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育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論文1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大學是學生自由發展的階段,學生該如何在大學生活中實現自我創新跟學校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關系,F階段下,隨著眾多大學學校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然而,在這過程中卻還面臨幾點重要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大學教育的現狀,以及對于素質教育環境下大學教育該如何進行改革作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教育;素質教育;改革路徑
素質教育是培養高素養學生的重要手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也在于整體的素養,包括知識、涵養、素質、還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力,社會要發展就必須需要這樣的人才。因此,大學作為學生即將踏入社會的重要學習平臺,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也是可提高自身素養之處。在現代社會下,大學的教育改革面臨著許多困難,學生已經適應只學習不創新,其教師也沒有現代化創新的理念。所以說,大學教育改革的任務已經十分緊迫。
1大學教育的現狀
1.1學校對于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
在大學的很多課堂中,很大部分還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學校對素質教育的認知程度低,就算有要求實行新課改很多教師也不重視,一方面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甚至不愿意去課堂學習。
1.2大學設立的興趣部門不夠豐富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都知道大學已經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每個人也都想加入自己感興趣的部門去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然而,目前很多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也會使學生們無路可尋,找不到發揮自己價值的平臺。
1.3學生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
很多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應該是自由的,不應再每天學習。因此大學課堂中經常會出現遲到、早退無故請假的現象,上課睡覺玩手機的情況也頻頻出現,自我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團隊精神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也會給自己身邊的朋友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1.4學校的設備不夠完善
大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興趣去學習素質教育在于學校為學生創造的練習平臺,就目前的大部分學校來說,學校的設備還不夠完善,像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實訓室等地方還沒有健全起來,還有操場的綠化和衛生也缺乏管理,因此,會使部分學生失去學習和參與樂趣。
2大學應對素質教育進行教育改革的建議
2.1提高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創新能力
在大學教育中,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引導者,在整個教育改革中起著相當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就不但要求教師的專業水平要高,還要求教師對于教學也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主導課堂,對于教師提出的合理問題自發的組成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并在課堂上組織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娛樂節目,一方面能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大學本身學習項目就比較多,例如體育中的各種要學習的運動,比如排球、足球、還有多種多樣的做操訓練,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一味的訓練,會容易造成學生學習上的枯燥。體育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讓班級成員進行合理的分組訓練比賽,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
2.2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
為一改學生的學習思想,讓學生重視其學習的專業知識,學校應制定相應的制度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例如可在上午上課前對宿舍進行封鎖,在教學樓安排學生會成員進行監督,讓教師在上課前進行點名,甚至輔導員也要隨機抽查班級的上課人數,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按時上課。另外要完善獎勵制度,對于上課認真,活動態度認真的同學頒發其相應的獎勵證明,對于冥頑不靈的學生也要給予適當的警告和懲罰,強調和宣傳大學生活的重要性,以糾正每位學生的學習態度,以便能更好的進行素質教育培養。
2.3完善學校的學習設施以及興趣部門
為使學生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應在注重學生學習的同時注重改善以及發展學校的學習設施,例如將圖書館制度及環境進行改革,保證充足的圖書儲存量,更要保證圖書的質量,然后要使每位學生都能讀到書。另外對于學校的實驗室以及實訓室也要加以完善,配以專業人員對藥物類或其他危險品進行儲存和管理;還要對學校的環境進行監督,時刻保證學生能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不僅能使學生有更好學習環境,對學校來說也是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最后要完善興趣部門的建設,對學生提的建議也要經過深刻的考慮才能給予允許的權利,保證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發揮自己的特長,提升自我的整體素質。
3結語
大學教育的改革是跟多方面因素有關的,要考慮到學生、教師、學校各方面的因素,同時學校也應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組織活動,將更有利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大學只有將教育改革實施好,才會迎來學校更快更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連洋.素質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82-84.
[2]張琳琳.大學人文教育的困境和路徑選擇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xx,(4):121-124.
[3]戎靜,姚國成.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及其路徑探析[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xx,(3):105-108.
教育論文2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誤區
在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指導學生怎樣創辦企業,以及培養學生在創辦企業時必備的一系列素質和能力,其中存在著幾個誤區:
。1)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就業教育的一部分。
許多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常是對政策與形式的分析,對創業中最重要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2)創新創業教育只針對那些想開公司的學生。
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講座、規劃大賽和社團的形式展開的,參加的也一直是一批對創業非常有熱情的學生。但真正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的參加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教育效果并不樂觀。
。3)創新創業教育是教學生怎么賺錢,與他的專業背景無關。
在我國,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校級公選課,統一進行授課,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講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缺乏針對性,沒有將學生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不明所以,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在以后也不會對自己有什么幫助。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使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的對學生起到作用,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1)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
大學生一般都是以自己專業知識為基礎開始的創業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會,大學生也深深認識到專業知識才可以幫助自己發展事業,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創業的成功。所以將專業教育作為基礎,讓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從而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2)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高等院校改革發展的趨勢。
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看到了現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只有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有利于社會的人才。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
。1)培養專業課教師的創新創業思維。
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起著重要銜接作用的是教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部分的知識都來源于教師,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會認真對待并及時完成。然而由于很多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認同感,使得本專業學生也對此了解不多,只有商學院、管理學院等商務應用性較強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所以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將專業知識與創業知識相結合,找到兩者切合點,適當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并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對待。
。2)建立培養人才新方案。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屬于新興課程,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感覺陌生,在學校的根基比較薄弱,不易得到關注。因此,要及時為創新創業教育建立規章制度,設立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有傾斜的新育人方案。
。3)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未來尋求發展,這也是高等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學校應多舉辦與創業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如與企業簽訂實習合同,到崗位上得到鍛煉。圍繞專業知識,舉辦創業大賽,進行學術交流與辯論。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進行教育,改變原來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的模式。
四、總結
馬云的成功為杭州師范大學帶來了諸多榮譽和價值,學校的發展影響著學生,學生的發展又能反哺學校,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更是如此。高校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著想。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將兩者進行相加,而是將兩者進行銜接,在恰當的位置讓兩者互相滲透,讓學生對專業知識與創業實踐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教育論文3
