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软件,类似车行168的软件,单机游戏内购破解平台,今日打牌财神方位查询老黄历

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0-10-17 18:17:38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

  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應該要怎么寫呢?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

  社區教育即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基礎,發展社區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為進一步推動我區社區教育工作,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教育及組建XX區社區教育學院的決定,XX區委黨校、XX區社區教育學院一院組織了以本校教師為主體的課題組,于2xxx年11月初至12月中,在全區范圍開展了社區教育(成人終身教育)的專題調查,對目前國內外社區教育的做法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全面了解我區各街道、職能部門開展社區教育的主要做法、基本經驗、居民的培訓需求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明年我區提出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一、國內外社區教育概述

  (一)國外發達國家社區教育經驗

  1、政府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社區教育相關法律法規較為健全

  從發達國家社區教育的情況來看,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對社區教育的重視支持。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社區教育這種教育形式,為保證社區教育機構的設置和運營,有效地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各國提供了政策法規上的可靠保障。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對社區大學的職業技術教育、補償教育、非學歷教育,大學轉學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職能及其經費來源都有明確的規定,以保障社區教育的發展與繁榮。而在日本,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和1949年的《社會教育法》中的有關規定,均為社區教育的主要形式——公民館制度的建立及其活動的展開提供了法律依據。

  2、社區教育以人為本,受眾面廣

  發達國家重視社會教育的全員、全程、全方位化。一方面提升市民的人文素養,使全體國民的教養和素質普遍提高,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西方國家的公民把參與社會教育的志愿者活動視作教學相通(通過教育他人,同時提高自己)、個性展現、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途徑,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發展和進步。

  3、開放辦學,靈活運作

  社區教育面向所有的求學者,為其提供多樣的選擇和服務。社區院校是沒有圍墻的學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注冊學習,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始終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方便學習者為主要目的。課程建設也始終考慮到學習者的需求,在設計新的課程或培訓項目時,社區學院非常注重市場調研,隨時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使其適應各類學習群體。

  4、以政府投入為主,經費來源的廣泛化

  從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社區教育的資金來源來看,各國政府都為社區教育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尤其是在社區教育學院起步階段經費投入巨大,有力的支持了社區教育的發展,隨著社區學院辦學逐漸走上正軌,在政府的宏觀監督下,社區學院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學院辦學,逐漸實現辦學經費來源的廣泛化。以美國社區學院為例,社區學院的經費來源主要有3個方面: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撥款、學生學費以及當地稅收(地方政府撥款)。與其他類型的大學相比,社區學院的經費大都由地方稅收和撥款而得,學生交納的學費收入較少。以1986年為例,美國社區學院資金來源的比例分別是:學生學費占總經費的16%,州政府的撥款占經費總額的48%,地方政府占23%,聯邦政府撥款占7%,還有5%的資金來自私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贈。社區學院經費來源的多渠道化,可以使社區學院的發展得到有力的資金保證。

  5、有效整合社區教育現有資源,推進社區教育快速發展

  社區教育屬公益性、福利性事業,它無疑要占用相當數量教育資源。國外社區教育無需過多的額外投入,只是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重組、改造與再分配,以實現社區教育低成本擴張與發展。發達國家借助于較為完善的社工和志愿者招募體系,在社會上招集各行業的教師志愿者。大量的兼職教師賦予社區教育的不僅是辦學效益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賦予了強大的適應力和靈活的辦學機制。

  (二)國內社區教育發展經驗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社區教育起步較晚,我國的社區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至今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各地也具有自己發展特色。

  1、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

  社區教育發展較快的地區有京、滬、杭、寧、琴等城市,各地均成立了由教育、財政、民政、人事、勞動等相關部門領導成員組成的社區教育工作委員會來統一領導和協調社區教育工作。建立了“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管理、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文件,進一步理順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明確和完善各類社區教育培訓機構的職能。

  2、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的三級網絡建設

  各地充分利用、拓展和開發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建立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社區學校為骨干,居委會學習點為基礎的三級社區教育培訓網絡。社區學院具有對社區教育的示范、指導、服務和輻射功能,指導街道社區學校及居委學習點開展教學工作,指導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工作,培訓和管理社區教育工作者,指導社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各個社區教育實驗區有50%以上的中小學向社區開放上了一個臺階。

  3、發展目標多元化,主體多樣化

  各地根據本地區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制定社區教育發展目標,形成特色。有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教育、弱勢群體發展(如下崗職工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保護婦女兒童的法制教育等)、成人繼續教育與培訓、老年人教育等不同的社區教育目標。在培訓競爭機制的整合上,利用各部門、各行業、專業協會的資源,建立針對社區居民發展需求的專業性社區教育基地,形成社區教育的不同主體。通過隊伍建設,鍛造整合優化社區教育資源的生力軍,整合優化社區教育資源平臺。

  4、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

  各地根據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基本要求,制訂了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家庭等標準,社區教育各個實驗區普遍開展了創建“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組”、“學習型機關”的活動,取得明顯成效。通過組織社區教育論壇、社區教育研討會、社區教育專題講座、終身教育節、“學習超市”、“社區教育宣傳周”、“學習型家庭展示會”等多種形式,展示社區教育成果。這些活動有利于形成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輿論環境和政策環境。

  5、建立保障社區教育發展的經費投入制度

  各區級政府均把發展社區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及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中,按照國家教育部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4]16號)提出的“國家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應努力按照社區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標準,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經濟發達地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規定,在各單位原有培訓經費投入渠道及投入數量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增設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如XX區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3元標準撥款,XX區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2.5元標準撥款)。

