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15篇【精華】
現如今,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論文1
【摘 要】全球一體化形勢下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使我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不管是經濟競爭,還是科技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大力發展教育是國家建設中的重要目標。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開展的基礎,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小學教育與學生思維培養的研究,可以幫助各小學以學生思維培養為目標,實現教學的科學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教育;學生思維;培養
小學階段,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相對不成熟,很多習慣和思維方式也都沒有形成,因此是進行科學引導的關鍵時期。通過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方向的培養,對于小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小學教育已經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了,但是在幾十年的小學教育發展中,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問題,以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今天的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1、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缺乏必要的重視
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更多的小學把升學率和考試分數作為培養學生的唯一目標,雖然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這種現象并沒有明顯的減輕。可以說,對于我國的小學教學來講,“考試”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檢查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評估了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但就另一方面來講,它完全禁錮了我國的教學模式,這對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思維培養的影響最大。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方式并沒有形成成熟,但由于學校過于重視成績和分數,忽視思維培養,這樣學生很有可能變成高分低能。所以說,過于重視考試,使得學校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缺乏必要的重視是目前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之一。
2、思維培養沒有針對性
在有些小學中,已經注意到了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并且為此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也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思維培養沒有針對性。小學教育過程中涉及到一至六年級(個別地區一至五年級),年齡從六周歲到十二周歲左右的學生,可以說跨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不同,他們的各方面特征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他們對于事務的理解能力等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學校在思維培養過程中卻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對于學生的思維培養方式基本都是一樣的,并沒有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培養措施,也就是說,整個思維培養過程沒有針對性。這樣的思維培養方式可能對于部分學生是有效的,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講,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思維培養沒有針對性也是目前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培養的問題上存在的一個障礙。
二、小學教育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的作用
小學教育的直接對象就是小學生,而小學生特殊的年齡以及成長情況確定了小學教育對于他們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他們思維形成的重要性:
1、小學教育指引學生思維形成
雖然家庭教學對于個人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父母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在逐漸減少,這樣,小學教育對于學生思維形成的指引作用就在不斷增大。在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眼中,教師是非常神圣的,因此對于教師的講授內容,他們更愿意接受,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只要教師方法恰當,那么他們對于學生所傳授的內容,學生一般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所以小學教育對于學生思維形成的指引就會很容易的實現。
2、小學教育糾正學生思維錯誤
由于小學生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生活中很容易形成錯誤的思維,但是家長與學生處在同樣的`生活環境內,所以很難發現學生的這些思維錯誤,而學校是傳授科學,教育真理的過程,所以更容易發現學生的錯誤思維,因此就可以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這些錯誤的思維。由此可見,小學教學對于糾正學生思維錯誤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對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思維培養的幾點建議
既然小學教育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針對目前我國小學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對學生思維培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在教育過程中確定合適的思維培養內容
確定合適的思維培養內容是小學教育過程中進行學生思維培養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基礎性環節,只有確定了思維培養內容,整個思維培養過程才有開展的可能。確定合適的思維培養內容時需要注意:
首先,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有選擇不同的思維培養內容,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處于完全的被動接受階段,整個思維的模式基本還沒有形成,對于這些學生來講,最主要的就是選擇簡單的、基礎性的思維培養內容,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引導他們形成思維意識,而對于高年級學生,相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已經基本形成,對于教師所傳授的教育內容已經有了篩選性接受的意識,這樣,在思維培養內容確定時,就必須考慮到什么樣的思維培養內容他們感興趣,樂于接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高效的思維培養過程。
其次,思維培養內容要有目的性,小學教育過程中的思維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保證他們在以后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遇到新問題、新事物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所以整個思維培養內容確定的過程中,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的。
再次,思維培養內容要有創新性,這也是小學教育過程中創新思維培養的必要要求。創新是所以事物發展的源動力,而小學生時國家的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對于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就是對于國家未來的創新性建設做準備。缺乏創新是目前我國很多行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從這一點來講,通過培養內容的創新性進而實現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因此培養內容確定過程中注意創新性內容的確定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2、在教育過程中建立科學的思維培養方式
在確定了合適的思維培養過程以后,建立起科學的思維培養方式就變得非常重要。思維培養是一個過程,不是瞬間即可完成的,而實現這一過程的目標就需要科學的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方式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對于培養內容的認可度和接受程度,一個生動有趣的培養方式與古板木訥的培養方式相比,顯然學生更愿意接受前者,只有學生接受了思維培養方式,才有可能對思維培養內容進行掌握。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確定思維培養方式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方習慣,爭取思維培養方式與小學生的生活能夠融合。
四、結束語
總之,學生思維形成與小學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通過小學教育實現學生思維的培養對于我國整個教育建設、人才培養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隋娟.論小學教育與思維培養化[J].教育論叢,20xx(10).
教育論文2
(一)在課程中關鍵經驗具有鮮明的目標性
凡是介紹高瞻課程的文本,文本的起始必呈現關鍵經驗類目條款。當解釋關鍵經驗在課程中的地位時,《活動中的幼兒》一書指出:關鍵經驗能夠用來作為有效地促進學前兒童發展課程中的計劃制定和評價的指標。《理想的教學點子1》一書指出:關鍵經驗是教師及保育人員用以了解幼兒發展、為幼兒安排活動、觀察幼兒如何與材料和他人互動以及與家長討論幼兒進展的指針,并且強調教師是以關鍵經驗為中心設計日常計劃,認為日常生活中“制定計劃———行動———復習”這系列活動是課程中幼兒的中心,而關鍵經驗則是課程中教師的中心。馮曉霞(20xx)在《幼兒園課程》一書中也認為關鍵經驗是“二級目標”。勿庸置疑,關鍵經驗具有教育目標屬性,處于課程目標的基礎地位。但是,高瞻課程人員對關鍵經驗是課程或學習目標的說法是相當謹慎的。對此,《活動中的幼兒》提到:每一條關鍵經驗應該反復出現,因為它們并非是要達到的“目標”,它們更像維生素和其他的營養,它們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反復出現對于良好的“智力營養”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幼兒》提出:關鍵經驗不是一套專門的觀點和學習目標,相反,它們是幼兒在其日常生活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反復出現的經驗。同時,這些關鍵經驗使幼兒在與各種人、材料、事件和觀點互動時獲得知識的明確化。馮曉霞(20xx)也認為,關鍵經驗不是特定教學活動的“菜單”,而是實現教育目的的“營養”。這些謹慎的表述不是在否定關鍵經驗的課程目標屬性,而是在否定學前教育領域普遍存在的“把目標和指標當作直接制定教學內容路徑”這一簡單、粗暴的做法。
(二)關鍵經驗承載所有經驗的特性
完整性、連續性與交互性關鍵經驗是促進兒童發展中處于核心位置的一些經驗,它隸屬經驗范疇,所以包含經驗具有的所有特性:完整性、連續性與交互性。
1.完整性
真正稱之為經驗的東西都具有結構上的完整性,它與我們平時所指的日常生活經驗是不一樣的`,日常生活經驗常常是零碎、不完整的。在生活之流中,各種各樣的零碎經驗在錯綜復雜地相互雜糅,我們的注意力被不同的事件所吸引,我們的某一項具體的活動不斷受到其他活動的干擾,這樣的一些零碎經驗是初步的,事物只是被注意到但還沒有構成一種完整結構。促進幼兒發展的是具有完整結構的經驗,這種經驗由情感、實踐、理智三種成分構成,但是在這一結構中三種成分都不會抽象地單獨存在,而是互為依存地存在著。情感主要是指動機、本能、自發等成分,它是經驗獲得的前提,但不是全部;實踐主要指操作、探究、游戲等成分,它是經驗獲得的必要過程,但也不是經驗的全部;理智主要指活動的意義、結論等,經驗的結論是具有理智成分的,但需要在情感與實踐支撐下才能獲得,世界上沒有人只是奔著理智成分而勤勉工作與學習的,更不要說幼兒的學習。為了避免經驗的零碎與不完整,《活動中的幼兒》告誡人們:“關鍵經驗并非創造一種圍繞某種特定的概念來組織的零碎的學習和教學情境,而是用來幫助教師了解人類基本的智力過程和內容。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添加任何活動和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范圍,從而組成促進兒童發展的課程結構。”
2.連續性
經驗是在系列性的活動中完善的,每一次活動都為經驗帶來吸取和保留的意義。關于經驗連續性,高瞻課程有非常細致的描述,它強調關鍵經驗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按經驗層次由低到高并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獲得。例如,在積木區,一開始,幼兒先前經驗很少,他們喜歡把積木從架子上拿下,堆成堆,排成行,可能只把積木塊當成游戲材料,可以獲得用積木和其他材料造型的關鍵經驗;幼兒有一定經驗后,開始建構游戲,用積木來體驗平衡、圍合、對稱等,可以獲得空間問題解決的關鍵經驗;再后來,幼兒開始將用積木搭建的各類作品進行假裝游戲,可以獲得假裝和角色游戲、模仿、分類、比較以及語言交流的關鍵經驗。這樣,幼兒在積木區長期的游戲過程中,經歷了“關鍵經驗”的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經驗的連續性并不只是強調經驗獲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列活動的這一要點,更是強調系列活動安排時快與慢的關系要點。一方面,當活動安排進行得太快時,經驗會變得混亂、單薄和模糊;另一方面,當活動安排得磨蹭、太久時,經驗就會空虛衰亡。所以,處于經驗節奏中的系列性活動,被賦予了多樣性和運動特征,需要免除單調和無意義的重復。
3.交互性
經驗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與結果,這是杜威對經驗特性進行描述后人們給予經驗的定義,因此交互性是經驗的根本特性。基于對經驗交互性的深刻理解,高瞻課程的課程內容就是以關鍵經驗為中心而提供的各類交互性活動,強調關鍵經驗的獲得發生于幼兒在活動區與他人、環境、材料的互動過程之中,關鍵經驗的獲得和發展有賴于幼兒與環境中的人或物的互動。鑒于此,高瞻課程實施者非常重視材料的挑選以及物理環境的布置,強調環境及材料必須能引發有發展價值、指向關鍵經驗的多種學習活動;強調材料必須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探索和活動過程,而不應過于追求方便以獲得“結果”;強調材料的擺放應有秩序,方便幼兒拿取、操作和放回。
(三)在幼兒發展中關鍵經驗具有必須性
在《教育幼兒》一書中,關于關鍵經驗的必須性是這樣闡述的:“學前關鍵經驗是一系列對2-5歲幼兒在社會、認知和身體方面發展狀況的描述。每一個觀點都強調一種主動學習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對那些發生在童年早期的基本能力的發展是必須的。”葉平枝(20xx)認為,關鍵經驗最初的含義就是指幼兒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驗,并就此轉述道:通過對幼兒的長期觀察和互動,高瞻課程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發現,關鍵經驗是幼兒發展必不可少的。鑒于此,她認為關鍵經驗是幼兒發展必須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幼兒的經驗系統或經驗結構中起節點和支撐作用,有利于經驗的建構、遷移以及對知識的深層理解。于冬青(20xx)也認為,關鍵經驗是對學前兒童社會的、認知的、身體的和情感的發展狀況的描述,是兒童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教育論文3
