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中藥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不要吃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進而確保發揮中藥的最佳藥效。比如:放在冰箱里面的食物水果,生蔥生姜生蒜,油條油餅肥肉。不要喝茶,不要吃綠豆和白蘿卜。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中藥的知識,歡迎閱讀。
喝中藥的禁忌
不要吃海鮮,可以吃河鮮。比如魚蝦等。
忌茶,服藥期間千萬不可飲茶。茶葉中含有一種叫鞣酸的物質,而且越濃的茶中,所含的鞣酸就越多。而大部分中藥都富含生物堿、重金屬鹽等。如果兩者同服,則鞣酸會與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還會降低療效。服用中藥期間最好是以喝白開水為主,其他飲料如咖啡、可樂、汽水都不宜喝。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藥的煎煮: 先煎藥:一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 10分鐘投入鍋內。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中藥的煎法
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于吸收增強療效。
中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
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
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
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
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
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③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
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
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
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如何熬中藥-如何服中藥】相關文章:
6.如何在家熬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