  6、更新教育理念,促進社區教育的內涵發展

  各地區社區教育理念主要有:終身學習理念——讓學習融入生活;教育管理理念——多元催生發展;課程研發理念——社區一切活動皆課程;教育培訓理念——面向大眾,弱勢優先;教育活動理念——每天進步一點點等。各地開發的社區教育特色項目有“鄰居節”、“市民讀書節”、“百姓論壇”、“社區教育職業技能觀摩展示會”、“社區教育大集”、“社區名家工作室”、“學習人生獎”、“社區大講堂”等。各地在課程開發上,主要是三個基于:基于奧運(世博)愿景目標的奧運(世博)課程;基于社會需求研發的課程——居民職業發展和提高生活素質課程、社會工作者和社區教育工作者發展需求課程;基于本土特色研發的課程——人文歷史地理特色課程、區域特色課程、區情和政務溝通課程;使社區教育具有深厚的內涵和生命力。

  7、建設數字化社區教育網絡

  各市各區都建設了信息化平臺,開通了社區學習網。XX市徐匯、長寧、靜安等區在信息化建設中已經先行一步,取得一定成效,建設了XX市終身學習網,能夠提供學習門戶、課件制作、課件學習、互動答疑、在線作業和學習檔案等學習功能,XX市學習型社會服務指導中心開發了“終身學習資源目錄”涵蓋了人文與素養、生活與休閑、職業與技能等1407門,3000多小時的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課件資源,在各區按社區居民的一定比例發放了“市民終身學習卡”,作為區政府實事(民生)項目、市民參加社區網絡學習的憑據,也是記錄市民參加社區學習情況的“電子檔案”和未來建立“學分銀行”的基礎。通過“終身學習網”和各區的社區教育網,建成學員個人信息庫、課程管理信息庫、科教文體資源信息庫和師資管理信息庫,XX市實現了建設數字化學習社區的初步目標。

  (三)廣州城區社區教育發展經驗

  XX市社區教育比較早的城區是XX區。XX區依托廣州開發區的雄厚經濟實力,借助區內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資源,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規范管理、追求社會效益”的要求,以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為依托開辦XX區社區學院。以社區學院為龍頭,目前已建成6所社區學校和30多個社區教育分教點,200多人的社區教育隊伍。去年各街道共舉辦各類課程教育班和技能培訓班共110多個,6000多社區居民接受了培訓。

  蘿崗社區教育主要體現在為轄區企業、居民和機關干部提供所需的職業教育。課程按需要靈活設置,分為高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歷教育定位在高等職業教育,把培養區域內職業崗位急需的實用性應用性人才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辦學的目標之所在,非學歷教育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普及適應性課程;二是素質提高型課程;三是職業技能型課程。一般定位在崗前、崗中、崗后和轉崗培訓上,滿足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對人才素質更新的要求。社區學院開展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具有熟悉區情、了解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企業和社區聯系緊密等優勢,體現了全面、快速、高效、實用的培訓特點,拓寬了居民就業的渠道,增強了企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了機關干部的管理水平,是區域職業教育的主體和重要基地。

  (四)社區教育的趨勢和基本特征

  進入21世紀,國內社區教育正在不斷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為應對國內城市存在的老齡化社會、窘迫的生存環境、人際關系的隔閡與淡化等社會問題。僅僅依賴以協調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以及傳統學校教育來解決上述社會問題已經遠遠不夠。

  國際國內社區教育實踐經驗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因此,21世紀社區教育概念中的“教育”已不是狹義的教育。它是指政府對社區居民實施的一種服務,以及居民個人發展的一種學習型活動的結合,把社會問題都納入自己的工作范疇。具備以下5個基本特征:

  一是推進公民教育。社區公民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了科學、道德、法制、信仰以及其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符的教育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提升社區內居民的公民政治、道德與法律等素養。

  二是支持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社區教育可以為社區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技術支持。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到社區教育中,共同關心社區的各種問題,加強對話、理解和溝通,有利于共同推進社區的進步和發展。

  三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社區教育使學習的場所不再局限在傳統的學校內,家庭、企業、社區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區是人們生活的主要空間,未來的社區不僅是居民的社區,而且成為一種學習的社區,居民通過持續不變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得以適應社會生活的迅速變遷,提高個人生活和生存能力,良好的社區教育將是社區居民的一種"隱性福利"。

  四是發展社會文化。作為居民生活空間,社區有豐富文化底蘊構成,它賦予居民的精神世界以更多的色彩。社區教育一方面通過文化影響人,另一方面又在居民的對話、溝通和交流中發展起新的文化氛圍,創設出激發人上進的"學習型文化",提高居民對社區歸屬感,榮譽感 。

  五是實現人性化教學目標。社區教育在目標上更加接近人文精神關懷,通過社區教育不同形式的活動如鄰居關系調節,社區居民精神文化互動交流,家庭和社會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等,貫穿一種人文關懷,促進社區人文環境的和諧進步。

  六是學習時限終身化。社區教育面向所有年齡階段的成員,由于與居住聯系在一起,在某種意義上說,社區教育的對象,從胎兒期間起,直至臨終關懷,幾乎與人的一生聯系在一起。它可以比較好的利用社區資源,或在社區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學習的終身化,即一方面通過網絡上的虛擬文化,接受理論指導,另一方面,通過社區實體,使謀求合作者和參與者建立面對面的關系,在社區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結合。

