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教育,亦稱美術教育專業,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一些關于美術的知識以及技能,以用來在未來教導學生。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
中學美術教學論文1
摘要:
素描教學作為中學美術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對物象的觀察、審美以及表現能力至關重要。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繪畫藝術水平。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素描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素描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素描教學;整體觀察;教師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所以越來越受到重視。要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學生平時刻苦努力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實踐技法與理論指導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為初中美術老師應當怎樣進行美術素描教學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素描在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會比較枯燥,所以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接下來的素描訓練會有很大的幫助。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素描的興趣呢?首先是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教學,學生對素描產生興趣。其次是教師在起初的素描訓練中多給學生作示范,有的學生會因為老是畫不好而失去信心,這時作為老師就應該多鼓勵多表揚他,讓學生有繼續學習的信心,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越學越有興趣。
二、注重素描基礎訓練
初中學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從局部入手,沒有用整體的觀察方法去認識對象。所以我要求學生在畫一幅畫之前首先要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不能把所畫物體的比例、結構、明暗、空間、透視等畫錯了。其次是注重形的準確。再次是形體結構的準確,對于一個物體來說,明暗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但形體結構是不會因光線而改變的,明暗只是表現手法,結構才是關鍵。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嚴格要求學生抓準每一幅作品的形。
三、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素描訓練
素描被稱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不是幾天幾月就能掌握。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素描訓練。我的教學是從石膏幾何體訓練開始,我們都知道幾何石膏的明暗關系較為簡單,這樣可以慢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觀察力、認知力,讓學生在單純中發現豐富的內在規律和變化。接下來逐漸過渡到復雜的單個靜物,然后是靜物組合體。這樣可以多角度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方法。最后是人物素描,人物素描先從石膏五官、石膏頭像開始,石膏頭像被認為是訓練素描基本功的最好對象,石膏頭像形象特征鮮明有著靜物的特點,能使初學者了解頭像的形體結構特征,研究和領會其造型規則,從中獲得多方面的技法啟示,為真人頭像寫生打好基礎。
四、注重教學示范作用
素描訓練是一門訓練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只說不做是不行的,所以教師的示范在素描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通過示范,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技能的掌握。同時要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學生基礎已經比較好了,教師只需要稍作點撥,必要時適當提示。對于學生不理解或作畫不當時教師要及時更正和修改,這樣學生把握問題的能力就會慢慢提升。好的正確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也會造就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學生更感興趣投入到繪畫當中。總之,學生素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觀察,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就請教同學和教師,養成不恥下問的習慣。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學生的素描水平和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翟欣建.認識素描[M].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作者:丁淑嫻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臨河初級中學
中學美術教學論文2
一、引言
初中美術教育作為初中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藝術文化課程,也是學校德、智、體、美教學工作全面開展的重要內容。初中美術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術、人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對于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在農村美術教學中,由于美術教學設施條件差、學生重視不足以及教學方式落后,造成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一直屬于初中教學工作的薄弱環節。因此,重視美術教育在初中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水平,培養農村初中生的審美意識,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初中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這對于促進農村初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農村初中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不足
在農村初中,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對于初中美術教育重視不足,一直將初中美術作為副科,不僅分配給美術課程的課時不多,而且必要的基本教育教學設備也不齊全,造成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方法落后
當前,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法上,對于美術教育的功能以及美術教育教學任務認識不清,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是以繪畫作為教學目的,通過對一些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臨摹來追求技法訓練。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與創新能力,對于農村初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創造是十分不利的。
3.師資緊張,設施缺乏
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上由于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設備缺乏,而學生家長為學生購買顏料、水彩以及其他美術工具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基本環境條件較差,教師也難以根據課程需要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這些都是制約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提高的硬傷。
二、初中美術教育教學開展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上,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出能夠獨立思考與創造的空間,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初中美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創新原則
