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软件,类似车行168的软件,单机游戏内购破解平台,今日打牌财神方位查询老黄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時間:2023-02-23 16:38:50 教育學 我要投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

  眾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而傳統的思品教學偏重灌輸,而講授灌輸對學生道德觀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行為的指導都起了阻礙作用,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成了接收器,被動地學習,就不能適應世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要把信息技術與思品學科整合。所謂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學科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與知識,接受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實現自主化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真實起到思品內化目的,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確實提高教學實效。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協作學習情境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群體活動開展較少,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可以很方便地展開群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以及競爭合作能力。比如,在講到《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這一課時,我先提前一周布置學生搜集與民族關系有關的事例,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報刊、廣播、電視、電臺等多種媒體廣泛搜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我把全班同學分為4組,對搜集和整理的材料展開交流,第一組的討論主題為“我國的民族概況與民族關系”,第二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及其表現”,第三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團結及其重要性”,第四組的討論主題為“如何理解民族共同繁榮”。每個小組討論主題確定后,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各小組同學利用合作討論和信息分享,克服了探究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減輕了教師搜集信息的困難,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與政治整合優化教學內容

  政治課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時代的發展、特定的教育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整合、優化、組合。教材內容具有局限性,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豐富的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讓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變得形象具體、通俗易懂,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政治知識。網絡信息資源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應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學中,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創新了教學形式,為優化組合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政治教師要大力開發、應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制作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課件,使教學內容動態化、趣味化。先搜集學生感興趣的資料開拓學生視野;然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教學案例,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再在導入新課環節、結束環節播放輕松的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總之利用網絡的時空性、開放性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營造愉悅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建立校園網站、班級資源庫等網絡平臺,開設遠程教育,共享優質資源。例如,在學習《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幅國家“地圖”,當把鼠標放到相應位置的時候就會顯示出詳細的信息,包括名稱、民族、人口、特點等,讓學生感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親緣關系,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動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豐富的動態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發學生的動情點,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并進入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引發情感需求,實現自我教育。如講授九年級《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時,可制作課件《地球——我的家》,演示過程中,教師播放地球的博大胸懷的事例,使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敬意。隨著學生對地球的愛的情感升華,教師又播放另一段“被人們砍伐后剩下的樹根,有直冒黑煙的煙囪,有干涸的河流”等視頻,隨后,老師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人類活動給地球帶來了什么?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為環境建設做些什么?等等。當學生的情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引導他們抒發心中的情感,學生通過情感的抒發,其內在的情感因素、自我發展的需要被充分調動起來。

  四、應用信息技術共享資源方便教師備課

  初中的政治教學中會遇到很多難題,最突出的是資源匱乏。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查找資料是最便捷的途徑,具有其他途徑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通過網絡搜索引擎,鍵入關鍵詞,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資料。有些問題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討論和請教,及時加以解決。在網絡沒有應用之前,要解決類似的問題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一定有滿意的結果。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了初中的政治綜合性、時事性的特點。應用信息技術,豐富了政治課教材,方便了教師備課,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利用網絡上的教育資源,可以及時分享到相關的課件、教案、學案、試題等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些資源加工制作,就可以變為適合自己教學的資源。由于網絡資源不受時空的限制,而且具有及時性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分享資源,使落后地區的教育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縮小了地區差距。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師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教師教學方法得到改進。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創立新的教學模式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改變了傳統初中的政治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進入課堂,代替了很多粉筆和語言的功能,不僅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另外,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提高了教師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的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2

  摘要:本文從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入手,重點是運用課堂觀察法,探究上述現象背后隱含的原因以及矯正偏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的有效策略。本文重點探究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引起教學目標偏離的核心因素,且由于筆者研究能力和研究條件有限,因此,本研究暫不考慮目標的設定是否科學合理,也暫不考慮所產生的后果。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教學行為;教學目標偏離

  [概念界定]教學目標偏離:本文所說的教學目標偏離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偏離了自己所預設的教學目標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程度上的偏離(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離(與教學目標無關或無教學行為支撐教學目標)。

  一、問題緣起

  20xx年10月,我調到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開始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員的生涯。在一次偶然的聽課中,通過對上課教師的目標達成度的觀察,發現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基本缺失。這激發了我的思考:這種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出現的頻次有多少?由此,我制定了一張課堂觀察表,用于觀察教學目標的偏離情況。……填表說明:1.“教學目標”一欄,主要填寫上課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2.“教學行為”一欄,主要填寫提問行為、教學任務或教學環節;3.教學目標偏離:是指課堂教學中,偏離預設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可以分為程度上的偏離(高于或低于)和方向上的偏離(與教學目標無關或無教學行為支撐教學目標);4.如果教學行為未偏離教學目標,就在“一致”一欄打鉤,否則在“偏離”一欄打鉤;5.偏離原因:可以通過觀察法、訪談法得到具體的原因;6.教學目標與教學行為未必要一一對應,也可以有多個行為支持一個教學目標;還可以有一個行為綜合指向多個教學目標。

  二、現象分析

  近三年來,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員,共用上述量表觀察了81節初中思想品德課,發現在56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明顯偏離了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占被聽課教師的64%。共出現偏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178個。其中程度上偏離的87個,主要集中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教學行為43個,主要體現在導入環節太“繞彎”(12個),提問離目標太遠或基本無關(16個),或教學時間有剩余的時候隨意布置學習任務(12個);無教學行為支撐的教學目標共48個,集中體現在過程與方法目標形同虛設(15),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形同虛設(33)。深入分析上述數據,可得出如下結論:教師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具體表現有以下4個方面,一是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拔高或降低;二是教學任務的設置偏離教學目標(過散或整串偏離);三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淡化甚至缺失;四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淡化甚至缺失。

  三、原因探究

  通過對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分析,用教師的教案加以驗證,以及與上課教師的交流,發現上述四個現象的原因各有不同。