  社區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于管理、服務、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大教育趨勢,回應了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的學校教育所面臨的四個挑戰:一是難以適應終身教育的大目標;二是沒有開發全體國民的人力資源;三是無法應對部分民眾經濟富裕后精神健康的惡化;四是缺乏網絡條件下個人繼續學習的機理。是對單一學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

  二、我區現有社區教育基本情況

  (一)XX區社區教育區位能級分析

  調研組參照經濟分析中的區位商計算方式,從調研樣本中選取了居民知曉率(活動動員率)、教育活動開展頻率、教育資源利用度、特色學校(平臺)和課程等4項客觀性指標,測算出我區社區教育的區位能級如下表一。

  社區教育區位能級高的地理區域主要包括華樂街、北京街、大塘街、廣衛街、大新街和光塔街,XX區的社區教育初步形成了區位能級集中,梯度擴散發展位的現狀,空間分布主要表現為特色“雙核心”分布,即在華樂、大塘街形成了特色文化教育的品位態勢,而在廣衛、大新和光塔街形成了社區知曉和動員的參與態勢。這一分析結果與我區前期有關教育現代服務業的調研結果不謀而合,即在“雙核心”區域的發展定位建議是,以信息服務和教育培訓為主,發展教育傳播、咨詢服務、社區教育三大輔助產業,構建XX市乃至全省教育現代服務業信息服務中心。

  據調研分析,我區的社區教育具有五個特點:

  1、社區教育與盈利性教育現代服務業的相關性不強。盈利性教育現代服務業發達的地域內并非社區教育就一定好,目前社區教育發展與盈利性教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階梯差別(參見圖一)。這反映出以居民群眾為主體的社區教育,其教育項目、消費能力等需求明顯有別于以盈利性教育現代服務業的產品供給。

  2、社區教育與基礎教育的相關性不強。基礎教育好的地域內并非社區教育就一定好。例如黃花崗、梅花村和東湖等街的基礎教育密度很高(參見圖二),但社區教育密度和活躍程度卻不如大塘、大東、北京等街。我區是廣東省第一批教育強區和教育名區,積淀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擁有一批百年名校、高層次的文化、藝術機構和優秀的教育科研資源,形成了以基礎教育為主體的區域品牌優勢。歷年來我區在公共教育上投入充足,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例、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均逐年提高,其中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更是大大超出全國15%左右的水平,平均達到30%以上。2008年我區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33.22%,區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數125443萬元。經過長期累積,我區已奠定了其他城區不可比擬的優質教育資源基礎。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我區社區教育發展與基礎教育(教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兩張皮”問題,既存在基礎教育資源存量大卻開放利用不足,社區教育資源短缺現象;也存在基礎教育“教育強區”品牌深入人心,居民群眾要求得到更多更好社區教育的愿望仍未能充分滿足的現象。

  3、社區教育狀況與居民密度有較強的相關性。在常住人口較多且是傳統街坊型社區中,社區教育的需求較為迫切,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動力和參與度較高。據統計,核心區域與城區邊緣的戶籍人口結構比為78.59:21.41,戶籍人口分布趨勢呈現由“中心城區”向“城區邊緣”逐步遞減的特征,從而,社區教育的密度和活躍程度也隨著戶籍(常住)人口的遞減而遞減。

  4、社區教育與社區傳統性人文狀況相關度大。社區內文化歷史傳統深厚,文化人士眾多,形成較強的社區人力教育資源。

  5、社區教育與街道社區基層建設狀況相關度大。街道與社區重視基層政權建設,居民組織工作的,社區教育狀況就較好。也就是說,目前我區推進社區教育必須依靠街道和社區組織來完成。

  (二)街道開展社區教育主要特色和效果

  目前,各街道在不斷拓展社區教育內容和形式、打造學習型社區的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健全機構,初步呈現社區教育大氛圍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規范組織結構。如農林街把社區教育作為“一把手”工程,由街黨政“一把手”擔任正副校長,聘請轄區內學校以及機團單位領導共17人組成了農林街社區學校校務委員會,由教學經驗、社會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擔任教務處主任。社區學校在校務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由教務處負責日常組織和各類課程的設置,并落實到街道以及轄區內的機團單位,負責進行各類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在各社區成立以社區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在社區家庭中以單位宿舍樓群為基礎設立家庭教育點,建立起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大東街社區教育由社區教育委員會統籌,街道領導重視,專人專管,投入資源多。

  二是強化宣傳,營造社區教育的良好氛圍。各街道突出運用社區文化建設來宣傳社區教育的重要性,把社區教育融合到文體活動之中,基本上做到寓教于樂。積極利用召開地區黨建聯席會、機團單位座談會等機會,向轄區機團單位宣傳社區教育的重要作用,爭取機團單位開放自身的教育資源,支持社區教育建設。

  2、面線互促,初步構建社區教育大網絡

  一是建好用好各類社區教育學校。各街道已掛牌且具有共性的社區教育項目有街道黨員服務站、社區黨員之家、社區學校、社區黨校、社區團校、市民學校、科普學校、婚育學校、兒童家長學校、綠色網園等10項之多,其中依托街道文化站(職業技術學校)為社區教育培訓基地的較多,北京、華樂等街則較多依托街道黨員服務站開展社區培訓工作,大塘街掛牌舉辦了社區教育中心,大東街舉辦了“金雁學校”等特色社區教育機構。各街道把黨員教育、社會工作者培訓、青少年教育、就業和再就業培訓、技能和繼續教育、婦女權益保護、普法、科普、婚育知識、老年人保健、居民文體等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列入到各類社區教育學校培訓中去。

