的內容進行過多的探討就會涉及許多平面圖形的問題,因此這一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以上就是我對我們團隊這節課的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最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我個人認為,教學中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它們的教學理念沒有變,都是在圍繞新的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
現我們正在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作為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先學后教。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觸碰到相關知識點,由此展開對新知的探究,教師只需在旁引導、指點即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必過分擔心學生是否能行,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就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因此,只要組織引導適當,學生定會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并沒有急于講授,而是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現了各種圖形的特征,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自己感悟了本節課的知識,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以學定教。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動態融合。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設好的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動手操作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的環節:1、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禮物,判斷它的形狀并說一說它的名稱。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這樣能使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這一組活動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2、最后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搭積木游戲,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學生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搭積木中學生能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明白了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等,也發現平面與平面的接觸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則不行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令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在講完課后,我對本課進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有些內容是本學段內不作要求的教學知識硬加到了學生的學習欄中,導致吃力不討好,講了還等于沒講一樣,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第二、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臺上,只怕學生說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讓學生在說完后,自己再發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說,發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后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比如在4人握手時,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這時應讓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方法,并給同學介紹,這比每個孩子說,師在上面做記錄要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課堂真正精彩,讓學生真正受益!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過生日》情境圖進行一些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比較蛋糕、西瓜的大小,理解整體與部分。在比較三杯飲料裝的多少的活動中,能讓學生懂得形狀、高度一樣,裝得飲料也一樣高的杯子,粗的杯子裝得多,細的杯子裝得少。最后通過兩瓶形狀不一樣,眼睛很難分辨的飲料,能促進學生動腦筋、想出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讓他們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通過上課,我覺得有以下不足:
1、忽視了給學生合作學習、討論的機會。針對本課的特點,應該讓學生討論、多說。但我之前考慮一年級學生剛進學校,好動的天性加上沒有認真聽講的習慣,以及課堂紀律方面還不夠完善,害怕課堂組織教學耽誤時間,所以沒有進行小組討論。
2、數學語言不規范、不簡練。課堂中出現的兩瓶飲料圖進行比較,用語言來說,學生讀不出來,我也隨便讀了句飲料和飲料誰裝得多。
3、相對本班學生實際來說教學活動開展的有些快,估計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領悟。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引以為戒,彌補不足,爭取更好。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后從“百數表”里尋找規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后,復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了學生探索規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聽的了,所以在上這個內容的時候,我利用課本的主題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一下子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學生們很快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中了。
在學習過程中,以故事導出小兔搬磚頭,4只小兔搬了4塊磚頭,我讓學生用不同的學具分別擺出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我也在黑板上用不同的圖片貼出,引導學生連線,剛好一只兔子對一塊磚頭,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同樣多”,接著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用學具擺出同樣多的學具,一邊擺一邊說,兩個同學一起學習,一個擺一個說,這樣學生對“同樣多”就有了認識。然后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注意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并且注重學生口語的表達,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自己感覺不理想的是,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對課堂的調控管理欠佳,很多學生借動手擺學具的時間玩學具,借和同學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時間和同學說別的和課堂無關的話,使小組學習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著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并充分應用于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里,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因此,要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么多的數,為什么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
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并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后,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通過這個游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拋出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著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游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并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
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系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二、 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游戲,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涂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因此,我舍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涂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并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后,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通過涂、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系,滲透知識點的教學。
