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必備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形式不斷變化,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旅游業這一朝陽產業,正方興未艾。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很大的數量空間;然而由于起點低、發展快,我國和我省旅游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現代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管理能力與管理技術并重,這一點十分符合高職教育的教育特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出既有專業水平又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專業應用性人才,是我們高職院校旅游教育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系統分析實踐性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從而基本架構出實踐性教學的大致輪廊,用于指導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學水平。
1、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成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理論知識夠用、職業技能使用、證書就業管用”的管理技術應用人才。實踐教學是實施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整體教學方案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計劃中占的比重達40%~50%。實踐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先進,從單一到綜合,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群)要求的'職業技能,具備本專業要求的綜合實踐能力與旅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
實踐技能分為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兩大模塊及關鍵能力。就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而言,在基本技能中包括與旅游活動有關的語言表達、文字表達、計算機操作、外語、自理和自律等技能。專業技能模塊則包括導游業務、旅游景點綜述、旅游公共關系、旅游經濟學、旅游市場營銷、模擬導游、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文化與民俗、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項目的教學與訓練。關鍵能力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解決問題、心理承受、組織管理、發展創新等項目的培養與訓練。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實踐教學在學校實訓室、實訓中心內完成。實訓中心根據教學計劃中的實訓課時,保證每個學生達到規定的要求和實踐時間,在達到相應的實訓要求后,參加國家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證書和國家計算機操作等級證書的考試。考試合格后,獲得國家英語等級應用能力等級證書和國家計算機操作等級證書方可畢業。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入學后3~4個學期內完成該專業要求的基本技能實踐教學模塊。
學生在達到實踐教學的基本技能后,根據專業培養計劃和市場需求,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在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時分為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為了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總目標,使學生真正掌握從事所學專業的基本技能,我院根據旅游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需要,在校內建立了設施較為齊備的旅游專業多媒體實訓室、客房服務實訓室、餐廳服務實訓室。充分利用校內實訓條件,在學校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實訓內容和指定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效果良好,為學生進行實習一考證一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我院通過校企協商,簽訂協議,建有多種校外實訓基地:浙江錢塘旅業投資有限公司(集團下轄十四家星級酒店、一家旅行社,總部在杭州市)、西寧賓館、青海旅游總公司、西海國際旅行社、藍天旅行社、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青海湖旅游發展總公司、青海國際旅行社等多家單位簽訂了教學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習實訓條件。由于學生通過在校內、校外實訓中心實習己經基本達到了導游、飯店、酒店操作的要求,到企業后能較快地適應旅游類導游業務、飯店管理、酒店管理的要求,大多數學生在企業畢業實習時企業就己與學生達成就業意向。
2、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改革
2.1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基礎知識主要通過理論教學和系列實驗來完成。為提高學習理論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各理論課程都含有課內實訓,例如,“導游業務實訓”、“旅行社經營管理實訓”、“旅游景點綜述實訓”等。通過參觀認識實踐、演示、模擬和實驗等方式,達到鞏固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2.2—般能力與專業技能相結合
一般能力和專業技能主要通過學校實訓中心的實訓教學和實踐教學基地來完成。實踐教學各壞節除應包括適應學生未來崗位(群)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包括與專業技術相關的基本能力。如學生在導游過程中培養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要真正合理、科學,熟練掌握卻要付出一番努力。另外,通過實訓實習,培養學生自學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組織的能力等。
2.3突出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旅游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能力由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構成。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外語能力等。專業能力則包括導游業務能力、旅游景點綜述能力、旅游公共關系能力、旅游市場營銷能力、模擬導游能力、旅游規劃與開發能力、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能力、應用旅游政策與法規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計算機圖形處理軟件的應用實習一多媒體教室實訓——校內實訓中心實訓——校外實訓基地實訓一畢業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來逐步完成。在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模塊中,適當増加一些探索性內容,針對解決一個旅游企業的實際問題,設計出總體方案,實施其全過程。
3、實踐教學實施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3.1加強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校內實訓中心的建設,要注重基礎性和先進性的統一。近年來,學校已經建設了設施較為齊備的旅游專業多媒體實訓室、客房服務實訓室、餐廳服務實訓室。
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要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建立產學結合的教育戰略聯盟。學校與浙江錢塘旅業投資有限公司(集團下轄十四家星級酒店、一家旅行社,總部在杭州市)青海勝利賓館、西寧賓館、青海匯通建國賓館、青海旅游總公司、西海國際旅行社、藍天旅行社、樂都柳灣彩陶博物館,青海湖旅游發展總公司、青海國際旅行社等多家單位簽訂了教學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習實訓條件,與多家旅游企業、旅行社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議。共同樹立起產學共同培養人才和科技研究的現代企業意識和現代教育思想,互利雙贏,形式多樣。
3.2加強實踐教學教材建設
通過設立教材建設基金,鼓勵和組織旅游行業企業的專家和校內“雙師型”教師,結合實訓中心和實踐基地的實際狀況,體現崗位(群)的針對性、內容的實用性和先進性,編寫了校內實踐教學教材和校外實踐教
學講義。內容覆蓋導游業務實務、旅游景點綜述實務、旅游公共關系實務、旅游市場營銷實務、模擬導游實務、旅游規劃與開發實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實務、生產實習、畢業設計指導書等,逐步建設和完善了實踐教學教材體系。
3.3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隊實習到旅游企業,深入第一線,更好地了解企業的情況和企業對學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幫助企業解決工作中的理論方面的難題。這樣,既鍛煉了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又為學生創造了技能學習和就業的平臺。還可通過招聘、外聘、進修和企業培訓等手段,優化實踐教學教師的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素質。
3.4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與質量評估
實踐教學管理與質量評估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實踐環節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實踐基地的管理模式、實訓模式教學改革等方面。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旅游管理類專業實訓模式教學改革中將根據旅游企業、旅行社的實際情況,將旅游管理、飯店管理、酒店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的操作訓練方式分為三種模式:
模式一:基礎實訓模式。第一,教師指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實訓要求。第二,教師指導學生明確實訓任務、方法和步驟。第三,學生準備相關材料和必備的知識(教師輔導)第四,學生按照實訓內容進行操作訓練(教師輔導)第五學習評價。
模式二:角色實訓模式。第一,教師指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實訓要求。第二,按某一類型的旅游企業的組織結構組織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擔任不同職務(扮演不同角色)第三,各組學生查閱資料、做知識準備,以小組為單位研究角色的職責和任務。第四,角色模擬實訓。第五,角色互換、角色準備等。第六,學習評價。
模式三:項目實訓模式。第一,教師指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實訓要求。第二,教師設置情境,明確實訓任務(布置實訓課業)第三,學生按項目分組,確定操作計劃、步驟、方法等。第四,各項目小組調查研究,查閱資料,做知識準備。第五,各項目小組分析研究資料,以方案、調查報告、、小作品等形式完成課業。第六,全班進行課業交流。第七,學習評價。
通過這三種模式的教學,達到了以創建行動學習環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目的,以培養學生旅游業務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目標,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文章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實踐技能出發,分析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提出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這一體系指導下進一步探討了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改革,又從理論到實際的思維角度,概括了實踐教學實施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這無疑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實際教學活動給予指導,為實現培養高水平應用性旅游專業人才做出貢獻。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2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受重視程度日益增強。本文在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基礎上,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從創業理念與人才培養體系融合、課程融合、師資隊伍融合等方面,探究了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深融合問題,構建了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步融入,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方法,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
引言
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各個專業的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教育既是創新創業理念宣揚的主力軍,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而高校的專業教育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養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在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能力的培育方面起著啟蒙的作用,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對自身專業技能熟悉掌握,又可以對自身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以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就業需求。
根據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的專業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越來越多。但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旅游管理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這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進行系統的設計。在旅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以達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旅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要通過創業理念與人才培養體系融合、課程融合、師資隊伍融合等方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有機融合
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是人才培養規格的藍圖,是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具體實施框架,也是實現旅游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首先,創新創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理念的更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要堅持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符合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需求,適應旅游行業人才發展的需求,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育,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其次,課程體系與創新創業理念的深度契合。對于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中課程的重合部分,要通過教師的集體配合,行業企業的深度調研等方式進行相應的刪減,引入新的行業理念,保證課程體系的前沿性和針對性。特別是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立體化、合理地安排理論教學、企業見習、崗位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方面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