摘要:中職院校開展公關禮儀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公關團隊的整體水平,而且能夠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中職生社會崗位競爭力。對此,文章結合實際,在簡要分析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三方面入手重點探討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的改進措施,以期為新時期中職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中職教育;公關禮儀;現狀問題;改進對策
為了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專業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職院校紛紛開設公關禮儀課程,這對廣大中職生的個人形象、職業發展和品德修養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因此,加強對中職公關教育現狀與改進對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有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中職院校對公關禮儀教育的重視度不夠,缺乏專業的公關禮儀課程教師,大多由負責教育教學管理的教師兼任,最終導致了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過程不規范、實踐平臺不足等問題,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嚴重制約了公關禮儀教育的落實。另一方面,中職生普遍缺乏對禮節禮儀的正確認識,存在概念模糊、意識淡薄的問題,具體包括缺乏個人禮節禮儀常識、尊敬長輩和師長意識淡薄、不文明的習慣較多等。調查發現,許多中職生沒有使用謝謝、您好、再見等文明用語的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存在許多不文明行為,如亂扔垃圾、破壞公物、亂涂亂畫等。
二、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的改進對策
針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相關教育主體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以充分發揮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的教學服務作用,為培養優秀中職人才提供保障。
1.列入必修,提高重視。由于中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基本是應用型人才,他們的.技能相對單一,且在身心發展方面不夠成熟,再加上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存在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中職院校必須加強公關禮儀教育,最好將其列入中職生專業必修課程之內,將其與學分掛鉤,提高學生對公關禮儀的重視度。同時,相關任課教師要進行嚴格管理,一旦有學生出現公關禮儀課不及格的現象,要堅決讓其重修,進而在思想理念上促使學生強化禮節禮儀常態化概念。
2.理實結合,促進內化。在中職教育中,公關禮儀教育有別于專業教育,它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在開展公關禮儀教育時,教師必須全面落實理實結合的理念,讓學生在理論指導下,將公關禮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一方面,在公關禮儀課上,學生應統一著裝,然后教師講解相關職業穿著技巧和生活禮節禮儀常識,并做好示范,讓學生充分掌握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場合的禮儀;另一方面,中職院校要為學生提供公關禮儀實踐平臺,加強公關禮儀教學基地和實訓室建設,以促進中職生公關禮儀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3.多元教學,強化興趣。公關禮儀教育并非一門獨立學科,而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禮節禮儀教育。所以,在開展公關禮儀教育時,教師必須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積極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精心創設生活化禮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多維互動課堂,進而提高公關禮儀教育實效性。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微課優化課堂結構,營造輕松愉悅、活潑生動的課堂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公關禮儀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靈活創設問題式、生活式、探究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開合作探討、即興表演等活動,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我展示與自我表達機會,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教師要做好課堂評價,對表現優秀的學生予以及時肯定和獎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持續興趣支撐下將公關禮儀化為內在素養和習慣。
綜上所述,面對中職公關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既要將公關禮儀課列入必修,提高學生重視度,又要堅持理實結合理念,促進公關禮儀知識內化,同時要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強化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1]韓愛群.淺談對高職院校開展公關禮儀教育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xx(28).
[2]李鳳玉.中職公關禮儀教育現狀分析與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xx(10).
[3]沈虹.中職文秘專業學生禮儀教育培養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旬刊),20xx(6).
教育論文4
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成長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音樂教育對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藝術修養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音樂教師怎樣通過音樂教學來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對其進行教育、引導。那么我們音樂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些呢?如何讓別人了解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點來談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以追求考分為主要目的,是“死讀書”的典型,這樣的小學生不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能力構建水平,才能使音樂教育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培養了小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意識;才能使小學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為啟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伙伴關系。
(二)、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節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通過制定規則、及時鼓勵、協調關系、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對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小學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現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為網絡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勇于“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改變了陳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更新了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真切、音樂興趣更濃厚,審美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下面就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情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過去上每堂課,總是習慣性地復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按部就班導入,讓學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無味。不能調起學生的興趣。現在根據每課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利用課件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通過故事當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感人故事情節,誘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體驗歌曲情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相較于以前的教學活動,我在保留了整體欣賞、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增加了二次欣賞、品味歌曲,對比欣賞、體驗歌曲兩個聽的環節,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之美的過程中同時去體驗情感之美,充分發揮音樂聽這一重點。
(三)、唱演歌曲,培養創新意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節,調動情緒發揮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小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已自己的生活進行創作,并在創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創新后歌曲的效果,聽著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四)、表演歌曲,給學生美的教育 體驗了歌曲情感,創新了歌曲內容,可以說是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有一了個總體細致的認識,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這種認識通過配舞蹈,拓展情節等形式表現出來,與同學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內容美,情感美。
三、音樂教育在小學生音樂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如何發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筆者認為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趣味”是教學的側重點。 什么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這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從美學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造美的欲望。分別從以下幾點表現出來: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神經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行為表現得沖動。于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愿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認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3、培養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學生表現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后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敢于表現、善于表現。
例如:在低年級唱游課中有一首《我的小寶寶》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抒情優美,描寫了一位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的場景,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強烈的依賴之情,營造了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圍。這首我就讓學生來表現,“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樣紅你的小寶寶睡覺?”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組成臨時家庭,用歌聲、表情、動作、造型來表現這首歌曲。學生的表現沒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聲。最后我還讓學生思考:媽媽對你是這樣的關心,那么你該怎樣回報媽媽呢?學生是很聰明的,馬上都能回應老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表達了自己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對媽媽的感謝,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培養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的表現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例如:在如二年級唱游課中要求學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聽老師講,學生對學習一點兒也沒有興趣而且根本聽不懂,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于是我運用“搭節奏”的游戲,讓學生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在搭搭拆拆的游戲中學習掌握到新知識。在他們的游戲過程中不單單解決了怎樣搭節奏這個知識點,而且繼續在研究搭完了節奏之后,怎樣拆了節奏再搭新的節奏我們還進行了比賽,看哪一小組節奏搭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且也鍛煉了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因為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5、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是人類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律進行創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出審美創造的原則。
