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開題報告
緊張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接到了要做畢業設計的任務,在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開題報告1
課題立意明確,技術路線可行,研究內容充實,研究方法切實有效,學生本人對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有較為全面地了解,現開展的工作為完成課題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相信能夠完成課題,并撰寫出達到碩士學位論文要求的畢業論文。
教師開題報告2
論文選題與專業結合較緊密,選題的范圍比較適中。該選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論文的結構完整,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論。論文的內容安排合理,邏輯關系清晰,緊扣論文主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整個論文按時完成的可行性較大。在下一階段寫作中,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正確應用,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切合實際的、有較強針對性的具體建議。該開題報告符合要求,同意該同學開題,并進入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
教師開題報告3
一、高中音樂教育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與素質的重要途徑: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而中小學、高中的音樂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通過音樂課開展素質教育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政治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綜合能力素質等。通過音樂教育啟迪人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培養人的真善美,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成為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課題。
我們學校現在開設的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分為十大塊面:
一、音樂欣賞知識。
二、中國民歌:(1)漢族民歌。(2)少數民族民歌。
三、中國民族器樂曲:(1)吹管樂器及樂曲。(2)拉弦樂器及樂曲。 (3)彈撥樂器及樂曲。(4)打擊樂器及樂曲。
四、群眾歌曲。
五、中國藝術歌曲。
六、中國民族管弦樂。
七、外國民歌。
八、外國器樂曲:(1)弦樂器及樂曲。(2)木管樂器及樂曲。(3) 銅管樂器及樂曲。(4)打擊樂器及樂曲。
九、外國藝術歌曲。
十、現代音樂與通俗音樂及常見的各種音符記號等。
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教學大綱精神,欣賞課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要把音樂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欣賞課,以欣賞課教學為中心。搞好高中欣賞課教學有利于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增長知識,掘寬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對美好未來的憧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熱愛集體,富于關心別人的愛心,有利于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有利于了解祖國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及外國音樂文化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認真備課,上好每一課的音樂欣賞課教學,是每一個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可否認,我們要注意發現和培養有藝術天才的藝術尖子。但是以往的中學藝術教育,有的音樂教師只注重培養個別藝術尖子,而忽視了其他學生享受藝術教育的權利和要求,這明顯的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是錯誤的。錯的是只注意某些藝術尖子,或只僅僅選擇幾十人的合唱隊員進行專門訓練,參加各種比賽、表演,卻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培養藝術尖子應在加強面向全體學生藝術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尖子質量都會有一個更高的水平。因此,進行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對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對提高高中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音樂欣賞是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主要部分。按照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高一、高二在不同層次,不同塊面的音樂知識的教學中,進行正確的、有效地全面嚴格的授課和訓練,為全面地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行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高中學生的欣賞質量和理論知識及審美觀,有利于學生健康的個性、健康的心理的形成和培養。以及陶冶情操,豐富感情。有利于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科學的理論觀,使說話、寫文章、歌唱、表演都有深厚的知識理論作基礎,收益終生。有利于促進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才的演講能力,有利于培養集體的合作精神和榮譽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及了解外國的藝術文化及藝術發展的歷史。
進行高中課堂的音樂教學,欣賞教學的研究,主要對象是全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多年來,我們學校的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以真摯的情感進行激趣,以生動的形象進行導學,以平等的語氣進行啟發,以完善的藝術演澤進行示范。并運用教師們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教學經驗進行積極的課內、課外輔導。促進學校的音樂素質教育全面的提高。
當然,課堂音樂素質的教學與課外的藝術教育有較大的區別,課外藝術教育著重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發展學生的專門技能,有較大的選擇性和隨意性、可塑性。(如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器樂隊和戲劇小品等)。而課堂的藝術教育是面向現代全體學生,著重于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內容與年齡特點,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音樂教學大綱,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培養學生認識和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審美的能力和表現的能力,在高中教育期間必須接受的基礎理論知識,中外的基本音樂常識等教育。因此,搞好課堂的藝術教育,是全面提高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研究,是落實藝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課題。
教師開題報告4
研究教學、改進教學是當今時代的要求,特別是當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工作還不太滿意的時候,更有必要潛心研究,要審視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等不靠,解決所有我們力所能及的問題。根據我校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新教師比例過大的實際情況,加強備課管理成為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商議和探討。
一、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備課是一個老聲常談的問題,它伴隨教師這個職業的產生而出現,它是教師上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的重要性任何一位教師都明白,也都知道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等。然而在當前課改的新形勢下,伴隨著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及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備課已不再是對教材進行詮釋,對教學過程進行安排,對學生設置“啟發”性問題這樣簡單的要求了,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為學習主體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位學生能自主學習并形成能力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教師所備出的課要防止學生的學習流于形式,要切實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研討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要對學生終身成長起到引領作用,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應上升到新的高度來重視,要對教師的備課工作重新定位,加大研究力度。
備課是我們教師在學校所進行的常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內外對教師常規工作的研究較多,著述也不少,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一些專家學者往往從大的層面去談學校的常規工作,感覺概念性的東西多,理論層面的東西多,涉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具體去操作卻鮮有詳盡的方法。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不斷探索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我們知道,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教師就必須為學生規劃出一條能在學生求得真知、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發揮積極作用的通道,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在當前要求構建高層次課堂課改的大形勢下,這種要求更凸顯其迫切性。這就需要我們對備課工作更加重視起來,我們就必須對具體的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要從教師的備課到課堂中教學的實施及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現象進行剖析,進行探討,進行評估,最終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備課機制。
當前,高效課堂改革正在全國以一種勢不可擋之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以導學案為教師教、學生學的抓手的,而導學案的撰寫、定稿正是在教師備課的基礎上完成的。可以說,導學案是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分水嶺——一份優質的導學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反之,一份劣質的導學案也往往能把本就優秀的學生“導”成庸才。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尋求在青年教師居多的情況下提高備課質量的最優的方式、方法。
2.研究內容