  (一)產生知識與技能方面拔高或降低行為的原因探究

  主要原因是學情的把握不夠到位,不了解學生需要多長的時間能夠完成所設置的教學目標,當學生完成目標有困難的時候,教師便降低教學目標,當學生非常快速地完成的時候,教師便開始“變本加厲”,拔高目標。

  (二)教學任務設置偏離教學目標的原因探究

  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未能對所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之間做充分的相關性分析,未能及時剔除制止自己“生成”無關性的教學任務,這一現象在問題的設置方面尤為突出。另外一個原因在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單純地跟著教材和素材走,忘記了教材只是個抓手,素材只是個環境,而忽視了教學目標本身,忽視了學情本身。

  (三)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淡化甚至缺失的原因探究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所羅列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身未指向學生的真實學情,特別是缺乏對學法和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真實了解和認知;或是因為教師本人也不明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怎樣的任務序列,最終未能設計出合適的學習任務來支撐這一目標。

  (四)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淡化甚至缺失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通過課后的錄像觀察,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設計出具體的問題、教學任務讓學生經歷情感體驗、面臨態度抉擇、做出價值判斷。總體來說,排除教學目標設定的科學性,教師教學行為偏離目標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駕馭教學目標的思想和能力出了問題。

  四、策略提供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一)開展教學目標調查,分解知識與技能序列

  教師在設計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時候,經常忽略四個問題,一是起點知識和起點能力;二是各知識目標的內在聯系;三是各能力目標的內在聯系;四是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內在聯系,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弄清楚,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情況就幾乎不可避免。從認識方法上看,其根本問題在于,教師經常忘記了一節課中,各個知識之間是一個序列,各個技能之間也同樣是一個序列。這個序列有兩種,一是并列的,二是遞進的。就上述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如下具體策略。1.開展教學目標調查,摸清起點能力思想品德不同于其他學科(特別是理科),其他學科整個知識體系的層遞關系非常清楚,更容易摸到學生的起點知識和起點能力。因此,就思想品德課教師而言,在課前進行教學目標調查就變得尤其重要了。具體可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2.厘清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建立對應關系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很多老師在思想認識上還是容易把它們割裂開來,這必然造成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的脫節,或是因過分強調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技能目標。同時,在教學目標的分解當中,非常重要的是根據知識序列,對技能梯度進行分解,特別是思維能力的分解,比如列舉、分類、抽象、概括、比較、綜合、評價、創造等,在難度上逐級增強,可以采用列表或繪制思維腦圖的方法,找到知識掌握與技能培養的遞進關系和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分解成合適的教學任務來落實這一目標。

  (二)分解過程方法

  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能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和能力目標割裂開來,它們也是認知事物的一個過程中的同時存在,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重點是要知道,掌握這個知識或技能,需要歷經怎樣的學習過程或學習方法。通過列表的方式,同樣可以實現科學地設置過程與方法目標。但是要注意,過程強調的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方法強調的是怎樣做,如何實現。

  (三)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分析與分解經常被一線教師忽略,造成了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或者是根本沒有學習任務支撐這一教學目標。實質上,任何知識、過程、方法、思想、理念都可以有情感體驗、態度選擇和價值判斷。例如,在設計“一國兩制”的教學目標過程中,可以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設置為,體驗“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取得成功的來之不易,體驗抓大放小、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思維的高超智慧,明確“一國兩制”所帶來的巨大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確保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設計與篩選教學任務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目標落空,或任務落空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教學任務篩查,這個篩查應該有兩個步驟,第一步,看是否每一目標都有合適的學習任務支撐,如果有目標落空的現象,就要及時補上學習任務;第二步,看是否每一個任務都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對于那些離教學目標較遠,并非必須的教學任務,做出大膽的刪減。最好也是采用列表的方法進行篩查,對每個教學目標和每個教學任務予以歸類編號,然后進行關系分析,之后做出增減。這個過程有兩個作用,一是減少了無效或低效教學環節,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二是可以降低教學行為偏離教學目標的可能性。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由于思想品德課本身的體驗性、思辨性和生活性特征,造成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目標設定、任務設定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科學地確定教學目標,科學地確定教學任務,減少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偏離的現象則變得非常重要,可以通過開展教學目標調查,分解知識與技能序列、分解過程方法、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設計與篩選教學任務這四種策略達到上述目的。

  參考文獻:

  [1]弗朗索瓦瑪麗熱拉爾(比)[M].為了學習的教科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09.

  [2]彼得圣吉(美)[M].第五項修煉.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xx.9.

  [3]吳紅耘,皮連生.修訂的布盧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兼論課程改革中“三維目標”說,課程教材教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

  [4]安德森.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xx.1.

  [5]PatriciaL.Smith,TillmanJ.Ragan.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3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更要擔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首先要求任課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然后在教學中,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學因素,逐步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另外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活動的把握,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激烈,生活節奏緊張,有些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和關愛,問題學生隨之增多。調查表明,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偏激、任性、冷漠、自私、孤獨、自卑、嫉妒等等。更為嚴重的會出現因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有時會發生犯罪的行為,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危害到家庭和社會。因此,教育的責任不僅要給青少年一個健康的體魄,還需要賦予他們一個健康的心理。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伸出雙手,共同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點實事。作為教育核心陣地的學校,除了專門開設健康課外,在各科教學中,老師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可行的教育方法。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迅速、學習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他們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合理幫助和正確指導。而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迎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這也符合進一步深化我國教育改革,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客觀要求。