根據旅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專業課程的改革,要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入,形成理論與實際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兩腿”融合的課程體系。在世界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在專業課程教育中引入創新創業理念,以期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一)旅游管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旅游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專業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以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崗證課訓”的“基礎層”;職業素質為基礎的“崗證課訓”的“核心層”;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崗證課訓”的“提升層”;以崗位能力為目標“崗證課訓”的“拓展層”,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同時,在專業課教育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把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內容融入進來,以期完成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創新創業理念的教育要始終貫穿于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根據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獨特性,著重強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崗位體驗+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功能,把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納入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相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在專業課程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專業課程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行業發展熱點,提高學生對行業的發展認識,為學生未來的創新創業增長眼界夯實基礎。旅游行業是一種交叉性行業,有一定的特殊性,應該從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具有互補性特點的角度出發,搭配一些電子商務、企業管理、企業講座等選修課供學生選擇;也可以根據旅游行業相關聯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地根據行業發展設置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對重點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完成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三)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對旅游管理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在實踐中加強,注重學生的角色體驗、過程體驗和環境體驗,形成“專業技能+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素質拓展”的綜合體驗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行業社會服務活動、行業社會調研以及專業領域數據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實踐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把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行業的發展需求相契合,提高自身的`學校效果,同時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現實的職業崗位確定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著重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課堂的綜合實訓項目,跨課程的聯合教學、考核,使學生可以綜合開發企業需要的旅游產品,綜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夯實基礎。積極參與社會各界組織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同時借助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把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落到實處,創新創業活動。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身在校園,意識在社會的教育模式,提升其專業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實踐的綜合體驗。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師資的融合
專業課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分興趣、項目、類型等方面的校內實踐項目活動,在此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各位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以專業、興趣、實踐等開展的校園社團活動,應配備具有專業背景“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的雙師指導團隊,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培養,激發學生能力、興趣和創意,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與旅游類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引導學生跨專業組建相關團隊,基于項目配備相應的校內和企業指導教師,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形成教師、學生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共同開發,使學生可以真實地進入創新創業活動的場景中。同時,注重創新創業師資團隊的建設,積極加強專業師資的外出學習和企業實踐,借助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部門師資的力量,提升師資團隊的整體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積極引進優秀的企業創新創業經歷的教師,形成專業教師、創業教師和企業教師的創新創業師資團隊。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專業課程以及師資等方面的融合,構建新的旅游管理專業教育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更加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在專業教育體系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積極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本專業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課程建設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教學中提高學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教學新模式。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3
1.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現狀
(1)教學內容不明確。現今,我國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設置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時,大都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在沒有對市場進行調研的情況下,教師們僅僅根據自身所在學校的特點來設置課程,最終教授培育出來的學生們完全不能滿足旅游行業和社會市場的需求。其次,教師們根本沒有充分了解旅游行業的市場需求,從而導致設置的課程和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知識聯系并不密切,學生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根本不能學到專業知識,碌碌無為。
(2)教學目標不明確。目標明確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但是,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們沒有對教學目標進行清晰的制定。因為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們在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時,方向性較為模糊,專業內容太過廣泛而且比較雜亂,進而導致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們大多數都是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是略懂皮毛,但是沒有一項是精通的。而且,學生們在學習專業課程時,沒有給自己設置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學生們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根本不知道如何學習,學習方式雜亂無章,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3)實踐場所過于簡陋。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沒有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們準備條件較好的實踐場所。如今我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沒有充足的經費,進而使本科院校不能在校內為學生們布置良好的實習場所,學生們根本沒有機會去課外進行實踐,接受的僅僅是課堂上的教育,大部分學生都只是掌握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然而,旅游管理專業畢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在此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備實踐經驗與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創新途徑
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旅游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嚴格。但是當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設定的人才培養標準,顯然是不符合旅游業對社會人才的需求標準,所以,為了跟上當前我國社會與旅游業的前進步伐,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旅游業發展的精英,必須要對其進行創新與改革。創新是推動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教育發展的前提條件。下面,筆者將會根據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提出一些創新的途徑:
(1)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目前,雖然我國在旅游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其中仍然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根據相關研宄成果顯示,我國在培養旅游業人才方面主要包含兩個問題:第一,旅游行業人才的培養不能和該行業的發展相互適應;第二,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不符合當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要求,也就是說滯后于旅游市場發展需求。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案。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設立一個“零距離”的概念,具體而言就是,旅游業的發展需求和人才的培養目標沒有絲毫距離,旅游專業知識和設置的專業課程也不存在距離,校內安排的實習場所設備和具體旅游工作場所的設備沒有距離。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們的旅游實踐能力和專業管理技能,從而讓學生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技能上,都可以較快較好地融入旅游行業中。
(2)創新考核辦法。當前,我國較多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在成績考核方面,仍然較為普遍地采用學分制。在此種考核制度下對學生進行教學只會讓學生們更加注重考試成績,進而忽視了對知識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進行了無形的束縛。因此,應用性本科院校必須要對學生們的考核方式進行創新。學校需要充分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特點,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把多種考核模式互相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
(3)創新教學方式。現如今,教師們采用的教學方式大都比較傳統而且過于單一,具體表現在:在課堂上,教師們只是把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學生們只能被動地進行知識學習。長期下去,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必須要對教師們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在課堂中,教師們應當采用靈活、互動性較高的教學手段,比如案例分析、課堂討論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各種方式使課堂氣氛得到調節。而且把實踐當作手段,促進學生們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3.總結
總而言之,如果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得到長遠發展,那么就需要加強創新工作,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4
摘要:物流管理是近年來的新興學科,在物流業的高速發展中,逐漸在探索理論與實踐的平衡點。當前各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普遍應用了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影響著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及專業本身的發展走向。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實際上是企業與學校深入合作的產物,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教學實踐
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是隨著整個物流業的發展而崛起的,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融入實踐的環節,使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建立符合職業發展的綜合應用素質,是物流管理專業現代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展開背景及流程進行探索,以期為物流發展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一、展開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背景
物流管理專業發展之迅速,已經足以讓人為之咂舌,然而人才儲備的不足又使得物流業的發展讓人憂心。現今普通高等院校以及各職業院校,都已經開設專門的物流管理專業,其目的在于向社會輸送各類物流管理所需人才,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實踐經驗的不足,畢業后就業壓力大等問題一再暴露。一方面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適應新的崗位慢,另一方面,企業尋找不到能夠勝任崗位的高素質人才,造成發展的斷層,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使學生更早地進入企業實踐,切身地感受到將知識內容轉化為實踐內容的過程,不僅在專業素養的提高,也在綜合能力的完善中得到加強。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就是校企合作的一個典型代表。現代學徒制是指在校學生以學徒的身份進入到企業進行實踐,參與到企業生產實踐的各個環節,并且拜企業員工為師。在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中,學生與師傅可以實現“一對一”教學,更為近距離地接觸到企業生產。
二、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展開流程
(一)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為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就要實現校企的合作,這是學徒制展開的基礎。學徒制需要學校與企業在滿足自身目標的基礎上展開發展的規劃,實現教學的發展。就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需要教師進行策略性思考,實現教學目標的發展。作為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機會以及指導,能夠得到大量的實習人員,也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作為學校,能夠為企業提供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企業生產,進而獲得物流管理的實踐,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學校與企業共同規劃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形式與流程。企業使用學生實習,要求遵守學校教育的教學大綱,并且為學生提供適當的保護;學校派學生到企業實習,要求服從企業管理,并且能夠遵守及尊重一定的企業發展流程。
(二)合理安排企業實踐與校園學習的時間
在時間安排上,要合理協調學生在校與在企的時間,不能因此廢彼。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啟動,參加企業生產實踐已經不再是實習期間的事情,而是要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在安排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時間做出統一安排,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掌握足夠的知識,也要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實踐安排,除此之外,需要照顧到企業的發展情況,不能因學生的去留打斷企業的發展規劃。
(三)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在企業實習期間,要為學生制定專門的考核制度,對學生進行考核。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區別。作為現代學徒制度,需要做到師徒“一對一”的關系,這與課堂教學大班授課有著很大的區別,除此之外,作為企業中的師傅與徒弟,需要維護的是一種較為社會的關系,同時也會在不自覺中受到傳統的師徒關系的影響,這是其獨特之處。盡管如此,對于學生的考核工作仍然需要關注,因為在傳統師徒關系中,徒弟的情況由教師評判即可,但在現代教學模式下,這種評判少不了用完善的考核制度作為保障,以及足夠的比較,需要企業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
(四)對企業各部門進行劃分
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要將學生安排在企業不同部門中,感受物流行業的不同工作流程,但這種分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調整與輪換,使學生體會到物流工作不同工作流程的特色,以及不同流程之間的關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協調發展,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足夠的交流協作,最終不僅要分別鍛煉學生的各個方面,還要能夠發現學生的特色,使學生在企業中為個人進行定位,在日后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最為合適的崗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直接引入競爭上崗制,使學生先選擇自己想進入的崗位,然后再經過競爭與篩選完成第一輪選擇,或者在每個周期結束后進行考核,通過之后進入到下個周期的學習,這些都是當前教學中值得嘗試的方面。
(五)對教師進行培訓
在這里,“教師”不單指課堂教學的教師,還包括企業中選拔出來帶領學生的師傅。因為在整個過程中,盡管師徒關系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但作為企業員工需要明確什么是需要教給學生的、什么又是避免給學生的。需要關注到的是,在當前企業的社會化環境中,難免會形成與學校教育不同的相對功利化與社會化氛圍,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并且有些地方,有一些投機取巧之處,是長期從事工作的人員總結出來的。盡管這些“技巧”學生在長期從事工作后也會自然而然地得到,但這是經驗的積累,并不能成為學生不按部就班練習的借口,因此,在企業中,哪些是員工需要教給學生的,哪些是要避免的,需要企業提前與員工進行協商。
三、結論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行業已經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物流管理行業需要大量的人才,通過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為企業輸送人才,做到人才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物流行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13(3):51.
[2]吳建設.高職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五大難題[J].高等教育研究,20xx,15(7):63—64.