明晰影響備課質量的因素,尋找發揮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的途徑,探究提高備課質量的最優途徑。研究如何調動教師備課的積極性,研究備課的有效管理,研究對備課工作和導學案(教案)的評價,研究教師個人業務素質與備課工作的關系,研究校本培訓與備課工作的關系,側重研究導學案(教案)材料內容的組織、方法的確定與認知規律之間的關系。
3.研究階段與方法
研究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素材收集和整理階段。即收集教師備課的方法、遇到的問題、成功的體驗、失敗的教訓、評價方式、備課環境、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等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第二階段 篩選收集到的信息,并有選擇地在實踐中驗證,確定有利因子和不利因子,初步形成現有環境背景之下的備課工作指導思想和操作模式;第三階段 驗證備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模式,并且進行完善或修訂,形成備課工作操作規范和相關論文。
三、研究基礎
1.我校在教師備課方面的研究探索過程與成果
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我們經歷了幾個探索階段。開始教師們使用的是原始的老式白紙備課本,后使用了橫格本,接著編制了有一定格式的備課本,后來又設計了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各環節設計意圖的教案本,通過反復琢磨研究又使用了活頁式教案紙。直到近兩年,我們使用了師生共用的有學習目標、互動策略、學法指導、展示方案、學習流程和個性化筆記的導學案。
為了撰寫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的高質量的導學案,我們實行了教師個人初備——備課組研探——主備執筆——個人復備的備課程序。通過研究備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有關備課的要求、范圍、注意事項等。關于備課方面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對課堂教學實現高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至使我校連年在中考、統考和聯考中各年級各學科均取得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教學成果顯著,有目共睹。
2.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課題及社會評價
我校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大多數過去都是搞教學研究的,這些老師先后都曾從事過的相關研究工作,在全國有較大影響;于20xx年經專家組驗收已經結題,課題研究深入、廣泛、有推廣價值,獲得了專家組的肯定。此課題在研究、探索、實施過程中,縣教育局組織全縣中學教師多次召開觀摩、研討現場會,反響強烈,好評如潮,受到了領導、教育同仁很高的社會評價。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課題組由教研人員、任課教師、各級領導組成,一老教師和中年教師為主,這個集體內多人從事過專業的教學研究工作,并取得過突出的成績,新課程理念運用得心應手,有較強的理論視野和指導總結能力,具有課題操作經歷和經驗;部分青年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有熱情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課題組由副校長牽頭,有中層管理人員的參加,能捋順組織和實施系統,從組織管理上對課題成功做出了保障。學校具備經濟實力,能夠保證研究經費的支出。課題組的人員任課任務不大,有較充足的時間進行課題研究。學校實行電子辦公,具有很強的信息收集、信息交流、資料整理的能力,可以在技術手段上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并且在不斷地豐富藏書,資料查閱比較方便,并且學校有規定如果需要可以隨時購買所需資料。
教師開題報告5
一、課題的概念界定 在現代認知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發展的推動下,教師的工作越來越成為高度復雜的創造性工作,成為具有自己獨特職業特征的不可替代的專業活動,課題園本教研中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教師專業化”就是這樣一種變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專業發展三個層次。教師專業化成長是指為教師創設和提供最佳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使得教師不斷追求自身提高和專業發展的精神需要、創造(智慧)需要、學科知識需要、智能結構需要和教學能力需要,并通過自己的專業發展增強專業的不可替代性。
“園本”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幼兒園,二是在幼兒園中,三是基于幼兒園。園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兒園或中心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以教師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研究方式。園本教研致力于解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或者幼兒園教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都是幼兒園或教師所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而不是外部強加的。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應該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去實踐。研究的主體是我們的教師,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研究背景1.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開展園本教研,教師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園本教研中,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2.研究的意義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綱要》明確提出了教師應成為幼兒發展的促進者,并成為教育的研究者與不斷充實、完善的自我成長者。其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意味著對幼兒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綱要》的教育理念的貫徹實現關鍵在教師。能否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而作為專業教育者,教師的素質首先體現在教師的專業素質上,教師的專業素養既是幼兒園教育品質的體現,又是幼兒園達成專業幼教目標的保證,所以基于教師專業素質發展需要的專業成長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推行園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讓教師通過積極有效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全面落實教改的目標,切實提高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進行課程建設的能力。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可以說,國外同一領域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要比我們國內起步早,領先的多。他們早已經認識到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21世紀的教育不是以技術主義、操作主義、功利主義為特征的,而是充滿愛與平等對話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被廣泛地看做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外在促進因素是否對教師專業發展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還是取決于教師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專業行為或專業發展)和反思的深度,取決于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反思幫助教師把經驗和理論聯結起來,從而更加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
教師專業成長非常需要一種能結合理論與實踐,顧及教師需要的“教師本位”的教師培訓模式。我國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經逐步重視起來,從國家到地方不斷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但只是以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教育、學校、學生的影響為出發點進行的研究和培訓,沒有從教師本身需要出發——他們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去進行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園本教研中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
目前,我國探討園本教研有關問題的研究者主要有華東師范大學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師范大學許卓婭教授、趙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劉占蘭教授等,此外還有許多幼兒園一線老師結合本園實際對園本教研提出了思考。園本教研模式、園本教研制度建設、教研管理、園長角色以及實施現狀等也是目前有關園本教研的研究內容。
關于幼兒教師成長,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幼兒教師素質研究;優秀幼兒教師研究;幼兒教師教育研究。
園本教研剛剛起步,教師專業化成長是幼教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本課題欲深入研究“園本教研”這一有效途徑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促進。
三、研究內容(一)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框架(1)園本教研中教師亟待提高的能力。
關注園本教研中教師的實際需要。本課題擬深入一線現場調研,分析本園各類層次教師的需求;對本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廣泛征詢教師意見。
(2)園本教研中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的策略。
園本教研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本課題欲在案例研討式、教研一體式、頭腦風暴式、主題辯論式、螺旋遞進式等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過程中,收集有研究價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3)教師在園本教研中的成長與收獲。 “從問題到課題,從經驗到實驗,從結果到效果”。
本課題欲采用追蹤研究法,將教師課堂教學、教科研工作及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比其在園本教研過程的變化,積累有價值、有針對性個案材料,從而檢驗研究過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適宜性,也為今后園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教師專業成長的提升及相關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可能有的創新點
將園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相結合,研究不同層次教師的成長實際,從而總結出適宜的策略,并試圖探索出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為相關研究提供豐富的現實依據。
(三)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1.研究重點 重點:在園本教研的實踐與研究中,總結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可操作性強、易于推廣的策略。
難點:如何讓“園本教研中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可學、可用、可信、可做。
