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藍星1864年12月1日,石達開前往老君山軍工廠(華夏最大的火藥生產地)調研并見解目前無煙火藥的研究進展。 老君山軍工廠是一座宏偉而神秘的建筑,它的外表被厚厚的黑煙和濃烈的火藥味所籠罩,給人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這座火藥廠的外墻由堅固的磚石砌成,墻上布滿了粉塵,巨大的煙囪高聳入云,從里面冒出的黑煙形成一片云霧,將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 走進火藥廠,內部的環境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這里的空氣中彌漫著火藥的氣味,高高的鐵架上堆滿了各種火藥桶,這些桶身漆著醒目的紅色標志。 工人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頭戴安全帽,穿梭于各個車間之間,呈現出一片繁忙而危險的景象。 工人們忙碌而有序地操作著各種機械設備,將火藥進行混合、加工和包裝,同時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免被火藥粉末或機器傷到。還需要時刻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火藥廠的安全問題至關重要,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然而,盡管環境艱苦,工人們卻依然堅守崗位,默默地付出著他們的努力,致力于生產高質量的火藥。 年長的專家徐浪,一位須發斑白、風霜滿面的老人,戴著厚重的護目鏡,和眾多工匠正在操作著一個巨大的混合裝置旁。 火藥制造的復雜性要求工藝的精準和對比例的準確掌握。 石達開走到徐浪身邊,關切地說道:“徐專家,火藥的成分比例至關重要。每一次混合都要確保精確無誤,感謝你們為華夏造出來這么多優質火藥。” 徐浪研究火藥已久,對火藥的生產十分熟悉,恭敬地回答:“是的,石總統,我會小心調整混合的速度和攪拌的時間,確保每一批火藥質量穩定。” 與此同時,年輕的工人正專注地進行火藥質檢,他們穿著白色防護服,仔細觀察著每個批次的火藥樣本,確保其純度和質量。 在火藥制造區的另一端,許多工匠正專心致志地準備填裝火藥,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提前測量好的火藥粉末倒入殼體中,并關閉彈藥的密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