[3]廣小利.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35(12):57—59.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5
自20xx年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范圍以來,各高等學校紛紛加快研究生培養結構調整的步伐,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研究生培養結構類型的調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規模劇增,不僅對培養模式和教育資源帶來新的壓力,也對研究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研究認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群體的教育管理特點,與時俱進地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對于進一步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管理面臨的形勢
(一)規模逐年擴大
20xx年,教育部決定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范圍,在原定研究生招生計劃基礎上,增加5萬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約占碩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10%。隨后,每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當中,都加大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比例。20xx年全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已達到14.9萬人,占碩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30%,距離“20xx年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各占50%”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二)培養模式變化要求教育管理創新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求其為社會培養現代高科技研究型人才,而且更需要培養大量高級管理、技術等應用型專門人才。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都比應用型研究生要成熟很多。應用型研究生注重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它的存在遵循社會職業分工的邏輯,重視實踐和應用,主要培養的是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最突出的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才,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因此,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環節中很注重到實驗基地、企業等中去鍛煉、實習。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大多數培養單位規定第一年為課程學習時間,其他時間用于專業實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實習就業,因此,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結束以后,大多數時間在校外完成其他培養環節,這給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
(三)心理壓力日益增大
1 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加上高校連年擴招,人才市場中供需關系產生巨大變化,研究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即使是研究生,畢業之后都要面臨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更難的問題,并且待遇也不如從前。這些落差與社會壓力交織在一起使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心理背負了更多的壓力,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2 學術型研究生在社會的認可度普遍較高,但對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來說,雖然也有畢業生踏入社會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是社會公眾大多數對其認同度不高、單位重視度不夠、職業銜接不緊密,這也給在校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帶來了不好的心理陰影。
3 學業上的壓力也是導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幾年,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各高校紛紛加強了研究生畢業的.要求和審核,采取規范發表論文要求、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提高畢業論文盲審率等多項措施,使他們對學術上的專業要求會產生更大的壓力。
4 目前,一般高校開展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主要是針對本科生,針對研究生的較少。隨著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承擔的心理壓力的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亟待填補。
二、加強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管理隊伍建設
隨著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他們中要求被關注、被關心的心理取向可能更大,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可能更復雜。同時,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獎助貸等政策往往因正在探索而復雜多變,多數研究生輔導員配備不到位,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迫切需要從加強管理隊伍著手,逐步完善落實研究生輔導員配比政策,落實導師負責制和輔導員專職管理相結合。
(二)管理要把握特點、因材施教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第二年要進行專業實踐和找工作,大部分時間研究生在校外活動,因此,要針對這些特點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例如,各專業研究生班班長要定期向學校或學院研究生管理人員匯報本專業研究生在外情況;研究生導師要定期聯系學生,保持對學生在外情況的密切了解;同學之間要相互照顧,加強聯系。20xx年,教育部批準部分高等學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對于探索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三)以人為本,豐富教育管理的內容
當前,研究生除了要承受學習、經濟、人際關系和婚姻愛情的壓力,畢業之后還得面臨就業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能處理好,很容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內容。
1 加強就業指導。例如,可以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講座、報告會,幫助研究生擺正就業心態,掌握面試技巧,增強就業競爭力;盡可能地利用資源,及時地搜集和發布就業信息。
2 要加強媒體宣傳,增強人們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認識,消除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心理上的障礙。
3,培養單位要提高畢業的門檻,在給研究生“增壓”的同時,還需要在具體的培養環節進行指導和監督,創造良好的學習科研條件和氛圍,為其“減壓”。例如,強化對研究生教學過程,畢業論文完成過程包括選題、完成開題報告、開展課題研究、課題中期檢查、完成論文和答辯的監督與管理;加強與導師的溝通,并充分地調動導師在研究培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舉辦形式多樣的學術報告會、交流會、學術論壇,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并相互配合。例如,舉辦心理健康專家講座或團體活動,提高研究生心理調節能力;建立和完善心理問題預警機制和咨詢體系,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員結構相對較復雜,管理松散,可以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牽頭,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鼓勵學生自發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促進相互交流和溝通,增進研究生心理健康。
(四)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涉及招生錄取、學籍管理、專業培養、教學實踐、論文開題到論文答辯、學位授予、就業指導等研究生教育的各個方面,工作量大,任務煩瑣。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由于其培養中安排更多實踐內容的特點,其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范圍更廣,更不利于管理。因此,特別需要提高其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充分地發揮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管理優勢。例如,建立研究生和導師信息數據庫,對研究生的整個培養環節進行全程監督與管理;可以將與研究生有關的教學信息及時發布在網上,可極大提高教育信息傳遞的效率;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為研究生之間、導師之間、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創造條件。
總之,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事關研究生教育的成功與否。在研究生人數遞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增大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要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研究生管理的方法和途徑上創新,在內容上結合本校特色,不斷地豐富,以滿足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6
摘要:創業教育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主要是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相互調控和相互滲透的關系,本文探究了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育中滲透創業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專業教育;創業教育
一、理念的滲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導條件,而創業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學中的個人本位和社會本位價值觀,并在不斷的培養和激發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創造性,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長足進步,并使社會空間和團隊發展得到開拓和進步。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業教育的理念,不僅是教師傳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的重要方法,還能夠依據專業和課程的實際情況和特征,充分結合授課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另外,將創業教育理念滲透進專業教育,其實就是依據專業的特征,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簡而言之就是以創業教學為基礎,充分結合專業的特點,加強對于專業創業背景的講授,使得教學更加靈活,在列舉專業創業案例后,從中挖掘出創新元素和知識點,從而使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滲透。
二、課程的滲透
高校應當在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創業教育,制定出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充分體現出創業素質的培養,從課程的培養目標、素質結構、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方面入手,促進創業教育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育的滲透,從而形成一體化的教學架構,促進學生的開拓性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在設置創業課程方敏不僅需要充分考慮到創業課程的獨立性,還需要注意與其他課程的相互聯系和交叉,不僅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精神、能力等素質,還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的創新性教學絨絨,并以此為基礎開設一些具有專業傾向的創新創業課程,并通過選修課和必修課等形式將創業教育滲透進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中。
三、活動的滲透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育中的活動種類非常豐富,如實訓、實習、畢業設計和競賽等,甚至有很多基于專業教育所開展的社團活動、興趣小組和勤工儉學活動,因此可以充分結合活動的特色,以活動為載體,將創業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活動當中去。另外,還可以以專業背景為基礎,以創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和任務為依據,設計出與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活動,如創業方案設計比賽、企業參觀、專題講座等,甚至還可以開展與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相關的創業比賽,活動的內容可以使創業計劃、能力和模擬實戰,還可以與校內外的實訓室、中心或基地相結合,使學生在競賽中感受到真實的狀態,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為未來的創業積累充足的經驗,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業素質。在進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時,可以從課程的正規性、活動的也與豐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養出高質量的工商企業管理人才。
四、師資力量的滲透
學校可以使用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方式,培養與引進同時進行,在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同時,了解和掌握當前的專業教師創業素質和校內的創業教學水平狀況,由此制定出相應的專業教學素質和創業教學素質培養計劃,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定期派遣教師到知名高校和企業中進行學習及培訓。教師在經過實際的理論應用后,就能夠在參與到企業的產品開發及技術服務中積累到相關的經驗,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創業素質、能力。而外部的引進則需要遵循著求精不求廣的原則,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起密切的關系,從企業中聘請專業的人才來高校中擔任兼職教師,甚至還可以邀請成功的創業人士開設創業專題報告等。通過這些方法就能夠建立起規模龐大且專業能力及創業能力較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團隊,為高校的師資力量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論
總而言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育中滲透創業教育的研究,不僅是國家政策和當前形勢的趨勢,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發展戰略,高校應當大力推進創業教育,從中探索出適應專業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發展模式,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和提高人才質量的長遠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陽瑾.分析中國創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困境[J].藝術科技,20xx(4):35.
[2]宋清華.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路徑分析[J].教育與職業,20xx(6):76-78.