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為一組,通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可取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他們進行創作,來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于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樂的魅力,讓我不得不贊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創作能力。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造就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中小學音樂教師叢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趙穎;《自主?愉快?創造性地學――創新教育叢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年;
[4]李妲娜。世界音樂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xx年;
[6] 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7]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06月;
[8]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xx年05月;
教育論文5
1.鄉村醫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1.1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
醫學教育面臨很多問題,但主要是基礎教學和臨床應用的嚴重分離。基礎和臨床脫節主要的原因是基礎和臨床教師的分離,導致培養的學生也出現基礎和臨床的分離。這個問題不解決,醫學教育改革就無法真正實現,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而又無法解決的根本原因是教學理念的缺乏。沒有理念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沒有醫學理念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同樣是沒有醫學理念的學生。目前,鄉村醫生教育同樣缺乏有效的教育理念,這必將導致鄉村醫生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不能有效結合運用。
1.2沒有較好的教學體系
我國大部分鄉村醫生醫學教育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由于學科之間缺乏橫向聯系,教學內容存在交叉重復,造成學生思維單一,知識不系統、不連貫,綜合能力差。比如在臨床實踐中,當患者出現的癥狀和體征發生變化時,鄉村醫生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體系,往往無法用整體觀分析、解決問題。
1.3偏重理論而忽視實踐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系統辯證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另外,鄉村醫生培訓理論多于實踐,因此很難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鄉村醫生花大量時間死記硬背,嚴重阻礙了鄉村醫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1.4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目前適合鄉村醫生可利用的有效教學資源少,質量差,鄉村醫生的醫學教育仍以課堂授課為主,“教師”是課程的主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同時鄉村醫生遇到問題時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從而導致鄉村醫生所學知識明顯受限。
2轉化醫學理念引入鄉村醫生教育的重要性
轉化醫學的'實質是基礎醫學和臨床的整合,是多學科、多層次、多靶點,微觀與宏觀、結構與功能、生理與病理、預防與治療、人文與科學的交叉融合,是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轉化醫學的發展,不僅依賴于大量從事轉化醫學研究和應用的人才,更依賴于醫學院校對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在醫學教育中,任何教學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患者、疾病或者醫生的治療等方面,只有讓轉化醫學理念在鄉村醫生教學和實踐中發揮作用,鄉村醫生才能更迅速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從而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因此,以轉化醫學理念指導鄉村醫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轉化醫學理念指導鄉村醫生醫學教育的策略
3.1加強具有轉化醫學理念的鄉村醫生教師隊伍培養
提高鄉村醫生教育質量,加強鄉村醫生教師隊伍的培養是關鍵。由于鄉村醫生學歷文化素養偏低、生命意識淡薄、法律意識較差、醫患溝通少、成人教育復雜多變等,加之農村環境相對封閉、信息交流不便,同城市相比,更需要全科醫學知識等特點,因此,地方醫學院校要加強鄉醫培訓教師隊伍建設,教師不但要掌握鄉村醫生教育訓練培養目標及特點,而且要通過參加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感受轉化醫學理念,從而使轉化醫學理念融入在他們的教學中。
3.2加強轉化醫學在鄉村醫生教學中的應用
3.2.1整合課程,促進多學科融合,構建有效的教學體系
轉化醫學教育強調各學科的聯系,要求基礎與臨床整合。通過對鄉村醫生的調研,在考慮他們的實際需求和自身情況后,可以將正常與異常、形態與功能、基礎與臨床有機整合,以構建適合鄉村醫生的“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或“以疾病系統為中心”教學體系,這樣不僅有利于精簡內容,增加鄉村醫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也能促使鄉醫把握基礎知識為臨床服務的正確方向,增進鄉村醫生對交叉學科之間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真正意義上理解轉化醫學的內涵。
3.2.2轉變教學模式和方法
轉化醫學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鄉村教育中,應重視鄉村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PBL教學、CBL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組織教學。如將臨床典型病例、疑難病例進行啟發式、情景式、提問式、自主式、討論式學習,從流行病學、病因學、病理、病理生理到發病特點,尋找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對其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以及該疾病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等進行綜合學習。教學中應加強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及團隊的合作精神,充分調動鄉村醫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鄉村醫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辯證思維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培養出實用型高素質的鄉村醫學人才。
3.2.3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切實提升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
轉化醫學強調堅持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科學原則。鄉村醫生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強調,醫學中的一些基本理論都是在對實際病變進行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歸納和綜合的結果,對實際工作具有極強的普遍性指導意義,因此,要求鄉村醫生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學會自覺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3.2.4注重醫學人文和信息知識的滲透轉化
醫學強調的是各學科之間的融合,與人文精神有內在必然的聯系。所謂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要以人性和人文理念關注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各種人際關系,各種人文關懷和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良性互動。轉化醫學實施的過程中倡導的“以病人為中心”就是人文精神的最大體現。醫療技術和醫學研究成果每天都在不斷涌現,要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就要求師生雙方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信息素養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覺地獲取新的信息,教師具備豐富教學經驗和優良的信息素養后,才能在教學中運用并傳播信息,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滲透醫學人文知識和信息知識,提高鄉村醫生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才有利于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
3.2.5構建網絡資源學習平臺,推動教育信息化
承擔培訓鄉醫任務的地方醫學院校應利用網絡及電子資源的優勢,搭建信息化交流平臺,這將不但有助于沖破基礎與臨床間的障礙,而且極大地便于鄉村醫生獲取所需知識。構建網絡資源學習平臺時,注意主要收集適合鄉村衛生醫療的信息資源,構建以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為主的內容體系。例如,在網絡資源學習平臺構建中,將臨床的相關疾病資料(如病例、實驗室檢查、病理資料、影像資料、視頻資料等)進行信息化處理,用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如解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來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這不但使鄉村醫生掌握疾病的正確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而且能激發鄉醫對疾病的預防進行討論等。
教育論文6
光陰荏苒,大學的學習即將結束,四年的學習生活使我受益匪淺。經過兩個多月的磨礪,我的畢業論文終于完稿,回首這段時間以來收集、整理、思索、停滯、修改直至最終完成的過程,我得到了許多的關懷和幫助,現在要向他們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要感謝我們系的各位老師,是你們教會了我們勤奮學習,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以寬容之心面對生活。指引著我們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在點滴匯聚中使我逐漸形成正確、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要感謝我的指導教師——**老師,給予我的各種幫助。在論文的選題、搜集資料和寫作階段,**老師都傾注了極大的.關懷和鼓勵。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老師也會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厭其煩地指點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老師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我的論文認真批改,提出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使我在寫作過程中不致迷失方向。
同時也感謝我的家人和同學們,正是在你們殷切目光的注視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學生涯。是你們,讓我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一個幸福的班集體,讓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們這里得到理解與支持,得到諒解和分擔。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感謝你們。
教育論文7
一、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一直備受社會重視,加上現在社會上幼兒丟失、受傷案件不斷增多,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大部分不具備自我保護意識,加上好奇心強、能力弱等特點,所以幼兒的安全主要是老師和家庭來負責。因此,老師和家庭必須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由基礎做起,教會幼兒基本的安全常識。這不僅有利于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而且也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幫助,使他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盡可能地避免危險因素的影響。
二、幼兒安全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所以很容易發生一些安全事故,幼兒安全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條便是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對幼兒的教育大都使用說教的方式,事實證明這種方法非但不會起到作用還會使孩子更加叛逆,收效甚微。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應該僅僅靠說教,而應將這種意識滲透于日常的生活中,例如可以每天對學生進行晨檢,沒收他們的危險物品,以實際行動來闡釋什么物品是危險的.,培養幼兒的物品安全意識。還可以通過組織相應的安全活動來說明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如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模擬相關的逃生情境作為游戲,讓他們在游戲與歡樂中懂得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也有重大的意義,例如教育兒童上下樓時不可以擁擠,吃飯時不可以打鬧以及坐滑梯到底部時用手撐地等。這些正確的行為有助于兒童形成好的習慣,也可以在行動中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某學校的李老師就處理過這樣的一個情況,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在老師沒有注意時爬到了樓梯的扶手上,李老師并沒有像其他的老師那樣立馬把他拉下來并訓斥一番,而是問他為什么爬上去?摔下來會不會哭鼻子?這樣這個小男孩就意識到了待在扶手上的危險性,很聽話地下來了,這種以實際行動來進行教育的方法最有效,實際情景留給幼兒的印象最為深刻,可以幫助幼兒認識何為危險,并考慮真正發生危險時應對的方法。
(二)加強教師的安全培訓,提高教師的安全責任意識
教師陪伴幼兒的時間最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責任。因此,保證幼兒的安全必須從老師抓起。加強教師的安全培訓,保證老師具備相應的安全意識以及具有應對危險的能力。近來火災發生頻繁,某省份的幼兒園就發生過一起火災,人員傷亡慘重,基于此,我們可以模擬火災的事故現場,組織其進行逃生游戲,對逃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這樣,在真正出現火災時教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幼兒,組織幼兒正確進行逃生。在安全培訓時還可以邀請醫生來學校做安全講座,豐富老師的專業知識,并組織教師進行安全知識競賽,通過比賽的形式來督促老師學習安全知識。此外,幼兒園應加大對老師培訓的投資力度,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并與他們及時交流,根據各班情況的不同,為各位老師打造最適合的培訓計劃。