一、高校中科學運用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
針對藝術教育所具備的矯治功能,面對高校中大學生的發展現狀,在高校中科學運用藝術教育矯治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表面上來看,大學生屬于高智商、非;钴S的年輕人。但是,在實際中,因職業市場競爭激烈及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加上與同學之間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感糾葛,有的學生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從醫學角度來講,學生表現出的各種不良情感就是程度不同的各種隱性心理疾病,若學生表現出的各種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解決,將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為此,為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順利完成學業,從學生踏進校門開始,就應注重藝術教育的.引入,校正學生情感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針對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在高校中的科學運用,應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大學初期階段:從大學生踏進校門開始,學校應重視和引入藝術教育,主要因為大學生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有的學生可能第一次遠離家鄉和父母,在這個心理適應階段,渴望得到關愛,同時也有的學生心理出現嚴重失衡。為此,在這個階段實施藝術矯治工作,結合大學生情感的需求點和思維的活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藝術教育矯治功工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大學中期階段:通過大學初期階段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開展,大多數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藝術特長。為此,在進入高校學習的中期階段,為了讓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力,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以讓藝術成為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有益調劑,科學運用藝術教育所具備的管理實務、藝術規律等功能,使學生在藝術教育矯治工作中達成共識,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實踐中,可以知道藝術教育矯治中期階段的后進可能是小階段的先進,同時現階段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先進也可能是下階段的后進。所以,在高校學習中期階段,應注重強調藝術教育矯治規律與人們心理規律的相互結合,從而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
3.高校學習末期階段:在高校學習中期階段,雖然學生掌握了藝術的技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僅僅掌握藝術的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其是不足以登上人生舞臺的。因此,在學習末期階段加強藝術教育矯治工作,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藝術的藝術環節,只有充分掌握了藝術的藝術環節,學生才能正確審視自己,才能坦然、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困境。
二、結束語
面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負面因素,合理運用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使藝術教育矯治功能在高校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教育論文4
摘 要: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的根本所在,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本文從高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題,分析了解決的對策,重點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體育教師的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師;素質
1 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場地器材不足,資金投入不夠,影響體育課堂教學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每年用于修建場地、購買體育器材的資金遠遠不能符合教學要求,有些學校甚至幾年都沒有資金投入,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同時,一些學校體育器材殘缺不全,管理不善,沒有專人負責,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沒有像樣的籃球架、排球網、足球門、乒乓球臺、羽毛球拍等必要設備。
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輕視體育課堂教學。當今學校教學雖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但多數學校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更改體育教學計劃、縮減課時,甚至將體育課時挪為勞動、排練、開會、活動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學。剝奪學生自主鍛煉的時間,體育教學長期處于被輕視的位置。
學生缺乏體育意識。學生缺乏體育意識體育意識的基本內容包括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三個方面。體育認識不足。當前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有限,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不深,缺乏切實可行的健身計劃與健身方法,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體育情感投入不夠。學生中能自覺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并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水平、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身體鍛煉狀況等的較少,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形成較深刻的體育情感。課堂教學中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的氛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體育意志薄弱。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克服困難,實現良好目標的重要前提,F代學生大多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對于體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氣和信心。
體育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當今的教師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面,還沒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特別是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模棱兩可,存在著重育體,輕育心;重競技,輕普及;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眼前的短期教學效果,忽視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這些傳統的教學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2 對策和措施
2.1 構建科學的中學體育教學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應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先導、以全面育人為中心、以身心協調為重點、以終身體育為方向,合理選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科學制定評價標準,充分發揮體育對增強體質,提高生理機能,挖掘體育教學的心理效益、娛樂效益、教育效益和審美效益,在增強體質、培養運動能力的基礎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身心協調統一的新型人才。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育能力,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更新體育教學內容
2.2.1 增加娛樂型運動項目。體育教學應該是一種樂教學,既其本色應表現為:重過程的主動參與、重情緒的積極體驗、重個性的獨立解放、重人際關系的寬松和諧,使學生在輕松明快的環境之下、愉悅心境之中,不知不覺之中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教學內容選擇時,應增加一些 “娛樂型”的運動項目,如體育游戲等。另外,在教法運用上,也可運用游戲法、比賽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2.2 競技內容教材化
體育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和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各學?筛鶕煌纳、師資、場地設備及學生的不同要求開發多種教學內容。競技運動作為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應通過 “教材化”,以 “健身型”、“娛樂型”為主要模式,一些方便開展、學生感興趣、負荷適當、便于深入高一級院;蚬ぷ鲉挝缓罄^續開展的競技項目仍可以保留在課程內容體系中。
2.2.3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現代體育考試應該是以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為中心,是考“結果”與考“過程”相結合的綜合考試法。在評價內容中應納入體育意識、體育能力、鍛煉習慣等因素;在評價主體方面應包括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實現評價的客觀性;在評價標準上,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調整考試標準,但調整標準要避免隨意性和克服教師主觀因素。另外,應該把學生個體縱向的提高程度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實現評價的激勵性。總之,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既要對學生學習成績給予肯定,也要運用更多與評分無關而又起到合理反饋作用的各種評價方法。
2.2.4 創造多種教學組織形式
現代教育在方法上主張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學 轉向啟發式的創造教學,強調教法的綜合性、多樣性和學法的實效性,改變傳統體育教育中教師單純灌輸、學生機械重復的做法,側重于采用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運動動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和鍛煉中,體驗體育的樂趣。
2.2.5 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嘗試選項課教學
選擇性教育教學課程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部分有條件的中學也在做選項課教學的嘗試。由于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選擇有助于促進學生生長發育,提高生理機能的教學內容。在中學體育課教學中開展選項教學,既可以避免體育課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的簡單重復,又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激發學生參加體育課練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其日后升入高等院校從事選項課和俱樂部制教學奠定基礎。
2.3 體育教師的素質的提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3.1 愛崗敬業的素質
愛崗敬業是中學體育教師的首要素質,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是教師的靈魂。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質工作,對體育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他們立志終生當體育教師的原始動因。