對于農村初中美術教學,必須強調創新,可以根據故事情景、生活現實、虛幻內容或者是自由發揮等幾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能力。
3.啟發性原則
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還未步入成年,因此視野范圍相對較窄,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探索對于藝術的認識,對于各種美術表現形式的認識,重點在于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
4.因地制宜的原則
由于農村初中教學資源有限,因此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身邊的各項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村初中美術教學,注重利用當地的民間藝術資源,豐富美術教育活動,體現出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特色。
三、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可行措施研究
1.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作用,增強師資以及硬件設施投入
國家一直提出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教育上更應該如此。首先,農村初中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應該向弱勢的農村傾斜,重視美術教育,可以增加專業的初中美術教育教師,也可以通過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老師的能力水平。其次,對于農村初中,應該增加各種教學硬件設施,逐步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的現象,通過齊全的軟硬件設施,尤其是多媒體教學設施,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再次,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強化對于初中美術教育教學的監督檢查,重點掌握各初中學校的美術教育方面的課程是否齊全,美術專業的教師是否配齊,并對學生在美術教育方面的學習成效進行定期的摸底檢查,通過這些措施,提高初中美術教育的學習效果。
2.激發學生對于初中美術學習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按照不同學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異性,制定有針對性的美術教學方案,重點是要允許學生按照興趣的不同方向來學習美術課程。其次,在美術教學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注意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結合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來創設生動靈活的美術教育課堂氣氛,同時借助不同的初中美術教材,采取獨特的美術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再次,由于美術教育是一項創造性與思維性很強的功課,因此對于初中美術教育教師應該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應該多鼓勵,以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中應該注意結合實際,適當的融入鄉土藝術
在美術教育新課標中也明確地提出了,要盡可能結合自然環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來開展美術教學。廣大的鄉土地區能夠為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這些天然的素材為初中美術教育提供了較好的創作材料。因此,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初中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積極地從身邊尋找各種美術素材。同時,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各種鄉土藝術的融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美術教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降低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學習的成本,拓寬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學習的資源,真正的做到就地取材。通過這種形式,逐步的讓學生體驗到地方的藝術特色,逐漸培養學生對于鄉土藝術的喜愛,這對于傳承我國不同區域的鄉土文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農村初中美術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農村初中美術教師對于美術教育課堂質量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必須依靠提升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師的素質與創造能力。首先,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師的引進上,應該盡量在優秀的美術專業院校畢業生中擇優選擇,特別是有志投身于農村美術教育建設的優秀人才。其次,應該通過培訓交流或者是學習等多種途徑,盡可能的提高農村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內涵非常豐富的學科,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應該不斷地分析探索制約農村美術教育水平提高的原因,并通過鉆研與大膽地開發,形成特色化的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逐步培養學生欣賞、感受與創造美的意識能力,進而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推廣貫徹新課標,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質量。
中學美術教學論文3
[摘要]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 新課程標準 體驗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實現新的蛻變,新的跨越。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一、注重各學科的滲透性
美術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說許多理念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的內容,了解事物的本質問題,只用語言文字符號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了然,而且圖像從視覺上、意識上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系,是拓寬審美教育的一條良好方法。 由于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里,千篇一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于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結合了許多其他課程,涉及到音樂,文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在美術這一學科里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
二、注重情感與審美能力的協調性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并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于這幾個方面,教師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