教師安全培訓的核心是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利用其學習到的知識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這要求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如果老師對任何事都得過且過,那么上述的培訓都不再有任何意義。只有教師真正做到了盡職盡責,幼兒的安全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的合作力度,共筑幼兒的安全教育網絡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在幼兒的安全教育中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對幼兒的安全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因此,家長應該積極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一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家長認為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該主動與家長聯系,保證學校與家庭同步對孩子進行教育。
幼兒園可以定期地制作板報宣傳安全教育知識,將這些展示給家長看,并向家長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需要配合的內容。家長在了解后也應該在實際生活中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例如,可以教幼兒記住父母的手機號,告訴幼兒發生危險時要求助于警察叔叔,在超市時告誡幼兒不可以離開父母的身邊,不相信陌生人等,這些安全意識都需要家長慢慢地滲透。總之,只有幼兒園與家長做到同步教育,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幼兒的安全教育才可以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家長不可以抱著僥幸心理或者逃避心理來對待幼兒的安全教育,應該盡早地引導幼兒認識社會,用生活的小細節來教育幼兒,使他們容易理解又易于接受。
三、結束語
幼兒園的首要任務就是保障幼兒的安全,幼兒的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環節之一。因此,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可紙上談兵,而是要落到實處。家庭與幼兒園都擔負著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責任,相信通過老師、家長以及社會的共同配合,幼兒的安全教育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淺談幼兒安全教育論文【二】
記得有一年夏天,去醫院看望一個親戚,陪護的嬸娘說剛才送來一個小孩,從樓上跳下來摔得不輕。問其原因,他母親說孩子早上對他說:“媽媽,媽媽奧特曼會飛,我也會飛。”說著就打開窗戶從四樓跳下來。結果就發生了一幕慘劇。這件事情過去了許久,可是我卻久久不能忘懷。
課堂上我出示一頂帽子掛在樹梢的掛圖讓幼兒看。然后提問:“如果讓你把帽子拿下來,你會用什么辦法?”孩子們想出許多辦法,如“請小猴子幫忙,爬上樹拿下來;請大象幫忙用長鼻子卷下來;請長頸鹿幫忙拿下來;請孫悟空幫忙拿下來;請奧特曼幫忙拿下來……。當我一一反駁孩子們,告訴他們,他們的辦法不可行:“小猴子、大象、長頸鹿聽不懂你說的話,孫悟空、奧特曼根本不存在,這一切都無法做到。”孩子們犯了難,討論了許久也想不到切實可行的辦法。孩子們的思維還停留在童話故事里,沒有從童話世界里走出來來到現實世界中。平時我們大多用童話、故事教育孩子,向孩子灌輸正面教育,使孩子大多停留在童話故事中美好、幸福的世界中,而對涉及孩子人身安全的社會陰暗面,現實和童話的區別則閉口不提,加以回避,使得天真爛漫的孩子遭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傷害。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的最關鍵時期。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的人生是每一個父母和老師的美好愿望。幼兒期的健康發展是孩子今后發展的根本基礎。幼兒由于年齡小、無知、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等特點,對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充滿了探索的欲望,但是他們又不懂得什么是危險,遇到了危險不知如何去規避,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識,自我保護能力有限,自我保護意識弱,因此是人一生中最易出現危險和遭受意外傷害的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幼兒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機率是成年人的3倍。而這些事故的傷害有時會導致人一生命運的改變(如骨折導致人喪失勞動能力;臉部的疤痕和身體的殘疾導致人一生的自卑;吞食異物造成身體器官的損傷、病變等)和停止書寫,有時甚至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出于對幼兒的安全考慮,隨時將孩子置于自己的視線中,寸步不離盯牢孩子,觀察孩子的行動以免遭受危險,使孩子沒有活動及鍛煉的機會,不僅使幼兒膽小懦弱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而且自身的防護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就算我們再細心也無法預見到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而且即使預見到危險,也并不意味著能代替孩子避開危險,所以在幼兒期對幼兒實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讓幼兒掌握一些避開應對危險的技巧和方法,使幼兒遠離危險避免傷害,為幼兒的健康快樂終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礎。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對幼兒進行思想方面的安全教育
1、讓幼兒從童話世界中走出來
教師平時在用童話故事教育孩子時,應當適時適當地引導幼兒去考慮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我們該怎樣幫助有困難的同伴,怎么救起落水的小朋友等等。不斷積累一些保護自己和同伴的幫助他人的經驗辦法,在實踐中增長才干,不干蠢事。對那個學飛的小男孩,我們要告訴他奧特曼孫悟空這些可愛的寶貝是假的,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是童話世界中的,我們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人類根本不會飛。你可以在平地上試一試看看能不能飛起來。
2、告訴幼兒社會很復雜,社會中有許多壞人。我們要提高警惕。
我們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告訴孩子,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壞人,如:小偷、殺人犯、縱火犯、器官移植者等,增強幼兒的自我防范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有敏銳的鑒別能力,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都能機智地判斷出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虛,什么是誠。從源頭上真正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使暴徒們無計可施,使他們伸向幼兒的魔爪無機可乘,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童年。@_@我是分割線@_@如:我們要教育幼兒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跟他走,吃喝他的東西,給他開門。碰到陌生人硬拉你走時,要大喊救命。
3、讓幼兒記住自己家的具體位置,電話號碼,父母、老師的姓名和自己所在的幼兒園的名稱。熟悉身邊的各種標志,如:小心觸電、注意安全、當心滑倒等。熟悉主要街道。教幼兒記住110、119、120這些求救電話號碼和會運用各種求救電話。
二、對幼兒行為的安全教育
1、不可為的行為
告訴幼兒哪些行為我們不可為,那些東西我們不可碰要遠離。如:不能用手拉電線,以防觸電;不要爬電線桿或在高壓線下游戲;不去觸摸煤氣罐,以免煤氣泄漏,引起爆炸;不吃變質腐爛的食物;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不食用病死的的禽畜肉;不吃變色的甘蔗、發芽的土豆和生的四季豆;不亂吃藥片;不在有坑洞的地方玩;不能讓別人給你掏耳垢;不能拿著筷子、剪刀、木棍等有尖的東西亂跑;丟失了不能哭,要向警察叔叔求救;不能在大櫥柜里躲貓貓;不能將小東西塞到嘴巴、耳朵、鼻孔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入廁、上操時不推擠,以免引起骨折、擦傷;不去池塘邊游泳、玩耍;不在馬路邊玩耍;不玩打火機、蠟燭、火柴;不將手指插入電座插孔內;坐車時不能將手、頭伸出窗外;家里的飲料不能隨便喝,以免誤食農藥、殺蟲劑等有毒的東西;不能隨便亂撿路上的東西;不能暴食冷飲;不能到熱水和爐子的周圍玩耍;吃飯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誤入氣管;玩沙時不要用沙去撒別人;不要模仿電視里的危險動作。不去逗弄別人家的小貓小狗。
2、可為的行為
告訴幼兒遇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如:感到不舒服時要主動對老師說,讓幼兒明白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時一定要及時告訴成人,以免耽誤病情,并且要積極配合治療;留鼻血時要先用軟紙塞住鼻孔,然后用涼水拍打額頭;鞋帶開了要及時系好,以免走路時踩著摔倒;早上穿衣服時應先穿上衣后穿褲子、鞋子;脫衣服時則相反,以免冬天天氣寒冷,引起感冒;吃魚刺時要把魚刺挑出來,以免卡著喉嚨;做游戲時要遵守游戲規則;不能倒滑滑梯;喝熱湯熱水時要吹一吹再喝;下雪時要當心滑倒;冬天要穿得厚一點;冬天睡覺時要先拔去電熱毯的插頭再上床睡覺;夏天要遠離太陽的暴曬防止中暑,同時要防止蚊蟲叮咬,避免傳染病的流行;結合近段手足口病的疫情要教育幼兒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曬太陽、勤通風、少串門;家里的煤氣罐要遠離火源使用;家里的煤氣漏了,要先關煤氣再開窗戶;同時要教育幼兒審時度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遇到家里失火時,發生小火時要迅速撲滅;遇到大火時,要迅速逃離;如果外間失火,不要開門,可從窗口大聲呼救;如果身在火中,就應避開明火,趴在地上迅速爬出房間,然后求救;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讓幼兒觀看一些違反交通規則的事故錄像;教幼兒懂得如何保護身體各部分器官,如:當被燒傷或燙傷時應迅速及時用涼水沖洗患部或浸泡在涼水中20分鐘;過年放鞭炮、敲鑼鼓或雨天打雷時,要教幼兒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遇到地震時,應如何應對;玩秋千時要抓緊繩子;乘車時要拉好扶手;看見小偷偷東西時要閉口,然后悄悄告訴大人;遇到緊急情況要學會躲閃;在大霧、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以便于司機從遠處能看到你;在安裝更換燈泡、日光燈管時要切斷電源;
把安全的責任交到孩子手里吧!讓孩子自己撐起安全的保護傘,大家一起來營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間。
教育論文8
【內容摘要】在新時期,一些地區小學教育階段中美術教學輔助優勢體現不足,美術美育影響力欠缺,從教者對于美術形式的應用能力顯得薄弱。作者認為,應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實踐性探究,運用練習法、任務驅動法和模擬訓練法改進教學,提高從教者的應用能力與教學效果,為進一步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課程改革
在以往的教學中,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通常按采用講授法、演示法和討論法來完成教學。筆者通過對大慶地區小學教師的聽課結果進行總結,認為以往的課堂教學方法缺乏應用性和參考性,學生對于如何把美術形式應用在具體的課程講解中存在諸多困難,應加強這方面的探討和研究,故此筆者嘗試采用練習法來改進教學。
一、運用練習法改進教學
在講授完畢簡筆畫課程后,教師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讓學生在講臺上模擬課堂教學進行簡筆畫教學練習。運用一邊寫板書,一邊繪圖、一邊講解授課內容的方法,簡稱為“書繪結合法”。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了“花”的簡筆畫繪制方法,在安排5分鐘的手繪練習后,讓學生們采用練習法來練習模擬課堂應用,并根據所學“花”的簡筆畫的繪制來講解小學語文三年級《荷花》這篇課文。然后,根據學生們練習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教師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在練習中,可選三位學生在講臺上模擬講解過程。筆者的觀察總結為:學生A與學生B繪畫形象性與美感較好,學生C繪畫形象性和美感稍弱,學生A能夠很好地運用“書繪結合法”來講解,但講解時繪圖用時稍長,講解節奏有待調整。學生B在講解時,采用先繪圖后講解的方法,因此繪圖用時較長,沒有照顧到臺下學生,也是不可取的;學生C在講解時能夠較好利用了“書繪結合法”,對書、繪、講的節奏掌控很好,只要再提高繪制質量和美感就可以了。對學生整體練習情況進行講評后,筆者為每一位學生提出改進方案,最后針對學生們的共性問題,筆者重新進行示范演示講解過程提供參考。
二、運用任務驅動法改進教學
學生興趣各有不同,應根據所學內容因人而異進行任務安排。任務驅動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按照自我的興趣方向去自主選擇練習課題。同時,對多個學科進行交叉練習的反饋情況,能對學生們相互學習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例如,課程學習了簡筆畫動物的畫法,設定任務為以動物為形象的課堂教學模擬。課堂訓練后,筆者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備講,選3位學生上講臺模擬:學生A運用蝸牛的畫法來講解小學數學問題,運用“書繪結合法”邊繪制邊講解蝸牛從井底向上爬3米下滑1米的問題。學生A的繪制能力較強、美感較好,但節奏把握較差,原因是對于這種問題的講解,完全采用繪制方法不太妥當,用時較長,而選擇結合教具的方法來講解更為恰當。學生B講解課文《小松鼠找花生》,繪制形象感和美感都較好,課堂節奏把握也恰當,由于很好掌握了“書繪結合法”,課程講解得生動有趣,但在圖和文字的排版上略有沖突。學生C嘗試運用繪制動物形象講解英語字母,造型選擇也較為恰當,美感和節奏感都較好,講解直觀很生動,但對于動物形象的選擇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在學生講解完畢后,根據學生在模擬過程中的不同問題,筆者分別提出改進意見,并對關鍵步驟重新進行講解示范演示。
三、運用模擬訓練改進教學
(一)模擬方法探究
模擬訓練內容分為模擬“書繪結合法”、模擬教具制作、模擬教具應用、模擬多媒體演示制作這四個方面。“書繪結合法”是根據授課內容來安排的,這種方法主要研究根據課程應選用何種繪圖方式、繪圖的速度與繪圖的步驟、如何“邊寫邊繪”、繪圖的安排和板書的關系、哪些課程內容適合此種方法等。模擬教具的制作,主要研究怎樣根據授課內容來準備和制作教具,包括如何利用簡易材料制作主體、如何增強教具的.美感、如何把握教具的實用性、如何增加教具的可操作性等。模擬教具的應用,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具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具體研究教具應用的適時性、教具的展示和操作規范性,以及如何利用教具進行互動演示等。多媒體演示制作,具體研究為如何確定設計風格、如何增強制作的美感、如何增強操作性等。例如,小學教材科學課《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通過示范制作不同溶液溶解鹽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溶解鹽的過程,最后結合真實的實驗來了解一杯水溶解鹽的過程。在演示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定位學科風格,如何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圖片。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不但增強了授課的趣味性,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授課效率。通過模擬練習后,把學生分組,用任務驅動法分配給學生不同的任務,根據所給題目課下練習制作多媒體課件,在下節課進行展示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二)改進訓練內容