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鉆研,努力探索,為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這一次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首先,分圓片不再跟前幾節課一樣,自己一個人完成了,而是小組合作。學生覺得比自己一個人分,一個人說、記有趣多了。通過動手活動,還培養了學生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學生完成8的組成后,再及時抓住不同層次學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即此處的“點睛之筆”:“8的'組成為什么只記4種?”讓這部分層次高一些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通過討論,使所有的學生明確,更使分了7種的學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記住前4種,就可以記住全部7種“8的組成”了。從而在學習“9的組成”時,能貫徹這一思想方法,從“9” 的8種組成中挑出4種記憶,并能從這4種衍生出全部8種。
今后,應加強小組合作交流,應該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避免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一年級學生動手時課堂紀律亂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有時怕亂都不敢放開,可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還是盡量的去嘗試放手讓學生去探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今天我講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這節課是在前面所學知識: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加法、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引入遷移的。
這幾課的學習目標是: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2、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我先是讓孩子們知道看到圖書館,首先想到的什么?“圖書”。孩子們齊聲回答。這樣在引導的時候就有故事情境了:在圖書館里,隱藏了很多知識,現在就讓老師帶大家一起看看吧,看有哪些知識。出示主題圖,讓孩子們根據圖中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這時有很多孩子都舉起了手,有一部分孩子的思維停留在我們以前的基礎上,提的問題在解決方面有很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我進行引導。
有的孩子問題是這樣的。比如:
1、這些圖書一共有多少本?(這個問題比較難,雖然孩子們提出來了,我建議孩子會提這樣的問題,不要求他們會解答。)
2、童話故事和叢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易解)
3、童話故事比叢林世界多多少本?(易解)
4、叢林世界再添上多少本就和童話故事一樣多?(易解)
5、童話故事和海底世界加起來比叢林世界和物理學院加起來多多少本?(這個問題有點難理解,當然也比較難解答)
。。。。。。
孩子們的問題很多,這樣孩子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建議孩子們多去圖書館看看書。由于時間關系,我就選擇了兩個問題進行解答。
問題一:童話故事和叢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分析:先讓孩子們找到關鍵詞,然后確定運算,在進行計算的時候以數學模型探索計算方法。
(一)用小棒進行計算:
(1)8+4=12(本)------這一環節孩子們根據平時講的知識直接想到個位加個位。
20+12=32(本)----在用結果加上十位上的數。
28+4=32(本)------最后得出最后結果。讓孩子們理解每一步的.意義。最簡單的理解是拆分法,即是拆28,把28分成20和8,然后分別進行計算。
(2)28+2=30(本)----這種方法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湊十法。
30+2=32(本)----再加上余下的2,就是最后結果。
28+4=32(本)----完整算式。這種方法可以理解成把4拆成2和2,利用湊十法,進行計算。
(二)用計數器計算。有助于孩子們列豎式。
這一環節要求孩子們記住一句話:從個位算起,滿十進一。在孩子們列豎式的時候,讓他們注意以下幾點:1. 計算時數位要對齊;
2. 個位上的數相加后“滿十進一”;
3. “滿十進一”的“一”要加在十位上;
4. 十位上的數相加,寫在十位上。
特別幫助孩子們理解滿十進一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解決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童話故事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分析:解決這道題和問題一方法一樣,讓孩子們自己去探討,孩子們都很認真。為了檢測孩子們是否都完成,我出示四道算式進行小組比賽,這下孩子們可感興趣了,不但短時間內完成了本組的算式筆算,而且也完成了其他組的筆算,由于孩子們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在接觸知識方面有點慢,這需要會去以后,在家多多練習。
這節課孩子們的表現太好了,特別是這些需要孩子們配合回答的計算算理及方法,有很多孩子都積極舉起了手,從孩子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可見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孩子們掌握住了方法,并能靈活運用,這說明這節課我上得有價值。在教學中,我要多融入練習及演板,給孩子們更多的空間去展示自己。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本次的期中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學生雖然能從多個方面靈活地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口算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是對數圖形和較復雜的解決問題不能夠認真動腦思想。一年級學生對于審題、分析題目還有待加強,特別是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有時找不到對應的量,有時列成加法。基于以上情況,自己在下半學期的改進措施:
一、把握課堂,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習知識的基礎,如果基礎沒把握,學習效率自然低下。我們的數學學習內容是較抽象、枯燥、無味的',而一年級學生存在著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注定著他們不可能在40分鐘都能集中精神上課,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我們可以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
二、加強學生審題能力與方法的指導
1、加強題目重點詞、量的理解。如針對“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有時找不到對應的量”,我們可以讓學生先找出是哪兩個量在比較,用圓圈圈出,然后再讓他們對應地找出具體的數量,并且把數字標出,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找不到對應的量。
2、加強數形結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針對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有時列成加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已知量用圖形表示出來,并標出所要求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圖來解決問題。
三、加強后進生的輔導
后期將繼續通過家校聯系與家長共同督促學生。對于后進生我主要采取一幫一的方式來輔導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來激發他們樂于完成作業的興趣;給他們作業優先批改的機會,及時表揚他們的微小進步,鼓勵他們積極動腦,提高作業完成的質量。
總之,在教學教育的路上,我將與學生一起反思,一起進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很多都要同學之間的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需多合作,而在學生看圖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要獨立思考。在例2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思考:你想用哪種方法來記錄?在這些方法中,哪一種最方便?最容易數出數據的多少?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讓同學們回答了以后,再引導學生看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與例1的統計圖比較,說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最后再進行小結。
本節課在教學上有一些特點:
1、教學用“正”字進行統計時,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開始,我讓孩子們一起用手進行書寫正字,說出“正”字是5筆。然后,讓四名學生上臺,每個學生代表不同的運動項目,其余學生玩接龍游戲,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完成的很漂亮,學生們從玩中掌握了用“正”字進行統計的方法。
2、在活動中能充分運用激勵性評價。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體現。在這節課中,我非常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我不僅經常運用激勵性語言,還注重給學生象征性的鼓勵。如,在讓學生上臺用“正”字進行統計時,有個學生把正字寫錯了,少寫了一筆,可是在自己座位上他卻能寫對,說明孩子是緊張了,而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感謝他的上臺“服務”,讓他以后上臺不要緊張,并送給他一個小粘貼,那孩子臉上馬上露出了笑容,學生們都自發的給他掌聲。