  二是依托社區居委會發動和組織居民參與社區教育。各街道凡是有教育培訓項目的均由社區居委會進行宣傳,發動居民群眾報名參加。根據各部門、各時期的宣教要求和社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居民教育和文體活動。如農林街每年舉辦勞動就業、青少年補習、英語教育、婚育知識、嬰幼兒知識、集郵知識、辦公軟件應用、平面設計、老年人太極拳、跆拳道、歌詠舞蹈、黨員教育等各類教育培訓講座1200多場次。大塘街通過社區教育中心等教學點向不同人群提供內容豐富的社區教育培訓。2009年對1900人次失業人員開設了職業指導和技能培訓課程,有針對性地組織失業下崗人員根據自己所需和企業要求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同時,街道文教、計生、婦聯、司法各部門均利用市民學校、學習小組等組織,積極開展學習計生政策、法律、保健等各類教育活動。2009年,大新街組織了1751名失業人員參加了職業指導課程,其中有144人通過了技能培訓考試,有3人自主創業成功。

  3、民生為本,初步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品牌

  各街道根據轄區居民的特點和需要開展社區教育與文體活動,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大東街為加強外來人員的教育管理,創新了開展外來工融入社區的“金雁學校”等社區教育特色品牌系列,被廣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評為全省優秀榜樣。廣衛街結合社區鄰居節,把社區培訓的相關知識融入活動中(如近期鄰居節的迎亞運和創文明的知識活動),使學習形式更豐富,市民更容易接受。大塘街利用轄區紅色史跡資源、文化街區的歷史傳承,打造“紅色講堂”、社區國學院、社區書吧、秉正文化廣場等特色教育和文化項目。大新街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品牌:一是開設“大新古壇”,由XX市粵語說書老藝人顏志圖先生每年講古15場50多段故事;二是開設“大新影壇”,每月底在社區露天廣場免費為群眾放電影,為大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三是開展“婦女讀書班”活動,參加婦女讀書班人數近150人, 2005年,大新街“婦女讀書班”被評為全國讀書先進集體;四是舉辦老少皆宜的社區文化開放活動日,街文化站堅持每個星期日全天安排街道的歌舞團、粵劇團、合唱團在文化站免費為群眾演出,進行龍獅、書畫、攝影、漫畫、燈謎等展示。洪橋街打造的`鮮明區域特色“街坊文化”、“客家文化”社區文化系列。

  4、整合社區資源,初步形成社區教育大格局。

  各街充分發揮轄區資源優勢,與轄區相關機團單位結成社區教育共建關系,利用他們在場地、師資等方面的有利條件,把社區教育網絡拓展到社區各個層面。如北京街發揮青年文化宮電影院作用定期為老年人舉辦專場免費電影,并聯系轄區內機團單位的場地以彌補街道文化站場地不足。華樂街也積極利用轄區內市財校、21中和中星小學等場地作為社區教育陣地,開發轄區教育人才資源,挖掘出屈干臣等有一定社會名氣和教學能力的社區師資,一些社區居委會主任還能夠親自為居民講授民政、衛生等課程。大東街以40中教師為主體,建設社區教育講師團,形成社區教育合力。農林街發揮轄區內名校多、名師多、名人多的優勢,定期專門聘請中山大學北校區的專家教授,為社區群眾開展疾病預防、中老年人保健、生殖健康知識等培訓講座,聘請轄區內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為社區青少年開展青少年心理輔導講座、組成社區幫教小組等。廣衛街發揮轄區內名醫院、學校的優勢,定期為社區群眾開展衛生保健知識和社區迎亞運英語100句等培訓講座。

  有些街積極與社會教育機構合作,利用自身社區學校陣地,推動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創新社區教育辦學路子。華樂街掛牌“中山大學繼續教育培訓基地”;農林街與中大星城職業計算機培訓學校合作,建立農林地區計算機培訓中心,在教學設備、師資力量、教學計劃等方面展開合作,并利用社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等提供的用人、求職信息為學員提供長期培訓,形成“培訓、考核、就業”一條龍特色服務;與晨風學校合作,開展再就業培訓、學歷深造等教育項目;與靈格風等教育機構合作,開展全民學英語教育活動等。

  (三)區屬職能部門和群團單位開展社區教育的情況

  1、由區屬職能部門和群團單位牽頭主辦或者資助,形成全區多渠道,線面結合辦學的社區教育結構體系。街道建成掛牌的各類社區教育學校大多數由區屬職能部門和群團單位牽頭主辦或者是進行業務指導。如區文化局著力實現了全區265個社區“一社區一文化室”全覆蓋,并建成以XX區圖書館為中心,輻射到93所學校、288個基層服務點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含綠色網園);由區民政局牽頭主辦社區學校;由科協牽頭主辦社區科普學校(教務管理由街道文化站站長負責);由區計生局牽頭主辦婚育學校;由區婦聯(區家庭教育促進委員會)牽頭主辦兒童家長學校等,構成了各街道社區教育的主體力量。

