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比較突出:
1、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從想半個月餅可用哪一個數來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數,在讓學生自己猜測、自己想象的基礎上得出揭示了課題、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數。讓學生由1/2的意義推廣到1/3、1/4等分數的意義,不僅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分數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節課兩次讓學生動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蘋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讓學生動手涂出長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幾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動手涂出圓或長方形的幾分之一;通過學生所涂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數的意義對于三年級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本課借助分蘋果的例子,說透1/2所表示的意思,進而讓學生自己舉出1/2的事例,學生說出了分梨子、橘子、長方形、正方形等。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后,又讓學生看圖聯想分數,如看到花,想到一個花瓣大約是花的1/6、看到傘想到每份是傘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到生活中的物體中尋找分數。
不足之處:
1、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知識點設計太多,幾分之一的含義、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幾分之幾的認識都設計到了,但幾分之一的比較和幾分之幾的認識,講得不深不透,學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將幾分之幾的認識放到第二課時學習,這樣安排也許更好。
教學環節不夠緊湊,在讓學生動手涂分數時,應有時間限制,學生準備的圓如果是同樣大的,在比較大小時就不會出現找不到比較的圖形的現象了。正因為在兩次動手操作時,時間沒把握好,以至后續的兩個思維性較強的填分數的題沒有完成。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游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欲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扎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4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2塊,很公平。接著我又提出了“把2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學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1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問“把1塊月餅分給2名同學應該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感受當所分物品的個數是非整數時,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從而引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從而引出新課“分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讓學生感受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分數的形成過程,把原本復雜、抽象的東西變得到簡單、直觀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是主動的,感悟是深刻的。當我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的發言是那么積極、那么準確、那么精彩,令我都不禁為他們鼓掌叫絕。再讓學生學具上表示分數時,學生興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出了1/7、1/12、1/24……而且對分數的意義理解很不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有所提升,我設計的練習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在分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如何用分數表示,用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認識。練習的設計顧及了面向全體學生,也考慮到個別能力強的學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練習,以促其思維發展,采用旋轉、推理等數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我的一節數學課《分數的初步認識》,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說、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
講課中,我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對折,再用陰影畫出一部分,說出這是幾分之幾,又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折呀、畫呀,說出了許多。貼的時候個子小,夠不著,我把孩子一個個抱起來讓他們貼。每發現有孩子說出一個新分數,我都要夸獎一番:“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贊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
講分數各部分名稱時,我不是膚淺、生硬地去講分數線、分子、分母。而是生動地打比方:我們開頭把一個大圓月餅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橫表示,咱把它叫分數線。平均分成兩份的“2”寫在下面叫“分母”。這一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就寫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關系密切,該起個什么名呢?學生天真地說:“叫分兒。”“叫分女。”我微笑著告訴孩子:“你們想象得很好,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創造出新的數學公式,命名為‘分兒’‘分女’,咱們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嗎?”我感到:這不是無足輕重的兒戲之舉,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的是智慧與創造的點點火花。
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纏著我再講一會兒,不愿讓老師下課。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課后,孩子們一個個爭著告訴我:“老師,你的教材好。”“老師,我愛您!”這充滿稚氣又帶著真摯情感的童言,打動了我的心。樸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對老師的最高獎賞。我激動地說:“孩子們,我也愛你們。”我相信,這群孩子會把我永遠銘記在心,終生難忘。
什么是師生平等、民主討論,什么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最佳方式,從這節課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獲取知識,設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愛心是敬業的根本,博學是付出的源泉。把講臺讓給學生,把學習、思維的更大空間留給學生,這樣,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來交給了學生。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分數的初步認識》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且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從而知道將分數應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為道具,結合白板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去發現數學知識。
通過6個新課的`學習和4個練習課結束了本單元的學習。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由于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過讓學生在分蘋果過程中導出“一半”,從而順利解說“二分之一”的寫法以及讀法。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二分之一”,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為接下來學習的幾分之幾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和同分母分數大小時,暴露出問題,學生無法區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關系,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我借助數形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但是離開圖后,學生概念模糊,經常張冠李戴,錯誤率較高。
2、由于班級中有些學生不是很活躍,因而我在“說寫分數”、“比大小”、“智力沖刺”等環節讓學生在組內交流,這樣學生就不會怕出糗而“保持沉默”。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出現小插曲。有些問題一個組內沒有一位同學可以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
3、課堂效果雖然不錯,但是課后效果并不理想,導致新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消化過程,所以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加長了學習的時間。
從以上的問題中,我思考到:學習一定要有一定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在做中學,所以后階段也為學生準備一些相對應的復習資料,保證每天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1-26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13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11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6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05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篇07-11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0-22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