三、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誰畫的魚最大”教學中,創設學生捉魚的機會,體驗魚的活力與手感;通過觀看海洋熱帶魚的視聽體驗,豐富了學生對各種美麗的熱帶魚的認識;通過動手繪畫漂亮的大魚的體驗,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四、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性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滾動樂園”教學中,學生在把玩、撫摸水果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水果圓的實體,果皮的細嫩、光滑、舒服;通過鼻子對水果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水果的清秀與芬芳;通過滾動水果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圓,而且發現滾動的水果與靜止的水果的區別;通過動手繪畫體驗,才發現平面上的圓與生活中的圓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系。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五、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學習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內容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設恰當的體驗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地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如“讓我的飛機上藍天”的教學,教師利用送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禮物給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禮物的體驗,學生從聲音中辨別是飛機,于是進行了動手制作飛機的體驗,最后讓自己做的飛機在藍天上飛翔。在和諧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制作飛機成功的喜悅,當飛機在藍天翱翔時,也放飛了孩子們的理想。身心愉悅,神物交融,這是多么鮮活的生命體驗。
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系,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從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此過程中也將會有一些困難,我相信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在新課改中譜寫更美的篇章。
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聯想能力的培養論文
如今,各門各科都在提倡學生要在學習中發揮出自己的聯想能力。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必須重視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是想象的基矗學生有了較強的聯想能力,就能順利地把新學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聯想能力是可以訓練的,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培養類似聯想
類似聯想就是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術知識的各個體系中,每一知識體系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或相似形態。并且在教材的編排上也充分體現了階段性歸類特征。因此,教師應根據所學知識的內在的或形式的聯系,以某一知識點的意義特征或形式特征為聯想觸發點,對平時學習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識點按相同、相似等特征進行歸類,將同類知識串聯起來,使這些知識形成鏈環,形成系列,并隨著知識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擴展,成為有機系列,如在《動物裝飾----雞》一課時,教師就應抓住《動物裝飾----魚》和《動物裝飾----虎》的裝飾方法,利用虎、魚與雞在裝飾手法上都必須經歷變形這一圖案裝飾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回憶虎、魚在簡化、添加、裝飾的處理方法,從而演變為雞的裝飾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動物裝飾的一般方法,即通過對動物原形體的變化(或簡化,或添加,或裝飾),達到圖案裝飾的藝術效果。這樣學生在學習新課時,運用原有認知結構中儲存的知識信息,就能舉一反三地學到新知識。
對中學美術素質教育與體驗教學的思考論文
雨果說:“沒有藝術,人類生活便會黯然失色”。
然而,沒有人類對生活的體驗,便難以產生藝術。
同時,如果沒有對藝術的再體驗,藝術教育便無法發揮更大的功效,也就有可能失去藝術教育的意義。
美術作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從古至今,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不經過作者的深刻體驗,是難以誕生的。無論是新石器時代集實用于美觀為一體的彩陶,還是20世紀以來的現代種種的藝術新潮,都是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審美觀的不同體驗所獲得精神與物質的結晶。今天,當人類進入ZI世紀之際,如何運用和發揮人類獨特的“美術文化”功能,使人類的接班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既能充分體驗前人的藝術經歷、又能激發出新的創造動力,無疑是今天美術教育的重要課題。“中學美術素質教育與體驗教學”的實驗教學就是基于這樣一個認識開展的。
人類的發展始于教育。人的素質發展更需要適宜的教育。但教育并不是說教和死記硬背,而是在于激發受教育者的情感、積極地參與各種實踐和體驗、從實踐體驗中來感受、認識、理解和發展人的認知、技能、情感、創造等方面的素質與能力。美術教育不但可以承擔這個重任,而且在這個方面對人的培養是獨特并有效的。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與人的視覺能力相伴的體驗狀態是人在生活中能自覺中不自覺中產生的。但由于人的興趣、動機、需求不同,在本組的體驗中缺乏審美引導,對事物的主體體驗有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直觀感覺的層次上。同時,由于這種體驗處于一種無目標或不自覺的狀態中,那種“視而不見”“體而不深”的狀況在青少年中是很常見的。由此,也就無法形成人主動發展之時所需要自覺儲備的一種“積淀”。因此,由于積淀的薄弱與不穩定,人的素質也就難以在“積淀”基礎上得到更新和發展。
民間美術走進中學美術課堂之教學的分析論文
民間美術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蘊藏著多元的民族文化。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要將民間美術作為不可獲取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民族自豪感以及多重能力。本文對民間美術走進中學美術課堂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并對民間美術教學策略進行論述,期望對傳承和創新民間美術藝術,實現中學美術教學目標有所幫助。
關鍵詞:民間美術;中學美術;教學
一、民間美術走進中學美術課堂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在美術課堂上滲透民族文化
民間美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將民間美術引入到中學美術課堂中,能夠讓學生迅速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涉及的歷史、哲學、民間文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通過貼春聯、剪窗花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所以說,在美術課堂上引入民間美術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吸收優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2。有利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民間美術具有豐富的情感性,該藝術形式以其多樣化的造型風格詮釋著當時的文化背景,屬于活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剪紙、皮影、刺繡等民間美術作品賦予了>:請記住我站域名/<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夠體現當時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所以,將民間美術引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和鑒賞民間美術的精華部分,有利于培養學生藝術情感,并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增強民族自豪感,為傳承與創新民間美術奠定堅實基礎。
分析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 要】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曾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世,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潛移默化中透露出了美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以及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育要從小做起,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學界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創設情境;生活化教學;以情促教