  二、學會賞識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學期新接的初三級,基礎薄弱,落后面大,有不少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紀律渙散。面對這群學生,筆者第一節課就給他們上了一節心理課,列舉往屆后進生轉化的成功例子,并激勵他們,一個學生不是天生的差生,老師不會追究他過去的錯誤,只欣賞他現在的進步。三(2)班的小浩同學思想復雜,無心向學,各科成績差,經常違反紀律,父母到學校協助教育不下十次,他幾度想退學。筆者上第一節政治課,感覺這個同學并不壞,他上課大聲發言,也積極舉手。筆者也經常提問他,并表揚他。他的智力也不錯,每次做練習總是最快完成,而且準確率很高。對此,筆者又在班里大力表彰了他。單元測驗時,他做得很認真,一下課就迫不及待想看成績,筆者面批他的試卷,都是紅色的“√”,他的選擇題全對了,班里只有尖子生才能做到這樣,這次測驗他獲得了67分。第二次測驗他又拿到了70分。筆者很佩服小浩同學,他的智力很好,反應很機靈。如果當初只是責備、埋怨,不給他鼓舞和信心,他或許仍深埋在泥潭里,成為讓老師、同學都忽略的人。筆者暗地里為他的進步而高興,也為自己沒有白費心血而慶幸。這個同學的轉變是一個好的開始,是其他后來者學習的榜樣。可見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提高學生自我價值感。老師對學生努力的結果給予肯定,使學生看到努力帶來的進步,努力獲得的成功,這樣學生才會相信努力在提高學習成績中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學生喜歡的學科,通常就是他們學得好的學科。

  三、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不以權威者、監督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允許學生來動搖自己的“權威”。通過自己的言語、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愛;并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得到美的享受,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讓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使學生體驗到活動是有趣的,受教育是快樂的,發展是愉快的,從而逐步形成主動參與、敢于爭辯的氛圍。讓思維得到內化,讓潛能得到發展,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

  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觸動學生的心靈

  在《思想品德》新教材中處處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對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內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中的《珍愛生命》一課,可以讓學生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走近中學》一課,讓學生們認識到如何才能使新建立的班集體更加有凝聚力,同學之間怎么相處等等;《自強不息》一課,同學們能領略到自信者的風采和自卑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負、告別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初二思想品德中的親子關系、同學友情、師生結伴同行、誠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確對待學習壓力”“我的責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確看待自己、鍛煉心理品質、善于調節情緒、磨礪堅強意志、能夠承受挫折、勇于開拓進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養愛國情操、增強自律能力等與中學生心理密切相關的內容。

  五、化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困擾,適時給予學困生幫助

  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疲勞、緊張、懶散、分心、煩躁、厭倦等情緒,要善于因勢利導地進行調適、疏導,并隨機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使學生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對學習困難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其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技能與自信心,形成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中學生特有的青春期教育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一閃而過甚至忽略不教或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不能從正規的途徑獲取性知識和正確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確抑制性沖動,就容易產生問題,從而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應該在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發育特點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戰勝性沖動。破除學生在性問題上的神秘感,改變對性的無知與困惑,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總之,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教師要在思品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只要教師富有愛心和誠心,思品教學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機且緊密地糅合起來,從而在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xx.

  [2]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4

  【摘要】 素質教育在高中學校的普及和推廣,使得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水平也越來越重視,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有效應用成為目前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與硬性要求。目前我們在高中政治教學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應用力度不夠,這阻礙了高中政治教學工作的發展進程。本人從高中政治老師的角度出發,淺談一下關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應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時事政治政治教學應用

  政治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科學,高中政治教學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培養學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知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家乃至解讀世界的樂趣,它對學生以后的探究學習、日常生活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使學生遇事嚴謹考慮,辦事理性科學,養成有條不紊的風格。時事政治的應用成為目前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重點,同樣也是高正政治教學過程里不能缺少的一項內容,并成為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表現之一。下面,本人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并結合相關的案例進行探討分析關于提高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方法策略。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端正態度,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重視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學有了新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要與社會接軌,實事求是,進行科學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文化素養,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整體質量。高中政治教學離不開時事政治熱點的運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事政治是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熱點,政治教學與時事政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政治教師要十分重視關于時事政治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和解析時事政治的能力和素養,為高中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地運用時事政治熱點會使得政治教學課堂豐富而有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樂趣,提高學生靈活掌握時事政治以及政治課程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地觀察社會洞察社會事件的綜合素質,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進而有助于促進和生成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

  二、以學生為中心,將時事政治生動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在整個高中教學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政治教師不再擔任主角的角色,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政治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向學生看齊,教師是學生的配合者和引導者,是照亮學生學習生涯之路的燈塔,指引著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發展。教師必須做到與時共進,多關注和了解國家社會乃至國際的時事政治熱點,努力提升個人文化素養及教師職業的綜合能力。高中政治老師必須要端正態度,明確目標,調理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正確和諧的師生關系,制定好課堂學習計劃,在課堂上要加強與學生們的溝通和交流,進行興趣教學,配合和引導學生學習,引導、鼓勵學生學習和探索政治,將時事政治的運用生動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主動地發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魅力。高中政治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不斷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素質,時事政治和政治課程有效地聯系。例如,有關于我國的主權問題事件———“鯛魚都事件”,政治教師在和學生解析完事件的.整個過程后,老師應該配合引導同學們思索關于如何處理“日本的鯛魚都國有化”的問題。“鯛魚都事件”這一時事熱點話題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活躍了整個政治課堂教學氛圍,并且在同學們處理這一國家時事熱點問題的過程中,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了學生們保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意識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意愿。這樣,學生們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使得他們更恰當的掌握政治課程,進而促進了高效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成。

  三、結合科學技術,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我國素質教育的改革體現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素質教育的提倡下,教學多媒體步入我國高中教學課堂,一改以往紙質教學的方式,引起了學生們的高度注意和重視,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供了方便,使得學生在高科技的輔助下完成政治課堂教學。此外,政治教師還要把握恰當的時機,合理分配政治課堂的45分鐘,在上課之前的5至10分鐘以及即將下課前的5分鐘的時間段,安排時事熱點,其目的就是使時事政治與政治課程緊密結合,使得整個政治課題豐富而又有意思。這樣也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為下堂課程做了準備。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教材中“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之后,政治老師可以通過課堂結束前十幾分鐘和學生講述海外對我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的崇拜學習以及孔子相關學校快速發展的情況,對時事政治熱點來一個大概的概括總結和拓展。于是,政治教學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非常,同學們也都喜歡這個課堂,喜歡學習政治課程。由上可見,時事政治的應用關系著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教師應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重視,激發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并結合科學技術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提高時事政治在這種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而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2期.

