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息怒。” 見玉帝震怒,太白金星心中一驚,不敢和王母一樣去看奏章內容,只得慌忙行禮勸說。 “息怒?朕再息怒,怕是這四海就不歸朕所有了。”玉帝目光霸道,袖子一揮,一道靈力涌動,將奏章送給太白星君。 四海浩瀚,其中珍寶、生靈無數。 自古以來歸龍族所有,四海龍王分管四海,有自行開府,任免仙神之權。 天庭予以制衡,一海設立十二水君,共四十八水君,名義上位于四海龍王之下,實則監督四海龍王。 而玉帝是上一劫后才成的天帝,在極長的時間內,三界生靈都對這位天帝毫無敬畏。 玉帝費一番手段,方才培養起自己的班底,然后以自己班底為主,封神榜上的神為輔,治理三界,這才樹立起天帝的威望。 但玉帝大部分時間是用在收天界,四大部洲,對四海的掌控本身就小,北海的靈玉水君是他最親近的一個水君,靈玉的死,暴露出來的問題太多了。 太白星君接過來一看,頓時面色大變,露出震驚之色,連忙道:“陛下三思,蛟魔王不足為慮,但蛟魔王背后是截教。四海之局,本就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今又正值神仙殺劫,更不可不防。” 若蛟魔王僅僅只是蛟魔王,彈指可殺,但蛟魔王背后是牛魔王,牛魔王背后是通天教主。 蛟魔王這次是放肆,這若是貿貿然動手,那么迎接天庭的就是整個截教的反撲。 闡山截海。 闡教玉虛宮位于昆侖山上,截教碧游宮位于東海之上。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因此闡截兩教的門人選擇道場的時候,都效仿掌教教主,闡教門人選擇道場,多是名山,諸如廣成子的九仙山,玉鼎真人的玉泉山,而截教門人選擇道場,多在汪洋之上,尋一島嶼,諸如三霄的三仙洞,十天君的金鰲島。 所以,換句話說,四海的霸主基本上是截教仙。 而更微妙的是,兩大教的門風也和他們選擇的道場一樣。 闡教如山,秩序井然,重視威嚴,收徒嚴謹,不僅考核弟子今生的因果業力,還考核弟子直系三代親屬,甚至連前世業力都在考核之中。 拋開對天賦的要求不談,比天庭招神仙還嚴得多,畢竟天庭還有招安來著。 而截教如海,海納百川,來者不拒,不在意前世,不在意出身,也不在意你父母是否是為非作歹的妖王,只要你天賦合格,有緣,進來。 也因此導致,截教門人眾多,龍蛇混雜。 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浪子回頭的,更有甚者破而后立,大徹大悟的,這些人見過人間丑惡,看過世態炎涼,最后成果往往不凡。 但更多的是品行不堪,肆意妄為,桀驁不馴,認為天大地大我最大。 也就是這些人最麻煩。 他們遍布在四海之上,胡作非為,有仙之名,卻行妖魔事,更不受天條約束。 若是遇到了事,找個截教洞府一藏,尋常神仙根本不敢搜查。 而要是截教親傳就更麻煩。 凡間,刑不上大夫。 仙界,刑不上三教真傳。 抓到了,由三教出面,領回去,自行懲罰。 這是三教默認的規矩,哪怕是最仇視截教的闡教在這一點上也支持截教。 而截教通天教主的懲戒,不提也罷。 眼下,蛟魔王該死,但如何處置仍要三思。 尤其是這個神仙殺劫的關口。 那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愛卿不必多言,截教這些孽障,上清那位不管,朕來管。既是神仙殺劫,正是鏟除這些孽畜的時候。”玉帝面色冰冷道。 “四海之局。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動,就不能只動一個蛟魔王。而主事之人,要面對的也不只是一個蛟魔王。選誰來主導這件事?”王母娘娘看著玉帝道,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這個時間點動蛟魔王,截教那群人多半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甚至有些人會不斷地鼓動天庭威脅論,來讓整個截教對抗天庭。 而眾所周知,當對方懷疑你想滅了他們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滅了他們的能力。 所以要動手,就要算計全盤。 但選誰去做這個先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