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年,有反賊之兵,比現如今的蓮山群匪更加強盛,攻克了許多州縣,差不多占據了天下三州,有席卷天下之勢。 當時的大乾皇帝無奈,在姜家家主和柳家家主之間,果斷的選擇了柳家家主——雖說姜家家主領軍,能夠更有把握攻克賊軍,然而,一直以來,大乾皇帝對姜家的方針都是削弱其兵權,又怎么可能給他掌兵的機會呢? 所以,最后,于軍陣一道尚算有幾分心得的柳家家主,接掌了當時的剿匪大軍。 然而,因為其輕敵冒進,直接吃了個敗仗,而叛軍借此機會,呈倒卷之勢,一下子又接連攻陷了三州之地——雖然統治力不怎么穩固,但至少名義上,叛軍已經掌握了六州之地,快接近大乾十三州的一半了! 在這樣的時節,已經有許多人開始考慮起,投靠新朝做從龍之臣的可能性了! 至于朝堂中的一些臣子,更是暗中頻頻和新朝接觸,想要“棄暗投明”倒戈向新朝。 還在這關鍵時刻,柳家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隨軍庶子,驀地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他收攏了一部分潰軍,然后憑借著極為出色的能力,打勝了幾場幾百人的小團戰。 之后,憑借著其出色的戰績,以及越來越亮眼的表現,使得越來越多的士兵,開始主動向這位柳姓庶子這邊靠攏。 這位柳姓庶子憑借著手中的敗兵,積小勝為大勝,很快,便在戰場上聲名遠揚了起來。 至于朝廷這邊,在被叛軍占領了大乾一半的土地之后,不想讓叛軍完全消化掉那些土地增強自身力量的朝廷,很快就又往戰場上投入進了新的軍隊——當然了,這些軍隊,只是臨時征召過來的,大乾最后的那一點家底,當時的皇帝,并不打算就這樣拿出來,因為,他還要靠著這最后的軍隊,守護在自己的身邊呢! 至于姜家家主……即便是到了現在這等最為危急的關頭,當時的大乾皇帝,依舊不愿意放當時的姜家家主上戰場。 然后,打著“使功不如使過”、“將功贖罪”等說辭,最后,當時的大乾皇帝,依舊將這些新軍,交付到了那位從戰場上逃回來的柳家家主手上。 想要挽回上一次戰敗所丟掉的臉的柳家家主,再次開啟了腦殘模式——讓這些沒有訓練過、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全線出擊! 好在,最后關頭,被懂得些兵法的麾下眾將給勸阻了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