  [2]唐金潮.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歷史、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xx年.

  [3]應國良,袁維新.對話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范式[J].,20xx年18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5

  課改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如果說課改前十年給普通一線教師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激情的話,那十年之后的課程改革已經重歸原有的平靜。課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么熱烈了,而實際的教學則呈現出新舊交加的兩種情形,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已經成為現在課堂的一種常見狀態,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好的情形,同樣也想借課程改革十年的背景,再談談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一些認識與思考。

  一、學習方式選擇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

  在新課程改革中,自主學習成為一種被提倡的學習方式而大受改革者的青睞;但筆者以為看待這一問題需要謹慎,自主學習就一定是好的嗎?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筆者以為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其自身承擔著落實國家課程意志的任務。而思想品德的教學則更是承擔著塑造學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如果任由學生自主,則其結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為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辨別能力也是有限的,學生自主學習所得出的結果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之間必然會存在差距。而這種差距的彌補工作肯定需要教師來完成,教師必須指明學生在某一節課必須完成什么樣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在指定了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經由自主的途徑去獲得一些認識,但這個過程又一定不能少了教師的指導。這就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真正含義所在。

  二、課堂活動與否應當取決于學生的學

  課程改革另一個鮮明的標簽是要讓學生動起來,于是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坦率地說,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而言,課堂活動是必須的,也是能夠顯示學生學習的本來面目的。但后來人們逐步發現,有些活動似乎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學生活動與否其實并不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這就使得課堂活動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筆者看來,課堂活動與否,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學,即學生的學是否需要活動的形式。

  如在一次“意志的特征”的教學觀摩中,筆者注意到上課老師設計了這么一個活動:讓學生用肘關節夾住自己的筆去寫名字,然后寫更多的字……上課老師很有魄力,留了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完成這個活動,而學生的參與度也非常高。聽課教師自然明白教師的意圖,而在課后評課中這一環節引發了聽課教師熱烈的討論。有的教師認為,在寶貴的45分鐘里用這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活動沒有必要,太過浪費;也有的'教師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活動。筆者對這兩個觀點表示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筆者以為一個活動時間的長短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動的設計也不在于新課程改革是不是強調活動,筆者以為關鍵應當看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于本節課“意志的特征”而言,需要學生能夠體驗到意志發揮作用的情境,這就需要一個特殊的,能夠讓學生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而教師設計的活動恰恰是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通過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認識到意志能夠發揮的作用,通過后來介紹他人的事例更加讓學生意識到意志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這樣的認識正是來源于學生活動,因此筆者認為這一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學,因而是有價值的。

  三、講授還是探究應當來源于學生的學

  講授與探究是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而言的,顯然,講授是以教師的講為主,而探究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門需要講的課,這是傳統認識,但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們發現如果能夠讓學生去探究,則生成的認識更加深刻,更能影響學生的實際行為。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到底是應當講授還是應當探究呢?筆者覺得關鍵還在于對學生的學的判斷。

  以“擁護黨的領導”(蘇教版九年級第八課)教學為例,學生對本課的主題顯然是不陌生的,因為從小接受的就是這種教育。而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學的難點也在這里,由于之前的教育都是“接受”性質的,學生對為什么必須擁護黨的領導的認識其實還有可能是不深刻的,再加上現代多元社會的各種思潮,初中學生對一些認識的模糊也促使本課的教學不能再采用講授的方式,筆者的觀點是應當采用探究的方式。

  而探究教學的進行就意味著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通過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史,通過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去發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的領導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中國的發展取得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成績等。

  綜上所述,雖然課程改革邁入第二個十年,但教師的反思卻應當永不停止。特別是對于思想品德的教學而言,只有反思不停止,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6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擴大。然而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嚴重脫離實際生活,致使很多學校的思想品德教學形同虛設,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的,同時還會因為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相關教師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將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理解和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索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要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將所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通過這一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時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加大對生活化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讓整個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調動,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真正地愛上學習,愛上思想品德課程,提高自我修養。第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緩和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第三,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通過學習來了解目前社會上提倡的優良品質。讓學生下意識地去學習國家的優良傳統,從而實現自我品德修養的提高。由此可見,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連,對整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生活化理念還沒有提出之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會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將知識“講”給學生,而學生也只能被動地去“聽”,并聽從教師的指令去“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由來已久,學生已經越來越提不起學習的熱情,甚至有些學生會厭惡學習,覺得學習思想品德沒有意義。與此同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對教材內容中重點難點的掌握程度等,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漸漸將時間以及精力局限在書本上,嚴重脫離實際。另外,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無法在心靈深處對知識產生求知欲,長此以往,學生會變成一個個機械記憶知識的容器,這與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馳,從而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7

  摘要: 初中階段是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學生的個人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政治課程的開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正確引導初中生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努力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本文首先介紹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課前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確保每一節政治課都是情景意相交融,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趣味性。

  關鍵詞: 初中的政治教學小論文

  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有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其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脫離學生實際,缺乏情感因素。研究表明,輕松愉悅的情感能夠調節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充滿自信地看待各種困惑和挫折。在新的政治課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努力調節學生的情感,進而將情感轉換為行動。因此,政治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通過情感的流露促使學生深化知識,積極主動地參與情感的體驗,實現政治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初中的政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必修課程。初中生通過政治課程的學習能夠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常識,了解有關社會科學常識。缺乏“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課程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政治與其他課程相比更應該運用情感教育,否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提升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課程改革的開展與實施大環境下,初中的政治課程作為一門道德素質培養的基本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情感來打動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縮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從內心接受政治這一學科,并喜歡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利用情感教育,注重初中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與改善,促進初中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方法