2.3.2 扎實的專業知識素質
專業知識素質是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基礎,是教師專業素質和水平的體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體育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它是體育教師的立足之本,在教師知識結構中占主導的位。教師應系統扎實的掌握該學科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時的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了解與專業相關的科學知識,做到精通一門,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學科的知識和教師基本技能,它主要體現“師范生”的特點,在教師知識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師必須掌握體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能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中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掌握體育教育教學規律,能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武裝自己,使自己具有與時代相吻合的嶄新的教育觀點。
2.3.3 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
21世紀高度發展的科技,激烈的人才競爭,快節奏的生活,對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壓力更大,更加辛苦,心理負擔加重。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健壯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生存發展的能力并努力培養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正確的自我意識,以及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從心理哂納感保持一種適應社會快速多變的節奏的完好的精神狀態和樂于接受新的事物、富有競爭力、和諧的人際人關系、樂于的生活態度。否則將難有作為或無法生存。
2.3.4 教學能力素質
教學能力是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體育教師綜合能力的一個主要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會講解。對技術動作的名稱、要領和方法會講解,盡量語言精練或編成“口訣”敘述,便于學生記憶;會正確示范。示范動作要熟練、正確。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合理使用正面、鏡面和側面示范;會觀察分析動作。要求學會觀察技術動作的正確與否,并會對錯誤動作加以分析,糾正;會保護幫助。要明確保護幫助的意義,掌握保護幫助的方法;會喊口令和指揮隊伍隊列。要求掌握喊口令和指揮調動隊伍的方法;會組織教法。根據課的任務和要求,合理安排教材、教法;會領操。在正確學做各種徒手操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正確領操。
教育論文5
摘要:對于兒童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對其進行良好的早期教育。但是,近幾年的幼兒教育發展發生了畸形的變化趨勢,幼兒教育開始向“小學化”趨勢的發展,對幼兒健康的身心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從幼兒教育“小學化”趨勢進行分析,探討一下該發展趨勢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健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改善對策
隨著社會人才競爭壓力的增大,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對于人才的培養還是要從小開始,慢慢的幼兒教育不斷的興起。但是,當今時代的兒童教育開始向“小學化”畸形模式發展,這種教學方式嚴重的違背了幼兒成長的特征。這種教育方式是傳統的應試教育,這時嚴重違背教育發展的,就像對幼兒進行拔苗助長一樣,對幼兒的成長危害較大。
1造成“小學化”形成的原因
1.1學校競爭壓力大:隨著辦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各校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大。從國家頒布支持公民個人舉辦幼兒員條例以來,公民個人舉辦幼兒園的形成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滿足了家長對孩子的不同教育要求,同時也緩解了幼兒園辦學的壓力。因此,除了一些進行過正規注冊的民辦幼兒園以外,我國各個地方的幼兒教育機構開始大量涌起。由于我國教育管理能力不足和不規范性,對于非法注冊的幼兒園機構無法進行阻止,出現了大量非法注冊的幼兒園辦學。而且很多幼兒園只注重利益,對于教育設備和場地的建設,都是較為簡陋的,教師的能力基本較低,玩具種類較少,但是這部分學校的收費是較低的,它們建立的小學似的教育,教小孩子學識宇和數數,這一方面就更加的吸引家長了。同時,這樣辦學資本較低的幼兒園給那些正規的幼兒教育機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從而加劇了“小學化”的教學模式發展。
1.2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家長把孩子寄托在幼兒園,主要是讓專業人士代替自己教育并照顧孩子,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儲求和對學校的教學目標具有很大的期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事業更加關注,家長更是重視幼兒教育,他們認為良好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對孩子的教育信息越多越好,既要孩子識字,又要對孩子進行算術和其他技能的教育。而且還有的家長思想更是不科學,從小就開始上很多補習班,繪畫、舞蹈、鋼琴等技能班,根本不去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所以很多幼兒園就根據家長的這些需求進行教學規劃。進而加劇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2“小學化.對幼兒教育的危容
2.1危害孩子的正常發育:對于幼兒園來說,它的主要任務就是以保育為主,并和教育結合。但是大部分幼兒園都是按照小學的教學方式來規劃幼兒教育的,這是已違背幼兒保育的主要任務。對于幼兒來說,每天都待在教室里,嚴重缺乏運動和自由,更是壓抑孩子的天性,而且這樣更容易造成孩子疲勞,從而嚴重影響孩子的視力和骨骼等身體機能的正常發育,如此以來易造成孩子不良行為和姿態的養成,進而影響孩子身體的正常成長。
2,2不利于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對于孩子的社會性和個性的發展,在幼兒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加強與人的交流和學習,進而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并且孩子還可以通過和他人相處,去了解自己,這樣有利于孩子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逐漸發展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更有利于其個性化的形成。然而,對現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發展趨勢,造成孩子的自由活動被大量的學習活動占據,這樣更加不利于孩子的交流和能動性的發展,缺乏社會經驗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
2.3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培養他的形象思維更有利于其自身的智力發展。這種思維主要是通過表象來培養,因此,加強鍛煉孩子的各個感覺器官,進而獲取較為豐富的感性體驗是非常重要。但是幼兒教育的“小學化”,知識讓孩子識字和算術打交道,對這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符號,更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進而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這對激發孩子的潛能是非常不利的。根據國際評估組織對21個國家進行了教育調查,中國的孩子雖在計算的能力上占據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孩子創造能力卻是世界倒數的`,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對孩子的計算訓練根本不能讓孩子的智力均衡發展。
3“小學化”教育傾向的解決策略
3.1加強對幼兒教育的監督:我國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幼兒教育監督機制的建立。建立幼兒教育監督機制,對幼兒園的教學形式和教育內容定期進行抽查。檢查內容應該包含教育規定的科學、語言、藝術、社會及健康等范圍的知識,一旦發現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就要進行相應的懲罰了其次,就是加強幼兒辦學的質量。各級相關教育部門要建立幼兒辦學標準,對現今的幼兒園進行合理的規范。
3.2增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認知水平: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大部分還是受到家長需求的影響。所以,我國相關教育組織要通過多種形式改變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首先可以通過網絡傳媒,或是開展專業人士的講座等宜傳方式,讓家長對幼兒教育有正確和科學的認識,建立科學的教育眼光和理念。改變家長對于教育功利性的認知,使家長和幼兒園形成一致的辦學理念,改變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家長也要積極的進行教育相關知識的培養,提高自身對幼兒教育的認知水平,樹立科學的教育幼兒的理念,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3.3對小學教育進行改革:很多幼兒園的辦學都是模仿小學教育方式,所以對小學教育進行改革也是必要的,這樣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導向就會有所改善。首先,就是對小學的人學制度進行改善。對于進行小學人學考試現象要給予嚴厲禁止,保證就近人學的制度正常運行。還有就是提高每個學校的班級教學質量,減少各類小學的教學差異,這樣就可以保證各類小學的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進而減少了家長對小學教育質量的顧慮,從減少家長選擇學校的行為,來保證各類小學的正常發展,避免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然后,就是加強中小學向教育素質化的轉變,從而避免幼兒教育向中小學教育進行模仿的教育形式。只有削弱中小學競爭考試的手段,才能減少整個教育體系的競爭壓力,這樣就會改善“應試教育”形式的教育方式.
結語
對于幼兒園“小學化”趨勢的發展,我國在201。年頒布了相關法律文獻,通過政策規范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開始,所以,家長和學校要給予重視。學校要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建立合理且科學的幼兒身體和心理的教育,對于教學知識的規劃要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情況,既不支持拔苗助長似的教育方式,更加拒絕過渡放縱的教學方法。對于幼兒的教育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科學的改革,我國也要加強幼兒教育機制的建立,做好幼兒教育的科學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蘇云晶.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路徑〔D].東北師范大學,20xx.
[2」張娟娟.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分析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3」劉璐.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xx.
[4〕鄭天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調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xx.
[5」畢鈕婷.幼兒園“教育過度”的問題研究「D].曲辜師范大學,20xx.
教育論文6
1培養護理專業學生掌握護患溝通技巧
護理實踐中,溝通方式要根據患者的性格和情緒而定。在高職教育中,應培養護理學生如下溝通技巧:第一,護理人員要使用親切稱呼與患者進行交流,切忌使用床號溝通,尤其是在一對一交流過程中。這一良好起點可使護理人員在患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護理人員要時刻了解患者情緒的變化,善于察言觀色,認真傾聽患者的心理需求,在與其溝通時迅速找出話題切入點。傾聽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能,這也是高職護理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護士在進行溝通時,注意微笑,采用自然的體態,使患者能夠具有溫馨的感覺,從而忘記身體上的痛苦,有助于其恢復。第三,在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應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正確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尤其是對于復雜或者嚴重疾病患者,患者情緒的穩定是促進其康復的重要因素,而醫護人員的專業性和溝通技能則是其接受治療獲得穩定情緒的關鍵。只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才能感受其痛苦,理解其心理變化過程,加之根據患者年齡、性格等對其進行的心理疏導,促進其康復。