3、在鞏固練習環節,設計了一個拓展題,學生們積極性很高。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合作。而且小組合作的很好,每隔學生都參與進來了,都爭著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成員說。
本節課的不足:
1、時間掌握上沒有把握好,以致于超時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課堂時間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2、一年級的學生,探究的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沒有真正掌握,自己在教學中有時會沒給學生思考時間,或很少的思考時間,而是自己就說出答案來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幫助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20以內進位加法是一年級計算教學的重、難點內容,而“湊十法”的建立對于今后的學習都將起著很重要的遷移作用,怎樣才能“觀念新,思維活,基礎實”,將設計思路轉換成課堂實踐后,我的感悟是:
1、圍繞“湊十法”精心組織材料。從創設情境小猴子送信,讓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的簡便快捷為后面發現“湊十法”作了很好的鋪墊,再通過學生自由擺小棒,理解“湊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過對9加幾的整理比較,進一步對“湊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結尾“質疑”為后續教學埋下了伏筆。
2、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研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體現出來。本課中“湊十法”探索,不僅使學生的思維經歷了“感知發現——理解掌握——鞏固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正是課改所倡導的“給孩子獵物,不如教給孩子狩獵的方法”。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就是自主探索的開始。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組數學符號,主要用來表示自然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在學習《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經學過了比較。能夠很好的掌握兩種物體之間的數量比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這些都是學習新本領的基礎。《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觀的比較用抽象的數學符號表達出來。
這節課主要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開始,是鉛筆比長短。這里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入新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且比長短也是對前一節課比較知識的復習,其形式也相似于后面的計算條比長短,所以也是后繼學習中學生能力與知識的起點。
要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辦法來記憶。我編了一首兒歌來記住這這兩個符號“大口對著大的數,尖尖對著小的'數,向左開口是大于,向右開口是小于”。
整堂課的教學我以課本為基礎,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并以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在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不足: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會受前面知識的影響,看一幅圖畫寫出兩個不等式。這里要和學生講清一般我們在看圖比較時,總是從左往右比。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在上課的時候,按我的預設出現的問題較多,最突出的是:(1)教材中創設的情境學生不感興趣。(2)學生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好像無所適從,不能采用有效的解題策略。因此,致使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下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分析了許多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與農村學生的知識背景差距太大,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綜合素質得分”,“專業得分“等,這樣只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上第二課時(退位減)我重新調整了教學方案(創設情境),這節課我感受頗深,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把學生經歷的事當作寶貴的資源引入課堂
課本上的例題要求計算圖書的本數,但我給學生留的學習空間很大,我用例題中的數據,編成學生家搭溫棚賣菜的價錢數據,讓學生會解決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既學習了新知識,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了數學就能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這樣一舉幾得。
二.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探究兩位數的退位減的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這節課無論是計算兩位數的加還是減,問題情境創設后,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教師始終抓住兩位數加兩位數或減“為什么要把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1”這些問題,讓學生說算理,說方法,教師適時給以引導,這樣就把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主動獲取知識。
三.有目的`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營造人人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在互動中進行,無論是同桌互動,小組的互動還是師生互動,目的就是給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營造人人動手,動口,動腦,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之中,教師通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適時給以指導,這樣就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知識的成就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連加連減》這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的。主要教學重點在學生能借助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以及掌握其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教學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我將書上靜態的例題,用課件以搬南瓜這一故事情節呈現,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通過先搬來2個南瓜,小女孩又搬來1個南瓜,讓學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過摘絲瓜這一事件,先摘了3條絲瓜,又摘了1條絲瓜,讓學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這樣既讓事情發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識的連續性,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 在看懂圖的基礎上,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講故事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將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講出來,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在講的過程中對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教方法,熟記運算順序 為了解決連加、連減時,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數,或者由于看不見第一步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這一難點,在教學時我教給了學生一個好方法,主要是通過在第一步算式下畫橫線來確定運算的順序,然后記下第一步的得數,用第一步的得數再接著往后算,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點。在讓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時也要多強調計算步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方法。
數學是民主化、個性化和活動化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本課內容時一定要多提供數學活動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的教學語言有時重復較多,這點還需要注意,語言應當精煉簡短,課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05-17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5-12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4-1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優秀06-09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