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聞言,別說顧晨,就連徐增壽和周成發都忍不住撇了嘴。 這么蠢,到底是怎么當上指揮使的? 還用說么? 當然是靠關系,走后門啦。 “指揮使又不醉酒了?”顧晨沒好氣地看向兩個書吏:“還不快寫下,胡指揮使為躲避御史問話,故而裝醉。” 兩個書吏又要提筆,胡延連忙上前捉住他們的手。 “別介,別介,有話好好說,好好說~” 原來胡美被召回京以后,沒什么本事的胡延就被自家大伯子留下,在這里管著建寧左衛。 胡延是個懶漢,不管正事,每天在家坐吃山空。 飲酒賞樂好不自在,可是他倒是乖覺。 只是懶,從不干強迫違法之事,也不搶別人的。 不收別人的好處,下面人的孝敬也不收。 因為他牢記大伯胡美的話,不敢給家里惹一點兒事。 建寧左衛的事,原本都歸副都指揮使張麒管來著,可是他去年死了,新的人選還沒有選好。 嗯,所以就更亂了。 “御史大人啊,這事真不賴我,不信你立刻去我府上查,我家每一筆銀子,那都是正經的。” 顧晨無奈記下,賴不賴的,就讓老朱自己去判斷吧。 他帶著幾個作惡的千戶、百戶離開,胡延還跟著追了老遠。 “顧御史,你可一定要幫我給陛下說說好話,我在這里真的很老實,一點兒壞事也沒干啊~” 顧晨不理他,胡延還挺委屈的,好歹湘王殿下和自己沾點兒親。 他在不干壞事的情況下,享受一下也無妨吧? 不過顧晨還是讓人去核查了,畢竟到底干不干凈不是看自己說,靠嘴說和珅還說他兩袖清風呢。 三個月到了后,顧晨和幾位御史把自己的業績匯總,還有些個人看法,快速送往了應天府。 錦衣衛也沒有閑著,幾乎是同時把小本本送入應天府,然后送到了蔣瓛手里,最后到了皇帝的御案。 …… 洪武十五年,七月初二,奉天殿。 夏天本來就很讓人心煩意亂,老朱在看過幾位御史的奏疏,還有錦衣衛記下的小本本后就更煩了。 “氣死咱了,氣死咱了,這幫不成器的玩意兒。” “咱是讓他們去治理福建的,不是讓他們去為禍一方的。” “御史們初到地方才三個月,便找出這么多問題。” “整個福建的官吏、軍官,竟也找不出幾個好東西來,壞的偷雞盜狗,欺壓百姓為禍一方。” 第(2/3)頁