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初中數學教學“無效”的原因分析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造成初中數學教學“無效”的原因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不僅需要注重知識的講授,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實現意識上的轉變,避免在課堂中出現“無效”教學的行為。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其進行自主交流與討論,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無效”教學行為;綜合素質;
引言:課堂教學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當前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沉重的情況下,如何消除課堂中的“無效”教學行為,打造高效課堂,成為一線教師追求的目標。筆者認為,造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無效”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師認識層面的問題,包括沒有吃透教材、學情把握不到位、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等;二是課堂實施的低效運作,即教師缺乏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如“預設味”過重,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或者一切以學生為重,不知不覺偏離了教學的內容、目標等[1]。
一、教師認識層面上的問題
(一)對教材的理解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到位。我們一直倡導“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教師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而平庸的教師卻會把簡單的課上得復雜,原因就在這里。教師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才不會成為無本之木[2]。
(二)對學生的把握不到位
課前準備階段,我們常說要備教材,其實還得備學生。解讀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這一點很多教師都能注意到。但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不同,對所有學生設定同一個教學目標,顯然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教學才能有效開展。
(三)對目標的定位不準確
我們說教學目標要兼顧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等不同方面[3]。如果說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虛無縹緲的,好像并不能在一節課中完全一下子體現出來,那么對于量化的知識技能目標,筆者認為它的制訂必須具體、確實可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時時以預設的目標為指針或參照物,觀照目標的真實達成度,并對教學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控,不斷引導課堂向著預期的目標行進。
二、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常規管理不到位
由于部分教師疏于對學生進行常規性管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趴在桌上睡覺、和同桌聊天、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教學情境創設不當,課前導課效率低下
不少教師為了情境而情境,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甚至是“苦思冥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與之相反,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精心創設教學情境,造成情境中所隱含的非數學問題對數學問題產生干擾,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部分教師設計的課前導入環節太煩瑣,占用的時間過長,沒有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黃金時間把主要學習內容展現出來,導致課堂教學如同做飯一樣成了“夾生課”。
(三)課堂提問缺乏藝術,無效發問太多
好的提問應當是準確、通俗易懂的,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否則學生就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同時,好的提問應是難易適度的,要有層次性,否則,學生會覺得高不可攀,只會望而卻步,出現冷場[4]。我們要將一個難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目的。同時,提問的方式也很重要,我們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問,在學生遇到思維難處的時候問,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繼而實現預設的目標。
(四)教學內容呈現不合理,教學內容與學習形式不能和諧統一
如何配合教學內容特點安排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形式,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協調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概念性教學需要教師進行精到的講解,對于概念中關鍵性的詞語和語句則要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探索,這樣才能使得教學達到高效的目的。然而我們看到,不少教師在這一類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所學概念進行全程的探索與研究,這其中教師并沒有進行精到的講解。由此我們發現,學生對于所學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沒有理解并掌握其深層的含義,這就造成了學生在概念理解方面的欠缺,從而影響了教師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五)沒有精心選擇與設計學生練習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練習而練習,設計的練習內容沒有選擇性、針對性、層次性,更沒有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目進行反饋。更重要的是,教師不能縱觀數學教學的思維教學,無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水平
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學習數學已經有一段時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水平也有所差異。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只根據自身固有認知設計教學內容,以致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使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這也使教師的教學行為相對“無效”。
(七)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很少關注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在一味灌輸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甚至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教師的教學出現“無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學習中,并在交流、探究中,增強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無效”的課堂教學行為嚴重降低了數學教學的效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我們應該學會警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自身的不足,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重新面對我們的學生。大文學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道出了教師的職責。在教學中,教師若都能達到“傳道”的境界,筆者認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必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
四、參考文獻
[1]楊瑩利.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與學行為的轉變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6(05):336-338.
[2]羅炳祿.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讀與寫,2019,16(13):140.
[3]董維.淺談中學數學課堂的落實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03):145.
[4]周軍.淺談初中數學課改“五部曲”[J].人文之友,2018,9(09):234.
【造成初中數學教學“無效”的原因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