模擬教學內容即為訓練內容,即“書繪結合法”模擬訓練、教具制作模擬訓練、教具應用模擬訓練、多媒體演示模擬訓練四大內容。訓練方式從易到難,從訓練單一內容訓練直到多種模擬內容的綜合應用訓練。利用“書繪結合法”改進訓練,目的是使學生在繪圖與板書書寫交叉應用的協調性方面得到加強。從繪制手段、不同繪制方法達到的不同繪制效果、繪制步驟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行訓練,根據教學的不同需要來進行具體的選擇。對于板書的書寫布局安排、繪圖與板書文字的組織方法、文字書寫與繪圖的操作節奏與合理性安排進行針對性訓練。利用模擬教具的制作方法改進訓練,使學生能夠獨立制作操作性和說明性強的教具,讓教具既具實用性又具趣味性。從制作教具的材料選擇、加工方法、安裝和固定方法、藝術效果的渲染、趣味性的表現方法等方面逐一進行指導訓練,并加入了聲、光、影、風等特殊效果。同時,對市場上已有的教具進行解析學習,讓學生們提出改進設想。此外,可以安排學生對不同學科的應用需要和授課者需要,分析開發制作新型教具。利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法改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多媒體的應用能力和教學能力。教師應利用PPT進行課件制作的風格設定方法、增強設計美感的方法、圖片布局安排的合理性、圖片與視頻資料的整合利用方法、講解與演示教學的操作規范進行分別訓練。安排學生對于操作性展示視頻課下自己錄制短片并剪輯后回到課堂播放。在課程結束前每節課給出固定時間進行模擬訓練的綜合應用,即綜合利用以上方法進行模擬課堂教學練習。
(三)改進訓練評價
對于訓練評價,增加了模擬訓練得分占總分60%的評分模式。分別從繪制應用能力、教具制作質量、教具應用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能力等四方面來考察。對繪制能力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從繪制手段選擇是否合理、繪制方法是否規范準確、繪制步驟的科學性、“書繪結合”操作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對教具制作質量進行評價,從教具材料選擇是否合理、加工方法選擇是否恰當、安裝和固定方法是否科學、教具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教具的制作美感表現、教具的趣味性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教具的應用能力進行評價,主要對于教具的應用時機選擇的恰當性、教具展示的合理性、教具操作能力與講解結合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能力進行評價,主要對PPT課件的風格定位、圖片的布局安排的合理性、講解與示范教學操作規范性進行評價。
四、實踐評價
此次教學實踐更加貼合時代發展需求,對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中的美術實踐應用更具指導性。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在模擬課堂教學練習中有了實質性的收獲與提高。
首先,學生在板書和繪圖的綜合能力應用方面得到了提升。之前學生對于繪圖手段的選擇有時還不夠恰當,但是經過改進教學和訓練方法后,學生對于“書繪結合”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真正做到了板書與繪圖較為恰當的結合。并對不同學科特點能夠采用不同的“書繪結合”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第二,學生們在模擬教具的制作中,端正了學習態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對于教具制作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制作中激起了學生們對趣味性的表現欲,對教具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加深了理解和認識。在模擬利用教具的互動演示教學中,學生對受教者的操作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想法。
第三,在模擬教具應用和訓練方法中,學生更切實地體會到了受教者的需要。了解怎么樣利用教具啟發學生興趣,怎樣操作教具才更具直觀性和說明性。在模擬教學中對板書的書寫與教具操作,有了更加合理的結合,使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第四,在利用多媒體制作改進教學和訓練方面,學生的從教能力明顯得到了提升。對于不同學科的PPT課件的設計風格的把握有了很大提高,對于圖片的篩選與板式的合理布局有了正確的表現方法。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采用互動演示的方法和結合教具演示操作法使課堂效果更加豐富。
五、結語
通過此次改革實踐,學生的課堂練習質量和美術形式的教學應用能力均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美術教學輔助功能,但在實際教學和訓練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與困難。例如,在某些基礎技能的掌握上,有些練習需要時間的積累,如繪制方法的練習、繪制手段的選擇和應用練習、不同學科的教具的制作練習等。因此,在某些同學作業的完成上,還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筆者還需要在訓練方法上繼續探究。
參考文獻
1、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探究馬云鵬; 解書; 趙冬臣; 李業平高等教育研究20xx-04-30
2、“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陳威東北師范大學20xx-11-01
教育論文9
一、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歷史簡述及研究背景
藝術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學前教育機構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從蔡元培的“五育并舉”向前看,早在清朝,清政府頒布的《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就有有關藝術教育的內容。“在就兒童最易通曉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漸次啟發涵養之,與初等小學之授以學科者迥然有別”,當時規定的教學方式包括“游戲、歌謠、談話和手技”(《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二節)。并對“游戲、歌謠、談話和手技”做了明確的要求。其中的“歌謠”即今天的音樂教育,“談話”即現今的文學教育,而“手技”則是現在的美術教育。雖然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舉”的思想,大力提倡美育,但在當時并沒有付諸實際行動。繼蔡元培之后,無論是政府還是教育工作者都開始重視藝術教育。教育家陳鶴琴開創了現代學前音樂教育的開端,他還編創了《兒童韻律曲及歌曲集》,供學前教育者使用。陳鶴琴認為“音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種抒發情感的活動,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在學前教育有很重要的地位。1997年5月,原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學校藝術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發展的‘四有’新人,而非藝術專業人才。這一性質決定了學校藝術教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普及為基礎,以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為任務。”20xx年7月,教育部又頒發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再次重申藝術教育的地位:“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包括:藝術類課程教學,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境建設。”同時還提出了我國藝術教育的目標:“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的優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素養,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學前教育領域,20xx年9月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學前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又進一步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由此可以看出,藝術教育古往今來都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兒童的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解答這些疑問,我們課題組于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11月31日,在咸陽、寶雞、渭南、商洛共4個地區選取20所城鄉幼兒園及小學(學前班),向教師和家長們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收回459份。刪除無效問卷7份,有效調查問卷共計452份,有效問卷率90.4%;正式訪談對象120人。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以及對訪談結果的分析,心中的疑問有所解答。
二、現象與分析
(一)城鄉學前兒童家長都認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但讓孩子真正接受藝術教育的比例不同。調查結果顯示:城市有90%以上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培養藝術素養;在農村只有40%的家長認識到了培養孩子藝術素養的重要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農村的家長大部分不在家鄉,孩子都由祖輩帶著。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的孩子大部分上學放學都是由爺爺奶奶接送。當我們將問卷發放到他們手中,有的老人看不清甚至不會寫字。這樣的隔代家庭,祖輩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不學壞就好,在應付生活的同時根本沒有精力去照顧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即使部分家庭思想比較進步,知道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但是經濟狀況和老人的精力都不允許。每月家庭的'生活費和學費都由父母寄錢回來支付。在勉強照顧了全家人生活的情況下,也就沒有經濟能力去給孩子進行藝術教育了。
(二)城鄉學前兒童接受藝術教育培訓的人數比例不同。城市有一半以上(50.32%)的適齡幼兒進行過藝術教育,在農村這個比例只有26.32%。并且城市兒童參加藝術教育的種類比農村多,場所選擇余地大。而農村兒童進行藝術教育的場所主要在幼兒園。農村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機會大大少于城市兒童。調查問卷第十題的結果顯示,即使家長愿意讓孩子在課外接受一些藝術教育的課程,也沒有合適的機會。農村有些孩子的藝術熏陶就是在家看看電視,或者節日的時候,鎮上進行的文藝匯演和過年的時候周圍的廟會。這樣的藝術教育質量怎么樣先撇開不談,單就藝術形式來講,十分的單一,內容以娛樂為主,不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且容易導致兒童近視。
(三)城鄉家長對于孩子藝術教育的質量滿意度普遍不高,均為50%左右。經過走訪部分家長發現,滿意度不高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場上培訓機構魚龍混雜,部分機構魚目混珠,老師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老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而專業素養較高的老師不熟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或不愿意接受學齡前兒童,這也是兒童無法接受藝術教育的原因之一。其次,家長對幼兒藝術教育認識不夠,不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導致對結果滿意度不夠。
(四)跟預期結果不同的是城市與農村的家長對于孩子進行藝術教育未來的期望具有相同之處。原以為家長會更注重孩子學業的發展,進行藝術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如增加孩子未來的就業機會,對考學的幫助等等)。但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主要放在兒童心理發展、人格的健全發展方面。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藝術與學業兼顧,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這點可以看出,現在的家長觀念較以往已經有所轉變,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跟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有關。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國家從他們那個時候起就開始提倡素質教育,盡管素質教育的實施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看到,素質教育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五)城市兒童進行藝術教育多,壓力大,而農村兒童進行藝術教育機會少,人數少,培訓少。部分城市的學齡前兒童,一周要參加3-4次培訓班,名目繁多。這些孩子每天都需要花幾個小時練習各種技能。大大的占據了他們的課余時間,讓本該快樂的童年變得繁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在幾乎所有的家長(包括那些給孩子報了好多培訓班的家長),都一致認為應該解放孩子天性,給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的背景下,家長的行為與所持的態度大相徑庭。而農村兒童因為經濟,環境,家庭觀念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他們沒有合適的機會去接觸藝術,接觸美感教育。這體現了我國教育資源的不公。
(六)城鄉學前兒童未進行藝術教育的原因不盡相同。大部分家長(城市占47.04%,農村占47.22%)未讓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原因是沒有合適的機會。農村由于費用太高而無法進行藝術教育的比例略高于城市,這表明農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家長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為什么家長會覺得沒有合適的機會讓孩子接觸藝術教育呢?我們走訪了一些專業的藝術方面的老師。發現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相當一部分老師都不太愿意從事幼兒藝術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幼兒尚未成熟,對于藝術中的各種術語理解不到位,手的精細動作也尚未發展完成。這兩項障礙對于藝術老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讓孩子理解藝術相關概念并學會應用?沒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經驗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另一方面,教授幼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長,短期內很難看到收益。不利于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