[3]華雪君.獨立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基于浙江省內獨立院校的調研[J].科教文匯,20xx(4):137-138.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7
摘要: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中引進對接教育模式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對接教育模式的概念、特點以及有利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對接教育模式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的設計思路和實施途徑。
關鍵詞:高職物流;對接教育;教育模式
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對接教育模式研究
(一)概念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對接教育模式是指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能力為本位,以與企業和行業合作著力點,以學生為主體,與物流產業發展同步互動的培養方針,提供從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操作技能層次上達到用人單位一線工作人員的就業要求,并具備事業的延展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特征
1.以就業為導向。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對接教育模式,有利于學校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就業理念,能有效做到既注重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提高,又保證合理的就業結構。
2.以實踐能力為本位。筆者認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職場就業之間應當是零距離有效對接,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對接教育模式不僅有利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而且能消除或縮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培訓、磨合、適應過程,盡快為用人單位和社會創造經濟效益。
3.以與企業和行業合作為著力點。物流行業企業的發展與高職物流培養單位是相輔相成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單位要為物流行業企業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資源,也需要物流行業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對接教育模式的實施主要通過訂單式培養方式以及工學結合等方式來實現,這種教育方式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單位調整專業方向,確定培養方案,以行業企業的合作作為著力點。
4.以學生為主體,實現教學過程行動化。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施的對接教育培養模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嚴格貫徹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的主導思想。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得到充分的、有效的體現。同時實現教學過程行動化,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習過程的策劃者,課程設計者,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
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對接教育模式的有利因素
1.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大物流管理專業對接教育的動力。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覺,物流管理專業的對接教育具備的特征的貫徹實施必須首先解決職業教育的理念。就目前職業技術教育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如課程建設與改革以及專業建設的力度不斷的加大,教育教學設施的經費也在不斷的增加,而所有這些理念的轉變直接加大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能否有效實施對接教育模式的動力,為對接教育模式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有效的實施提供了原動力。
2.“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增強了與用人單位對接的能力。“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該專業培養的學生的質量的因素之一,以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為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如讓從事物流專業的教師分期分批到企業頂崗實習、鼓勵老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同時打破傳統的教師隊伍來源渠道,采取兼職的辦法鼓勵社會上從事物流工作的優秀人才到高職院校任教,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職業院校與用人單位對接的能力。
3.實訓基地的大規模建設,提高了與需求單位對接的基礎條件。對于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來講,無論是在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還是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別是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生產實習,提高學生的企業實踐能力,而且能與就業結合起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就業的壓力,而且提高了與需求單位對接的基礎條件。 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對接教育模式的實踐
(一)設計思路
1.設計好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需求的對應關系。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物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為了實現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在物流人才培養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崗位需求是基于企業運營所需的內部組織構架要求的人員配置的數量和質量需求。
2.設計好物流管理專業對接化教學的方式與教學內容。對接化教學的方式就基本模式來講,筆者認為,在確定了明確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的基礎之上,緊密與企業合作,加大校外物流實訓基地的建設,突破傳統教學周期和體系,在實驗室仿真模實訓的基礎上,充分開展現場化教學。并且,在目前對接化教學的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中,還是定位于一個星期的崗位認知實習和一個月左右的'生產教學實習為好。
3.統籌規劃師資隊伍。對接化教育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的實施,主要是通過訂單式培養和工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因此,在對接教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必然設計到教學人員的協調的問題。必須加大高職院校“雙師型”的教學人員的培養力度,統籌規劃現有的師資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在組織對接化教學中,實現以高職院校“雙師型”隊伍作為主體,以企業工作人員為輔的對接教學人員配置模式作為主要方式。
4.設計好對接教育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評價體系。在實施對接教育模式之前,必須設計好對接教育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評價體系可以包括教師的能力、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條件、學生參與程度等等構成要素或評價單元。同時,評價的對象必須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也必須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該評價體系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對接教育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有效性。
(二)實施途徑
1.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筆者認為,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政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才能建立高職教學與企業實際的對接機制。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的過程中,要想使學校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實現零距離上崗,首先必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必須要把不具備物流企業從業經歷的教師送到企業去實踐、去培訓,參與物流管理的全過程,掌握管理中的要領,了解物流企業的需求,以便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難點與重點。第二,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邀請企業的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員或者一線的物流操作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把他們的管理經驗、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把他們在企業中碰到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探索。第三,采取案例教學法,案例必須是來自企業或行業的實際問題。
2.推行“頂崗實習”制度,實施“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物流管理專業與其他文科類專業相比,具有它本身的特點,具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因此,必須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力推行“頂崗實習”制度,實施“工學結合”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
推行“頂崗實習”制度就是推薦學生到企業或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即在學校和企業實行交替的學習方式。這種模式由企業與學校共同承擔學生的職業培訓與文化教育,學生同時具有學徒與學生兩個身份,教學培訓過程由學校與企業分工合作實施。實施“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就是按照20xx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讓學生畢業前有機會頂崗實習,這樣不僅極大地緩解了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經費不足的問題,同時有利于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也有利于緩解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困難,而且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3.完善職業資格證制度,建立“雙證”的教育體系。對于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在完善職業資格證制度的同時,作為學校必須建立“職業資格證”與“學歷證”相結合的“雙證”制度。只有這樣,學生所學才能與崗位能力需求有效地對接。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表明你已經具備相應工作崗位的從業能力。實踐表明,一些單位在招聘錄用畢業生時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各種資格證書與工作經驗,凡畢業時取得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不僅會很快找到工作,而且起薪標準遠遠高于無證的學生。
目前,政府已經實行了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但是頒發職業資格證的單位比比皆是,以物流師職業資格證為例,除了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人事部外還有像中物聯、商務部商務從業人員認證中心、交通部等等不下十個單位。這樣,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魚目混雜,因此必須清理整頓頒證機構,完善職業資格證制度。
4.構建政府—企業—學校的供應鏈人才培養戰略體系。筆者認為,高職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涉及到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由這三方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人才培養體系。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必須首先建立以學校為核心的合作伙伴關系;其次,政府不僅應該根據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種類與數量,及時地調整專業所需人才數量。而且應該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雙方共享資源;第三實施拉動式的供應鏈戰略,尋找人才培養的驅動力。
只有構建政府—企業—學校的供應鏈人才培養戰略體系,才能夠保證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錢丹丹.實施“雙證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無錫南洋學院學報,20xx,(3).
[2]郭躍.校企“無縫對接”——高職院校人才合作培養模式[J].時代金融,20xx,(1).
[3]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xx,(1).
[4]魏鷹.構建職業技術院校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體系[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
[5]陳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物流技術,20xx,(5).
[6]李長霞.對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探討[J].現代技術開發,20xx,(9).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8
創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養高效創業人才的必要途徑,其目的也是為了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而其目前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領域的引進也使它的發展變得更為順利。但由于我國創業教育發展的較為緩慢,仍處于教育的邊緣地帶,沒有真正意義上與我國的教育體系相融合。本文就創業教育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的探究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創業教育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問題
(一)教育缺乏科學的定位
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在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創業教育沒有一個科學的定位,高校教師一般都只會一味的給學生講解創業的發展現狀和它的未來前景,只簡單的把創業教育當做一門專業課進行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創業潛能的挖掘,和對學生創業基本技能的培養,高校對于創業教育的定位偏離的方向。
(二)新型學科導致師資力量不足
創業教育作為近些年來新興起的一門學科,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與我國的教育主體系相融合,這就導致了這門學科的教學基礎力量薄弱,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作保證。創業教育從本質上來講,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要求教師除了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但是我國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師都缺乏這樣的實踐經驗,導致培育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是高分低能,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都會顯得手足無措。
(三)學生缺乏實踐鍛煉機會
