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软件,类似车行168的软件,单机游戏内购破解平台,今日打牌财神方位查询老黄历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17 08:51:47 兆波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精選10篇)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主要是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學會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并與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進行對比。

  在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主要是通過計算和觀察得出的。本節課導入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展開教學,我安排了關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進率的復習,以喚起學生關于單位間進率的學習經驗。在單位間進率換算的教學環節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推算。適當的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學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驗證,興趣很濃厚,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或合作探究出進率是1000的。通過猜一猜,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趣味性、吸引他們求知欲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結論;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接著,我安排了相應的練習。在練一練處理中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的改寫作基礎,獨立解答這類新知并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2

  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節校內公開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許多數學老師進行了觀摩,課后也及時給予了評價。通過教學和評課這兩個環節,我的感受頗深。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猜想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再通過驗證探索發現常用的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教學中通過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為10厘米,讓學生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根據體積單位的定義: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發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接著讓學生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并運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結合大家的意見,我這節課比較突出的優點有:

  (一)課堂上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我先讓學生猜想,再進行探究驗證,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結論,然后再運用次結論進行單位換算。這種教學設計就是在想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并且使教學環節看起來層次清晰,環環相扣。

  (二)注重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我發現。無論是前面的探究活動,還是后面的換算練習,以及最后的開放式應用題,我都能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自己觀察,自己驗證,自己發現,自己表達,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教學設計有新意,課堂總結有特色。因為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主要就是一個推理過程和一個運用過程,如果不設計一點創意性的玩意兒,學生很容易疲倦。所以,我懂了點腦筋,課前復習時安排了學生分類的活動,中途練習時讓學生背向黑板進行問答,最后的課堂總結,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表演了一段快板,讓學生興奮了幾次,以致這節課不那么枯燥。

  當然,“看花容易繡花難”,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一)教師口語過多,無效問題多,占據了不少教學時間。鄧麗萍老師對我的課觀察顯示,我喜歡重復問全班學生“對不對?”、“同意嗎?”,這是我平時上課的教學習慣所致,說明教學語言還不夠嚴謹,不夠精煉,有待改進。

  (二)給予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時間不夠長,而且沒有有效地反饋。課堂上確實有很多次讓學生討論的機會,但是時間稍短,感覺有些走過場。應該多給點時間學生們充分的討論、探究。

  (三)板書結論口語化,不嚴謹。學生課堂上反饋“大單位化小單位要乘以進率,小單位化大單位要除以進率”,雖然在口頭上我提到了大單位就是高級單位,小單位就是低級單位,可是板書時仍寫成學生的反饋,我以為尊重了學生,實際上忽略了作為數學教師的嚴謹、科學性。

  透過現象看本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首先從復習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開始,接著復習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隨后就引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猜猜體積單位相鄰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一口猜出是一千。學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訴學生這只是猜測。于是就問猜測的東西應該怎樣做才能確定,引出需要驗證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獨立去驗證,教師巡視。發現有點難,于是引導學生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邊長是1分米,用厘米做單位便是10厘米,由體積公式便得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于是便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接著,我用課件再次驗證了這一知識,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接著便讓學生用這一知識去解決問題,書本的例3和例4都是讓學生獨立去做。做之前,要求學生回答從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應該怎樣用進率,從高級到低級又怎樣用。再讓學生去寫。隨后就進行鞏固練習。

  本節課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灌輸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運用猜測—驗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但本節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未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教學例題4時處理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費了一些時間。其次在推導體積單位間進率時并不十分好,有點操之過急,只求完成任務,忽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學生。

  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要非常的熟。還要預設多種方案,好讓課堂上出現的任何一種情況都在掌握之中,上課時好游刃有余。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4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后的最大收獲是:我認識到教會方法比知識重要。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接受也較快。我采取了提出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更加形象直觀地清楚推理,也為了兼顧學困生的學習,我采用了放映幻燈片讓學生從抽象的想象到直觀的觀察徹底明白推理,并鼓勵學生講出思考過程。