  2、區職能部門(人民團體)自辦社區教育培訓機構,與街道的社區教育學校項目有所區別,錯位發展。部分區屬職能部門(人民團體)已經開辦了各類培訓機構,形成培訓品牌。 如區勞動與社保局主辦就業訓練中心,今年已經開設種類技能培訓班242期,培訓人數8358人;區民政局主辦的XX區老人學校,由區殘聯主辦的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青少年特殊教育,黃花崗科技園主辦黃花崗科技園黨校和大學堂,區文化局下屬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區博物館常年開設的文化藝術教育培訓項目課程及越秀小講堂,團區委主辦區青少年事業發展中心及街道青少年社區服務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務站、社區團校和知心家庭學校等,都在本市和全區有較大影響,成為全區社區教育的重要力量,與街道文化宣傳式、任務培訓式和社區共建式的社區教育項目形成錯位發展,互為補充。

  (四)我區社區教育主要特色課程

  目前我區社區教育主要是非學歷教育、公益性教育為主,主要有四大塊:一是與職能部門的社區工作密切相關的社區業務類課程;二是社區居民再就業所需的轉崗職業技能課程;三是社區生活所需的普及適應性課程;四是居民個人能力增值所需的素質提高型課程。第一和第二類在社區教育課程數量上占了絕大部分,但培訓面卻十分有限,且第二類課程需要一定的門檻。而對滿足社區居民發展需求的相關培訓內容,尤其是對外來人員融入社區所需的知識和素質培訓,尚未能夠滿足要求。根據對部分街道和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的調查,我區社區教育主要特色課程如下:

  三、我區社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育需求分析

  為深入摸清XX區我區社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居民的培訓需求,XX區社區教育學院一院專門組織了調研組到若干街道進行重點調研。相關街道對于這次社區教育工作調研很重視,在組織人員、選擇與會人員類別和準備相關資料等方面比較細致全面,基本保證了調研取得第一手資料和資料科學性。

  本次調查受訪對象包括街道機關干部、專職社工、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居民骨干、下崗失業居民代表,受訪人數共193人,共發放問卷193份,回收193份,其中有效問卷193份,有效率為100%。

  (一)我區社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社區教育認識不足。通過對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在193名受訪者當中,雖然大專以上學歷的占72%(見下圖三),但有64%的被訪者(見下圖5和圖7,其中包括部分的黨政機關干部和企事業職工)對社區教育了解程度是一般的。

  調查發現,各街道居民對于社區教育的認識不一致,主要有:一是對社區教育內容不了解。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往往把社區教育等同于民政、計生宣傳、文體活動等。座談中以登峰街反映較為顯著,部分老年人代表也認為社區教育更多是“社區文娛活動”如老年人交誼舞、歌詠活動、棋琴書畫等。二是對社區教育工作與社區政務工作相混淆。街道社工反映這方面意見較多,特別是認為當前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強度大,應付性任務多,對社區教育工作往往是被動應付,想辦法湊足學習人數了事。三是對為社區教育認識片面。把社區教育視作傳統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或當作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或當作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等正規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的補充,沒有認識到社區教育深刻內涵。

  2、社區教育工作的應急性、隨意性大,未有總體規劃。現行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很不完善,參與的部門多但具體實施的部門少。作為社區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街道的主觀隨意性較大,缺乏必要的科學性指導。如登峰街居民反映,街道的社區教育主管部門不明,方向和計劃不清楚,往往一些培訓項目是來自有關職能部門的臨時性布置,社區只能被動應付,難以真正發動有需要的居民參加,直接影響社區教育活動的實施效果。同時,在目前教育資源條塊分割、部門所有的體制下,利用、拓展轄區內教育資源時,需要做大量的協調組織工作,缺乏相應制度保障。街道大部分代表反映目前的社區教育主要是黨政機關宣傳職能的延伸,真正針對居民群眾需求的教育培訓項目,如電腦和網絡教學、家居技能、老年人文化和保健等還較少,而且未能形成長效機制。

  3、社區教育層次和組織程度較低。目前,社區教育的學員以中老年者居多,民政救濟對象多,固定參加培訓者多。其他市民對社區教育的知曉率比較低,因此實際參與面較窄小。另外,XX區街道不少社區“空掛戶”超過50%,人戶分離問題嚴重,比較難以做到社區教育全面組織和廣泛普及。社區教育大多數以保健、休閑、生活娛樂等項目為主,無法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居民參與。如何不斷提高社區教育的辦學水平和辦班質量,不斷引導居民提高自己的文化需求和學習需要,吸引居民積極主動參與,是社區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社區教育未來發展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4、場地、師資、管理人員、課程和經費等資源配置嚴重不足。一是社區教育的場地不足。特別是登峰街等區域面積較大的街道反映比較強烈,要求社區教育點基本上在家門口,步行數分鐘的路程。二是街道目前沒有專門負責社區教育的專職人員來承擔具體管理工作。三是由于師資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信息的不對稱,社區師資隊伍缺乏和社會閑置師資并存。如北京街等老齡化程度超過30%的街道反映社區教育的師資不足的比較強烈,很多社區難以尋找到適合社區教育的教師。四是社區教育課程設置不講究。往往憑街道的主觀熱情和政治任務設置,社區教育基本被定位在組織居民群眾說說唱唱、蹦蹦跳跳,不太重視社區文化向縱深發展和社區人文精神的營造。五是社區教育的經費不足。各街道沒有專項的社區教育經費,特別是作為社區教育主要基地的街道文化站的經費不足,難以承擔社區教育的重任,即使承擔了職能發揮也不充分。社區教育雖然以公益性為主,一些培訓項目也會向居民適當收取費用。但從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看,社區居民對自費接收教育的程度還不是很廣(見圖14),而且愿意付出的費用也不高(見圖15),推廣社區教育初期政府投入更顯重要。