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出一批具有高效創業技能的人才,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方面的創業教育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需要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與當前國際形式緊密聯系在一起,分析出當前環境下創業的優勢和弊端,這樣的能力在學生在學校是永遠也掌握不了的,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深刻的體會到創業教育的教學成果。但是,我國高校目前在學生的實踐工作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校學生的校外實踐不僅時間短,而且大都是在應付差事,走過場,學生沒有掌握到真正的實踐技能,走出校門以后,才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立足。
二、如何將創業教育完美融合到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去
(一)課程體系相結合
首先要將創業教育這一思想融入到工商企業管理這一專業的每一門課程中去,要把創業教育的理念滲入到學生思想中去,不斷的去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可以在每一門課程結束以后,給學生布置作業來提升他們的創業教育學習能力。第二,要對創業教育教學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對這門學科的設置目的和教學內容有正確的理解,教學完緊跟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最后,要把對地區經濟的發展理解融入到教學當中去,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畢業以后能有一個對區域經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二)改革教學方式
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只在課堂時間有機會接觸創業教育,其他時間并不能涉及。創業教育的學習離不開環境,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學校必須為學生創造創業教育學習情境,讓學生可以有一個練習的機會,學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創業能力模擬試驗,強制性讓學生進入創業教育的學習環境,將自己所學的創業教育內容具體應用,進一步提高他們對創業教育的理解能力,他們才能更快更好地進步。情景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自己創業能力的高低,鼓勵他們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多多練習,成為一個創新型、實用型人才。
(三)加強師資力量
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著學生學習的知識水平和未來發展能力,高校要加強他們的師資力量建設,從事創業教育教學的教師必須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力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讓他們把對創業的理解告訴給學生,高校可以讓這些教師參與到他們的內部決策會議中去,通過一些真實的體驗,然后制定出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來帶給學生更真切的感受。
(四)豐富實踐活動
讓學生多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可以讓他們對創業教育的理解更為深刻,高校要想培育出優秀的創業人才,那么必須要改善的部分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統一安排實習期,通過聯系一些外部企業,讓學生走進這些企業,聽一聽這些企業的創業人員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讓學生在這些企業內部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掌握創業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和關鍵因素,做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三、小結
創業教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高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這一課程的出現必然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現實意義。本文就當前形勢下創業教育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問題和如何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中去進行了闡述,但由于本人學歷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給同行和社會熱心人士帶來一些幫助。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9
近年來我國航空事業競爭日益激烈,民航事業的發展對于飛行人員的需求和素質要求都有了本質上的提高,而飛行專業大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的民航職業飛行員以及民航發展的重要推動者,現今行業標準要求其具備政治合格、品德高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理論扎實、技術過硬、英語熟練、身心強健、責任感強等九大核心職業素質,因此加強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教育管理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
近年來,我國航空事業進入了戰略發展的新時期,尤其在創建“民航強國”戰略目標及“建設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任務提出之后,航空事業的全球化、大眾化、持續安全化不斷推動著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我國航空事業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轉型,而這次轉型成功的關鍵在于飛行人才的培養。
因此要適應航空事業發展加強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管理,就要始終堅持“人才強業、科教興業”的戰略方針,堅持以飛行員九大核心職業素質來嚴格要求學生,從而依靠教育手段促使飛行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推動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加強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政治合格、品德高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理論扎實、技術過硬、英語熟練、身心強健、責任感強”是當代飛行專業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九大核心職業素質,在我國民航事業處于向“民航強國”轉型的重要時期,加強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就需要將這九大核心職業素質的教育貫徹落實,以確保飛行專業大學生能夠成為民航行業的'職業飛行員主力軍,成為民航行業未來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組織人才和執行人才,從而從整體提升我國飛行人員整體素質,并在國際化水平中嶄露頭角。
1.政治合格。飛行專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并且在政治上有較高的覺悟,這主要因為飛行專業學生是我國民航事業未來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重要建設者及接班人,尤其在我國航空事業穩步進入國際化水平,在民航服務和技術設備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這些都要求飛行人員有極高的專業技能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與之匹配,才能充分顯示出我國民航事業的國際視野和民族氣魄。
簡而言之,在對外的民航業務中,飛行人員的整體素質代表整個民族的基本形象,因此要求其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才能確保飛行人員服從組織安排、恪盡職守、站在大局觀為民族利益著想。
2.品德高尚。民航事業本身是一門特殊的服務類行業,而服務業要求的基本素養便是品德高尚和較強的心理素質。飛行人員每日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應對形形色色的乘客,可能會受到各種各樣突發事件的困擾,縱觀近幾年我國民航突發的一系列低俗事件,民航服務受到了大眾的質疑,因此要加快建立起一支品德高尚的飛行員隊伍,才能提高民航的整體服務質量,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社會滿意度。
3.紀律嚴明。以軍事化的管理來嚴格要求當代飛行專業學生,才能培養出一批服從組織安排、紀律嚴明的飛行員隊伍,才能確保飛行員隊伍能夠適應嚴謹嚴格的飛行程序和規章制度,能夠以最大的心理極限來服從組織安排,并且能夠合理處理好一系列的突發事件,給外界樹立起一個遵紀守法、有條不紊、服務意識明確的飛行員隊伍形象。
4.作風優良。近幾年我國民航被爆出大量不雅事件,這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公眾對民航的關注和對飛行員隊伍整體素養、專業技能的質疑,民航的形象遭遇滑鐵盧。飛行行業作為一個嚴謹的服務行業,對內體現著我國服務行業的標準化程度,對外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真實形象,因此只有培養其飛行人員隊伍一絲不茍的優良作風,以高標準服務意識來嚴格約束自己,才能展現出飛行人員的新形象。
5.理論扎實。飛行專業本身是一門交叉性、復雜性的學科,其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知識,并且以寬廣的理論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整體理論體系,才能培養出一批飛行人員精英隊伍。
6.英語熟練。要求飛行專業大學生掌握熟練的英語技能是我國經濟繁榮發展、國際貿易交流頻繁、成為世界大國的重要體現,只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英語技能培訓,才能培養出一批具備國際化標準和國際視野的飛行人員精英隊伍,從而推動我國民航的國際化進程。
7.身心強健。飛行人員工作的環境要求其具備強健的身心素質,才能適應變化無常的作息時間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才能做到服務過程中的高度集中和巧妙解決突發性事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遭遇突發性惡性攻擊事件時,強健的身心也將成為機組人員制勝的關鍵因素。
8.責任感強。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員具有高度強烈的責任感,而飛行行業作為一個高標準的服務行業,其附帶的財產價值和生命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只要嚴格要求整個隊伍具備高度強烈的責任感,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9.技術過硬。現階段我國民航在機組人員技能要求上具有明顯的劃分,其中空乘服務人員的要求標準過度集中在服務標準上,過度忽視了對空乘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因此在對飛行大學生專業培養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全面培養,以此培養出一批技術過硬的飛行人員,才能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并且提升了飛行隊伍的整體專業技能水平。
二、加強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教學教育管理
飛行行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服務型行業,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教育管理,就要堅持以“理論教育+實踐培訓”的教育方針來進行人才的培養,因此在人才培育的過程中要在校內注重對其進行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知識、道德素養、職業標準等的培養,以行業標準來嚴格規范學生,讓學生在校內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具備高標準的道德服務標準。
此外,加強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飛行學院要加強對民航企業的教學合作,為學員獲得更多頂崗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接觸行業高標準和核心職業道德素養,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明白自身所肩負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將實踐經驗與自身職業規劃結合起來,不斷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飛行行業作為一個特殊的高標準服務行業,只有加強對其的職業素養培養,堅持以校內理論知識培訓和校外實踐結合進行培育,才能為我國民航事業培養出一批飛行人員精英隊伍,才能推動我國民航事業的成功轉型,真正做到民航強國。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0
論文摘要:從實訓室建設與管理中的現實問題出發,結合高職旅游專業的特點,提出了高職旅游專業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路,旨在充分發揮實訓室的功能,切實服務高職實踐教學,從而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高職旅游人才。
論文關鍵詞:高職;旅游專業;實訓室建設與管理
實訓基地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也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建設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基地或車間”。在這種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紛紛建立實訓基地,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企業用不上、社會不滿意等矛盾日益突出在旅游行業也不例外。因此,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實訓室不僅要有,而且要切實“有用”。為此,擬結合旅游專業的特點,從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實踐出發,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準確定位、統籌規劃,建立符合校情的校內實訓室近年來,許多旅游類高職院校重視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先后投入大量資金建立諸如導游、餐廳、客房甚至吧臺等實訓室,服務于實踐教學,環境一流,設施高檔。但同時對部分實訓室的建設沒有全盤考慮,盲目、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大批設備引進后或實訓場所建成后并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有的實訓室設備及場所使用率低,閑置浪費,成為擺設。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首先要準確定位。所謂準確定位,就是根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辦學規模、重點專業以及今后辦學方向等進行綜合考慮,統籌規劃。其次,實訓室的建設還應具有前瞻性,考慮先進性,注重實用性,并結合高職教育辦學水平評估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建設,避免資源浪費。再次,根據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實訓室的建設和設備的完善還應該做到有步驟、分批次、有重點。當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學校加強校企合作,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原則,與旅游企業共建實訓室也是很好的'實訓室建設途徑。
根據旅游專業特點,建立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內實訓室旅游專業主要是為旅行社、旅游景區、酒店等相關企業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同時,也是一個經常與人打交道,對客服務較多,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正是由于旅游專業具有這樣的特點,旅游專業的高職教育只重視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僅把實訓室作為技能訓練的場所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培養的學生一旦走出校門,面對陌生的旅游、酒店工作環境以及對客服務中的突發事件往往束手無策。事實證明,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等已經成為旅游企業選拔人才的重要考慮因素。因此,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必須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與企業接近,與社會接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才能真正適應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1.要營造實訓室的企業氛圍。實訓室的建設應具有仿真性,即實訓設備的配備、實訓場地的布置要做到與真實企業相一致或者接近真實企業,要讓學生進入實訓室后有置身企業的感受。還應將企業文化、企業精神融入實訓室的環境建設之中,建立良好的企業氛圍。比如,旅行社追求“品質第一,誠信為本,顧客至上,服務上乘”,星級酒店重視“服務一流,微笑待客,賓至如歸”等。諸如此類的企業文化與服務理念,都應讓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進入實訓室后立即有所感受。因此,實訓項目、實訓流程、實訓操作規范應全部“上墻”,讓學生謹記服務規范,提高服務水平,追求服務質量;微笑的面容,一流的服務水平,以及“賓至如歸”、“顧客就是上帝”等服務理念應以圖片、標語的形式展示在實訓室內,讓學生耳濡目染感知企業文化,在實訓室內受到濃郁的職業氛圍熏陶,激發他們努力學習、提高服務水平的熱情。 2.管理制度要與企業接軌。為了使實訓室與旅游企業“零距離”,實訓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鑒旅游企業的管理制度,并模擬旅游企業的管理運行模式進行嚴格管理。比如,實訓室的鑰匙管理由值日學生按照企業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實訓室的學生守則完全參考旅行社或酒店的員工守則制定,甚至就采用旅游企業的員工守則。采取這樣的方式,學生能較早熟悉并認可旅游企業的規章制度,從而縮短學生在企業實習、就業的適應期。管理制度與企業接軌之后,學校將完全按照企業的崗位標準嚴格要求學生,進入實訓室,學生就要把自己視為企業職員,并自覺遵守企業的上下班制度及工作要求。在這種遵章守紀的過程中,學生將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養成認真、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此外,實訓室的設備、衛生、安全管理制度也應與星級酒店的前廳、客房、餐廳等部門的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及服務操作規范結合起來,在使學生熟悉和理解企業管理制度的同時,實現實訓室的正常運轉。