  學生結合導學案進行了課前認真預習,為了預防部分學生對學過知識的遺忘,我在導學案中的第一步復習與生成設計了與本節相關的基礎知識。在課堂訂正答案時發現學生都已掌握。接下來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導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并通過學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發現新知。這也有力地說明了設計導學案應該做到為新課知識作鋪墊的'合理性。還通過猜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的檢測訓練緊密結合新知。

  感悟反思

  1、學生講解算理生硬、不自然,有待于進一步課后強化訓練。

  2、單位的統一,讓學生自覺養成習慣。

  3、平方、立方加強區別,不要讓學生形成一種剛學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急于求成出現錯誤。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5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推算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主要是通過計算和觀察得出的。在教學時,我安排了關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進率的復習,以喚起學生關于單位間進率的學習經驗。在推導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間的`進率時,由于沒有配套的教具,課堂上無法讓學生清楚地感知到1000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我只能讓學生看課件演示來進行對比計算。因為1分米=10厘米,由此發現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與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樣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在單位間進率換算的教學環節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生因為有以前學習的經驗和體會,所以很快就能歸納出具體的方法。接著,我安排了相應的練習。練習題中除了體積單位的換算外,還增加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對比練習,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對這三種單位換算之間的異同點。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對單位換算的掌握情況是令人滿意的。但也發現少數學生對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還是混淆;還發現容積單位(升、毫升)與體積單位間的換算不熟練,還有的就是對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沒有弄清楚,特別是后進學生很容易出錯,課后要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

  總之,本課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在理解和掌握上難度并不大,多數學生學得比較輕松,基本能在當堂掌握,效果較好。本節課的教學有收獲,也有遺憾,珍藏收獲,吸取教訓,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貴借鑒的經驗。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6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后的最大收獲是:我認識到教會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下面是課堂中的幾個片段。

  片斷一:

  師:我們已經學習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你能說說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生1:常用的長度單位,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我們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研究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

  生2: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同時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積也可以用1010=100平方分米來計算。因此我們可以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同樣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鋪墊,為接下來研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作好知識的遷移準備。但是有很大部分學生對這一部分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差不多了。

  片斷二:

  師: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這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又是怎樣的呢?你能猜猜看嗎?

  生1:可能是100

  生2:可能是1000

  生3:可能是10000

  師:你能聯系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研究方法,通過自己的思考、小組的討論,來研究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嗎?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棱長1米也就是10分米,用體積計算公式可以算出體積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適當的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學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驗證,興趣很濃厚,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或合作探究出進率是1000的。通過猜一猜,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趣味性、吸引他們求知欲的活動。

  當得出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結論后,1立方分米里面真有1000個1立方厘米嗎?有那么多嗎?

  我們一起來擺一擺。學生認真地看,10個一排,10排(100個)一層,10層(1000個)一個大正方體。

  1000深刻的記在了猜對的和沒猜對的同學們心里。猜對的同學因為猜對的喜悅記住了,猜錯的同學因為猜錯的遺憾記住了。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理論上學生很容易接受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在頭腦中卻難以留下清晰的表象,如果不經過后面的觀察及拼擺演示,學生縱然在課堂上知道了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由于頭腦中不會有很清晰的表象,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容易與面積單位、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弄混淆。演示可以作為對前面理論結論的驗證,又可以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空間表象,這對于培養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

  課堂的應用練習部分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由于前面的環節沒有把握好節奏,所以出現了后面應用沒講完,練習沒做完的情況。這就說明了我在駕馭課堂、把握課堂節奏上還很欠火候,以后在這方面還要多加注意。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7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個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在聽課時隋老師十分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實施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烏鴉喝水”的故事學生非常熟悉,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伊始,讓學生說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石頭放入水中問什么水會上升呢?等等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感悟到物體占有空間,但如果僅此一例證,還不足以支持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接著又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樣多的水,如果放入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比較它們所占據空間的大小,引入體積的概念,這部分教學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聯系實際,提取學習資源。