2致力于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護理人員的基本工作理念。在高職教學中,應致力于培養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除了教授護理專業知識外,還應教會護理專業學生如何對人的思想變化進行識別,教會他們了解一些地區的風俗習慣;诖耍呗毥逃龖鲈O培訓環節,為學生提供多場的專家講座,激發護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關心他人,了解他人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其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的基本環境、治療過程等,促進治療效率的提高。在高職教學中,還應使護理學生認識到其工作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文化層面,使其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當然,人文素質的培養還包括培養護理專業學生解釋正確事實的.能力。
3總結
護患溝通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實踐證明,良好的醫學護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復。而在現代高職院校教學中,護理專業教學過分重視護理知識的傳授致使學生的護理實踐能力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關于護患溝通的方案進行了分析。護理是一項具有實踐意義的工作,因此需要學生走向崗位后不斷地探索提高。
教育論文7
一、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
生態平衡被打破,世界上面臨著太多的生存危機,有識之士奔走呼吁。作為一名優秀的地理老師,須大力宣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這個地球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要求每一個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每一天開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我們以前認識不到的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愛紙惜字,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環保事業。
二、在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多進行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感覺到學科的趣味性。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等特點,能夠帶動起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提升素質,培養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在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按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不斷地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加強環保觀念,增強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有大量的實踐活動,沒有實踐,環境意識的形成就成為一句空話,地理學科的學習、知識的`掌握也就會隨風而散。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可持續發展理念教育。
三、活動要有趣味性
趣味是學習的動力。加大活動量,增強趣味性,把知識的學習融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通過召開會議、出辦板報、班隊活動、文藝演出、知識競賽、講演書畫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不斷地滲透環保意識,通過野外地理考察、參觀環境監測站、參加社區環境保護義務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讓他們感覺到形勢的嚴峻,使他們提高自己的覺悟,正確地對待環境問題,使他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采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與環境有關的事宜。綜上所述,地理教學要找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之認識到地理的價值,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給學生創造學習環境,促使他們不斷地提高。
教育論文8
關鍵詞:物質 精神 代溝 真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狈催^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课艺J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吳紅駿,趙潔,《運用認知學習理論改革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與學》,20xx年
[2]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教育論文9
摘要:
近年來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中職學生的數量也日漸增加,校園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因此如何加強中職學生的安全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這一背景,對中職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并探究目前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使中職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自救,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關鍵詞:
中職學生;安全教育;問題;措施
1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家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安全教育問題也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進行學校安全教育,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在發生緊急事件的時候進行自救,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己的成長,也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
2校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2.1接受安全教育是法律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勞動者不僅具備專業的技能,還必具備較高的安全意識和處理安全事件的能力。使其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按照工作要求進行安全的操作,并且在工作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安全意識,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
2.2中職學生的特點:
第一點、中職學生缺乏社會經驗。
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較低,一般在15周歲到18周歲之間,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他們擁有的社會經驗比較少,為人單純,對人沒有防范意識,缺乏安全知識,因而成為各類安全事件的受害者。有的學生在食堂吃飯,用自己的手包占座、在宿舍貴重物品亂放、面對小偷行竊、歹徒搶劫等不知如何進行處理。
第二點、中職的生源層次參差不齊。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中等職業招生成為一個大問題,面對越來越少的生源、為了能夠順利招生,不得不一再降低招生門檻,這也就出現了中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有的學生是通過中考進入中職的,也有的學生在社會上闖蕩兩三年后,被家長強制送進學校,這些在社會上闖蕩過的同學難免沾染了社會的不良風氣。
中職生源的多樣化,也使得學校進行安全教育分外重要。
第三點、心理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中考選拔的。這些學生或者在中考中發揮失利、或者文化基礎比較差,因此他們在進入中職以后,內心難免有不服氣或者自卑的情緒,這樣的負面情緒可能使的他們玩世不恭、不認真學習、或者自暴自棄,無心向學,最終導致一些侵害案件的發生。
3中職學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1安全教育的方式簡單、效果不佳: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中職負責人開始重視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通常是掛掛條幅、開開會,但是這些方式都比較敷衍,并不能夠對學生產生太大的影響,學生在看到條幅的時候也是一笑而過,并不會往心里去。安全教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進行交通、醫學類的安全教育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但是在中職中負責安全教育的通常都是本校的教師,教師也是現學現賣,因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比較少,安全教育的效果比較低。最后安全教育對實踐有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再進行實踐訓練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目前中職只有理論課程,而缺乏實踐課程,因此安全教育的效果差強人意。
3.2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中職學生的年齡偏小,社會經驗偏少,遭遇過的犯罪事件、災害事件幾乎為零,因此在面對學校進行的安全教育的時候,總是認為那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自己身邊不存在類似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中職學生的范防意識比較低。經常會出現學生離開宿舍不鎖門而丟失貴重物品的情況。中職學生的對他人盲目的信任也是出現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個看似慈祥的人,與其進行熱情的交談,最后被其以介紹工作的借口,拐騙到貧困地區。
4加強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4.1領導重視是安全教育的關鍵:
學校領導是學校工作的決策者,學校領導的安全意識會對學校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會影響學校教師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首先應該加強對學校領導的安全意識的培養,使學校領導人在領導學校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高度重視安全教育,能夠督促有關人員將安全教育落實到實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
4.2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課程,把安全教育貫穿到各專業課程教學中:
針對目前中職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課程,雖然目前我國并沒有編制統一的安全教育的教材,但是各省根據本省的特點編制一些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邀請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講解,例如在進行法律方面的講解的時候,學?梢匝垖I的律師幫助學校進行講解;其次設置實踐課程,在講解了理論知識之后,應該配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及時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借助于實踐課程使自己能夠更好的把握有關知識,例如在講解了如何在火災中逃生之后,可以使同學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幾種滅火器進行操作,幫助學生自制工具逃生和利用安全通道逃生,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火災逃生知識。