3.要以職業能力為中心開設實訓項目。實訓項目的開設也應以職業能力為中心,即在開設實訓項目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社會對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這一重要因素。就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而言,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是簡單地增強職業技能的熟練程度,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服務能力和綜合能力。因此,實訓項目的開設不僅要增強學生的服務技能,還應考慮綜合性、設計性的因素,開發綜合訓練能力強的實訓項目,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比如,中餐零點服務在學生熟悉零點服務基本程序及規范以后,可以開設綜合性較強的實訓項目,并不斷變化客人類型、變換服務情境,讓學生學會應對不同的服務場景。甚至可將不同的突發狀況引入實訓項目,諸如弄臟客人衣服、菜品質量出現問題等等,加強學生應急能力的訓練和突發狀況處理能力的訓練,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圍繞職業崗位真實環境開展實踐教學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職業崗位的素質、知識與能力。為了培養和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高職旅游專業校內實訓教學的開展應充分考慮職業崗位的真實環境,始終貫徹與企業“零距離”結合的精神,盡可能地模擬真實職業場景或真實的服務現場。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學校可以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服務社會、參與企業化運作的形式,開展全真的實踐教學。比如,創建旅行社,開展旅游業務,使旅行社的運營、營銷、導游服務等工作與學生實訓教學有機結合,融于一體,或者將部分實訓室直接建設成學生自主經營、自我管理的企業實體,讓學生在真實企業中得到鍛煉。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企業經營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如果條件不成熟,也可以利用實訓室開展仿真性實踐教學,比如,讓學生在實訓室里感受真實的企業環境,實踐教學盡量模擬真實的企業狀況或職業場景,采用角色扮演、模擬現場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直接感受現場氣氛,從而強化學生的職業角色意識。
拓展實訓室功能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還應走實用性、社會化的道路,即不僅要讓實訓室成為學生實踐訓練的場所,還要發揮實訓室的功能為社會提供服務。比如,具備職業資格鑒定功能的院校應充分利用實訓室與社會接軌,向社會開放,不僅讓本校旅游專業學生在畢業前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為學生就業提供便利,而且應面向旅游行業的社會人員開展職業資格鑒定,為旅游企業員工的提升、再就業培訓等職業需求提供方便。只有這樣,學校才能以實訓室為紐帶,加強與企業、社會的聯系,擴大實訓室的功效,把從企業、社會中獲取的信息及時注入學校教育之中,加強實訓室的建設。
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訓室還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穩定的“雙師型”實訓教師隊伍。高職教育的實訓教師應該具有行業背景或相當的實踐能力。因此,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一方面,要鼓勵教師獲取行業資格證書,并選派專業教師定期到旅游企業實踐、鍛煉,熟悉旅游行業發展動態,切實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經常性地聘請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的一線員工或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教學,及時將他們的實踐經驗和行業最新知識傳授給學生。
總之,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體現高職旅游專業特色,建立實用、仿真的高職旅游專業實訓室,充分發揮實訓室的功能,更合理、更科學地利用實訓室為實踐教學服務,是真正保障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1
—、引言
國內院校于1982年開始引進歐美的MBA教中育,1993年把工商管理學科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至20xx年中國有343所普通高校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1]。工商管理專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高級管理人才,然而,在培養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20xx年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從供需來看,總體平衡但存在局部供給不足和局部供給過剩;從學生能力和素質看,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水平較差,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開拓創新精神、敬業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加強;從人才培養的過程來看,高校與實際部門缺乏聯系和交流,教學設施落后,對市場前沿問題關注較少和教學管理弱化,缺乏專業實習,忽視個性培養,人才‘趨同化’現象日趨嚴重教師數量不足且質量不高,缺乏案例教學,教學經費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高教司從宏觀上給出了5點政策建議[1]其中,有四點都是如何突出辦學特色。本文從微觀上探析如何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教育。
二、目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實驗時間不足。這由三方面原因引起:有些高校缺乏實驗室沒有專門實驗教師;有些高校有實驗室但對實驗課重視不夠,沒有相應的實驗教+才,實驗時間不足;學生很少有機會使用大型企業軟件。目前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即可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實際并非如此。企業、政府等用人單位不是需要會考試的人而是需要能干實事的人。許多學生通過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但不會使用企業常用軟件、不懂數據庫的基本操作。
2外語學而不用。中國大學生外語學習大多從小學總課時的20%左右,在學生業余時間中這個比例還更高些;然而,外語能力差幾乎是中國非外語專業學生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測試辦法不科學,僅重視語法和詞匯的測試,不重視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二是因為測試方法導致教學環節設計不科學。教學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為了達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標準。語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僅憑一張試卷考察學生的語法、詞匯、閱讀能力,并不能測試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很多非外語專業學生,不會利用所學外語進行口語交流和書面交流許多學生連本專業外文文獻都看不懂更談不上用外語寫作專業文章。三是沒有營造學習外語的環境。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啞巴外語’永遠提不高外語的應用能力。然而,目前外語教育并不重視語言環境的營造,有的學校外語課堂不能實現全外語教學,有的甚至是漢語占了大部分時間,學生缺乏用外語交流的機會。
3通識教育未達目的,人文教育弱化。“傳統上通識
教育(generaleducation)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會科學教育、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等。在當今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全球化和國際化愈益加強的時代通識教育的范疇也相應地得到了拓寬很多大學都將信息技術應用、外語、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包括進去,并在通識教育中融入了跨學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識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確定性。目前的人文教育具有明顯的知識化、科學化、工具化傾向,存在明顯的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設置不夠科學。
而通識教育的目的“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其培養內容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6中國的通識教育總體來看沒有達到目的,這是造成大學生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探究學習。其一,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仍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系統的訓練。其二,大學難以為工商專業提供專門的實踐平臺,而目前高校和企業缺乏聯系,難以通過企業管理實踐開展探究學習,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囫圇吞棗,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華的過程。然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面對的大多是企業、政府等部門中非程序化決策問題更需要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特色教育探析
根據上述問題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教育。
1強化外語應用能力培養。提高外語教師的師資水平,改革外語的考試考核辦法,營造外語交際和外語寫作等強化外語應用能力的的良好學習氛圍。
2.重視試驗課程。建立專門實驗室編寫專門的試驗教林保證試驗課時,配備專門實驗課教師提高實驗課的質量嚴格實驗課的考試考查制度。
3.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李曼麗[6]給出了中國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政策建議,我們認為,除此之外,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面向人、事務的管理,其專業課中就包含有通識教育內容,管理心理學、管理溝通、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成長、變革管理、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7](P56~ffi)等因此專業課和通識教育課程能夠有機地融合,需要研究的是,考慮二者融合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地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的教材如何改革使二者互為補充從而強化通識教育,為學生打下廣博的通識基礎使之成為高級管理人才。
4改革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高級管理人才,因此必須從教學方法上改革以強化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組織能力,具體包括:第1轉變教師學生角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努力改變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使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甩創造多種機會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第二,開展探究學習。
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適合于探究學習,我們面臨的問題大多來自于實踐且具有非程序化問題的特點,這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差異性,顯然,僅限于課堂講授的知識遠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要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使用己學知識、獲取新的知識、靈活應用各種知識。第三,小組團隊學習。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考評單位小組內互助合作小組間競爭合作。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團隊精神。
5.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參與。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實際通過稅收政策及行政管理手段,引導、鼓勵企業為高校捐資、提供試驗實習基地鼓勵“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大學自身的優勢資源,培養專業特色。每所大學都有其特色和優勢,將這些優勢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可以形成工商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例如,有些理工科院校,在理工上有辦學優勢,可以將工商管理與之結合,目前己有高校吸收理工科的大三、大四學生進入工商管理專業學習,這樣,學生成為具有理工和工商管理知識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深受企業歡迎。結合區域實際發揮區位優勢。每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不同,面臨的管理問題也不相同,這一方面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特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一方面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例如在沿海地區,貿易和對外加工是其優勢產業,那么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須懂得對外貿易政策和法規。
四、結語
特色教育是解決中國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趨同化”的一條有效途徑本文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建議從試驗課程改革、外語應用能力培養、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教學方法改革、鼓勵企業參與大學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設計、專業特色培養等方面開展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教育。對于具體高校這些方法尚需進一步具體化。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2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挑戰,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學管理模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實踐培養能力
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既有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主要問題是專業課程結構、專業技術單一,與生產實際要求技術工種相脫離,與學生自身發展相脫離。沒有真正形成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學管理模式。我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積極吸取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研究探索“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課程結構,形成新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和職業教育課程觀,并通過實踐與探索,尋求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與經濟發展和生產實際對人才需求相適應的有效途徑;探索實現學生的學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新思路,解決學生所學專業單一與實際生產要求工人技術全面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規范為依據,以滿足崗位技能需求為目標,構建寬基礎、活模塊的.專業課程體系。