  1.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運用的基礎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以“情”為先導,通過和諧的情感溝通來實現教育目的。教師在教學中以快樂、親切、積極為主導情緒,才能夠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說教”的模式,并沒有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遇到問題沒有機會提問,嚴重影響了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初中的政治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構建友誼,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面帶微笑,用飽含激情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因此,教師不僅要注意講課的教育性、邏輯性,還要重視講課時的語言、語調、動作等。

  2.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初中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應用于教學領域,教學效果顯著。初中的政治學科教學內容比較多、信息量大,而教材上的知識比較深奧,情感教育運用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將多媒體應用在政治教學中,集圖像、聲、色于一體,有利于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得更加形象化,將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在課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視頻資料,在課上結合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身臨其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染之中,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優化。

  3.創新教學理念,促進理論聯系實際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將道德素養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中,不能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情感教學也需要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真正發揮知識的實踐作用。教師不僅要幫助初中生構建政治知識體系,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結合實際,結合國內外形勢及熱門話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做時事述評,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去關心祖國、愛祖國。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教師應該善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體驗,在政治學習中滿懷激情。政治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改善,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在政治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增強政治思想認識覺悟,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幫助初中生構建文化知識體系,達到情感與學習的共鳴,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文哲,趙慧艷,金明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科技視界,20xx(7).

  [2]李小飛.新課改條件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xx.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8

  摘要:新課改是我國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改革,國家對此進行大力推行。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有利于學生開闊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能夠有效完善批判性思維理論,同時對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內涵以及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以給相關工作者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批判思維;培養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思想品德課程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礎,而批判性思維作為未來公民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國多數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并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夠使學生適應社會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在教育步入新時代的今天,多數教師以及家長甚至學校往往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對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或者追求高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合作精神。然而,生活中的事實證明,對學生進行批判思維的培養,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將批判性思維作為學生的基礎教育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即Criticalthinking,它不是一種簡單的思考方式,而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思維模式。它所包括的思維有洞察、分析以及評估幾個過程,也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而進行各種有形以及無形的思維反應,最后對科學依據以及常識進行一致性驗證。批判性思維的基本要素包括斷言、論題、論證。

  批判性教學對學生的思維是一種全面的鍛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生只有通過獨立的思考,才能產生批判性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多學習、多思考,在學生對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各種途徑的探索,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批判性思維作為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技能的提升都具有促進作用。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2.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研究性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研究性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反復探索,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與老師、同學進行相互探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興趣。自主研究性學習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在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暢所欲言、發散思維,這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中心的模式,使教師和學生站在相同的位置,共同探討并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例如,在學習“多民族國家”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尋找我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事例,并對其進行探討。譬如文成公主入藏、孝文帝遷都洛陽、張騫出使西域等與民族融合有關的歷史。學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自主探究,加深對民族交流、融合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2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改以來,這種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課堂教學中,學生甚至可以嘗試代替教師對知識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前提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或者觀點能夠產生質疑,教師對學生的質疑要鼓勵并且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分析以及研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足夠的耐心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出一些疑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

  例如,在學習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時,教師可先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對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比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徹底明白其中的關系。將經濟建設可以比喻成一艘船,這艘船的導航系統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動力系統就是國家實施改革開放。形象的比喻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2.3積極開展實驗性教學

  開展實驗性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學生在實驗性教學過程中產生疑問,并通過探索尋求答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師進行批判性教學創造素材。在實驗性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產生疑問,并對學生的疑問組織課堂上的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3結束語

  批判性思維在當今時代已經成為人類思維品質中的基礎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意志以及品質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對知識產生疑問,并對疑問進行研究,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潘茂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提高公民意識培養時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06).

  [2]范素海.批判性思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xx(10).

  [3]毛反驕.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策略研究[J].中國高新區,20xx(0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9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實踐活動,通過自我體驗,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精神,最終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

  所謂體驗,就是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是人們通過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象,并開動思維機器認識現象本質的過程。思想品德課的體驗式教學,就是要使學生能在體驗生動的問題情境之中掌握知識、在身臨其境中發展思維,增長解決問題的才干,學會從體驗中認識世界、領悟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發展他們的個性、情感、意志、態度,實現自我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充分體驗到認識提高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獨立創造的快樂,參與合作的快樂,進而更加勤奮學習,最終成才。多年以來,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嘗試從學生個體的體驗、感悟和實踐三方面采用體驗式教學,較好地達到上屬教學效果。我的做法和感受是:

  課程內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學各年級,思想品德課本的許多內容。都是針對學生實際生活和人生發展過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氣而編寫的。我在教學有關內容時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和體驗,通過自身舉例、現身說法等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中《揚起自信的風帆》一課講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這一知識點。課前我先請同學們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邊的同學或朋友,由于樹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進而增強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敗不斷或沒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沒有自信的正反兩方面事例,寫成簡要的書面材料在課上進行相互交流、當堂體驗。

  驗式教學的作用價值

  1、體驗式教學能夠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

  在教育心理學上講陶冶,意即給人的思想意識以有益或良好的影響。關于體驗式教學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把它總結為無言以教、里仁為美;南朝學者顏之推進一步指明了它在培養、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義: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易暗化,自然擬之。即古人所說的陶情冶性。體驗式教學的陶冶功能就像一個過濾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成分。這種凈化后的情感體驗具有更有效的調節性、動力性、感染性、強化性、定向性、適應性、信號性等方面的輔助認知功能。

  2、體驗式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眾所周知,人的社會化過程即形成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實際上完全是環境社會、家庭、學校、種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影響作用有的被我們感知到,但更多的則是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因此,保加利亞暗示學家G洛扎諾夫指出:我們是被我們生活的環境教學和教育的,也是為了它才受教學和教育的。人要受環境的教學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這是心理學和暗示學研究所共同證明了的`。