(七)城鄉學前藝術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非常單一。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培訓機構,學前藝術教育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音樂和美術兩大類。音樂包含唱歌和舞蹈,美術包含繪畫和手工。在生活中,藝術的形式非常多樣,可以說無處不在。主要可以分為音樂、繪畫、舞蹈、文學、雕塑、建筑、戲劇與電影八大類。這樣多的藝術形式,體現在幼兒園中就只剩下了音樂和美術。并且,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目前的幼兒園藝術教育組織形式也非常的單一。以我們在咸陽市某幼兒園旁聽的一節音樂課為例。老師要求幼兒學會一首歌,分為讀歌詞,跟唱,合唱,領唱幾個步驟,只要求幼兒會唱這首歌,對藝術鑒賞方面基本沒有涉及。同樣,我們旁聽了幾節幼兒園的美術課。老師提前畫好一張畫,給幼兒貼在黑板上,老師簡單講解一下畫的步驟,對不好畫的地方做適當提醒后,幼兒開始自己畫。畫的像的,就是畫的好。有了自己的創意老師也會夸獎,但是之后會遭到全班同學的模仿。還有少數老師,對于孩子的天馬行空的創意無法接受,甚至嘲笑他,這樣的做法會抹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作為幼兒教師,是要堅決抵制的。
(八)城鄉藝術教育課程的側重點不同。農村藝術教育課程教育目的偏向于讓孩子學會某種技能,而城市的藝術教育課程教育目的偏向于培養孩子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20xx年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部分將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分為兩個大目標,包含了四個小目標。
(一)感受與欣賞:(1)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二)表現與創造:(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和創造能力。而且“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藝術教育的目的偏重欣賞和創造,而非“千篇一律的訓練”。
三、引發的思考
中國古有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任何人在幼年時代播下什么樣的種子,那他老年就要收獲那樣的果實。”縱觀古今中外,各位偉人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都有著共同的認識。但我國的學前教育尤其是學前藝術教育卻仍然發展的不盡如人意。要想取得學前藝術教育的長足發展,就要從社會,家庭和幼兒教師三方面入手。
(一)社會方面。如今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調查結果表明,從物質基礎上來講,農村的經濟狀況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農村家長的育兒理念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但是,跟經濟的發展比較起來,觀念的轉變相對較慢。在物質文明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從幼教領域來看,政府和學前教育機構應該努力向家長宣傳更多的正確的學前藝術教育的理念,大力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各種宣傳,努力扶持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藝術教育的平衡發展,達到農村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庭方面。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態度,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有初步的了解,充分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接受孩子的不足,了解孩子的愛好和特長,不能只要自己覺得好的都往孩子身上加。其次,行動和觀念要有一致性。教育最怕說一套做一套,這樣不僅阻礙孩子的發展,還會對孩子起到不好的帶頭作用。要將觀念落實到行動上,言行一致,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同時,家長應本著對孩子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原則,盡可能的為孩子創造教育機會,配合教師和教育機構,共同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
(三)幼兒教師方面。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嚴格按照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去教育幼兒,為幼兒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教師應該將學前的藝術教育課程重心轉移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上來,而不只是專業藝術技能的培養。幼兒期是培養兒童各種感知覺的關鍵期,只有抓住關鍵期的教育,尤其是樂感,色彩感知能力的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培養好了,如何欣賞美和創造美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要求教師要有足夠高的職業素養,不僅僅將教育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或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手段。只有教師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藝術教育機會少的問題。
教育論文10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兩大核心,是青少年成才的兩大衡量指標。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其地位是不容忽視和無法取代的。青少年的成才標準說到底是“德”,即為誰服務的問題。青少年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搞好青少年德育教育是造就跨世紀新人的當務之急,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首要問題,是關系到國家命運和前途的百年大計。筆者試圖通過分析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德育課程的設置,德育主體的實踐參與和隱性教育的角度論述了提高青少年教育實效的方法。
關鍵詞:德育 青少年 教育
近些年來,我國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經濟轉型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受到沖擊,也給我國青少年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目前我國青少年的德育效果不甚理想。就此,筆者擬對當前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找到一些合理的加強青少年德育實效的方法。
一、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我國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課堂的教育。我國的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實行政府全面統一規定的方式。在各級各類學校有相應的統編的教材參考書以及統一的課時規定。這樣的課程設置缺乏靈活性和能動性。我國最近幾年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說法:“對小學生進行的是共產主義教育,對中學生進行的是集體主義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的是個人素養及文明行為的教育。”這樣的課程設置既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的層次需求,也違背了學生成長過程中思維發展的規律。這樣“倒敘”的德育怎么會融化到學生的血液中?又怎么會與學生的心理結合產生共鳴從而落實在行動中呢?
(二)德育的主體。我們傳統的德育教育認為教育者是唯一的主體,忽視了受教育的學生才是教育工作的真正主體。我們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的權威,過分地渲染以社會為本位的價值觀。我們忘記了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忘記了他們是有思想、有靈魂的個體。我們忽視了人與人的心靈的交流,沒有把德育視為一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響、相互促動的過程,所以這使得我們施加在學生身上的德育效果是“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
(三)德育方法。我國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我說你聽”、“我令你行”是長期以來我們德育工作者所固有的行為模式。這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對抗。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是“物”。這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方法,這種高高在上的“填鴨式”的灌輸,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扼殺青少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反道德”的逆反心理。這樣的方法決不會讓學生把其所學的德育知識內化為道德情感,那就更難以付之于實踐的道德行為。
(四)隱性教育。所謂的隱性教育是指學校的文化氣氛、教師的人格形象、社會的環境優劣、家庭環境的和諧與否等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的形成都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我國,許多人認為學生的德育培育是學校的事情,在學校里又認為是政治教師和班主任的事情。這種認識是片面。隨著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呈多元化發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識受到了來自網絡文化的沖擊和誘惑,使學生意志消沉,冷漠自閉;再就是來自社會激烈的競爭使學生產生焦慮孤獨,苦悶茫然。這些學生思想問題的解決,決不是學校,更不是政治課堂就能解決的。忽視隱性教育致使多年來我們的青少年接受德育教育的渠道單一、效果不佳,甚至造成5+2=0的效果。
二、提高青少年德育實效的方法
(一)改革德育課程的設置。學校德育內容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它應隨社會的發展而隨時為變化了的社會服務。所以我國的德育課程的設置應符合時代的發展隨時調整內容,根據我國青少年思想發展的現狀,我們應大力加強青少年個人素養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的內容要貼近生活,如在初中可開設“個人修養”、“我愛我家”、“關心鄰居”等的教學內容,避免假大空的說教,同時課程的設置在小學、中學、大學之間要有層次有銜接,要一環扣一環,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思維發展的規律,不要造成斷層和漏洞的出現。
(二)增加學生的體認的程度,注重德育的創新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在我國已久,德育的本質是一種人的哲學。學校的德育須以學生為主體,如果離開了青少年學生的精神認同和實踐的體認,學校德育的所有的價值都是徒有虛名。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道德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增加學生體認,就必須在利用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更多的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將自己的道德認知內化為規范認同升華為道德情感、學會他律和自律。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唯書,結合實際尋找創新的方法讓學生自我體認,獲取真知。例如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青島某中學讓學生每人肚子上綁個籃球,然后做許多事情。通過這一活動學生體悟到母親懷孕時的艱辛,真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這比千言萬語的說教效果要高出數倍。作為教育者,我們就應該創新出更多的體認結合點,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真知。
(三)重視道德實踐活動的規范化。道德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內化道德觀念,沉積為自我的道德,使青少年在道德問題上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我們應學習美國及新加坡的開放式德育教育的經驗,加大學生道德實踐活動,開設一些規范行為的實踐活動,但這些活動應在社會上建立個人的道德檔案,在學校建立學生的個人素質評價檔案,用以考核評價。如開展扶助孤寡老人活動、維護環境治理、為社區服務、參加睦鄰周等,在活動中提升他們的道德情感。我國青少年的德育雖也有實踐活動,但在升學壓力之下更多的活動沒有效果,使活動流于形式。所以我們的道德活動須實行規范化,設置一定的評價體系,與學生的評優就業相聯系,才會收到實效。
(四)加強德育的隱性課程教育。我國雖然也認識到隱性課程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但在這一方面我們做得還是不夠。加強德育的隱性教育就必須優化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環境。
學校的德育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撐與保證。我國青少年德育面臨的較為嚴峻的問題是西方腐朽文化對青少年的侵蝕和虛幻網絡對青少年的誘惑。青少年由于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的不穩定,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受到強烈的沖擊和左右。我們必須加大對社會和網絡環境的優化,政府要借助法律的杠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保證各種媒體和輿論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對于網絡要進行“媒體素養教育”,敢于直視網絡,批評、指正、利用、監督,做到為我所用,化弊為利。
家庭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深化和補充,我們要重視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影響作用,在家庭父母應以身示范,加強親子活動,設置情感情境,培養和塑造青少年的人格,讓家庭成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第一站。父母平時要重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能只看成績不看道德。常言道:“立人先立德。”如果這種道德做好了,它的隱蔽性和滲透性往往會起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要優化校園環境與文化建設,讓它與社會的發展相一致,與學生產生共鳴。提高教師的人格形象和素質,因為教師是學生學會做人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的道德表率之本。適時地展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活動,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青春期心理難題和外在的壓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態。德育隱性教育開展得好有助于對顯性德育課程的支撐和強化,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德育的隱性教育。
總之,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問題事關國家的未來,是我們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我們必須從一切力所能及的方面去提高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實效。