四、預期研究成果 序號 完成時間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承擔人 1 20xx.3 相關理論資料綜述 論文 課題承擔者 2 20xx.11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狀調查研究 論文 課題承擔者 3 20xx.6 研究階段性成效 論文 課題承擔者 4 20xx.10 園本教研活動匯總 光盤 課題承擔者 5 20xx.11 教師專業成長足跡 案例集 課題承擔者 6 20xx.12 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課題負責人
五、研究方法 :與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過程相適應,總體上采用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xx.12-20xx.3)
主要工作包括課題申報;有關資料的收集、學習與討論;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相關問題預調查等。此階段由課題負責人組織。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xx.3-20xx.6)
此階段展開課題研究攻關,主要研究園本教研中教師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實踐中探索教師專業成長策略。預計成果形式是論文、調查報告、教師成長個案分析。由全體研究人員參與。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xx.6-20xx.12)
課題總結與結題。此階段主要是對全部研究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形成系統的研究材料,領導小組結題。預計成果形式是結題報告、材料匯編、教師成長個案材料。此階段由課題負責人組織。
七、保障條件
本課題在幼兒園協研的《園本教研制度建設》課題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更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與研究。在“園本教研制度建設”課題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園教師達到了“三會一促進”。(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實踐,促進發展)。在園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研討氛圍。
本課題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曉新副所長關注和方向性地指導。課題負責人于麗萍,幼兒園高級教師,1998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級教師,廣西幼教學會會員。現任桂林市解西幼兒園副園長。她率先在桂林市開展“幼兒發展課程”課題研究的試點工作,嘗試《集體活動中的分組教學形式》、《活動區的教育形式》等教學實踐,形成了啟發探索式和直觀性相結合的教學風格。至今她參與了《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在音樂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做中學》等1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6個已結題,她擔任其中4個課題負責人。撰寫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獲國家、自治區一二等獎。具有良好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研究經驗。
課題參與研究人員大多為幼兒園骨干教師,曾參加國家、省、市各級課題研究,同時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對課題的理解較透徹。
教師開題報告6
XX同學所設計的題目是智能鍋爐溫度控制系統,題目來源于生活生產實際。題目涉及到信號檢測與處理、微機控制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該同學在開題期間收集并查閱了一定的技術資料,對所設計的系統任務基本明確,設計思路比較清晰,控制方案選擇較為合理、可行,對選擇的器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證;工作量適中,工作計劃安排合適,預測按計劃安排抓緊時間進行設計,可以如期完成設計任務。
教師開題報告7
一、 選題緣由和意義
根據在南陽以及洛陽走訪調查發現:現如今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條件、工作負荷、幼兒和家長的評價三個因子對其工作壓力更是影響甚重。為了緩解幼兒教師工作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強我國幼兒教育的整體提高,使幼兒教師能夠完全的自我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當中,特提出緩解幼師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二、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和趨勢
通過走訪南陽,洛陽,包括其它縣級城市幼兒園,以及internet互聯網搜索,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調查,對現今幼師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以及幼師地位的認可度不夠高的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現今,我國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可,社會上對此還存在各種偏見,致使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大,逐漸成為高壓力人群。雖然每個職業都有壓力現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壓力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但是壓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個職業群體都存在相同的負擔加重和壓力增大的問題時,將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阻礙,對職業群體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嘗試編制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問卷,希望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分析相關因素與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的關系,并提出建議,以減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進而提高幼兒園教師群體的職業素質。
三、研究內容以及解決方法
(一)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相關因素:
1. 工作特征
2. 家庭及社會
3. 幼兒園管理
4. 職業發展
5. 壓力反應
(二)針對以上因素提出的應對措施:
1. 關戶幼師,提供輕松的環境,科學安排工作,勞逸結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 實行分班倒班制度讓幼師有充足的自我調節空間,給予幼兒園教師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3. 從實際出發,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
4. 關注幼兒園教師的成長發展需要,關注高學歷教師的發展需要,提供自我發展和完善的機會,減輕職業發展壓力
5. 因時制宜,讓孩子反過來“教”老師。
幼兒園教師這一行業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幼師工作壓力過重,現如今,必須通過以上措施來緩解幼師的壓力,才能讓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王小鶴:《幼兒教師職業壓力的現狀與對策》,平頂山學院學報,20xx/3,P28
[2] 陳明麗、許明:《國外關于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3,P24
[3] 王重鳴,王劍杰:《職業緊張因素的結構關系分析》,心理科學,1995/18,P263-267
[4] 陳德云:《教師壓力分析及解決策略》,外國教育研究,20xx/12,P13
[5] 張海芳:《山區中學教師心理壓力的調查》,現代教育論叢,1993/4,P12
教師開題報告8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從日常的心理咨詢工作、相關的調查研究和媒體介紹的大量案例中不難看出,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產生的煩惱與困惑等是中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其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研究表明,教師的素質和學生的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因為教師性格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并且學生年齡越小越容易接受教師語言態度、行為習慣的影響。教師良好的素質特征,不僅時時感染和教育著學生,而且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1、從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觀”看,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發展學生個體的全面素質,二是發展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素質教育的學科教育面對的是學生全體,故而把心理品質教滲透到學科教育中,其實質就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品質。
2、從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看,自從提出素質教育以來,很多地方從各個角度對其進行了實施途徑的探索。有的從課程結構入手,有的從教學管理入手,有的從教育評價入手,有的則從教師素質入手等。但人們漸漸發現,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嘗試,素質教育必須進課堂才能落實。同樣,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也必須進課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實。那種把心理教育游離于課堂這個教育陣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實際,也不實惠。