  (二)我區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

  1、社區教育面向的層次。

  從調查結果看,社區教育主要面向兩個層次:在職的社區居民、退休或沒工作的社區居民(見下圖4)。社區教育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對象的教育需求,要加強社區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做到幾個結合:將群體的共性需求與個體的個性需求有效結合;將長期性的需求和短期的應急需求相結合;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促進就業相結合。

  2、社區居民喜歡的教育方式。

  從調研結果來看,社區居民希望采取的教育形式包括:到社區教育點舉辦的居民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知識講座及短期相關內容培訓班、一些現代科技知識和應用性技能的講座、利用業余時間到成人學校以及利用網絡在家學習(見下圖9)。

  通過調研,社區居民反映當前社區教育的形式不夠多樣化。50%以上的社區居民表示最喜歡的教育方式為專題知識講座和文體活動,其它如參觀、觀看錄像、主題研討會和網絡遠程教學等也較受群眾歡迎。

  3、社區居民的培訓需求。

  從調研情況來看,居民群眾對再就業技能培訓和大學生求職知識培訓的需求最強烈,并希望培訓后能得到相關的社會承認的資格證書。其次對社會公德教育和修身養性情趣培養的需求較多。我們了解到目前社區居民希望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衛生保健;②家庭安全知識;③家庭理財;④家政服務;⑤電腦操作及互聯網使用;⑥法律常識;⑦流動人口和外來人員第二代的素質教育、公德教育;⑧下崗就業技能培訓;⑨大學生就業指導;⑩家庭教育,包括如何教育小孩、家庭成員如何相處、婚姻繼承法律知識等。(見圖11)

  4、社區居民對學習教材的需求。

  大部分社區居民認為在接受社區教育的同時,應該配套發放社區教育的課程材料,包括圖文并茂的小冊子和一些根據課程需要編寫的教材。

  5、社區居民對學制方面的需求

  表6反映出,在成人教育方式上,居民希望不占用工作時間來參加一些講座或培訓。據調查顯示,居民認為社區學院能“學制靈活,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不影響工作”是其最吸引人的特點,有73%人次的居民持這樣的觀點;而把社區學院能“就近學習學費低廉”居其次,說明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具備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充電,培養興趣愛好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成為人們迫切需求,

  (三)分析結論

  1、我區社區教育現有優勢條件

  (1)各街道已具備開展社區教育的良好基礎。已經掛牌成立“社區學校”(包括社區黨校、市民學校、科普黨校、婚育學校、兒童家長學校、綠色網園等),依托街道文化站、街道黨員服務站、轄區學校和機團建立社區教育培訓基地。

  (2)組織機構較為健全,管理較為規范。普遍成立指導機構,發動轄區內社會人才資源組建師資隊伍(社區教育教師團、專家師資庫、社區幫教小組等)。

  (3)建立社區教育組織宣傳發動網絡。依托居委會、社工網絡、社區宣傳網絡等對相關教育培訓項目作組織發動、宣傳,居民對社區教育已具備一定知曉度

  (4)涌現一批課程資源。黨員教育、社會工作者技能培訓、青少年教育、就業和再就業培訓、勞動技能和繼續教育、婦女權益保護、普法、科普、老年人保健、居民文娛體育等十個大類課程已成為各社區普遍開展的通用課程,發展較為成熟。

  (5)有一批人文歷史特色和人脈資源形成的社區教育品牌。如“金雁學校”、 “社區鄰居節”、“紅色講堂”、 “社區國學院”、“社區書吧”、“文化廣場”、“大新古壇”、 “婦女讀書班”等

  (6)有一批基團單位和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的合作者。如轄區中小學、駐區單位、中山大學、中大星城職業計算機培訓學校、晨風學校、靈格風等合作單位,為政府主導與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大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2、我區社區教育制約因素

  (1)內部因素:

  一是課程結構不盡合理。主要集中為任務性培訓、臨時性培訓、應景性培訓,能夠長期發展的特色品牌不多。

  二是發展動力不足。主要是行政部門“一頭熱”,居民參與熱情及社區民間教育組織參與動力不足。

  三是規劃引導不足。對社區教育缺少全區性的規劃指引和鼓勵措施,缺乏教育成果展示宣傳平臺,一些街道和部門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是思想認識局限。相當多的部門和居民對社區教育的內涵和作用沒有充分認識,社區工作者對社區教育仍視作臨時性工作,被動應付,居民對社區教育的期望仍然不高。

  (2)外部因素

  一是政策法律上的障礙。社區教育學院尚未得到國家教育部的正式認可,社區教育也沒有具體政策,導致其經費、編制、身份不能落實,工作開展面臨較多困惑。

  二是社會知曉率較低。許多人不知曉社區教育學院,現有社區教育項目對社區群眾覆蓋率較低,造成社區群眾對社區教育參與率、認同率偏低,社會認可度比較低。

  三是未形成鮮明區域性品牌。與已成為鮮明區域性品牌的我區基礎教育相比,社區教育雖是“遍地珍珠”,但層次不高、缺少亮點,特色不鮮明,社區教育影響力有限。

  3、我區社區教育項目構想

  按照“注重建設,打牢基礎,突出重點,培植特色,整體發展、擴大影響”的原則,社區教育項目的側重點應放在社區居民急需的而正規學校教育還覆蓋不到,或不能很好解決的技術技能教育培訓項目上,放在支持社區建設學習型社會所需的精神文化產品上,努力開拓社區教育新的空間。