  A比耐的實驗證明在兒童身上天然存在著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種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書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義語。其實,這些結論在社會學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會關系的影響,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體驗式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換言之,體驗式教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合作用,人就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處于某種問題情境中的人,會因為某句話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0

  【摘要】游戲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列舉“有趣”的教學案例等建構“游戲化課堂”。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思想品德課;教師素質要求

  近幾年,隨著新課改在全國各地方的開展,各地教育部門都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提出了不少具有創意的教學改革思路,其中,游戲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

  許多地方一提到教學改革,就必然提到學習游戲化和游戲化學習。

  任何一種教學理論與方法都有它的理論依據,同樣,游戲化教學也是,它的依據就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愛動的,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

  在課堂上,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達到學習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一、建構“游戲化課堂”的方式

  1.創設教學情景。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講好一堂課的開頭是激起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善于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欲,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望狀態。

  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學時,采用游戲導入讓學生一起做“超級模仿秀”,在歡聲笑語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學時,通過“單號立,雙號坐”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規則中去初步感受“規則”并試著去遵守規則。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導入貼近學生生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

  2.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具全,給予學生極大的感覺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

  同樣,我們也可以借助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游戲化教學。

  如在教學《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圖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

  在他們興致正濃時,老師話題一轉,說:“可是,目前我們的地球正遭受著嚴重的創傷,我們的家園到處在告急,到處在呼喊!”隨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種污染的圖片,這樣通過強烈的圖片對比撞擊著學生的心靈,喚起了他們原有的生活積淀和生活體驗,并與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聯系,他們真切地感到地球環境正在日趨惡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財富。

  同時,采用學生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參與思辨,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認識。

  3.列舉“有趣”的教學案例。

  政治課本中有許多的知識點需要舉例說明,才能讓學生理解明白。

  我們在保證合適的前提下盡量選取“有趣”而能發人深省的案例顯得尤為重要。

  往往一個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學生強烈關注,并進行積極思考。

  濃厚興趣是學生進行主動有效學習的強大動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課《誠信做人到永遠》這課的教學時,我們可選用著名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里主人公皮諾丘因為經常撒謊而鼻子變長的搞笑故事為素材搞活課堂,從而引發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深思,感悟誠信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對新課標的理解要有靈活性,并不是每堂課都要按照新課標來做,只要是對教學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

  特別要注意的是“游戲”后的引導,防止學生樂不思學。

  有時候,“有趣”的案例是舉了,但老師沒有加以恰當引導和延伸,結果學生樂不思學,沒能及時把“游戲”轉化為學習的動機。

  那樣的游戲就是毫無意義的。

  二、建構“游戲課堂”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首先,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完全取決于課任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

  最好的劇本假如沒有遇到一個好的導演等于白搭。

  教師就好比導演,一堂課準備的最充分,環節設計的多完美,如果沒有一個較強課堂管理能力的老師來把握同樣也不會好到哪里去的。

  進行游戲教學還必須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能夠輕松駕馭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不是教學活動的混亂制造者。

  其次,要求教師要富有個人魅力。

  知識的淵博、富有感染力、親和力,和較強的責任心的思想品德教師更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游戲”教學是對那些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師是極大一種極大挑戰,只有高素質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全面的教師才有能力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勝任這種教學工作。

  總之,游戲化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實施游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則不僅不能達到教學效果,反而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充滿歡聲和笑語的課堂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能在樂中教,學生能在樂中學,不亦樂乎!而作一名教師,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能夠很好地使用“游戲教學”,就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總結,這樣才能對游戲教學進行充分的了解,能夠靈活地運用“游戲”來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1

  摘 要: 傳統思品課堂中教師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新課改要求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主體性和生長性。作者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故事教學法,具體從初中思品故事教學法的背景、內涵和形式三方面入手。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故事教學法 運用形式

  一、緣起,初中思品“故事教學法”的背景

  傳統思品課中教師只單純地灌輸說教,重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機械掌握,學生被當做是承載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認知輕情感;同時,這種教學過程還把教書與育人相分離,教師只以教書為己任,只以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教學目標,輕視學生道德和人格的培養,重教書輕育人。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厭煩,進而削弱思品學科獨特的德育優勢。

  初中生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維,他們對現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們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突出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主體性和生長性,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的”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探究更易被學生接受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據此,筆者積極探索將認知和情感活動相結合,益于建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升華情感、內化道德,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故事教學法。

  二、初探,故事教學法的`內涵

  故事教學法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個體差異、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將豐富的故事材料整合為適合學生的教育資源,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呈現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合作,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熱情,使學生在和諧的教學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發展科學性和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故事教學法以學科知識為依托,并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故事的應用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編排和設計融于學科單元中。故事情境的創設旨在將學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實踐呈現到教學中,而課堂中巧設有效問題能激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夠指導學生生活,注重學生實踐性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整合,故事教學法的形式

  結合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故事列舉法

  “故事列舉法主要指教師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以說明某個學生難于理解的理論知識或重難點問題,旨在通過深入淺出地揭示問題實質,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作為舉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依據教學內容而創作的故事,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為說明問題,因而不必過于繁瑣,只要能點明問題即可”[1]。

  如滬教版六年級思品第七課第三框《磨礪意志做自己的主人》,為達到“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的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及樂于助人的精神,自覺從小事、從今天做起,今日事今日畢,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選取了陳蕃和薛勤“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即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臟亂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干凈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提問學生得出的啟示。

  2.故事講評法

  該法側重于評價故事,但這之后更要深入揭示隱藏故事背后的意義。可見重點是教師如何以故事為支撐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只是講故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評價問題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給予有效指導。