3、從國外心理教育的發展趨勢看,“矯治與發展并舉”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著眼少數有問題和適應有困難的學生,注重補救性行為的“矯治性”工作,雖是輔導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對正常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潛能的發揮的“發展性”工作卻不能忽視。美國學校輔導主任協會在所制訂的“中學輔導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確指出:“發揮性的指導是指導工作的組成部分,這個指導是努力對學生成長的有計劃的積極的干預,從而推動學生多方面個人的、社會的、情感的、生活的、道德的、認識的、審美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并促進這些方面綜合統一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中。”這就是說,我們把心理品質教育納入學科教育中去實施,其實質就是要面向全體,注重“發展“,走“矯治與發展并舉”的道路。其目標體系是:把矯治學生偏差行為和消除心理問題作為短期目標;把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觀、自主性、學習能力和社交適應力等作為中期目標:而把促進學生自我完善,使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4、就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客觀實際而言,學生許多心理問題都源于學習問題,尤其是學習心理問題。有的學者指出:學生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生學習和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卻沒考慮到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排解,才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心理又反過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直接把心理品質教育滲透到學科教育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品質教育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直接掛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從人們對心理教育的認識上看,人們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數心理學工作者的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心理教育應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內之事。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明文規定,“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要求“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6、從培訓師資的角度看,在學科教育中實施心理品質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學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修養和心理教育水平。教師負載著傳遞人類文化知識和培養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否則,不僅影響自身發展,更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
7、從教育本身的內涵看,學校教育絕非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協和系統。教育心理學認為,知識是對事物屬性及其聯系的認識,表現為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概念、法則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素質的含義有多種,現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養或各方面心理修養的綜合表現。這就是說,知識、能力、素質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心理過程。所以,我們把心理品質教育納入學科教育的常規課堂中,是有其級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的。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從當前的國內外情況來看,目前普遍的誤解是心理健康教育以人為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為本,更多的是為了把學生轉化成符合教學的學生,而很多教學行為本身又存在著各種各樣違背以人為本的事實。長期以來,很多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對某類問題學生的研究上,還沒弄清學生到底有沒有問題,是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與教師的素質有什么關系,就把一些學生歸為另類,對他們另眼相看,采取一系列的預防和矯正措施,這本身就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阻礙了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發展。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開展教師素質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與時俱進的積極的現實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心理全面、健康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本課題中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課題界定據小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發展心理入手,運用心理學理論,采取各種適當的方法,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提高適應和生存能力,并針對我們發現的小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行為,進行引導、轉化和調治,以達到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個性心理全面、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小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如何通過提高教師素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面對的課題。怎樣在小學生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標。“教師素質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通過提高教師素質探索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易于被小學生接受并為小學生所喜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徑。研究本課題的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和國家法律、國家的有關教育政策以及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有關規定進行探索和研究的。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分為主體工程和輔助工程兩部分:主體工程的價值取向著眼于“發展”,輔助工程的價值取向著眼于“矯治”,二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主體工程包括:
1、課堂心理環境的營造研究。學科教育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特有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向心理交流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指課堂教學中對師生心理產生實際影響的學習生活環境。課堂心理環境有積極、健康、生動活潑的心理環境,也有消極、冷漠、沉悶的心理環境。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教育進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實施心理品質教育的重要條件。科學家們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積極性高漲時,可以發揮80%—90%的才能,反之只發揮20%。因此,只有營造協調、融洽的心理氣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2、以語文學科為龍頭,帶動其他學科實施心理品質教育的策略研究。每個學科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心理品質的因子,但如果一開始就在所有學科中全面展開,這顯然既不實際,也不科學。語文學科本身就是“語言性”、“工具性”、“文學性”、“人文性”等的包容體,換句話說,語文本身就是社會生活的反應,本身就是人性的張揚及個性心理品質的折射。所以,我們決定以語文學科為突破口,探索學科(所有學科)教育實施心理品質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徑等。具體說,就是重點放在語文學科中進行研究,其他學科參照研究。當實驗取得一定實效后,再逐步輻射和規范其他學科。這樣,既能為其他學科摸索出一條可資借鑒的前路,又解決了師資培上的難題。
3、.學科教育實施心理品質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常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可謂異彩紛呈。但正如美國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教師的策略》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教學中不存在一種可以適合于所有教學情景的模式或結構,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有不同的教學的策略相適應,世界上不存在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由于我們在學科教育的常規課堂教學中納入了心理品質教育這一特定因素,故而必須重新構建一種能把學科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4、教師自身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我們的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在這種情況下,要實施心理品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顯然是很艱難的。為此,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教師。其基本思路是由少數骨干帶動某一學科(語文)教師,再由某一學科(語文)教師帶動其他學科教師,從而產生一種油浸紙巾的效果,即“點———片———面”的培訓模式。
輔助工程主要包括:
5、心理活動課研究。心理活動課與常規活動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相同點是都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行為的活動嘗試中去感悟與體驗。所不同的是,常規活動課的內容及范疇要廣些,而心理活動課則把目標集中指向心理規律的探索和心理品質的提高這一點上。關于心理活動課的研究,兄弟學校已經總結了不少成功經驗,我們在借鑒相關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本校實際,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于本校、本地區的新路子。
6、校園心育環境的建設研究。我們說的校園心育環境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廣播”、“心理咨詢導報”等側重于心理矯治和補救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五、實驗方法
本課題研究采用:
1、文獻研究法:從多方位、多角度開展對情報資料的比較研究,把握國內外同一課題的研究動態,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為課題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論。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等方法,調查“隔代教育”下的生對自主需求、追求的心理現狀和潛能發展的可能性,總結篩選有利于該課題研究的經驗、方法,為構建課題研究提供經驗性原型和基礎。
3、實驗研究法:從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假設出發,有效地控制無關變量,成功地操縱自變量,科學地觀察因變量,開展課題實驗,檢驗理論構想,豐富課題研究模式。
4、行動研究法:一切為了行動,為了行動的一切。課題研究價值的取向取決于學生群體的行為方式和結果。培養學生的自主心理旨在激發追求自主的意念,自主意念的激發又旨在學生行動的催化。行動結果是檢測課題績效的主談話法、咨詢法、建立心理檔案、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等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9~20xx.12)組織有關成員學習理論,參加培訓;設計方案,組建課題研究小組,做好各項測試,申報立項。
2、實驗階段:(20xx.1~20xx.9) 進行課題方案的論證。制定階段實施計劃。圍繞計劃全面展開實驗研究。舉辦階段報告會。
3、總結階段(20xx.9~20xx.12) 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撰寫實驗報告,舉辦結題報告會。
教師開題報告9
課題名稱
《小學音樂欣賞課“聽唱融合”教學法的研究》
負責人
xxx
所在單位