  根據調查,目前社區居民需要提供的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衛生保健;(2)家庭安全知識;(3)家庭理財;(4)家政服務;(5)電腦操作及互聯網使用;(6)法律常識;(7)流動人口和外來人員第二代的素質教育、公德教育;(8)再就業技能培訓;(9)大學生就業和職業設計指導;(10)家庭教育,包括孩子成長、家庭成員相處、家庭倫理、婚姻繼承法律知識等。同時,我區社區工作者也急需提供有關心理壓力調適、社會工作技能培訓(電腦技能方面、物業管理方面、檔案管理方面、突發事件處理方面等)方面的培訓項目。對于上述社區培訓需求,可以大體分為:

  1、條件成熟的項目。主要是各街道已有的成熟項目,如就業培訓項目、老年保健項目、生態文明與綠色行動教育、環保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婚育知識等,可以馬上在全區普遍開展。

  2、需要完善的近期計劃項目。主要是目前在部分街道和部門正在試點,需要制定計劃,招募師資隊伍,形成系列,由點到面開展并在近期內完善。如迎亞運培訓系列,法律維權,家政服務,家庭理財,網絡應用,攝影,書法藝術等項目

  3、有發展前景的項目。主要是一些創建文明城市的長期性的項目,幫助和引導青年創業和職業發展的項目,如滿足市民精神層面需求文化藝術項目,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發展項目,面向未來引導市民消費理念轉變的教育,低碳型城市建設和消費的教育項目,保護城市生態教育項目等,要組織人力進行課程的開發和研究。

  四、發展XX區社區教育(成人終身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進一步明確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1.指導思想

  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以社區教育學院建設為龍頭,以街道分院和轄區培訓機構為網絡,以促進居民人力資源增值為目的,統籌整合我區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訓資源,利用和發揮教育知識資本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加強管理和提供服務為手段,建立適應社區建設和居民學習需求的社區教育管理服務體制、運行機制,促進社區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學習型城區建設。

  2.促進社區教育發展的原則

  (1)社區教育內容的“本土化”原則。要以“貼近社區、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社區教育培訓活動理念。結合區域資源實情,聯系居民實際,秉承“讓學習融入生活”的發展理念,從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實際出發,以社區居民的人文素質和成長需求作為培訓內容,開發越秀特色的“菜單式”課程和教育項目,滿足居民提高素質、轉換職業、陶冶情操的多樣性需要。

  (2)社區教育運作模式的“服務型”原則。要樹立服務意識,秉承“面向大眾,弱勢優先”的理念,根據居民需求,為XX區居民提供全員、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務。進一步規范管理機制,理順關系,探索適應本區居民需求的社區教育運行模式、評估體系和考核方式,讓社區教育的培訓服務網絡真正運行起來。開展具有區域特色、靈活開放、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的各種活動,起好示范引領作用。

  (3)社區教育活動的“發展性”原則。要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促進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為宗旨,秉承“社區一切活動皆課程”和“ 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理念, 不斷豐富教育培訓的內容、手段、方式與途徑,增強社區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不斷探索大眾化、生活化、個性化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式,提高社區教育的吸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4)社區教育推進的“參與性”原則。要以“自治、參與、協調”的理念推進社區教育,在教育對象上,從以戶籍管理為主,轉變為以居住社區服務為主;在培訓措施上,從以條塊結合、條條(職能部門的任務培訓)為主,轉變為條塊結合,塊塊(街道分院對本社區統一規劃教育項目、行政組織、自治組織、民間組織、中介組織廣泛參與)為主;在推進工作上,從以行政手段推進為主,轉變為社區組織和居民依法自治,主動參與、社會監督為主。

  3、社區教育發展的目標

  (1)近期發展目標

  按照“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的要求,構建具有“數字平臺、全員參與、自主選擇、多樣服務”特色的社區教育模式,打造越秀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完成社區教育建章立制工作(包括社區居民終身學習制度、社區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制度、社區教育科研制度、社區教育志愿者管理辦法、社區教育經費管理辦法等),開展社區教育志愿者招募工作,啟動XX區社區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力爭越秀社區教育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位于全省同類城區的前列。

  2、中期發展目標

  通過社區教育實驗,面向社區居民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使社區居民年培訓率逐步達到80%以上,基本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教育需求;建立起完善的社區教育網絡,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社區各類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基本上向社區居民開放,社區教育的質量和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形成具有教育文化核心區特色,有利于促進社區教育發展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力爭在全市率先建成學習型城區,實現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的目標。

  3、遠期發展目標

  構建終身教育網絡,創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和團體學習的學習型社區。借助我區教育現代服務業優勢整合全區教育資源,公辦、民辦、社團、外資等培訓機構共同參與,實行政策資源、項目資源和師資資源共享,為社區居民提供廣泛多樣的終身學習社會教育系統,使社區成員素質得到整體提高、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二)辦好XX區社區教育學院

  組建社區教育學院是發展社區教育、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化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全面提高社區居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經驗說明,在經濟發達地區,通過組建社區學院來提升社區教育質量,是切實可行也行之有效的。

  1、社區教育學院的辦學宗旨

  以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整合教育資源為手段,以提高社區成員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為目標,積極為社區全體成員提供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服務,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文化教育核心區提供智力支持。

  2、XX區社區教育學院的功能定位

  (1)協助政府統籌規劃本區社區教育職能。制定全區性的社區教育年度計劃;組織、指導和評價各社區教育學院分院及社區教育培訓機構的社區教育實施工作;協助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社區教育工作;負責社區教育的理論探討、政策研究、計劃制定、任務分解、業務指導、進度督察、效果評估、經驗總結、成果推廣等。