4.3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加強中職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勢在必行。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說教式的安全意識教育又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偶爾插入一些關于安全意識的話題,不僅能夠近期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其次教師與學生進行座談會,教師與學生進行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還可以使教師的講解內容深入人心,因此教師可以舉辦關于安全教育的座談會,與學生面對面的談安全問題,通過一些安全事件的講解,使學生能夠發現社會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凡,黎艷.淺談中職學生心理咨詢中的安全環境創設[J].新課程(下),2015(06)
。郏玻萃趵冢疁\談中職學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
。郏常萘_麗靜.試論新形勢下的中職學生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J].2013(05)
[4]劉遠全.淺談中職學生的安全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1)
。郏担蔟徤贃|.學校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5(09)
教育論文10
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
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密切聯系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吃點心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教育幼兒不要亂扔果皮紙屑;洗手時,教師應及時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與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自由活動時不能大聲喧嘩,要保持安靜,以凈化環境,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從而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并讓幼兒將這些環保意識逐步轉化為生活中的自覺行動。
二、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我國現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認為“兒童以游戲為基本生活”,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形式,通過游戲向幼兒進行環保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開展“送小雞回家”的游戲活動時,教師首先引導幼兒明白到迷路的小雞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很可憐的,接著引導幼兒們想出最佳的方法將小雞送回家,讓幼兒們各自或與同伴合作想計策……這時,幼兒們會各抒己見,紛紛發表各自獨特的想法,有的幼兒想的辦法會讓人大為驚嘆,拍案叫絕。在活動中,幼兒們表現出非凡的智慧,關心動物、愛護動物的環保意識會在他們心中自然萌生。
三、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教師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準繩,依據幼兒教育培養目標,統籌計劃與安排引導幼兒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如可以開展“保護美麗家園”“不亂扔垃圾”等主題教育活動,以激發幼兒環保的情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例如在“污水對生物有危害”的主題教育活動中,一位教師為幼兒們準備了兩只玻璃缸,在一只玻璃缸內裝上干凈的水,另一只玻璃缸內裝上污水,再在每一只玻璃缸內分別放入一條活潑可愛的小金魚,再引導幼兒們仔細觀察兩個玻璃缸內金魚的不同反應,引導幼兒們想一想:哪一只玻璃缸內的小金魚會舒舒服服、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哪一只玻璃缸內的小金魚會很痛苦、很難受,甚至根本無法生存下去。教師繼續鼓勵幼兒們想辦法救一救很痛苦、很難受的這條小金魚,要求他們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幼兒們會興致勃勃地各抒己見,想辦法救治小金魚。在這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幼兒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認識到干凈、清澈的水有利于小金魚的生長,而污水會對小金魚的`生命造成危害。
四、總結
總之,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的途徑很多,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紀念日,組織幼兒開展與環保有關的活動。如利用“植樹節”組織幼兒開展“保護綠色家園”的主題教育活動;利用“國際愛鳥日”組織幼兒開展愛鳥、護鳥活動,讓幼兒們知道鳥兒是人類的好朋友;利用“世界地球日”組織幼兒開展保護地球,讓地球造福人類的環保教育活動,讓幼兒們真正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地球就是愛護人類自身。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增強環保教育的實效,鼓勵家長為幼兒做好環保教育的表率,讓家長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幼兒們在家長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受到環保教育,從而真正讓他們明確到自己就是環保教育的小主人,人人都可以為環保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論文11
中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中國畫的教學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是針對處于小學教育階段之前的幼兒園教育所設立的。中職學前教育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幼兒園。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育已被提上議事日程。美術課程是廣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中國畫作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增強美學素養、陶冶情操是大有裨益的。該文結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教學,系統闡述中國畫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國畫;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幼兒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是凈化學生心靈、升華學生藝術境界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載體。中國畫是美術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其趣味性在于作畫的專業性和墨色的滲透性。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以童心與愛心洞察周圍事物的發展變化,努力學好中國畫,以便為未來職業發展鋪平道路。
一、推動教學內容靈活化、生活化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旨在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素質、高水平、高情商的幼兒教師。眾所周知,學前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對于幼兒早期思維啟蒙至關重要。一直以來,學前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以手工制作和簡筆畫為主。這些內容均適用于幼兒從早期涂鴉到習練繪畫的過渡,若幼兒學習時間過長,容易使幼兒逐漸熱衷于把記憶的符號同周圍事物區別開來,長此以往,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感性思維。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美術的瑰寶,通過學習中國畫,幼兒可以從小培養發現生活之美的能力,進而感悟藝術神韻、體會美術精髓,這會在客觀上推動我國傳統美術的傳承和創新。從這個角度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培養人才培養的戰略眼光,加快綜合型、全面發展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錘煉,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高度重視中國畫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并同日常生活銜接,使中國畫教學更接地氣、更有生命力。要學好中國畫,首先要從臨摹上苦練“內功”。
中國畫講求臨摹的功底,中國畫教師在傳授國畫技巧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練好章法、筆法和墨法,善于汲取臨摹的精神要義,以半創作的方式完成臨摹教學;高度關注戶外考察,給學生更多寫生的機會;廣泛搜集各類生活素材,實際創作時嚴格要求學生遵循中國畫課堂教學中所講的臨摹筆墨、色彩、布局等美術語言,并要融入自身情感,善于發現國畫之美。中職美術教師要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以學前幼兒喜聞樂見的生活化素材為教學案例,引發學生強烈的共鳴。如,在中國畫課堂上,教師可嘗試讓學生創作一幅《猴子祝壽》,并提醒學生不但要追求外在形似,還要考慮神似和內涵。學生運用學過的臨摹技巧和章法,結合生活中觀察的猴子形象,通過對生活的領悟、理解和提煉激發創造潛能,使作品更富有生活趣味,更能體現中國畫的基本筆法和主旨。
二、拓展教學手段
中國畫教學講求高度的悟性和審美水平,鑒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展狀況,教師不妨在教室、門廳、走廊等學生日常必經場所布置中國畫環境,以張貼學生的優秀作品為主,充分發揮藝術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增強中國畫學習氛圍。學生經由仔細觀察和思考,會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畫藝術內涵的理解,萌生更強烈的探究和鑒賞欲望。除了校內引導外,教師還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前往本地的大型美術展覽館、博物館等參觀學習,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和感知中國畫優秀畫作的創作者生平、創作背景以及風格、手法等;氐秸n堂以后,教師可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講解作品的色彩設置、線條章法、下筆節奏等事關畫面整體美感的技巧,讓學生對已欣賞并接觸的著名國畫作品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和立體的印象。再者,教師可向中職院校有關部門申請,力求每學期至少開設一次國畫學術講座,邀請本地乃至全國中國畫大家現場親授,給學生解讀國畫奧秘,進而為學生開辟一個同著名中國畫畫家近距離交流的渠道。在日常授課時,教師可積極引導、熱心鼓勵學生學會自我講評并適度表現,以更加飽滿的藝術熱情詮釋水墨的內涵和韻味。當然,為充分鞏固學生學習中國畫的效果,中職院校內部可舉辦不同主題的中國畫繪畫比賽,設立豐厚的獎品,激發更多學生踴躍報名參賽,讓學生的中國畫功底得到充分展現,力求獲得更高水平和層次的提升。
三、積極選用新型原材料和工具
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要積極運用新型原材料,必要時可用其他畫種的顏料充當傳統的中國畫顏料。當然,亦可別出心裁,用特制的棉布替代宣紙作畫。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待自身中國畫基本功達到一定程度后,大膽選用新材料完成繪畫,以充分發揮學生國畫創作的想象力和興趣,使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視覺觀感。結語在新一輪美術教改浪潮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要高度注重中國畫教學的地位,加大中國畫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力度,注入更多正能量,激發學生自主創作的內生動力,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師人才。
參考文獻:
[1]邱化賓,林家望.關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國畫教學的思考.兒童發展研究,20xx(4).
[2]吳曉羽.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淺談.職業,20xx(21).
[3]于妍妍.中師學前教育專業“創意美術”活動研究.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
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的序列性解析