平利縣城關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音樂也稱之為聽覺音樂。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蘊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通過欣賞教學,使學生的音樂之耳,能對大千世界的聲音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從學習音樂的先后順序上來說,必須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現;通過欣賞學習音樂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展,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教會學生學習音樂要從欣賞入手。從心靈的深處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最重要的是凈化心靈讓每個人享受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頭戲。應該成為音樂教育的核心,通過欣賞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素養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目前的欣賞教學,還停留在聽的方法上,沒能進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實踐發現聽與唱都應該一同進入欣賞教學,加快速度提高“聽唱融合”教學是燃眉之急。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理論意義:
1)創造一個適合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填補欣賞教學“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課題研究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欣賞水平服務,為平利縣小學音樂教學發展提供參考實踐的依據。
3)本課題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進程,為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保障。
2、實踐意義:
1)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反復性:音樂欣賞教學的反復性是由音樂的這種特性所決定的。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稍縱即逝,只有記憶才能抓住它,而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復,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經過不斷深化的過程,必須進行反復欣賞。常規經驗告訴我們,當欣賞一首作品時,聽得多了對音樂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學時間不容許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只好選擇最有效的方法——-邊聽邊唱。即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光聽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創造,學生會即刻感受、理解、記憶,會減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強調以生為本,動靜結合,學生參與。符合心理與年齡特征,“聽唱融合”符合音樂韻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則:將新理念與教學行為整合,現有資源:音響、課本、多媒體等整合;聽、唱、奏、跳活動統一在音樂體驗上。
提出有待解決和重視的現實問題,論述本研究的價值或重要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蘊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由聽到唱,不僅僅是一個行動的改變,更是心理發展的反映。“一曲三聽”、“一唱三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歌聲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是一個反復揣摩、不斷提高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發揮歌唱的審美潛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課題論證、成立課題小組、設計研究方案。
(2)調查學生欣賞現狀,整理評估數據。(隨機抽樣調查)
(3)培訓教師、研討欣賞教學已有的方法,開創新的聽唱結合的方法。
(4)專家開題論證、答辯。
(5)結合“項目管理,任務驅動”搞好課題研究,制定并寫出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聽唱融合教學法進課堂。
(2)聽唱融合教學案例的推廣。
(3)聽唱融合教學論文的撰寫。
(4)聽唱融合教學的比較與區別。
(三)、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整理資料,準備結題報告。
(2)專家指導。
(3)專題研討會。
(4)全部資料展示。
(5)收集存盤、刻盤。
(6)推廣經驗,彌補不足,繼續開展好新課題研究。
研究舉措:
1)通過課堂教學實現“聽唱融合”教學的研究,感受與鑒賞是最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審美的有效途徑。
2)形成欣賞音樂的習慣,多聽、多唱,學會欣賞音樂,培養鑒賞音樂的能力。實現《課標》對小學音樂學習領域目標: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培養音樂愛好者。
3)通過課堂評價把握音樂要素,音樂的表現手段,音樂的結構單位;音樂的風格及作曲家個人風格特點;音樂體裁等。積極創造出各種各樣很具有個性的表現方式,去表達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4)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欣賞教學的渠道;教育資源:電視、廣播、書刊、報紙、音響、影像等。
研究的途徑:
1、聽唱融合教學法主要途徑,點上滲透,面上進行。對實驗校進行全面跟蹤實驗。
2、開展好“三結合”學校、教師、學生;科研、教研、培訓相結合。
3、從課堂入手,解決欣賞教學的實際問題,按照預定計劃實施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做好前測、中測、后測數據統計調查,利用好第一手資料調整實施。
4、在研究實踐中拓展教學思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培養教師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的水平,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
與能力。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預期成果:
1、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與習慣;
2、改變以往過分強調音樂故事,人物軼事傳聞的介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引發想象和聯想;
3、采取有效生動的教學法,使學生能對音樂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能以簡單的線條,色彩直覺地反應表現音樂;
4、通過實施使教師的理論、業務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樂欣賞課堂氣氛活躍、豐富多彩。
課題成果呈現形式:
1、完成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教學設計、敘事、隨筆、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及課件、教具等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成績及相關資料等。
教師開題報告10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教師開題報告。
一、選題緣由
我長期帶小學數學,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老教材就是單一地提出問題,讓解決,可能導致優生認為太簡單滿不在乎,中等生認為剛合適容易滿足,差生認為太難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學生受到局限,課堂氣氛冷清,無法激起他們數學的興趣,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自從去年秋季學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開朗,原來新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值得認真研究、探討。
二、研究意義
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有以下幾大功能。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解答,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發現信息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讓學生聆聽他人的想法,啟發自己的思維。
(三)建立模型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象,或解決一些問題。
(四)培養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與他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饋教學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過程,都是可通過學生發現信息,解答問題的情況,了解他們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六)促進課堂教學
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是輕松而快樂的。
三、文獻綜述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關心學習。
1、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知識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由學生自己通過主動探索得出結論。
2、“思維”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可見,人的手腦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要讓兒童多動手操作、多觀察。
3、課堂教學論
《新課標》指出: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體驗。
教師開題報告11
課題名稱
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研究
負責人
xxx
所在單位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學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已不再重視板書。甚至上課不寫一個字,只用鼠標一路點擊,一堂課就結束了。久而久之,沒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書,也毫無章法,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雜亂無章。學生得不到規范化書寫的示范,對課堂內容無法把握,更得不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課題能引起語文教師對板書的重視,使這項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提高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板書對于教師來講是一項基本功,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更是如此,規范、工整、美觀的書寫更能展示教師扎實的基本功;精巧的板書設計更能顯示語文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秀的板書設計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完成的,課堂上,隨著板書的逐步呈現,教學思路、知識體系、文章結構、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美點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與熏陶作用。語文教師長期堅持規范、工整、美觀的板書,對學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書寫,從而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工整。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板書設計是指教師上課前制定的在黑板上書寫的計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設計。它運用教學直觀性原理,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精心構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簡潔的文字或圖形顯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本課題主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