  數學的產生源自于生活實踐,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找、摸、想、說等活動,讓學生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從而感悟出體積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3、組織活動,探究感受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及教材的特點,組織了有效的數學活動。如在認識m3、dm3、cm3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大小的體積單位,形成各種體積單位的表象,并能識別它,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注重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課中隋老師設計了鉆一鉆等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練,練中開發思維。

  4、引發矛盾,產生問題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種建構過程,是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課堂上,如果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現“矛盾”的機會,學生就會主動產生解決矛盾的心向,主動探究問題產生的根源,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驟的被動“執行者”轉化為主動“探究者”。因此,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現“矛盾”的機會,可以真正擴展學生主動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從課堂教學來看,這節課的效果非常好。 通過創設具有現實性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了生活性的教材,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概念。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事物組織教學,學生比較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 開展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主動探究的基礎上,形成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隋老師充分提供了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實際操作是獲取知識、形成觀念的重要手段。摸一摸、量一量、動一動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和體驗體積單位,它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這一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的高潮階段,教學效果比較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聽這節課,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好概念性的課有一定挑戰性,教學中,必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動,才能很好地為學生積累知識,形成觀念。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8

  1、對教材處理缺乏自己的思考與見解。

  本節課是學生初次接觸體積的概念,加之活經驗不足、對三維空間的想象能力不強,教學難度較大。教材不熟時間又緊,我便在網上觀看了幾位老師的教學視頻,便采取"拿來主義"依葫蘆畫飄的在自己的課堂上用,卻沒有深入思考每個環節的活動該占的.比重,通過這一環節我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或者說我要讓學生學到什么,導致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缺少了水到渠成的知識生成。

  2、課堂教學不夠嚴謹,細節處失誤較多。

  平時教學我重算理輕算法,導致部分學生心里明白,說不出來。又因為教學語言缺乏藝術性,也不注意數學專業術語的精準性、板書規范性及對學生解題步驟,格式,書寫的要求,長期以來導致學生不會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沒有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平時我總認為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要學的知識是學習效率的體現,從未要求學習提前預習也很少課后復習,卻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不愿自主學習,不會自主學習,慢慢地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我雖著急,但也深知提升自己非一朝一夕之事,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9

  《體積和體積單位》是西師版數學五年級下冊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學習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之后進行教學的。

  體積是一個新概念,學生對什么是體積,也許有過體驗,卻難以有體積的意識。因此在上課伊始,我設計了讓學生摸課桌抽屜的活動。通過對比摸空抽屜和放了書包的抽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因學生們的書包大小不同,有的放進抽屜了,有的沒放進去,由此讓學生感知物體占據的空間有大有小;再讓學生發揮想像,說一說生活中物體占據空間的現象,比較物體占據的空間大小。在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后得出體積的概念,并讓學生運用概念說一說什么是身邊物體的體積。

  在學生初步理解體積的意義之后,我出示兩個大小很接近的長方體,讓學生明確為了應用的方便,需要給物體的體積確定單位。從而引進常見的.體積單位cm,dm,m。為了讓學生能掌握這些單位的實際意義,我設計了摸,說,找,估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1cm,1dm,1m的大小。如在找體積大約是1cm的物體時,學生想到了自己一截手指頭,一顆大牙……1m有多大學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幾根米尺搭了一個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讓學生蹲進去看可以蹲幾個學生,并追問如果換成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或是換成六年級的學生又能蹲幾個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突破這個難點。

  整堂課從教學的設計來看,過程嚴謹,邏輯性強,各環節過渡也比較自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對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對比處理得不夠,這部分理解不到位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體積單位的換算時容易產生混淆。可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回顧長度、面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兩個單位的理解,通過對比學生也很容易想到如何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為今后學習體積的計算打基礎。

  其次,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初步感知體積時有個學生已經說出空間一詞就應立即板書,抓住這個詞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在描述什么是物體體積時,學生出現了困難,教師可舉例引導學生描述;在尋找生活中物體體積接近1立方米的物體時,學生說到操行評分表的體積時,應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面和體的區別。最后出現教學時間不夠時,教師應靈活處理練習題。