審美意識和能力將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財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新課改不斷發展與推進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傳統的美術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最新形勢的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只有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平臺,也為教學的與時俱進提供莫大的活力。關于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下幾點將作出比較具體性的說明。
一、靜心創設富有感染力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春天,拓寬了教學的視野和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詳細一點來講,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恰好借用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及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一年四季”之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季節代表性的圖片、聲音等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繪畫的更高境界,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其次,藝術欣賞只有在師生對繪畫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發掘其中更美的內涵。因此,教師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最新思想動態及興趣所在,使得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也利于美術教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更加輕松與和諧。
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的論文
小學美術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關鍵,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很多人都認為小學美術是很容易學的,只要跟著美術教材的示范進行描繪即可,美術教師不必懂太多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有一些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小學生的課堂秩序和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忽視對小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也間接地使小學生仍然處于“涂鴉階段”。因此,如何發揮引導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就成為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
小學美術教師要善于創設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充分展示美術課程的特點和優勢,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興趣,促進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美術課堂。同時,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小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究,找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創設情境時,小學美術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小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小學生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美術課堂中學習和成長。其次,必須要積極開展師生互動交流,與小學生做朋友,讓小學生可以打開心扉,跟隨美術教師學習美術知識。最后,必須要鼓勵小學生進行提問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美術繪畫中的不足之處,從而積極進行改進,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到美術課堂。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小學生擁有了創造興趣,才能夠發揮創新能力,創作出一幅幅優秀的美術作品,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民間美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的論文
美術作品通過色彩和線條向人們展示著獨特的藝術美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越來越高,這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體現。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元素,將這二者進行巧妙融合,豐富美術教學的內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一、融入民間美術元素,創新教學形式
美術教學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材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但是師生不能局限于傳統教材中美術知識的學習,應該融入更多的、新的元素,并創新教學形式。而我國的民間美術正是這樣的極具特色的元素,它可以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通過學習民間美術,了解到與以往的教材內容不一樣的知識。民間美術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發展流傳至今。民間美術具有比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的.同時也會了解相關地區的風土民俗,能夠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其更愿意了解美術文化背后的故事。比如學習“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一課,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博大精深,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雕塑、年畫和織繡等許許多多制作工藝方面的內容。在我們江南,蘇繡、湘繡等都很著名。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蘇繡和湘繡作品,繡布上秀麗的風景或逼真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當學生看到一幅幅這樣精美的作品時,都會被這種精湛的民間工藝所震撼。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美術教學中,會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會對民間藝術更加感興趣,有利于中國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學美術個性化教學論文范文
個性化美術教學模式,是基于美術教學的特點開發出來的教學步奏和方法,它揭示了美術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原則,對我們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立足于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它在遵循一般美術教學規律和原則的基礎上,摒除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是一次教學方法、思維的更新。中學生的個性化美術教學既確保了學生具備了足夠的美術素養,又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只能這樣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正真提升。
一、個性化美術教學影響因素
中學生的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美術教學要從基礎開始,且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接受能力較差。在學習時間方面,中學生更多地把學習時間放在文化課程的學習上,很少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和練習,甚至占用學術教學時間,這使得學生的學術學習時間更短,這也是影響個性化美術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在教學任務上,中學美術教學涉及賞析、分類知識、寫生、臨摹、構圖、雕塑等,考慮到學生的資質、學習時間、基礎水平,其教學任務偏重。
二、中學美術的個性化教學模式設計
(一)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