2、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那么,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它主要包括板書布局藝術、板書書寫藝術、板書構思藝術。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水平的高低顯示了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課題從語文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出發,力求通過學習、討論、實踐,著重探索語文教學板書的布局藝術和構思藝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搜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董貴鈺)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年5月-20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賀娟維老師負責),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制作課件、座談交流;董貴鈺負責),語文板書設計案例交流(語文教師自己設計板書并附設計說明;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書設計藝術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板書布局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布局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康小剛老師負責)
(2)板書構思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構思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張利老師負責)
(3)中期匯報。準備匯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匯報ppt課件;董貴鈺負責)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匯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董貴鈺負責)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問卷及報告、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材料、語文板書設計案例、板書設計布局研究小論文、板書設計構思技巧小論文、匯報課板書設計及說明、板書設計藝術研究論文。
教師開題報告12
學科分類:
課題批準號:
課題類別:
課題主持人:
課題承擔單位:
主要研究人員:
一、問題的提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為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國中小學正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以教師素質的提高為前提。因此,近年來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專業發展正日益成為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有利于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其宗旨就是試圖通過教師評價制度的改革來推進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為此,我們就如何促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我校確立的實驗課題是;構建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驗時間是20xx年。
二、研究目標
20xx年,以教師發展為本,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導向,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重點,以新課程培訓為切入點,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為中心,以運用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全員培訓為主線,建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目標一:建立共同遠景,促進教師從;適應性學習進入更高層次的;創新型學習,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每周的業務學習,明確內容,強化措施,保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目標二:建立團隊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從一個現實的人向理想目標不斷逼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自主學習,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目標三: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每一位教師創造和提供一個民主的、平等的、雙向溝通的良好學習氛圍,為教師終身學習、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堅持崗位練兵,開展各類教研課競賽活動,使科研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
三、研究內容
(一)構建教師教育發展體系
1、探索與尋找教師教育發展培訓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師教育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開放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并在實踐中推廣。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訓的模式與策略。3、探索研訓一體化培訓的有效模式與策略。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探索教師與新課程同成長的培訓內容,構建開放的;以人為本的培訓內容體系。
2、探索教師內需性培訓的培訓內容,構建教師終身學習的內容體系。
四、研究重點
1、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師研修。校本研修,即;從學校中來,到學校中去的培訓。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培訓的起點,培訓的歸宿是解決這些問題。加強運用信息技術、遠程網絡教育的教師培訓。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教育必須加快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加強廣大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整體推進綜合素質培訓項目、新課程通識培訓項目、新課程學科培訓項目的持續發展。
2、教師要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深入,教師的角色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意味著教師要改變原先的擁有知識的權威者的形象,從;知識的占有者、傳授者向;學生發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轉變,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組織指導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及時進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自己要成為學習者。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上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和前進,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教師一次寶貴的學習、發展機遇。新課程的實施,本身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認真領會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為自覺的研究與創新、終身學習的踐行者,關注具體教育教學情境,把教學理論應用于教育實踐,并在實踐中把一些成功的經驗升華為教學理論,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素養,促進專業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知識創新的要求,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
3、改變過去教育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的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主要為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要使他們有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這種能力。所以說,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最基本對象,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也應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學習進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因此,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培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對轉變學習方式有利的課程觀念,以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展,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主要任務。
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學習過程的組織與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改變學生以前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并具體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特別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改變以往單純的接受式學習,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覺主動地轉變過去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從以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提倡探究和引導發現的教學。
教師開題報告13
該生對選題與老師進行了充分討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要求,參考了許多文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本選題是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延續,符合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基本合理,難度合適,學生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該論文的設計。
同意開題。
(指導教師簽名)年 月 日