教育論文11
美術教育可以說是現代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越來越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小學美術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難在有限的課堂中保證學生的素質得到合理地提升。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為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素質培養尋找有效的措施,實現美術教育的更好落實與發展。
1重視中小學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關系到我國的未來,在現代教育中為了給社會的發展提供更為優秀的人才,相關部門特意制定了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受到了種種阻礙。美術教育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教育中尤其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等發揮著巨大作用,是一門具有濃厚的藝術感染力的課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之前美術教學并未得到重視教學資源短缺,學校重視程度較低,美術教師專業技能不夠高等原因,始終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種種弊端。這就需要各中小學校深刻落實國家頒布的有關素質教育的方針,組織校領導以及全體教師進行素質教育方針政策的學習,做到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在校方組織進行相關學習之后,各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積極配合美術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占用美術課的時間。校方還應該加大對美術教學相關教具的投入,針對各年級所需要學習的美術課程,為其配備較為充足的美術教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幫組學生置辦美術用品,這樣為美術教學的順利展開提供物質保證。美術教師也應該重視美術教育工作,在業余時間不斷進行學習,掌握美術這一學科的發展動向,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專業技能。這樣通過校方和教師的不斷努力,轉變美術在傳統教學中所占據的地位,提升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正視其在素質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2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創作潛力
美術教師在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具有足夠的重視之后,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美術教學不僅是教授學生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對美術創作的熱情,激發其創作力及想象力,幫助中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首先要轉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每節課所需要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進行深入挖掘,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需要進行美術創作的主題。在學生完成了美術創作之后,教師要認真欣賞學生的作品,從中挖掘學生作品的閃光點,并對學生提出表揚。對于一些在創作上存在不足的學生,只要其作品能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不必要求學生必須正確掌握和學會運用美術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非必要的'課程,教師盡量減少學生對物體的描摹或者對大家作品的臨摹,給學生足夠的進行想象與創造的空間。美術教師需要交會中小學生每件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創造力的作品才是最與價值的。例如在進行與版畫相關的創作時,教師只需要傳授給學生如何制作版畫即可,不需要為學生制定版畫的主題,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版畫的主題,這樣學生制作出來的版畫才能各具特色。對于一些再制作版畫時能夠大膽進行想象、構圖、色彩搭配的學生,教師要予以鼓勵,并向全班同學展示其作品。讓學生認識到充滿創作力的美術作品才是最具有特色的,是值得觀眾欣賞的。
3教學中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高科技在現代教學中能夠加以利用。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相關現代科技,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感受到美術領域的日新月異,也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美術相關知識技能,使得教學目標更為高效的落實。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每節課的重點內容制作成課件,在課上演示給學生,使得課本上的文字材料和圖片以一種相對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在進行欣賞課時,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將名家名作展示給學生進行欣賞,并利用多媒體進行細節的放大,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美術名作進行觀察。在遇到難點問題時,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小軟件,利用電腦幫助學生重復練習和理解,這樣學生能夠在玩樂中掌握相關繪畫技能。例如在學習有關素描的知識時,由于素描的色彩較為單調,容易使中小學生感到枯燥,教師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講解相關繪畫技巧。教師可以將知識點制作成色彩豐富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將運筆等繪畫技巧制作成動畫,使學生更為形象的理解相關的知識技能。這樣,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合理的利用現代技術,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中小學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創作潛力,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從而落實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曉霞.素質教育與中小學美術教師素質培養[D].西北師范大學,2002.
[2]崔達廠.談當下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素質培養[J].大眾科技,2011,07:266-267.
[3]張旗.構建素質教育下中學美術教師的素質[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龍凱音.全面發揮美術教育的素質教育作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03:104-105.
[5]楊潔.淺析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3,S1:106-108.
[6]蔣聶.初探素質教育與美術教育的關系[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3:119-120.
教育論文12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么,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
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教育論文13
一、診所法律教育的優勢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診所法律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法律職業需要從業者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而診所法律教育可以很好地鍛煉這方面的能力,如通過模擬法庭辯論,準備代理詞、答辯狀和辯護詞等,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與鍛煉。其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活動往往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偏重于對法學理論、法律概念和法律條文的解析,而忽視了對社會生活本身的關注,這不利于學生獨立判斷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在診所法律教育中,學生需要自己面對各種復雜問題,如麻煩的委托人、復雜的案情、其他領域的知識等等,這促使他們必須耐心地對待、仔細地分析、認真地思考,最終找到解決之道。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法律是一門應用科學,它歸根結底是為了設立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并對逾越規則的行為劃分責任。長期以來,我國法律教學中存在著畢業生實務操作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無法適應法律實踐的要求,由此形成了法律教學活動與法律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法科畢業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但他們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戰能力,即分析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在診所法律教育的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為委托人提供服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法律實務能力,從而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在當今社會,一些法律人功利心很重,有的怠于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有的甚至以身試法,究其原因在于其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診所法律教育以弱勢群體為法律援助的主要對象,學生在法律服務中,親身體會弱勢群體的訴求,根據法律規定為其爭取權利,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法律理念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法律職業的理解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法學專業的學生并不是基于對法學專業或者是法律職業了解與熱愛才選擇研修法律。他們或是因為父母的要求,或是基于社會輿論或功利性的考量等,都缺乏對法律職業本身及社會責任的正確認識。法律不僅是比較完美的理論性學科,更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的學科。通過診所法律教育,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法律職業的真正意義,從而投身到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治事業中去。
二、診所法律教育的路徑選擇
在我國,法律教育的目標是知識傳授還是思維訓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只有目標明確,我們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筆者以為,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固然重要,但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尤為必要,因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才是法律職業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為了訓練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診所式法律教育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如何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筆者認為可以選擇以下的途徑: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診所教師可以利用講授診所課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崇尚法律的能力。如可以利用上課時間每次抽出三分鐘給學生出一道題,起初的題目類似于“小雞為什么過馬路?”一類的問題,學生可能會給出若干種答案,但只要有一位學生指出“由于法律規定”,我們也是很欣喜的。
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后來的許多問題學生回答得都與法律規范相結合,如我們熟知的“母親和女朋友都掉進了河里,你先救誰?”學生如條件反射般地回答“法律規定救誰就救誰”。總之,通過這種反射性、強制性地訓練,學生可以形成法律思維的第一個能力就是崇法性思維。隨著不斷的積累,當討論到“惡法是否是法”這一古老命題時,學生雖然可以從自然法觀念的角度認識到惡法的局限,但仍然基于以往的訓練提出“惡法只要未被廢除,仍然要遵守”的法律人的答案。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法庭審判活動,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寫出庭審報告,在報告中重點要求學生必須對庭審中法官的提問、訴訟代理人辯論的內容以“三段論”的形式展示。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用“三段論”的方式將辯論對方的內容快速分解,然后指出對方觀點中存在的大前提錯誤或小前提錯誤,最后給出總結性結論。如此反復訓練,學生的辯論能力以及法律思維能力必然大大提高。此外,以具備法律思維能力的法律職業人為培養對象的法律教育不必是通才教育,在診所法律教育中制定教學大綱時,應該選擇對學生來講最急需、對實踐來講最實用的課程,雖然這可能會被一些人批評為急功近利,但法律教學的目的決定只能如此。
教育論文14
數學史對于數學教育的意義早在19世紀就被西方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所認識。這種認識似乎又與18世紀的一種教育理念密切相關: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創始人孔德(A.Comte,1798―1857)提出,對孩子的教育在方式和順序上都必須符合歷史上人類的教育,因為個體知識的發生與歷史上人類知識的發生是一致的。這種理念使后世數學教育家相信:數學史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就是一種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19世紀的數學教育雜志――法國的《新數學年刊》以大量篇幅刊登東西方數學史、數學文獻方面的文章,英國著名數學家德摩根(A.DeMorgan,1806―1871)強調數學教學中應遵循歷史次序,美國著名數學史家卡約黎(F.Cajori,1859―1930)強調數學史對數學教師的重要價值,法國著名數學家龐加萊(H.Poincare,1854―1912)在出版于1908年的《科學與方法》(Scienceet Methode)中認為數學課程的內容應完全按照數學史上同樣內容的發展順序展現給學生,美國著名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家、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第二任主席史密斯(D.E.Smith,1860―1944)提倡數學教育中對數學史的運用,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波利亞(G.Polya,1887―1985)也持有與龐加萊類似的觀點。荷蘭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登塔爾(H.Freudenthal,1905―1990)則批評那種過于注重邏輯嚴密性、沒有絲毫歷史感的教材乃是“把火熱的發明變成了冷冰冰的美麗”,認為數學史應該是數學教師用于數學教學的必備知識。到20世紀70年代,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意義已經是許多西方數學教育家的共識:利用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啟發學生的人格成長、預見學生的認知發展、指導并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構筑數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梁,等等。