。壅菔挛锏纳L發育都有一定的序列鏈條,遵循其序,做事就省時省功,否則將事倍功半。教育教學也不例外。特別是學前教育,沒有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普遍認為讓孩子玩高興,健康成長就萬事大吉。并沒有真正理解在孩子短暫的童年時代如何讓他們既快樂又健康且迅速成長。筆者就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為例談談教學的序列性。
。坳P鍵詞]存在問題;怎樣有序;評估
一、學前教學音樂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的編寫沒有規律,沒有序列。2.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向不明確,隨世態唱流行歌。3.教師家長的指導配合無序,教師的教學和家長對兒童的引導銜接不夠,或根本分裂。4.對音樂課教學的評估無序?雌鋾獛资赘,會跳跳舞便認可為佳。這樣下去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二、學前音樂課教學該怎樣有序進行呢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基礎,是根本。首先音樂課教材內容的安排就應有序。對學前兒童而言是人生的起點,是成長發育初期。向他們灌輸的內容應該是從易到難。無論是樂譜還是歌詞都要遵循這點。樂譜上應隨口唱來,歌詞上應簡單明了。如《生日歌》《搖籃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幸福拍手歌》等。其次應遵循由近及遠,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如《找朋友》《我愛我的幼兒園》到《學做解放軍》《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再則應從個體到集體,因為任何個體都是在群體中生活的。如《讀書郎》《媽媽的吻》《牧童》《快樂的農夫》到《四小天鵝舞曲》《四季歌》等。第四應從形象到抽象。如從《魚兒好朋友》《小小一粒米》、到《歌唱祖國》《國家》等。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傳知識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和鼓勵”,教學內容有序了教起來也就容易了。兒童接受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師音樂課教學的宗旨和教法應有序
1.音樂課教學的宗旨
音樂課教學的宗旨是“震撼人心、鼓舞斗志、表達思想、增進交往、陶性養性、凈化心靈”。
2.修煉自我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亦指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樂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即修煉自我,懂得人生,適應生活是教學宗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都是教育的途徑,生活與教育、生活與幼兒的發展就是這樣纏連在一起”。
3.音樂教學離不開幼兒的生活
(1)音樂教學要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如《洗手帕》《洗衣歌》的教學讓兒童學會愛勞動講衛生。(2)音樂教學要培養兒童優秀的行為習慣。如通過《春天在哪里》的教學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在眼睛里、紅的花、綠的草、還有會唱歌的小黃鸝。通過《粉刷匠》的教學培養兒童的空間思維:從房頂到房墻;聯想思維:小鼻子為何變了樣?沾了墻粉。(3)音樂教學要培養兒童力作為人類有貢獻之人。
四、教師和家長協同配合,保證教學有序進行
1.教師和家長協同配合
(1)配合教育是年輕父母的必修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清楚并掌握教師教學序列。由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學前教育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電氣化設備,如手機、磁盤、視頻攝像等教學程序傳送給家長,讓家長了解教學過程和目的。因為學前兒童有一半的'時間是父母公婆陪伴。父母對教師的教學在監控督促的同時積極參與。
(2)父母有溫習鞏固教學內容的責任。比如兒童回家后,父母問一問今天老師教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在學習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甚至家長和孩子在一起重做已教游戲或合唱已學歌曲。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讓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家庭得到再一次的溫習和鞏固,加以深化。
(3)教師和父母共同鼓勵學前兒童。是他們的共性和個性均得到發展。教師的教學是集體授課,多數是發展兒童的共性。父母的教育是個體教育,在發展兒童共性的基礎上更能發展兒童的個性。如在教學《幸福拍手歌》時,教師教學時,讓兒童隨唱隨拍手、跺腳、扭腰、動眼,唱動結合,在快樂中成長。兒童回家后,當母子同唱這首歌時,有位家長將歌詞最后一句變成“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跳起來。”這樣由動局部發展到動全身,深化了歌詞內容,發展了兒童的舞蹈個性!坝變喝硇牡耐度牖顒佣沂冀K保持著積極地情緒,濃厚的興趣和適度的興奮,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學習狀態”。
2.學前教育評估應該有序列性
(1)學前教育評估應有階段性。因為兒童的年齡階段不同,存在個性差異。比如3歲和5歲的兒童相比,5歲兒童肯定超過3歲兒童(2)家長應參與教學評估。因為多數兒童的活動是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它能體現教師教會了什么。但回到家里,兒童的活動多數是脫離指導的,自發的,創造性的。家長對兒童活動能力的評估是最真實而準確的,這點可以通過問卷調查。(3)抽兒童實地考察評估。以抽簽形式和點名形式均可考察兒童的說唱聽跳能力,給出一定的評分。結合以上三個方面的綜合考察評估音樂教師的教學效果,就更接近個性化準確化。評估是衡量教師教學的天平,準確與否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教學,影響著兒童的全面發展。評估絕對不可輕視。
3.萬物有序,教學如此
我國近現代教育家陳鶴琴說:“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抒發情感的活動”。教育工作者及參與教育的父母公婆都應該理解并掌握這一序列,又特別是學前教育,為了讓兒童開端就健康快樂迅速的成長,必須注重學前教育音樂課教學的序列性。讓我們所有學前教育者遵循音樂課教學的序列,家長配合教師,結合評估效力,運用好這一序列,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及效率,在學前教育的起跑線上培養出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娜.探討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J].音樂大觀,20xx(08).
教育論文12
【內容摘要】藝術、藝術的特性、藝術的實質以及認識藝術的辦法等是大學藝術教育的中心認識問題。文章對以上中心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以期對樹立大學藝術教育的正確理念有所啟迪。
【關鍵詞】藝術 藝術教學 藝術教學管理
在討論、認識何謂腳踏實地、人性化的藝術教育的時分,筆者以為有幾個關鍵點需求厘清,如什么是藝術?藝術的特性是什么、藝術的實質是什么?認識藝術的辦法與認識數學的辦法能否一樣?假如對這些中心問題沒有一個分明的認識,盤繞藝術樹立起來的教學就會犯“閉門造車”等客觀主義錯誤?陀^主義會貽誤學生、貽誤學校,以至是貽誤國度,由于學生是國度將來的主人,他們能否成為可用之才,取決于他們如今所遭到的教育。
一、藝術及根本特性
什么是藝術?關于這個問題,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史學家、美學家貢布里奇在他的藝術史專著《藝術開展史》的導論局部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在理想中基本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要藝術家而已 !边@句話是想提示人們一個明顯存在的事實:藝術是一個遠為復雜的東西,自始至終都充溢了不肯定性。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議論一個叫“藝術”的東西的時分,這個稱號背后所包含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藝術的這一特性反過來也證明了,關于藝術是不存在肯定而嚴厲的定義的。否則,藝術的形態一定是被鎖定而成為固化了的狀態。如此一來便不存在藝術的開展,同時也更不存在藝術的歷史。
尊重藝術的這種不肯定性就是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客觀事實才是樹立科學認知的前提,也才是樹立教與學的前提。
目前,在藝術教學與藝術教學的管理方面存在的較大問題是:把藝術同等于科學,固然沒有在言語上、在文件上明說,但實踐上卻是經過學院對藝術教學的管理辦法,以及對藝術教學環節的評判辦法等,以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也應該像科學研討那樣,能夠以所謂科學的名義,經過對資料的占有、剖析、歸結,以及在邏輯推理的根底上得到藝術的表現方式,同時也得到對藝術表現的實質的認識。既然藝術與科學類似,當然藝術教學與藝術理論也應該能夠像數學學習和研討那樣確立規范和邏輯程序。事實果真如此?答案能否定的。幾千年的藝術歷史和近200年來的美學研討通知我們――從沒有哪一件藝術作品是在邏輯推理的根底上(比方,像數學命題的演繹推理那樣)自動生成和呈現,也從沒有哪一位觀賞者的審美快感是以邏輯推理為先決條件的。藝術是直覺表現,就是情感表現,而直覺與情感如今不會、未來也不會由計算和推理得來。由于,它們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組成局部,而生命更不是剖析和推理的結果。
二、藝術的實質
固然藝術充溢了不肯定性,無從定義,但并不標明無法認識它。巨大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依據本身的創作理論活動總結:“喚起本人曾經體驗過的情感,然后經過運動、線條、顏色、聲音或言語方式的表達,來喚起他人的情感。如此,傳達情感給別人,而其別人也可能會體驗到相同的情感――這就是藝術活動。”法國巨大的雕塑家羅丹說:“假如沒有體積、比例、顏色的學問,沒有靈活的手,最激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羅丹的`這句話能夠視為是托爾斯泰關于藝術的了解的一個補充。由此,我們能夠大致肯定藝術的中心元素是什么,輔助元素又是什么?這就是藝術的中心元素與首要目的――表達情感。至于運動、線條、比例、體積、顏色、聲音、言語等輔助元素以及統合它們的方式(即輔助元素之間的組合方式)則都是為表達情感效勞的。情感首先是與感受力和直覺有關,而不是與思想和邏輯有關。關于藝術的這些特性,英國著名詩人和美學家赫伯特里德以為,藝術的魅力并非訴諸認識知覺,而是訴諸直覺領悟。一件藝術品并非寄寓于思想,而是發端于感受。它是謬誤的意味,而不是謬誤的直述。
三、藝術教學
“僅靠解釋或界定的辦法,也就是說,僅靠對藝術作品進行有目的的剖析,是不可能從作品中取得快感享用的。這種快感是在同整個藝術作品的直接交流中產生的。一件藝術品常常令人詫異不已,當人們尚未認識到其存在時,它早已開端發作功效了。”赫伯特里德既道出了藝術的奧妙、藝術觀賞的奧妙,同時也道出了藝術學習的奧妙,即接觸、感受和領悟,這種學習辦法遠比解釋、剖析重要得多。如此,并不是說藝術的學習能夠不需求解釋和剖析,而是要有主次和先后。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尊重藝術的特性,同時也尊重觀賞者和創作者的個性,由于藝術的觀賞和創作永遠是在藝術品與個體之間樹立的,只要兩方面有機分離,先接觸、感受,后解釋、剖析,以接觸、感受為主,解釋、剖析為輔,只要這樣,關于藝術的學習和控制才干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藝術教學的管理根據
藝術不是科學,也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物品。對藝術的學習、控制以及對藝術教學的管理采取所謂科學的、物理學式的條塊化管理,其正面功效是值得疑心的,由于藝術所面臨的中心問題,如情感與表現、美與丑、真與善、旋律與構造等問題,永遠都處于非肯定的狀態,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固定的形態,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并非單靠科學辦法介入所能處理。真正的藝術教育只能是在尊重藝術本身規律的根底上,分離學生的特性做啟示式的引導。在藝術教學環節中,要允許有相當的彈性,而不是肯定性,由于藝術本身就充溢了不肯定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才能也因人而異。形成這種情況的緣由有很多,比方,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心情、身體、心理、性格等方面都會起作用。所以不能強求劃一劃一,而是要尊重這種差異,并視這種差異為個性培育和個性構成的根據和根底。假如要談科學的藝術教育辦法,后一種辦法才是。沒有腳踏實地的態度、沒有對事物自身的尊重,談不上科學,更談不上科學的肉體。在藝術教育環節當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特性和需求樹立教學辦法,還是以教學管理為本,以教師和教科書為中心樹立教學形式?是培育學生的學問,還是培育學生的才能?反映了兩種價值觀,也反映了兩種教育觀。假如把學校比作工廠,學生就是工廠里的產品,產品的價值如何?并非全由工廠決議,而是由社會決議。
教育論文13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每個學生都是涌動著的生命體,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然而,就每個個體而言,其經驗世界又是獨特的。