  3.故事討論法

  該法的運用通常是在教師講述完某個問題后,為進一步讓學生加深記憶,加強理解,鞏固學習效果而組織討論的、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故事教學法。

  如滬教版六年級思品第二課第一框《個人成長離不開集體》,為實現“集體的成就來自每個成員的努力”的知識目標,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確立集體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對六(2)班班集體的熱愛之情,爭取在運動會中取得好成績,培養學生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總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筆者請三個學生表演自己創編的小品故事《運動會前》,即:

  生1:要參加。平時跑步是挺快,但不能小看對手。要利用課余時間找體育老師幫忙多訓練,爭取為班級得獎。

  生2:是老師和體育委員的事,我沒有體育特長,與我無關。好多人都沒參加,我也不參加。

  生3:上次參加了,跑得很辛苦也沒得獎,參加了也不會得獎,這次就不參加了。

  為引導學生歸納“集體的榮譽來自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努力,要多為班集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筆者設置了小組討論:就小品中某位同學的表現發表看法,并由小組代表發言。

  由于課堂需要討論,為防討論時課堂秩序混亂,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因此,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所選擇的故事要有一定難度。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分組討論,最后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相應評價。

  4.故事實踐法

  故事實踐法是指在講述完故事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以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

  而依據故事在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又可以分為將教師的教學活動劃分為:

  把故事當做工具的教學活動。在這里,故事教學法只是輔助其他教學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當做教學內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學活動。這里的故事被當做是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素材。在活動中,將故事和教學目標相結合,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拓展活動。

  把教學過程故事化的教學活動。這里是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故事,學生在體驗相關活動后,轉換生活角色,進行思考。這是一種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從上述概念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故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輕松體驗生活,提升素質,特別適合以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的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學生―名師最受歡迎的特色教學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2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時進行反思對不斷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針對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學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體會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是初中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對過往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師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對以往教學效果的反思,進而不斷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以保證反思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要堅持及時性的原則,在課后及時反思記錄,否則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對課堂效果的記憶;其次,要堅持真實性的原則,反思時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還要堅持針對性的原則,對自己關注的部分進行反思,進而合理制訂解決對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的體會

  1.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反思,要首先對自身素質進行考慮。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因此教師的能力對整個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故而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豐富自己的知識,加強對自身能力的培養。

  2.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學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鐘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要注重平時教學中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氣氛的調節、豐富教學方式等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理論與實際生活

  思想品德教學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備的積極影響。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展開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護環境這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于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行為談談其看法。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審視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反思,看到教學中的亮點和存在的不足。不斷積累經驗并總結教訓,在以后的教學準備過程中加以改進,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胡學俊。淺談對新課標下思想品德教學的三點嘗試.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的探索.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22)。

  陳天仲。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法.新課程:中學, 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3

  一、我國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長期經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加之起步發展較晚,我國初中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事業仍留存著些許阻力。首要問題即是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不夠,在教學中沒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課教育的目標與內涵,教師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導致思想品德成為空談。現實中仍有部分教師認為思想品德課就是給學生講講做人的道理,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并沒有什么大的幫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響學生終身的,對學生今后工作責任感、專業素質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的影響重大,是支撐其為奮斗的強大源動力。其次,初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身獨立能力和心理素質的進步空間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識和思維模式都相對單純,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因素的影響。再有,思想品德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要么是沿用著傳統粉筆、講臺、黑板三件套的教學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師各顯神通,學生不得不去適應各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主動性難見蹤影,師生間乏于交流,課堂知識單一傳授,完全忽略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思路

  1.踐行新課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師導向職能。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必須尊重每一學生個體差異性,將學生放在平等的臺階上實現真誠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還要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有序開展,走出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沉悶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絲活力,將教師由知識傳播者轉換為學習引導與組織者,將學生由被動接收者引導成為主動學習者。此外,還可以利用多樣式教學,對話式教學、小組辯論賽、生活化教學等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思想品德課程的單調,為課程注入情感因素,讓學生關心社會,注重生活中體會到的每一感受。

  2.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教學主旨,科學使用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品德理論的教授要有針對性,要緊跟時事,從學生生活中關注的熱點入手,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與思考,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間隙,實現教學的高效性。新課標提倡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宗旨應投放在學生的發展需求基礎上,將教材中傳授的理論知識與觀點寓于現實生活環境之中,讓這一學科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更為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彰顯出新課改以生為本的主導思想。例如學習某一理論性較強的章節時,可在學生通讀教材后模擬課程內容,將抽象的哲學理論生動化,再配以輔助引導,將理論融入實踐,促成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三、實現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素質。俗語云:“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教師若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為先,用自身的修養和德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言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強化教師自身師德修為,是在學生中樹立良好道德榜樣的基礎。因此,教師自身更應強化專業學習,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師德師范,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學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裝頭腦,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場,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才能更好地為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務,為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

  2.改進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質量。學生的道德行為更多地是表現在課外的,因此,教師應轉換角色讓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從實際生活中為學生指正道德問題,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深化道德認識,加強對道德行為的.實踐,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采用靈活多變教學法來實施思想品德講學。比如,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由課內帶到課外,通過情境教學、活動體驗等活動的開展來帶動學生親身參與德育實踐,就此指出為人言行和道德素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此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給予道德認識有所偏差的學生更多關懷,通過談心、疏導、暗示、角色互換等方法糾正其錯誤認知,促進其個體健康發展。

  3.打造良好校園文化風氣———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可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適時的、靈活的穿插各種方法,舉辦各類學術講座、主題班會、文藝活動、先進人物表彰會、職場情景模擬等活動,藉此宣講道德知識,樹立道德典型,深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提高道德修養。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維度的道德評價,組織學生實施自評和互評,促其自我反省,培養自覺性。