1、打破分專業教學的模式,實行“大專業、細分流”
打破各專業教學內容的學科性、系統性體系,突出“大專業”。根據淺顯性、廣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則,精心選擇文化基礎課的內容;探索開發與專業教學相適應的“大專業”專業基礎課程和“細分流”課程,達到必需和夠用為度。
2、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施專業教育實際化
在對專業(崗位)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工作分析和教學分析的方法,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規范中中級工的標準為依據,遵循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著眼于學習者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培養以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形成,按照職業實踐的邏輯順序,建立適應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學習領域和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群,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
3、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在確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從教學管理、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
4、具體實施
(1)、根據專業崗位工作需求設置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實行“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擴展學生選擇專業的空間。
①對相近、相通的各專業(如車工、鉗工、焊工等)整合成“大專業”進行教育教學。
②在學生升學和就業的專業主攻方向上進行“細分流”(如車工、鉗工、焊工等),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廣度,增強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按照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專業課與生產實習緊密結合的原則,本著“理論夠用、技能過硬”的方針,適時根據教學大綱、生產實際、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驗實習設備情況,對各專業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將課程分為為提高綜合素質而開設的文化基礎課、面向某個職業群體而開設的“大專業”專業基礎課和面向某個崗位而開設的“細分流”課程。
該教學管理模式下的課程設置情況及“大專業、細分流”教學管理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基礎素質教育階段(第一學期)。這一階段期間對學生進行整體搭配編班,不分專業,主要開設文化基礎課程,學期末根據學生對學校開設專業的了解、自身意愿和學校實際選擇“大專業”,進行初次專業定位。
第二階段:“大專業”教育階段(第二、三學期)。這一階段期間按專業類群進行專業整合教學,主要開設文化基礎課和“大專業”專業基礎課,在第三學期末進行“細分流”,根據學生意愿、高職升學政策、社會需求等情況,讓學生在升學和就業的專業主攻方向上進行選擇,再次進行專業定位。本學期所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的課時相對于上一學期將進行壓縮。在教學過程中,按照理論和實訓1:1的比例安排課時,理論課和實訓課穿插進行。實訓教學均按照“先分課題訓練,最后綜合訓練”的基本模式進行,使技能教學更具有層次性。
第三階段:“細分流”教育階段(第四、五、六學期)。這一階段期間按“細分流”的指導思想,分就業和升學兩大類進行編班教學。對有升學意愿、基礎較好的同學組建高考輔導班,按高職院校招生專業和考試科目進行重點集中輔導;對準備就業的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學生意愿和崗位技能要求,按學生選擇的主攻專業編班,集中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
⑶、突出一個主導專業,輻射一至兩個輔助專業,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在按照“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在“大專業”教育階段(第二、三學期),按照教學計劃讓學生學習、訓練多種技能。以機械類“大專業”為例,在本階段,不分主次,所有學生都學習車工、鉗工、焊工等專業技能,掌握各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術。在“細分流”教育階段(第四、五、六學期),根據學生所報專業,確定一個主導專業,集中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這樣,引導學生向著“精一、會二、學三”的方向發展,即精通一項專業技能,會第二項技能,學習第三項技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
二、實踐成效
近幾年來,我們按照“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組織教學,制定、修改相應的專業教學計劃,合理調整課程設置,認真組織編寫教學案例并加以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經過我們幾年的探索、實踐,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了成熟的課程結構體系。經過“大專業、細分流”的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出的學生擁有兩個或多個職業資格證書,能夠適應多個崗位的工作,因而具有很強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實行該管理模式的探索過程中,還可以促使相關專業教師積極鉆研教學內容,實行模塊式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3
本文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輔導員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應該從多渠道、多方位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入手。
同時,輔導員應根據學生特點,不斷探索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高職院校的班級是高職教育、教學及管理活動的基本單位,而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級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是大學生學校生涯和開展社會實踐的引路人。
高職院校輔導員需要根據高職學生獨有的一些特點不斷探究新的工作方法來更好地做好學生工作。
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
當前,學前教育是社會的一大熱點,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較之于其他各專業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學前教育是一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專業,女生多男生少。性別比例失調會導致在班級管理上有一定的難度,女生對專業技能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是在日常人際交往上表現出比較多的矛盾,不利于班集體的融合。
其次,學生生源構成復雜,質量稂莠不齊。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教育背景,生源構成復雜,質量良莠不齊,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第三,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缺乏職業認同感。在學校里,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學習基礎差或者因家里人的央求等原因才來高職院校學習,這些原因使得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心態就不是很好,思想上就無形的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容易自暴自棄。
同時大學校園環境賦予她們更多的獨立與自由空間,使她們失去前進方向和學習動力。第四,對網絡過度依賴,對人生規劃很迷茫。現在高職院校學生多半是90后,這些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大部分的時間都沉迷網絡,就連上課也是手機時刻不離手,學生們過度依賴網絡使得她們對班里的事物和集體活動漠不關心,對于老師和家長的教導也是不放在心上,對人生就更加迷茫。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的新路徑
(一)以愛育人,建立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教育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感到愛,學會愛。輔導員只有付出愛,才能收到愛。輔導員在愛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針對優秀的學生,還要針對“后面的”學生,更應該關注那些“中間的”學生。
愛育沒有固定的程式,而是心與心的交流,只要輔導員付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然能感受到。通過愛培育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同學關系、宿舍關系、班級關系、學風、校風的全面提高。
(二)定期開展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
高職院校的主題班會是在一定背景下,確立教育主題,圍繞主題或針對班級學生思想、學習、日常生活行為或生活中的某個問題而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主題班會那個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鮮明的“痕跡”,將主題內容貫穿她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
班會主題還要有針對性,要做到有針對性,輔導員需要善于搞好調查研究,對于本班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風氣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班會的主題內容才能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才會感受到班會與自己是有密切關系的,才會關心并積極參與班會活動。
(三)公平公正做好每一次獎學金、助學金評定
在高職院校,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是學生工作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輔導員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激勵機制,強化班級管理實際效果。這就要求輔導員認真把握助學金申報的基本條件,促進班級良性發展,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國家助學金的評選要求學生遵紀守法,無違規違紀行為。
輔導員應建立助學金評選制度,同時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班級管理的相關制度,并將班級衛生制度、考勤制度、參加課外活動和誠信等相關情況與助學金掛鉤,這樣不僅完善制度,還提高制度的約束力。
(四)合理運用綜合測評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比較懶散自私,不愿意占用自己的丁點兒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這時候綜合測評就能夠大顯身手了。每個月月初統計的綜合測評,從每一件小事上考核著每位同學。有效的控制了班級的積極程度,保證了活動的參與面。
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著學生各方面的品德。比如在學校舉行的冬運會里,從服務點的布置,每位參賽選手所對應的后勤人員,啦啦隊,投稿,我們都用綜合測評來進行安排及考評。
這一方法的實施使得整個運動會期間,我所帶的三個班都呈現出有組織,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好局面。
最終,學前四班取得了團體總分一等獎,學前一班道德風尚獎的好成績。運動會結束后,整個班級的凝聚力又有了一定的加強。因為看到綜合測評運用以后的效果,我把它用到了幾乎所有活動中,包括迎新晚會的節目排練,廣播體操比賽等。
(五)以各種活動、大賽為依托開展素質養成教育,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突出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更是如此。學校會適時舉辦各種活動或者比賽,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在活動中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畢業生離校之前組織一次大型的畢業生技能匯報演出,邀請各知名幼兒園的園長前來觀看,給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輔導員通過組織和督促學生參加類似活動和比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就業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提高她們的就業競爭力。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4
當代旅游業己經發展為世界上產業規模最大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產業,旅游業發展之快,產業帶動力之強,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紛紛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先導產業。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増多,交通和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冷戰結束后政治隔障的消除等因素,全球旅游產業的規模正加速擴大,參加旅游的人數還將繼續増加。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xx年全球旅游者將達到100億人次,其中國際旅游者將達到10億人次;到20xx年全球旅游者將達到160億人次,其中國際旅游者將達到16億人次。大眾化旅游時代的到來,使旅游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旅游業也以其強勁的發展勢頭而成為全球經濟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旅游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由傳統的接待事業一躍轉變為國民經濟新的増長點,并由過去單一的觀光型旅游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商務、會展、研修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中國旅游業的綜合實力己被列為世界第五大旅游國。中國旅游業持續高速的増長,既依托于旅游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動了旅游教育的迅速發展。各地的旅游院校,特別是近年來新興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了旅游管理專業,以培養各種旅行社專業人員,滿足旅游市場對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的需求。截止到20xx年全國高等旅游院校和己開辦旅游專業的院校己發展到200多所,形成了培訓、職高、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層次完備的旅游教育體系,教育服務旅游、旅游促進教育的旅游和教育互促相長的格局己經形成。但是,據市場調查分析,在從培訓到博士這樣一個旅游教育體系中,真正成為現階段旅游從業人員主力軍的只有培訓、職高、大專這一塊。相對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看,還是有很大的缺口。
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之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如何培養掌握旅行社運行與管理辦法,熟悉導游業務,熟悉我國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緊扣高職教育特點,以市場為導向,將產學工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培養高層次職業技術型的復合型人才。
產學結合是指教學機構(主要是高等院校)與產業部門就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產業開發與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
當今的社會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而產學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111。走產學合作教育之路,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創新能力和較強較快的工作適應能力,也有助于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產業單位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乏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才短缺。因此,開展產學合作教育,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人才,有著強勁的需求動力。
(一)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明確教學目標
