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資格考點:細胞因子的作用特點
目前發現并正式命名的細胞因子有數十種,每種細胞均有其獨特的、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學活性。盡管種類繁多、產生細胞和作用細胞多樣、生物學活性廣泛、發揮作用的機制不同,但眾多的細胞因子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
1.天然細胞因子是由細胞產生的 正常的靜息或休止(resting)狀態的細胞必須經過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細胞因子。通常是由抗原、絲裂原或其它刺激物激活免疫細胞和相關細胞,6~8小時后細胞培養上清中即可檢測出細胞因子,于24~72小時期間細胞因子水平最高。但是有些細胞株不需外源刺激就可以自發地分泌某些細胞因子。
2.細胞因子的產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pleiotropism)即單一刺激如抗原、絲裂原、病毒感染等可使同一種細胞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而一種細胞因子由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產生可作用于多種不同類型的靶細胞。
3.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過程是一種自我調控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細胞因子極少儲存,即不以前體形式貯存在細胞內,而是經過適當刺激后迅速合成,一旦合面后便分泌至細胞外以發揮生物學作用,刺激消失后合成亦較快地停止并被迅速降解。
4.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質常被糖基化。分子量大小不等,大多數為15~30kD,小者僅8~10kD,一般不超過80kD。
5.細胞因子需與靶細胞上的高親和力受體特異結合后才發揮生物學效應。
6.生物學效應極強 細胞因子在pM(10-12M)水平就能發揮顯著的生物學效應。這與細胞因子與靶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之間親和力極高有關,其解離常數在10-12~10-10M之間。
7.單一細胞因子可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但多種細胞因子也常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學活性。
8.主要參與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影響反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涉及到感染免疫、腫瘤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等諸多方面。
9.以非特異性方式發揮生物學作用且不受MHC限制。
10.某種細胞因子對靶細胞作用的強弱取決于細胞因子的'局部濃度,靶細胞本身的類型(即作用于自身產生細胞)和旁分泌方式(paracrine,即作用于鄰近的靶細胞)短暫性地產生并在局部發揮作用。
11.天然細胞因子大多是在近距離發揮局部作用 大多是通過自分泌方式(autocrine,即作用于自身產生細胞)和旁分泌方式(paracrine,即作用于鄰近的靶細胞)短暫性地產生并在局部發揮作用。
12.細胞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通過合成分泌的相互調節,受體表達的相互調控、生物學效應的相互影響而組成細胞因子網絡(addidveeffect)也可以取得協同效應(synergy),甚至取得兩種細胞因子單用時所不具有的新的獨特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