  (2)社區成人學歷教育功能(由社區教育學院二院負責)。開展多層次的文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以滿足社區成員提高學歷層次的多樣化要求。一是獨立開展成人中等學歷教育;二是通過與各類高等院校合作,舉辦高等教育學歷班、自學考試或遠程教育輔導班。

  (3)社區成人非學歷教育與培訓功能。一是依托社區內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與勞動、企業和其他有關部門合作開展非學歷的職業資格教育和技能培訓,為社區成員提高各種在崗、上崗及轉崗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在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升社區成員的創業、就業能力。二是培育、整合區內民間社區教育組織,形成社區教育網絡,開展青少年教育、老人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藝術教育、“家園文化”教育等社區精神文明教育,把社區教育開發成為社區居民的“公共客廳”、 “公共課堂”、“公共樂園”。

  (4)社區的遠程網絡教育中心功能。在各街道分院建設網絡遠程教育基地和信息站,建立功能強大、技術先進的學習型城市的網絡信息平臺,輻射社區內的各種教育機構、工廠和居民家庭,隨時為社區居民提供通暢的獲取學習資源的場所和渠道。

  (5)社區的教育服務功能。一是為社區專兼職教師隊伍和社區教育志愿者提供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再教育培訓,加強學習交流,提高其工作能力。二是拓展社區的教育服務范圍,開展外聯和協調工作,建立社區教育學院與區域內的各類教育機構的溝通渠道,形成社區教育中介服務體系,將各類教育信息集中到社區教育學院,面向社區提供信息登記、發布、咨詢等服務。三是協調區屬單位各類培訓中心、培訓點承擔相關的社區教育職責,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關系。四是建章立制,形成工作匯報、考核、評估、獎勵工作機制,使社區教育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五是挖掘、開發社區內的教材資源。以轄區內的文物古跡、歷史事件、優秀人物為題材,編寫鄉土教材,為社區教育提供更多精神產品。

  (三)加強社區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區教育影響

  一是與區委宣傳部合作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及時公布各街道、各部門培訓信息;二是由街道和社區工作者在面對居民的日常工作中進行廣泛宣傳;三是利用社區宣傳陣地對社區教育學院及各街道分院的培訓計劃、內容進行廣泛的傳播,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四是對本區社區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學習積極分子進行評選,授予榮譽,擴大社會影響。

  2、形成工作機制,規范社區教育管理

  各街道分院街道社區教育工作機構,有專人負責,每季度一次全區街道分院的工作例會,匯報工作,溝通信息,安排培訓任務。社區教育年度工作計劃納入街道社會事業發展計劃,做到年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平時有活動,進一步規范社區教育管理體制。

  3、落實經費保障,滿足社區教育需要

  除各職能部門的任務培訓經費仍按原有渠道不變,專項用于社區培訓外,社區教育學院運作的基本費用由區政府列入區財政預算,社區教育學院一院對各分院項目運作成效作評估和實施質量管理,根據其項目實際成效提供經費資助。對于可以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的項目,社區教育學院可根據教學內容及相關收費標準,適度收取費用。通過三個方面籌集經費,滿足居民的各種教育需求,形成社區學院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4、整合各類資源,提升社區教育合力

  建立區社區教育工作委員會和社區教育學院兩級協調機制,協調整合各部門各條線下達的宣傳教育學習任務,形成XX區年度社區教育計劃,下達到各街道分院和行業培訓機構,進一步有效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形成合力。

  5、形成制度保障,完善社區教育管理

  通過建立《XX區社區教育工作實施辦法》、《XX區社區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制度》、《XX區社區教育科研制度》、《XX區社區教育志愿者管理辦法》、《XX區社區教育經費管理辦法》、《2010年XX區社區教育街道分院管理辦法》《XX區社區教育檔案管理制度》等各項社區教育管理規章,完善社區教育的宣傳教育、隊伍管理、目標責任、工作督查、、管理臺帳、考核獎懲等制度,規范社區辦學行為,以制度保障促進組織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整合。

  6、建設三支隊伍,打造高素質多層次社區教育師資體系

  通過全區性招募活動,組成專兼職師資隊伍和志愿者隊伍。一是由街道與學校共建,建立中小學教師下社區制度,規定一定量的課時用于社區教育;二是建立社區教育人力資源登記制度,通過摸底調查,廣泛動員,將社區居民中的各類人才組織起來,組建社區教育講師團,開展符合居民需要的教育活動。形成我區社區教育專職隊伍精、兼職隊伍強、志愿隊伍廣的師資隊伍體系。

【區社區教育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社區矯正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18

初中教育調研報告07-29

2022社區服務寒假調研報告02-09

社區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07-22

我區女性就業創業狀況調研報告12-06

教育教學調研報告范文11-27

學前教育調研報告11-10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05-29

教育調研報告的范文01-27

小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12-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德格县| 千阳县| 赞皇县| 古田县| 安多县| 兴仁县| 谷城县| 江都市| 桃园市| 楚雄市| 汝南县| 东阳市| 九龙坡区| 衡东县| 兴安盟| 始兴县| 民和| 阿合奇县| 齐齐哈尔市| 巴彦县| 抚州市| 泸水县| 花莲市| 迁安市| 历史| 唐海县| 新沂市| 建瓯市| 丽水市| 庆云县| 广汉市| 靖安县| 夏津县| 土默特右旗| 时尚| 天全县| 灌阳县| 河源市| 衡水市|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