1.產學結合,協商培養目標為了使得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規格、培養方案設計更能符合社會實際需要以及科學可行,需要專門成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旅游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進行可行性論證后,確定方案。在確定方案的基礎上,系部教學單位與學校專業對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業的經理、主管等資深學者、技術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學校專業建設、教學改革進行有效的指導。委員會有專門的章程,明確的規范、職責與義務等,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活動。委員會的專家參與研討學校的重要教學改革方案,協助確定本專業的開發和調整,審定專業教學計劃,專家們背靠的企業向學校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反饋對實習生(畢業生)的評價,錄用合格的畢業生等等。根據廣東輕院旅游系這些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培養的學生普遍受到企業的歡迎,一次就業率都在98%以上,20xx年和20xx年的就業率均為100%
2實施“多證書”教育從行業發展來看,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和工種等級證書制是勢在必行的。在制訂培養目標和目標實現上,我們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因此在構建專業能力和技術能力考核上,參照執行相關工種中、高級工以上為考核標準。為學生畢業求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正常教學中,教師主動介紹技術等級證書的有關情況,鼓勵和組織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有關技術等級證書。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英語應用能力AB級證書、全國導游資格證書、德國F+U賓館與餐飲專業培訓證書等。社會用人制度對于教育實施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為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考核并與國際接軌,20xx年至今,我系成功組織18名學生到德國F+U職業繼續教育機構接受高層次的專業技能培訓和企業貿易管理培訓;20xx年10月派出數名學生到新加坡著名西餐連鎖集團實習,學生均可獲得相應的培訓證書,既拓展了就業渠道,又為提高我院的形象、塑造國際酒店和旅游業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我們還鼓勵學生獲取跨行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如營銷員證書等多行業資格證書。“多證書”教育的實施是行之有效的。
(二)構建多樣化的校內教學組織形式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
在要求旅游管理學生掌握本專業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強調本專業技能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適用性。無論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技能都應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實際應用為重點。幾年來我們加強對畢業生的追蹤調查,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工作狀況及用人單位的評價反饋意見,并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求職的需要。具體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三個方面:
1.課堂實踐在多次的教研會議上,我們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主要的教學目標關注在學生是否有收獲的基礎之上,將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
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收集資料,然后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演示、飯店服務管理分析等。
2校內實踐組織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成立各種學習小組,以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如舉辦專業展示“我的專業我來和多次會議接待等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在理論課程中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在校內建立的模擬客房、模擬餐廳、模擬導游等實訓室實施各項實踐操作。實訓大樓現代化的設施、功能齊全的`操作間,為我專業的實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3校外實踐主要采取交易會期間的頂崗實習、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畢業實習等方式進行,有力地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深受企業及學生的歡迎。
(三)以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為導向利用企業教育資源
在產學合作中,企業需要學校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學生需要成材和就業;學校需要發展教育和科研。三者在實現自身價值目標過程中為其他主體提供服務,互相之間利益不同,卻可以互惠、互補。充分尊重三者利益,在此基礎上建立產學合作的動力機制,是成功合作的關鍵所在。我們采取的具體實施形式主要有:
1充分利用企業教育資源,力求三贏
(1)協調旺季與實習時間。根據廣州每年兩次的交易會召開時間(每年4月與10月),安排二年級學生期間,進行四周實習,并按排指導教師。這種時間調整,深受企業歡迎,學生也得到實踐鍛煉,受益匪淺。學校在不増加任何教育資源投入的情況下,實踐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產生了“三贏”的效果。
(2)協調勤工助學與假期頂崗。本系與廣州各大酒店及著名旅游社合作,學生在學期間利用節假日到酒店或旅游社頂崗實習;學生畢業時,由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決定是否聘用。協議明確規定三方的權利、義務,讓三方各得其所,同時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方式,規范主體行為,把產學合作人才培養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3)組織多項社會實踐活動。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分別到白天鵝賓館、廣州花園酒店、廣州長隆酒店及各大旅行社兼職,進行3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效果良好。校外實踐是本專業培養企業管理者的有效手段,是對校內教學的重要補充,是高職產學工作的有機延伸。產學工作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理論知識向實踐過渡,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培養了他們學會生活和學會生存的能力。
2共享師資,共同提高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通過校企人員互聘的方式,實現了師資的共享既滿足了實踐教學的需要,也有利于培養“雙師型素質”師資。學校在企業的實踐教學,通常請企業安排指導老師,請有關的專家、技術人員講課。同時我們每個學期都會聘請相關行業專家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講座,増強學術氛圍,如邀請德國F+UH際教育集團總裁及中國區經理與學生座談,邀請新加坡GuildOdSchoolfHoPialt校長夫人和新加坡東方文華酒店餐飲部經理與學生交流,邀請白天鵝賓館餐廳經理與學生座談,定期邀請企業專家蒞臨學院就當前旅游行業的最新發展情況及人才要求進行知識講座。與此同時,學校要發揮本校教師為企業提供各種服務作用,如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為企業員工學歷和業務進修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宣傳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形象;幫助企業做市場調研、信息咨詢等等。這種做法,使學校解決了學生實習師資問題,企業則節約了員工的培訓成本13,形成了師資資源上的共享和優勢互補。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15
[摘要]師范院校向綜合性大學轉型是師范院校發展的一個趨勢,非師范專業的設置是師范院校轉型過程中一大難題,本文重點討論了如何在師范院校設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文中結合了師范院校教學優勢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點,提出了在師范院校設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的建議,既發揮了師范院校的教學優勢,又使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充分的傳授給學生。
[關鍵詞]師范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一、高等師范院校面臨的轉型挑戰
目前,高等師范院校面臨著嚴重的轉型挑戰,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的擴大,是推動高等師范院校轉型的根本原因。學科結構綜合性的融合與調整是高等師范院校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時期最寶貴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是人力資源的大國,卻是人才資源的弱國,進行人力資本投資,促使盡可能多的人力資源成為人才資源,是我國教育領域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師范院校的轉型之際,開設人力資源課程,普及人力資源知識,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高等師范院校教學特點
(一)注重思想教育
發展教育事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在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作為教育工作的母機、培養未來教育的師范院校,較多的注意到在師范學生中開展早期師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與綜合大學相比,師范院校在對人思想品德教育上具有優勢。
(二)以基礎學科為主
由于師范院校主要培養中小學教師,所以,所設置的課程主要有三類:一是體現“學術性”的學科專業課程,包括學科專業基礎課和學科專業課;二是體現“師范性”的教育專業課程,包括教育理論課和教育實踐課;三是旨在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政治理論素養和身體心理素質的公共基礎課程。同時,教師會時常提醒師范生要注重教學基本功,例如:良好的書法、流利的口語、普通話標準、較強的溝通能力等。這種課程體系與訓練內容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專業對口,基本功扎實。師范院校的專業設置基本上與中小學各學科相對應,課程則緊緊圍繞專業需要而設置。
(三)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師范院校作為培養教師的搖籃,不僅要培養師范生的理論知識,還要灌輸給他們恰當的教學方法。師范生要成為合格的`教師,首先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為了讓師范生完全融會貫通所要掌握的知識,就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其次,為了使師范生盡快適應未來的工作,就要培養他們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
三、師范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點
首先,人力資源管理注重實務。人力資源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現代各類組織關注的問題。人力資源管理是研究對人的管理,21世紀是人才的時代,管理好、用好人是至關重要的,“管”、“用”屬于具體的實踐,而不是僅停留于口頭上,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向學生傳輸專業知識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具體的實務,而不是夸夸其談。
其次,人力資源管理涉及廣泛的知識,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人力資源管理內容繁多,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資源規劃、素質測評、招聘、培訓、績效考核、薪酬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部分,每一部分內容復雜,各部分相互聯系,要完全融會貫通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學校是教育場所,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踐經驗,只有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掌握實用的理論知識。另外,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屬于管理人員,優秀的管理人員不僅需要系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涉獵廣泛,同時要具有較高的EQ、AQ、CQ、LQ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者。
(二)師范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首先,思想教育是關鍵。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心態,不為利益所驅使的良好品德。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地方,比較注重學生思想的教育。不管是企業員工還是教師,均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尤其是作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企業人員,更應該具有健康的人格。師范院校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可以利用其思想教育的優勢,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其次,培養專業人才是主要任務。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內容復雜,作為專業本科生,要求全面而系統的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所以,涉及的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員素質測評等課程均應開設,滿足學生就業時的知識需要。
要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教學方法很關鍵。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注重實務,需要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師范院校注重研究教學方法、教學經驗,推而廣之,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方法也會于中收益。
再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要培養復合性人才。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邊緣學科,涉及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可以開設適量相關課程、建議學生多參考相關書目。另外,作為管理者,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鑒于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工具,收獲最新知識和觀點,以擴充自己的知識存量,提高自己的素質;學校也可以積極聯系名師來校講學,擴充學生的視野。人力資源管理與一些基礎課程也有相關性,如教育心理學,統計學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學習相關經驗;如果學生需要補充其他基礎知識的內容,師范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為非師范專業學生的深造提供了便利。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新專業,同時也是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各類院校增加開設,不斷探索其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利于學校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震.高等師范院校面臨的挑戰及其轉型[J],中國高等教育,20xx,(2).
[2]曾鳳英.中外師范院校轉型的歷史經驗及其分析[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xx,(3).
[3]游志中.教師的責任和義務[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
[4]張弛.轉型時期高師院校學科建設策略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xx,(1).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07-04
教育經濟管理專業論文致謝12-12
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論文10-08
教育專業論文提綱01-17
開放教育工商管理專業論文(通用10篇)01-01
旅游管理專業的論文提綱11-17
教育專業論文致謝語02-21
教育專業論文致謝范文03-27
教育專業的論文致謝語03-02
- 教育管理專業的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