因此,語文教學應牢固樹立生命意識,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提倡自主、自悟、自得,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努力讓“文本”拓展開來,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學習場”,最大限度地彰顯生命活力。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教學理念,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和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師生互動的教學最關鍵是師生不分彼此,積極參入,共同創建教學環境,共同完成教學活動任務,共同檢評教學效果。我認為要在課堂中實現師生互動,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堂中師生互動應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師生互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要求有一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環境,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由知識的權威轉為平等的參與者和合作者;由課堂的管制者轉為課堂的組織、引導和促進者;由課堂的表演者轉為學生表演的發動者等。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融入學生群體之中,成為其中一員,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評價。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利用學生心理特征中的積極因素使學生以愉快樂學的心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這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在這種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把學生當作是共同解決問題的朋友,以師愛營造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激發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動機,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才能。
二、課堂師生互動應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為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伙伴。
此外,課堂師生互動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三、課堂師生互動應關注下層學生
下層生往往在課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少,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多給中等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也嘗受到成功的喜悅,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對教師的畏懼,讓他們在一種和諧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是興趣的支柱, 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有了學習的勝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這時教師應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思維,使他們想學、樂學。這樣他們會受到鼓舞,激起上進心,從而努力學習。此外,教師應當布置多層次分類的自選作業,讓學生會學、樂學、學會,提高作業的完成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積極營造師生研究性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學會探索,研究和總結;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可行性學習方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氛圍。
四、課堂師生互動應培養學生的習慣與能力
1、耐心傾聽的習慣。
傾聽別人發言、理解別人是與人產生互動的前提。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就是學生理解別人的時候,也是學生把別人與自己比較、對照的時候?墒,現在課堂上常有學生不善于,沒有耐心聽別人發言。所以,在一位學生發言之后,經常叫另一學生復述別人的發言、概括別人的發言,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2、善于表達的能力。
表達是否清晰、生動,對互動效果也有很大影響。要讓學生明白發言的過程是跟全班同學交流的過程,所以要說得清楚、明白、生動。另外可要求學生從有條理到簡潔再到有感情這樣一步步提高表達能力。
3、善于反省的習慣和能力。
培養學生經常反省自己的真實思想過程,有利于學生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異,有利于學生在互動中揚長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積極、健康互動的基礎。
五、課堂師生互動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目的。
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顯然,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從小抓起,從課堂教學抓起。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才能使他們充滿渴求知識的激情,思維活躍,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應成為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所提倡的積極、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教育論文14
許多小學將要開設英語課。家長們關心的是:怎樣才干使小朋友學好英語?教師們關注的是:應該如何教小同學學習英語?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語言習得的基本理論,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多年來,外語教學研究人員一直都在不時探索這樣一個問題:人們是如何掌握語言的?
語言習得的研究發現,人們掌握語言的過程,總是能理解的比能表達的要多。換句話說,人們所能聽懂的,永遠比能說的要多;而所能讀懂的,又比所能寫的多。我們能欣賞小說和散文,但我們自身并不一定能寫的出來。另一方面我們讀的東西越多,我們的表達能力也會越強。正如唐代詩人杜甫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睘槭裁次覀兠總人都會講母語?為什么一個中國的小小朋友到了說英語的國家很快就學會了英語?其實無非是他們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所以我們說,學習語言,接觸語言的頻度比長度更重要。想一想我們自身的小朋友在學習母語的時候,不到一歲就已經能聽懂許多話了,到一歲多時,能逐漸斷斷續續地說出一點話,其原因就是,小朋友有機會頻繁地接觸母語。所以,教學習兒童學習英語的時候,應盡可能地讓他們多接觸英語,而不必一開始就要求他們表達,或者非常正確的表達。這里說的“盡可能多的接觸”,包括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要想讓兒童盡快地學會英語,就要盡可能多地讓他們接觸英語。無論是小學三年級開始也好,還是更早或更晚一些,關鍵是接觸語言的頻度。但是學習外語和學習母語終究不同。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不一定非先在口頭上說的很流利,才干接觸文字。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在能說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讀得懂書面的語言。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們讀的東西一定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而且越是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讓同學盡可能多的接觸語言時不應該考慮同學的接受能力和語言的難易程度。心理語言學家提出一個說法是“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說,只要同學能了解的,就可以讓他們聽,讓他們讀。而且,還可以只要求同學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們用說和寫的方式來表達。因為人們發現,只要同學理解了聽到和讀到的東西,即使暫時不說不寫,也是掌握語言的過程。國際上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叫“全部動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讓同學邊聽邊做各種動作。只要同學理解教師的指令,并做出相應的反應,比方教師說摸鼻子,同學可以照教師的指令做,實際上也是在掌握語言。這種方法對兒童和初學者非常有效。
有些人認為學習外語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書上有的就都要詳細的講,一定要同學全部掌握。其實外語學習完全可以“泛而雜”。假如人們能夠了解到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總是理解的高于表達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語言,這樣就會放心地讓小朋友多見一些語言資料,無論是聽的還是讀的,而不必急于要求表達。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英語,比方。文具、衣服、道路標志、電器等上面,就有許多英語。假如我們能利用這些,同學們就可能輕輕松松地學到許多英語
不過,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輸入”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模仿還需要有表達的練習,五、六十年代,對外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是行為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們掌握語言主要靠模仿。許多人相信,語言的掌握就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這種觀點一直到現在都影響著外語教學的方法。比方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組織同學進行大量的機械性語言練習,或者只是要求同學反復背誦句型結構。學習語言的確需要模仿。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么。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假如只是機械地模仿,只注意語言的形式,并不能保證學習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語言。比方只是要求同學注意語音、語調的準確,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結構,而沒有使同學真正了解這些句型結構所表達的含義,同學并不能在課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注意語言結構所表達的內容,這種模仿才是有效的。換句話說,語言的活動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系起來,讓同學身臨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語言。尤其是在結對練習、小組練習的時候,讓他們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所學習的語言,同學才干把聲音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比方在學習顏色的時候,假如讓小朋友們一邊聽顏色的詞,一邊讓他們把書上的一幅圖畫按老師說的顏色畫出來,他們對于顏色的記憶就比單純口頭說要好。另外,假如我們在學習食品時,讓小朋友在小組中說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并且讓其他同學把大家說的記錄下來,他們就會注意其他同學所表達的內容,這時他們記憶的最好。所以外語教學的研究人員還提出,不只要有“可理解的`輸入”,還要有“可理解的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有些教師在組織小組練習或結對練習時,總是擔心同學會表達錯誤,擔心同學的語言錯誤假如沒有和時糾正,可能會影響同學掌握英語,今后會不時地犯相同的錯誤。實際上,同學并不是僅僅能模仿所接觸到的語言。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人們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并非像鸚鵡學舌那樣。只能機械的模仿重復所接觸到的語言,人們有發明語言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時候,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人們都會說出他們以前沒有聽到或讀到過的句子。換句話說,人都有發明,發揮的能力。依照心理語言學家的研究,人們在學習母語和外語的時候,都會說出一些不正確的句子。比方同學在學習了he is a student.之后又學習實義動詞的時候,可能會說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這樣的句子。但這是人們學習語言過程中必定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經過一定的錯誤時期,這些語言的錯誤就可能被改正了。假如我們能理解人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必定要經歷這樣一個不時犯錯誤的過程,我們對于同學的語言錯誤,就可能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一定有錯必糾,而應該采取鼓勵的方法,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實踐。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經常對同學說: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錯誤越多,你將來就越是好同學)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因為糾正語言的錯誤而挫傷了同學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則教師就真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對勇于實踐的任何嘗試,教師都應該采取鼓勵的態度。也要明確的告訴同學,錯誤是不可防止的。要在課堂上發明一種輕松、幽默、寬容的氣氛,讓同學們對任何人犯的語言錯誤都一笑了之。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他們學習語言就非常好。假如人們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緊張、焦慮的時候,即使他們外表上看起來好像在做練習,但是所學的語言卻不會進入頭腦中,而是被“過濾”掉。