  第三是教師還應多學習教學語言的藝術,在評價學生、激勵學生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篇10

  上課前,老師已經示范了這節課,對我感受頗深。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教學時切忌把自己和學生都捆綁在教科書上,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下面以《體積和體積單位》一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故事引入,在活躍氣氛中引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年齡特征,從《烏鴉喝水》這一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本課的導入設計,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于情意高昂的學習狀態。

  接著用兩次倒水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現到石頭是確實是占據空間的,而且占據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體積的概念。

  二、注重知識遷移,探究問題。

  在引出體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先回憶面積單位先分后數的比較方法,再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出必需將兩個長方體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塊,引出了體積單位,突破難點。不過發現學生在數小正方體個數的時候有點困難,空間觀念不夠好,課件可做得更直觀些,易于學生觀察。

  三、嘗試自學,理解問題

  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與他們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體積單位時,采取嘗試自學課本,理解體積單位,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①看書自學體積單位,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合作,

  ②學生匯報學會的知識。

  ③理解體積單位。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但體積單位比較抽象,因此,我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激發學生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找出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這一環節中學生說到了很多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體中讓學生依次進入,結果能容納10 個學生,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良好,同時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就在身邊。這一教學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嘗試的興趣。

  五、動手操作,注重比較。

  例如,區別1cm、1cm2、1cm3時,除了讓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用來計量什么量的單位外,更是讓學生動手比畫一下三者的區別。

  六、在課堂中發現的問題。

  練習做一做第2 題,說一說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我原認為這個內容學生很容易理解的,但發現第一個長方體竟有個學生以為邊長是3厘米,它的體積就是3立方厘米,受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的概念影響。所以我在課堂中強調讓學生自己說出因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這里有9個,整個大長方體的體積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總結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讓學生用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自主擺成不同的形狀,想想體積分別是多少?學生確實擺出了很多種形狀,但在實物投影中展示得不夠清楚,課前考虛不夠周到。

  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猜一猜一些學生常見的物體的體積。有兩個教學目的。第一,聯系生活實際,考考學生對三個體積單位的理解。第二、我知道讓學生完全猜出來是難度好大的,所以我也無設想學生能完全猜得準確,在學生猜的過程中,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對一些常見物體的體積形成一種表象,加強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同時學生猜得不夠準確,也讓我意識到,在前面的教學中我只強調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沒有讓學生很好建立2個、3個或10個體積單位大小的空間觀念,導致學生猜不準,也是個重要因素。

  七、個人反思。

  個人上課的語言不夠生動,關注學生的情感不夠,對學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適當的評價。這是節概念教學,語言必需精煉,嚴謹。我這方面還做得不夠,以后自己一定繼續在這方面加倍努力爭取進步。同時,上了這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好幾何類概念課確實很有難度,要建立好學生的空間觀念,必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列舉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斷準備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沒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單憑學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難建立三個體積單位的空間觀念的。在教學幾何類概念課過程中要多以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動,為學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1-1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8-22

小學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體積單位間的進率》04-23

小學“體積單位”教學反思02-24

小學《體積單位》的教學反思10-06

小學數學《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教學反思10-10

數學量的計算單位及進率歸類04-11

小學四年級數學說課稿《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0-16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0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方城县| 温宿县| 芦溪县| 平原县| 上饶县| 庆云县| 新河县| 吴江市| 凤阳县| 保亭| 香港 | 鄄城县| 迁西县| 平山县| 普兰店市| 浦县| 赤峰市| 绥德县| 汉沽区| 长武县| 蓬溪县| 奈曼旗| 望江县| 乌拉特中旗| 托克逊县| 鄢陵县| 海南省| 沧源| 鹿邑县| 通江县| 友谊县| 东安县| 九龙城区| 偏关县| 黑龙江省| 德江县| 香河县| 庐江县| 高密市|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