教師開題報告1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學前教育是為終身發展和全人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而提升學前教育師資的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是當今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和迫切需求。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母機”----幼兒師范學校如果繼續停留在中等師范學校的層次,勢必會滯后甚至嚴重阻礙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省市領導審時度勢、高屋建瓴,順應時代的要求,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大力支持我校向更高層次的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晉升的發展戰略,決定將婦聯幼師、民進幼師、藝術學校并入我校,創建哈爾濱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如今,我校正處于從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向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發展的轉型期,師資隊伍結構將面臨新的問題:我校現有66名在職教師,其中省、市級教學、科研骨干教師21人,約占教師總數的31.8%;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教師11名,約占教師總數的16.7% 。雖然目前骨干教師的比例不算低,學歷指標也符合國家高職高專建設標準中提出的專科學校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15℅的比例要求,但四校整合后,骨干教師比例及師資的整體學歷水平都將會被拉動下降,師資梯隊發展將出現不均衡,學科骨干教師結構分布與專業素養也亟待調整與提高。教師隊伍現狀與新的高等幼專教師素質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這已成為制約我校向高等幼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出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事關教師的自身發展,更決定著學校事業的發展,學校辦學層次的提升,不應該僅僅是外在規模的擴大、辦學形式的改變,更應是辦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是學校煥發生機的必然選擇,也是新一輪激烈競爭中學校內涵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們力求通過此項課題研究,有效實施“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戰略,制定并實施教師專業化建設的系列培養方案,建立促進典型教師快速成長并以此帶動全校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合理的高等幼專研究型教師團隊,在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實現我校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水平提高。
(二) 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1、本課題有助于提升我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學質量取決于教育者自身的文化底蘊及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的隱性文化。社會發展及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要求教師不再是知識傳遞者、“教書匠”,而是教育實踐的研究者、學生主動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因此,專家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目前我校部分教師雖具備一定的學科專業知識,但其科學文化知識、人文素養和教育科研能力等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反映到教學上就是教法比較呆板、陳舊,重教法研究,輕學法研究;教學內容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比較落后;而且部分教師固步自封,繼續學習和自我完善的內在意愿不強烈,導致其專業自主發展和創新能力較弱,難以適應學校事業的發展和當前時代的要求。
本課題研究力求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與培養模式,為廣大教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學習與發展的機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水平,以各學科中青年骨干教師為核心,逐步形成一支層次合理、結構完善的典型教師梯隊,并以此帶動全校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2、本課題有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在師范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中專師范教育的層次上,將不能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整個教師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最終導致優質學前教師教育資源的流失和匱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是我校發展的當務之急。
通過此次研究,以期改變教師輕視科研工作,將教學與科研割裂開來的錯誤認識,解決科研教學兩層皮的現象,激發教師濃厚的科研角色意識、對職業的敏感性和學術思想的前瞻性,促使其不斷研究學情、學法,富有創造性地研究課程、教材、教法,這必將會切實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3、本課題為其它幼師學校尋求自身發展的路徑提供借鑒經驗
目前,全國獨立設置大專層次學前教師教育的學校為數不多,遠遠不能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學前教師教育培養的是幼兒教師,它需要實行定向的專業教育,不宜采取綜合培養的模式。當前,國際范圍內師資培養教育的趨勢之一也是“純”師范院校的保留與復歸,我校向高等幼專轉型和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正是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的要求而制定的。
因此,我們在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學校與事業發展的實際出發,確定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重點工作,不斷充實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以盡快提高教學質量、辦學能力,為學校今后可持續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對同類學校的轉型與發展提供借鑒。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及本課題的突破、創新之處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通過我們對20xx年至今的相關教育文獻檢索發現,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及相關問題的研究共有數十篇,其中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文獻5篇,其余均為國內高等師范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文獻。我們進行了分類,主要(1)有關于高等師范轉型期教師教育的研究,如魏彥紅、李玉俠 《遼寧教育研究》的《 師范院校轉型過渡期的教師教育策略研究》、何世峽的《曲靖師范學院學報》的《轉型期師范教育的管理觀和師資觀教師教育體系的研究》、王勝青在《甘肅高師學報》上的《新建師專教師教育轉型的幾點思考》;(2)有關于教師教育體系研究如王發田在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發表的《 教師隊伍建設呼喚構建新型教師教育體系》、趙伶俐在《復旦教育論壇》上關于《建構教學科學、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新體系》;(3)有關于幼師轉型期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設置的研究,如華東師大王振宇、龐建萍的《論我國幼師轉型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4)關于高校教師評價的如龐鶴峰的《績效評價--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研究現狀初探》(5)國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如郄海霞、陳超在《教師教育研究》的關于《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等。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外關于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轉型期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研究還不多,且多局限于經驗總結描述成果的方式,但已開始呈現出多角度、成系統的研究態勢。我校的此項課題研究將豐富和補充我國的教師教育理論和高師教師建設理論,進一步開拓和深化這一研究領域,并為同類學校的順利轉型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
(二)本課題研究創新與突破之處
目前國內各學校整合、升格都是在嘗試中求發展,每所學校整合的資源、教師隊伍的原有發展水平都存在很大差異,各校發展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也有不同之處。我校在升入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后,一方面要繼續做大做強學前專業,突出幼師專業化,所有學科的教育教學必須與當前的學前教育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我們根據社會發展以及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擬設置幼教方向的英語教育、美術教育、舞蹈教育和動畫設計、播音與主持等多個專業,拓寬辦學途徑。因此,教師隊伍建設必然要根據我校的發展方向去找準定位,確定目標,制定方案,在課題實踐中探索出高等幼專典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其次,在課題研究的方法上,我們避免了過去單純的定性研究與描述,將采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突破傳統的典型教師評價方式,量化考核標準,加強實證性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主要依據《高等教育學》中關于教師教育理論、丁鋼主編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創新計劃》、孟萬金的《優質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新課程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與
實務叢書》等理論。
四、課題的目標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堅持服務并直接運用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實踐之中,主要目標是:通過開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學術水平、科研意識、實踐能力等一系列培訓活動,探究典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方法、途徑與模式,構建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研究型教師隊伍。
(二)主要內容
1.高等幼專學校各學科典型教師素質結構與評價標準的研究。(主要是典型教師基本素質結構及有關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典型教師發展階段、培養途徑及模式的研究)