于是我們看到了西方中學數學課本中數學史內容的增加。丹麥的一套中學教材即由女數學史家安德遜(K.Anderson)主編,數學史完全融入了教材內容本身。波蘭的中學數學課本含有豐富的數學史知識,如著名數學家生平、數學符合的起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活動或數學思想(包括埃及、中國、印度、希臘的數學),等等。
數學素養包括知識、才能和思想三個方面,即數學知識、數學能力和數學思想素養。這三個方面彼此聯系,層次由低到高。形成數學素養的關鍵是要在知識傳授、才能培養及有目的有計劃的素質教育中讓學生理解數學蘊涵的精神、思想、觀念、意義等內容,并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處理數學問題和現實問題的意識。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數學研究中的科學精神及數學的美,首先是從數學的發展史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當然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繼承人類文化的過程,因為人在本質上是文化遺傳物,世世代代積累的文化要由人來繼承。所以在高中階段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其數學素養的提升。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認為數學史對高中數學教育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講數學一定要講知識的背景,講它的形成過程,講它的應用,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概念、數學方法與數學思想的起源和發展都是自然的。歷史往往揭示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從而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認識到數學是一種生動、基本的人類文化活動,進而引導他們重視數學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之間的關系。所以說,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史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解數學思維
一般說來,歷史不僅可以給出一種確定的數學知識,還可以給出相應知識的創造過程。對這種創造過程的了解,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而不僅僅是教科書中那些千錘百煉、天衣無縫,同時也相對地失去了生氣與天然的、已經被標本化了的數學。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引導我們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課堂氣氛,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這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育他們的探索精神。歷史上許多著名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方法還十分有助于他們理解與掌握所學的內容。
三、數學歷史名題的教育價值
對于那些需要通過重復訓練才能達到的目標,數學歷史名題可以使這種枯燥乏味的過程變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義,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歷史上的問題是真實的,因而更為有趣。歷史名題的提出一般來說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應數學內容的現實背景,或者揭示了實質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許多歷史名題的提出和解決都與大數學家有關,讓學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個曾經被大數學家探索過的問題,或許這個問題還難住了許多有名的人物,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享受,這對于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向學生展示歷史上的'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將使他們了解到,數學并不是一個靜止的、已經完成的領域,而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認識到數學正是在猜想、證明、錯誤中發展進化的,數學進步是對傳統觀念的革新,從而激發學生的非常規思維,使他們感受到,抓住恰當的、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將是激動人心的事情。數學中有許多著名的反例,通常的教科書中很少會涉及它們。結合歷史介紹一些數學中的反例,可以從反面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加深他們對相應問題的理解。
四、榜樣的激勵作用
古希臘數學家阿那克薩戈拉晚年因自己的科學觀點觸怒權貴而被誣陷入獄面臨死刑的威脅,但他在牢房中還在研究化圓為方問題。阿基米德在敵人破城而入、生命處于危急關頭的時候仍然沉浸在數學研究之中,他的墓碑上沒有文字,只有一個漂亮的幾何構圖,那是他發現并證明的一條幾何定理。17世紀初,魯道夫窮畢生精力將圓周率π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后35位,并將其作為自己的墓志銘。大數學家歐拉31歲右眼失明,但他仍以堅韌的毅力保持了數學方面的高度創造力。由于他的論文多而且長,科學院不得不對論文篇幅做出限制,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內,他的論文仍在科學院的院刊上持續發表。通過介紹數學家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的實例,對學生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無疑會產生重要激勵的作用。
總之,數學史對于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數學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揭示數學在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進而揭示其人文價值,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奠宙.中學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內容舉例,數學教學,20xx.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李迪.中外數學史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6.
[4]張奠宙.20世紀數學經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5]塞爾伯格.Ramanujan百年誕辰之際的反思.數學譯林,1990.9.
教育論文15
舞蹈作為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也取得了新的進步,收獲了新的成績。當前我國幼兒舞蹈教育的規模和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愿意讓小孩更多的接觸舞蹈,希望小孩能夠通過舞蹈塑造自己的身形,鍛煉自己的意志,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的存在,我國幼兒園舞蹈教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立足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對當下幼兒舞蹈教育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參考啟示,推進中國幼兒舞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外溝通交流的增多,在中國這樣一個資源占有量有限、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里,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系也逐漸的明顯。
當前中國的許多家庭認識到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對孩子的培養中,但是在幼兒教育需求不斷高漲的同時,幼兒教育階段中舞蹈教育的發展情況卻不容樂觀,許多幼兒教育機構的舞蹈課程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幫助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
一、幼兒舞蹈教育面臨的困境
1、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明顯
幼兒因為其心智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發展中階段,處于幼兒期的他們無法有效的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一個幼兒教育課程的選擇,當前許多幼兒教育階段的教學課程都是一個以家長意識為主導,幼兒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情況的成人化選擇階段,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功利化傾向明顯。
部分家長不是出于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目的,進行的幼兒舞蹈教育的選擇,而是對社會上幼兒舞蹈教育潮流的盲從。同時一些家庭還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良好的舞蹈訓練成為舞蹈方面的專業人才乃至舞蹈明星,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也無形中加大了孩子進行舞蹈學習時的壓力,產生了“拔苗助長”的不良現象。
2、學校教育的軟硬件建設不足
學校教育是幼兒舞蹈教育的關鍵環節,學校能夠為幼兒舞蹈教育提供更好的軟硬件設施,是保障幼兒舞蹈教育能健康穩步發展的基礎。但是當前部分學校幼兒舞蹈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建設不足,給幼兒舞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阻礙。首先是教職人員的教學能力的不足。
部分從事幼兒舞蹈教育的教師,缺乏專業的學院教育背景,在從事幼兒舞蹈教學的工作中的出現專業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勝任舞蹈專業教師的情況,同時一些畢業于舞蹈專業的教師,在進行幼兒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又往往會忽略掉對幼兒群體接受能力的重視,讓教學內容過于專業,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是幼兒舞蹈教育的配套設置不足。
當前許多教育機構在進行幼兒舞蹈教育的時候沒有建設起專門的幼兒舞蹈教室,部分建立起幼兒舞蹈教室的學校,其配套設施又過于的成人化,只有基本的把桿、墻鏡、軟墊等,沒有切實考慮到幼兒的身心需求,沒有營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專門的舞蹈教育環境,也從側面制約了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
二、提高幼兒舞蹈教育的措施
1、以人為本、以愛為源——改變舞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
舞蹈本身是一個很適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科目,它可以讓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得到更好的開發。但是針對于之前家庭教育對于幼兒舞蹈教育過于功利化的追求局面,相關的學生家長,要積極的調整對孩子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愛為源,來開展對幼兒的啟蒙教育。
尊重幼兒的意愿和需求,盡量依據幼兒自身的情況和喜好來進行舞蹈教育課程的培養,不要一味的以家長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成長。
同時在孩子接受幼兒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多給與愛的支持和鼓勵,杜絕“拔苗助長”式的不良教育理念,不要急于求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學習能力來有計劃的進行舞蹈專業的學習。家長還要積極的與學校教師保持緊密的聯系,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互動聯通,為孩子營造更為寬闊的教育發展空間。
2、弘揚個性、全面發展——加強舞蹈教育的軟硬件建設
面對當前部分幼兒教育機構舞蹈教育軟硬件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相關的教育機構要有以弘揚個性、全面發展為目標,來加強幼兒舞蹈教育的軟硬件建設,為幼兒舞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相關的幼兒舞蹈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充實自己在舞蹈方面的專業知識,依據幼兒的個性特性,如活潑好動、缺乏耐心等,來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舞蹈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的貼近幼兒的生活,便于幼兒理解和學習,如選擇《玩娃娃》、《小星星洗澡》等節奏明快的舞蹈教材內容。
同時幼兒舞蹈教學工作者還要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優勢,來有針對性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揮。其次,相關的教學機構要加強對幼兒舞蹈教育設施的配置工作,盡量為每一個幼兒預留出一個2.5平方米的教學示范區域,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活動開來,同時由于舞蹈教師的把桿要以幼兒的基本身高來進行調整,教師的墻面可以懸掛一些幼兒舞蹈表演時的精彩照片,展現幼兒舞蹈教師的人文傾向,鼓勵幼兒加強對舞蹈的學習,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語
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脈絡,但是在幼兒舞蹈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一定離不開各個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與支持。
筆者相信只要各個幼兒舞蹈教育的機構和工作者都能夠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投入到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和革新之中,我國幼兒舞蹈教育的未來一定會燦爛而輝煌。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論文05-22
美育教育論文06-10
教育教學論文06-13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5
教育論文【優選】07-07
【精】教育論文07-14
關于教育論文11-09
中醫教育論文11-29
小學教育論文05-20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