  4.調整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提升德育接受度。即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能更貼近學生的實際,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實質涵義。比如,可根據班級班風的特點有側重地調整教學內容,針對班風沉悶的班級開展有關于“人生理想”、“競爭意識”等方面的教育;而對于班風活躍的則可開展合作“互助合作”、“創業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識教育;又或是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適當增加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現實社會的日新月異是書本教材難以同步跟進的,所以教學就需要依靠教師將理論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所喜愛、關注的事件加以聯系,讓知識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方面能夠擺脫思想品德課的說教形象和相對滯后性,一方面也能帶動學生關注身邊大小事務,使之開拓視域之余也鍛煉了思考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4

  摘要:思想品德課開設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促使初中生明白堅強的意志、高尚情操、優良性格、自尊自信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意義,引導初中生更加重視意志品質的培養,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初中階段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期,是培養學生具備優良意志品質的關鍵階段。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意志品質;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xx)08-0045

  一、強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觀念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有目的地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去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意志。在遇到困難時,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困難,教師細心指導,分析遇到挫折的前因后果,開導學生的心態。首先培養其坦然的態度面對挫折,然后培養其能夠快速地分析困境,正確地做出判斷,使學生意志品質的果斷性得以培養。在小學生剛升入初中的階段,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和良好意志品質的關鍵階段。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有這個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可舉行參觀校園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學校和教師概況,可以很快地與新同學接觸,認識新同學,去融入集體,熱愛教師,關心同學。果斷地處理新事物。現在的教育制度,使社會和家庭過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迫使教師也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舊觀念。而且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也需不斷地學習,教師間進行交流學習,進而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師要有盡職盡責的心理,熱愛教育事業,真心的關愛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檢查判斷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水平,根據這些基礎條件,盡最大努力地照顧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做到堅持不懈的學習。這個過程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堅持性得到培養。教師應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學生才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問題。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使人積極向上,積極向善。在整個觀念改變的過程中使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得以培養。

  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著主體的作用,在課堂中過于專斷,學生不能真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學生在課堂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完全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利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需要迫切地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調動課堂學習氣氛,盡最大努力使學生參與課堂,如多提問題,多鼓勵學生發言等。教學過程中全面科學地分析判斷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發現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和錯誤的學習方法,改掉學生學習中不良的習慣。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問題,制定長期的計劃,督促學生執行并且及時地反饋和檢查。進而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在教學堅持不懈這部分知識時,從我們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開展交流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自由發言,相互鼓勵,分析學生意志品質存在的薄弱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的辦法。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問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使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意志品質。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達到指導學生實踐的目的。

  三、利用榜樣示范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模仿意識是青少年身心發展階段表現出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培養意志品質。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述先進人物在面對困難中表現出來勇于面對挫折的精神。進而對學生進行教育,充分發揮榜樣人物在意志品質方面的重要價值來鼓舞學生,并且學習他們的良好品質。使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可以勇敢對抗挫折。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榜樣人物鮮活的形象為教學素材。利用這些榜樣人物的感人事跡和面對挫折表現出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榜樣人物的事跡是鮮活的,這樣的學習比學習教科書中的刻板知識要有趣很多。而且榜樣人物的實際是在生活中常見的,是直觀具體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之情。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而且可以促使他們懂得困難、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可以擊敗困難。可以開展主題討論活動,讓每個學生演講自己所崇拜的偉人,同學之間交流互動。通過榜樣人物事跡進行宣傳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教育。在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下,充分學習榜樣人物的優良品質,提高自己面對困難問題時的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也豐富了課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意志品質的提高。將枯燥的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在學習榜樣人物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改變錯誤的挫折觀,積極學習勇于面對挫折的意志品質,不斷促進學生全面意志品質的培養,提高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四、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培養需要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身心發展都不相同,因此遇到的意志品質問題具有差別性。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教師可以根據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對于不同年級、不同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等的差異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對于男生,科學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自覺性,開展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習的興趣。對于獨生子女,教師首先針對性地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然后,培養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對于意志品質弱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在面對挫折時要有勇氣,這樣才能最終戰勝挫折;對于那些容易受外界干擾的、從眾的人,要促使他們鍛煉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于調查結果中現實的缺乏自制力的學生,要學會自我監控、管理;對于怯場、不自信的學生,要適時地進行鼓勵教育,提高學生的信心從而果斷地解決問題。只有區別對待了每一個學生,就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以促進學生的全體和個體都得到良好發展,從而取得初中生思想品德課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 15

  摘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使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趨于生活化,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開展是進行其它課堂教學的關鍵,其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更好的適應社會。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阻礙了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開展。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制定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以更好的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開展。

  一、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思想品德教學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具體的生活問題出發,以便學生更好的對思想品德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會到思想品德課程的'真諦。初中學生對各類事物都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此年齡段的學生,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要給予他們正確、積極的引導,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思想品德的興趣,以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最好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是一部分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和掌握,無法選擇與之對應的教學方法,而且與生活實際缺乏必要的聯系,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2、知識講解過多,缺乏生活化例子的引用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好將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到課堂教學的相關環節,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我國大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只重視對教材內容的講解,而完全忽視了生活實例的引用,并要求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缺乏興趣,而且還會產生厭倦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學法分析論文07-14

快樂教學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應用論文07-15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與案例教學論文08-11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育論文08-04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探析論文08-11

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的落實論文08-09

初中思想品德互動式教學策略論文07-29

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學路徑研討論文08-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之我見04-1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問題和方法論文07-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顺昌县| 广西| 玉田县| 榆社县| 靖远县| 志丹县| 石首市| 芷江| 新乡县| 张北县| 体育| 衡阳县| 志丹县| 旬阳县| 栾城县| 浦江县| 江津市| 竹北市| 文水县| 克什克腾旗| 洪雅县| 澄城县| 南开区| 革吉县| 永登县| 宝坻区| 泾阳县| 绵竹市| 星子县| 五台县| 香港| 大连市| 东港市| 泽库县| 修文县| 尤溪县| 磴口县| 阜康市| 北海市|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