2.中師向高師轉型期典型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方案的研究。包括:典型教師選拔的標準及條件、典型教師經過培養后達到的目標、培養途徑與方式、激勵機制和發揮作用的具體要求等方面的系列化培養方案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相關研究成果,整理出可資借鑒的信息。
2、調查法。每個子課題都要進行大量細致而深入的調研,主要調查四校整合后師資的原有水平,作為實驗前的基礎數據,實驗前后學生對教師及其教學的滿意度,以及教師對學生認知、教學方式、方法、管理制度及自身教學能力的看法。
3、觀察與測評法。觀察典型教師成長的經歷,對典型教師的示范課、實驗課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與評價。對典型教師進行實驗后測評。
4、行動研究法。實行研究與學校自身的特點、專業和學科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邊研究、邊實施、邊反思、邊提高。
(二)研究思路:以社會對高等幼專師資的質量要求、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學校的特色、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特點為前提,確定培養典型教師的標準和條件→以此作為理論指導,進而確定師資隊伍建設的規劃方案(包括典型教師素質、結構、培養機制等)→研究、建設和配置相應的教育資源、優化人才成長的環境、提供參觀、研修、訪問等機會和條件、搭建典型教師示范展示活動的平臺→研究和實施典型教師培養方案的具體步驟與實施的具體要求,研究和進行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體系→檢測、評價和修正人才培養規劃方案、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過程、評價典型教師達標效果及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一)實驗的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實驗任務:成立課題研究的組織結構,對四校整合后的教師素養及教學質量進行前期調研,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國內外師資隊伍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綜述;找出可以借鑒的經驗,制定具體的培養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計劃每年培養一批典型教師),從學校的主要學科中確定1名教師作為第一批典型教師的培養對象,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國內外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理論與經驗,為開展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二)實驗實施的第一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實驗任務:實施并逐步完善典型教師的具體培養方案,給第一批典型教師提供各種學習、研究、實踐、展示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成長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確定第二批典型教師,新老典型教師結對,為典型教師建立成長檔案。按照新的規劃方案進行教師隊伍建設,進行階段成果的展示和匯報。
(三)實驗實施的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任務:確定第三批典型教師人選,繼續實施培養方案,完善激勵機制,反思改進培
養工作,不斷總結經驗, 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四)實驗的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評價教學質量,總結和推廣科研成果,撰寫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各學科典型教師的專業素養結構及評價標準的研究報告、典型教師的實驗課方案、教學反思、論文,典型教師的培養方案、結題報告等。
八、 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課題研究的事實依據
四校整合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與轉型后高等幼專的教師素質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迫切需要構建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以勝任高等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全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采用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把總課題分解分為幾個子課題:
第一子課題:高等幼專學校教育理論學科典型教師專業素質結構與評價標準的研究 負責人:郝慧男
成員:教育理論教研室全體教師
第二子課題:高等幼專學校藝術學科典型教師專業素質結構與評價標準的研究
負責人:閆桂蘭
成員:音樂、體育、美術、舞蹈教研室的全體教師
第三子課題:高等幼專學校文化基礎學科典型教師專業素質結構與評價標準的研究 負責人:于萍、劉翊
成員:外語、語文、計算機、政史地、理科綜合教研室的全體教師
第四子課題:高等幼專學校典型教師培養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負責人:肖向夷
成員:朱春暉、閆桂蘭、于萍、郝慧男、丁韻梅、王麗、徐建民、李敏杰、左英霞、劉珂、劉翊
(二)保障條件
1、人力保障條件: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由孫杰校長親自主持和指導課題研究,我校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是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及其他各專業的學科帶頭人,他們曾參加過國家級、省級“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如“五年制大專學校研究型教師隊伍的培養策略的研究”、“五年制幼師學校各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等),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及結題。
2、研究資料的獲得。我們通過互聯網,中國知網“中國圖書全文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對相關文獻信息進行檢索;積極參與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全國幼兒師范學校協作會的課題研究,可以獲取大量的幼師發展及學前教育發展的最前沿信息;還可通過本校圖書館和檔案室獲取相關學前師范教育的資料。
3、為支持教師開展科學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和設備,能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學校為每一個教研室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以方便教師教育教學。另外,特別在學校演播廳創建一個“微格教學實驗室”,并提供錄像設備、電腦設備、中控室等相關設施,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形成反思的意識與能力,為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最優質的物質條件。
我校每年將投入八萬元為此項課題研究注入資金保證。定時安排教師“走出去”進行學習,并通過把知名專家“請進來”等方式開展學術講座與研討;我們同新加坡“智源教育學院”鑒定合作院校協議,將定期派優秀教師出國考察學習。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已經具備完成此項課題的研究的條件。在上級科研部門的帶領下,我校全體課題組成員將齊心合力,深入踏實地開展研究工作,一定能獲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教師開題報告15
一、選題緣由
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多年來已經在教師中形成了一種共識,這個統一的格局一直在延續著。這個格局是:錯題打“x”,對題打“v”,落款是X月X日,再加一個等級評價,錯題要求更正,若再錯再打“X”,再更正,直至做對為止。我的老師、老師的老師……都是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執行著這樣的數學作業批改規則,也從未因此引發過任何爭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都習以為常。基于此,我想打破這個格局,對數學作業的批改作一些探討。
二、研究意義
我認為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研究有以下功能:
1、適合小學生作業批改的方法,可提高學生的作業正確率。
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覺性。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
4、減輕數學教師的繁重無效勞動,提高數學作業批改的質量和效率。
5、幫助中、差生學好數學,克服大面積“兩極分化”現象。
三、文獻綜述
程明美在《怎樣批改作業才更有效》(《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第1l期)中對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認為作業要及時批改;做好記錄;及時講評;加強個別輔導;給學生充分的改正時間;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樹立學生效仿的榜樣;給一些客觀公正的評價。其中“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在其他文章中較少提到。 教師批改作業,任務量比較大,如果有一部分改為當堂處理,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另外,學生互批、互改作業,也是普遍采用的形式,這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聽課率,增強學生的評價能力。 孫琪斌、楊麗在《作業批改的多元評價模式初探》(《教育科學》20xx年第8期)中提出四個“引入”作為作業批改的評價標準,值得借鑒:引入“解題速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引入“正確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入“創新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人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作能力;引入“規范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良好的書寫表達能力。
四、研究步驟及措施
1、調查階段(20xx年6月至8月)在全鄉小學數學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的看法。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以自己班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創設自己的數學作業批改模式。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9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分析、歸納實驗研究情況,總結經驗。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式進行。
1、 調查法。采用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 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并采用錄像、案例、學生訪談等手段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記錄。
3、 經驗總結法。總結經驗。
六、成果預測及結題報告結構
1、通過課題研究,使每個學生通過作業的訂正過程,能夠取長補短,明確目標,了解更多的思想、信息,開闊視野,加強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準確性,尤其對差生有機會學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不再“望號興嘆”!
2、通過課題的研究,真正體現“訂正為了更好地學習”的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教師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7.本科開題報告
8.物理開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