另外,許多教師認為同學之所以犯語言錯誤,主要是由于不明白語法的規則。所以他們在教學時,往往傾向于詳細的講解語法規則。他們認為,只要同學明白了語法的規則,就可以講的正確、寫的正確。實際上,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明白語法規則和能說出、寫出正確的語言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非常了解語法規則,也不能保證不犯語法錯誤;甚至可能會把某項語法規則講的頭頭是道,而在實際使用時仍然講或寫不正確。許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比方,我們都知道she 與he區別,但是在使用時仍然免不了會說錯。歸根到底,還是要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語言就像學開車和游泳一樣,主要靠練習,而不是靠記憶規則。另外,小朋友在學習母語時,并不是先明白了語法規則,才干說出正確的語言。比方在讓小小朋友做一件事情時,不可能先和他們講語法,再讓他們去做這件事。當然,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顯然也是不行的。我們并不是反對學習語法,而是提倡讓同學在實踐中去體會語法的用法,去歸納語法的規律。同時應該明白,兒童終究和成年人不同,他們理解籠統語法的能力遠遠不和成人,而且他們對于語法的關注點與成年人也是不同的。當然教兒童了解一些簡單的語法也是必要的。特別是當他們意識到一些語法的區別時,比方為什么復數時,有些詞要加-s或-es?梢宰屗麄冏陨須w納一下所見過的語法現象,但是不宜講的太復雜,否則反而使他們更糊涂
另外,兒童學習外語的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是不同的。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扮演和游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為兒童編寫的教材應該充沛考慮到兒童的這些特點,否則他們學習起來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反而會降低他們的興趣。
教育論文15
一、高職院校實施音樂教學的意義
1、促進學生的智力成長
高職院校開設音樂課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音樂的魅力,養成形象思維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授課之時,為學生講解樂理之時,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因此,高職院校中實施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音樂的培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得到成長。
2、有利于進行美學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學校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之外,美學教育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學的重要途徑。由于音樂自身就極富旋律以及內涵,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得學生能夠在其中學到知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自然以及藝術美的認識,實現對心靈美的培養。
3、有利于進行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學生學習的外界環境也逐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認識造成了較為強烈的沖擊,面對這種狀況,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音樂教育,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學生一些民族以及愛國歌曲,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必要的教學設施
由于受到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我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高職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學率以及就業率,導致文化課程建設投入較少,尤其是對于音樂教師缺乏必要的重視,使得教育教學設施并不全面。[2]雖然由于國家對素質教育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廣大高職院校也將音樂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中,但是對于音樂教學設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舊十分稀少,現有的教學設施依舊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音樂教學需求。再加上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使得學生數量不斷增多,音樂教學設施的缺乏,使得音樂教學任務無法順利進行,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教材內容缺少新意
在新時期,我國素質教育規劃已經得到了落實,音樂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高職院校也給予了必要的重視,然而,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其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教材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內容較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時,由于教師所用教材較為陳舊,所學內容不能夠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高,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3、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音樂課程開設的定位是選修科目,而且絕大多數的是非限制性選修課,而由于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樂課程滿足不了開課人數的現象。同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使得學生出現遲到,甚至是未到的現象,不利于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并且教師也沒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培養缺乏科學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師資源
在當前的部分高職院校當中,已經開設了音樂教學課程,也為其配置了相應的師資,甚至為了確保音樂教學的順利實施,還建立了藝術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面臨著師資短缺的現象,即使為音樂教學安排了教師資源,所需選擇的教師也是一些非音樂專業的教師,由于這部分教師自身音樂素養有限,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年齡構成過于年輕化,缺乏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在面對專業化的音樂教學中十分吃力,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1、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
高職院校要想解決好當前音樂教育進行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首要的任務就是需要轉變忽視音樂教育的觀念,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大音樂教育設施的投入。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實現的.重要環節,發展音樂教育對于素質教育更好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打對教育教學設備的猶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確保音樂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從而促進高職音樂教育的進步。[4]
2、豐富教材內容
要想提升音樂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之外,還應當不斷豐富教材的內容,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教材內容的更新,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現代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融入到告知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
3、規范課程設置
規范課程設置是確保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環節,在進行音樂課程規范的過程當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從自身出發,與教學內容實現充足,做好科學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特點,按照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提高音樂課程所占比例,注重音樂實踐,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4、不斷優化師資結構
師資力量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想優化師資結構,就需要提高教師招聘的門檻,聘用一些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同時,還需要改進現有的教學評價制度,制定科學的評估體系,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使得教師能夠積極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提高教師的教學動力,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對社會經濟進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進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加強對學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職學校還需要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強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為素質教學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便利的條件。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大音樂教育教學設備投入,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科學設置教學體系,優化師資構成結構,為音樂教育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高職音樂教育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09-29
教育論文05-22
教育故事論文07-30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
中醫教育論文11-29
美育教育論文06-10
【精選】教育教學論文06-16
【精選】賞識教育的論文06-29
小學教育論文12-13
教育論文(熱門)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