寫生、臨摹均是學生美術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美術學習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既包括技巧、技術方面的學習,也包括理論方面的全面,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美術學習的由表及里,實現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理論學習是基礎,是美術學習的準備階段,只有經歷過完善的理論學習,學生才有可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會有創造美的動力,才有形成美術學習的動力源,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美術教學的成效。對比,可開設一些介紹美術知識的講座或討論課,如“基礎圖案的識記與應用”“中國美術發展史”“歐洲美術風格”“美術鑒賞”,加強學生對美術的了解,讓學生對理論層面對美術的形成、發展、鑒賞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美術學習的方向、重點,并為美術評論、美術鑒賞、臨摹做好準備。
農村中學美術教學論文范本
一、引言
初中美術教育作為初中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藝術文化課程,也是學校德、智、體、美教學工作全面開展的重要內容。初中美術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術、人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對于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在農村美術教學中,由于美術教學設施條件差、學生重視不足以及教學方式落后,造成農村初中美術教育一直屬于初中教學工作的薄弱環節。因此,重視美術教育在初中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水平,培養農村初中生的審美意識,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初中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這對于促進農村初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農村初中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不足
在農村初中,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對于初中美術教育重視不足,一直將初中美術作為副科,不僅分配給美術課程的課時不多,而且必要的基本教育教學設備也不齊全,造成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方法落后
當前,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法上,對于美術教育的功能以及美術教育教學任務認識不清,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是以繪畫作為教學目的,通過對一些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臨摹來追求技法訓練。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與創新能力,對于農村初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創造是十分不利的。
3.師資緊張,設施缺乏
在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上由于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設備缺乏,而學生家長為學生購買顏料、水彩以及其他美術工具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基本環境條件較差,教師也難以根據課程需要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這些都是制約農村初中美術教育水平提高的硬傷。
中學美術教學論文
一、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歷程
從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歷程上,我們不難看出,綜合材料藝術與傳統的美術學科中對材料應用和運用是有著很大區別的,這些重要的區別在于:綜合材料藝術是以繪畫作品中材料的綜合、和諧運用為主要的研究目的,而傳統的綜合材料藝術則僅僅是將材料視為繪畫手段其中的一種,并未將繪畫材料其自身所具有的質感、美感以及不同材料的混和所帶來的對比效果進行細致的研究。如果從這個層面和角度上來看,綜合材料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是對傳統美術繪畫表現力方面的一次有力的挖掘與推動。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文化、藝術事業也有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因為有關部門對于文教事業的高度重視,我國藝術發展的多元化格局早已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綜合材料藝術作為一門外來的新興美術學科就開始逐漸受到了美術領域的廣泛關注。而得到這種廣泛認知和推崇的原因還有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繪畫———國畫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可以和綜合材料藝術有一些融會貫通的地方。中國的傳統繪畫材料看,戰國時期有帛畫,在秦漢時期有墓室壁畫,漢代有漆器工藝,都能折射出一些綜合材料繪畫藝術的影子。但是,中國傳統的繪畫與綜合材料藝術的研究方式相比,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繪畫在材料的研發與運用方面一直是缺乏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的,我們所認識的國畫在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方面還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繪畫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這樣往往制約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當代中國傳統繪畫及其他本土藝術在藝術表現力的探索方面缺乏一定的變化。
中學美術的素描教學的論文
摘要:
素描教學作為中學美術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對物象的觀察、審美以及表現能力至關重要。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繪畫藝術水平。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素描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素描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素描教學;整體觀察;教師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所以越來越受到重視。要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學生平時刻苦努力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實踐技法與理論指導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為初中美術老師應當怎樣進行美術素描教學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素描在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會比較枯燥,所以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接下來的素描訓練會有很大的幫助。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素描的興趣呢?首先是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教學,學生對素描產生興趣。其次是教師在起初的素描訓練中多給學生作示范,有的學生會因為老是畫不好而失去信心,這時作為老師就應該多鼓勵多表揚他,讓學生有繼續學習的信心,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越學越有興趣。
二、注重素描基礎訓練
初中學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從局部入手,沒有用整體的觀察方法去認識對象。所以我要求學生在畫一幅畫之前首先要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不能把所畫物體的比例、結構、明暗、空間、透視等畫錯了。其次是注重形的準確。再次是形體結構的準確,對于一個物體來說,明暗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但形體結構是不會因光線而改變的',明暗只是表現手法,結構才是關鍵。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嚴格要求學生抓準每一幅作品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